摄像头输出接口类型:三民主义之精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9:44
段振坤:三民主义之精髓(三民主义讲座01)2009-11-12 10:58

大家好:

要了解三民主义,我们首先要掌握三民主义的精髓。今天我们只讲这一个问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山先生的身世。中山先生出生在香山县翠亨村,当时翠亨村有六七十户人家,离澳门不太远,大部分土地为杨、陆两姓地主所有。中山先生的父亲孙达成家境贫困,需要租种田地,农闲时到澳门当鞋匠。房子是简陃的泥砖房,以蕃薯为主食,境况非常艰难。中山先生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掌握三民主义的精髓非常重要。

一个人对社会底层没有感情,对贫困没有切肤之痛,是无法掌握三民主义精髓的。三民主义所代表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利益,宋庆龄说中山先生的理想是“让没有鞋穿的有鞋穿,让没有饭吃的有饭吃”,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说法。中山先生的理想,就是三民主义的理想。所以三民主义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捍卫人的生存权利。

中山先生的哥哥孙眉外出谋生,后来在檀香山发家致富,扭转了孙达成一家的贫困局面。中山先生13岁时随母亲赴檀香山,在檀香山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17岁时因欲受洗加入基督教,与孙眉发生冲突,回国到香港读书。26岁时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在澳门和广州行医。1894年,中山先生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首倡共和,他是中国历史上提倡共和的第一人,这一点与他的西学背景是离不开的,因为那时候很少有人能接受完整的西式教育,所以儒家礼教对中山先生是毫无影响的,他身上没有儒佛道的包袱,这是三民主义能够那么纯正、那么纯粹、那么纯洁的一个知识基础。

中山先生因为是白衣出身,社会地位低,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山先生40岁时候才扭转孤军奋战的局面,才奠定政治和社会地位。1905年10月,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后来冯自由在香港中国日报作广告时,觉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太长,不利于宣传,于是简化为三民主义,这个简称一开始并没得到同志们的认同,胡汉民还老是嘲笑这个简称。但三民主义这个词得到中山先生的首肯,一个伟大的主义就这样诞生了。

孙中山先生把三民主义的渊源追溯到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三者是三位一体相互重合的,是一个意思,这一点十分重要,是我们掌握和了解三民主义精髓的基本途径。

三民主义的精髓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三民主义的精神,二是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打个比方说,三民主义是一棵树的话,三民主义的精神是树的根系,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树的主干,三民主义的主张和政策则是树的枝叶和果实,三民主义的基础理论则是树的土壤。这个比喻比较形象,能帮助我们了解三民主义的主次和层次。土壤、根系、主干、枝叶和果实能使我们更方便的了解三民主义的理论框架。

三民主义的精神作为三民主义的理论根系非常重要。三民主义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在我们之前的理论家并没有追问过这个问题,所以三民主义的精神是一直没有得到张扬的,了解三民主义的精神要到三民主义的源头去寻找,也就是要到民有民治民享和自由平等博爱中去寻找。民有民治民享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就是个人权利,即个人的自由和生存权利。所以个人的自由和生存权利就是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

三民主义从精神上是一门权利学说,她的目的就是要捍卫每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所以三民主义跟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三民主义,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存得不好,我们的自由和生存权利就不会有保障,随时都会被别人剥夺掉,所以美国人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们把民有民治民享作为他们的官方哲学。

从个人自由和生存权利上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任何理由反对三民主义的,连北洋军阀和共产党也不敢公开反对三民主义。在20世纪中国,只有中山先生的理论才能称之为主义,没有第二个人能提出比三民主义更深刻更完整更系统的方案,三民主义已经为中华民族奠定了一个永久性的基础,她是万世不易的,是永世长存的。

我们弄清楚了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有条件把握到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中山先生并没有讲述这个问题。因为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活动是政治活动,能够坐下来做学问的时间很少。1917—1919年中山先生在上海集中做了3年学问,完成了《建国方略》。这个时期完成的三民主义初稿,在陈炯明叛变时毁于炮火,是非常可惜的。1924年的三民主义演讲,因为是演讲,没有表现出初稿的水平。1925年孙中山先生不到60岁就去世了,他所遗留下来的三民主义,至今还有大量理论没有完成。

    从今天来看,整个三民主义理论,中山先生最多完成了50%,奠定了三民主义的框架、范畴和主张。中山先生之后,对三民主义理论做出创新性贡献的,就是戴季陶、陈立夫和台湾经验。对三民主义理论来说,创新是最重要的,没有创新三民主义就不能前进,三民主义要依靠创新去深化和丰富,以发掘三民主义内在的理论价值。

    三民主义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她是基于她的内在逻辑而生存的。三民主义的本义要从她自身的逻辑来判断,即使是她的创始人中山先生的某些言论,如果不符合三民主义的逻辑,也不会被视作为三民主义的固有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对三民主义的理解不能带有任何教条主义的色彩,不能套搬中山先生的话来作为判断三民主义的标准,判断三民主义的标准只能是三民主义逻辑本身。

孙中山先生没有明确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所以中山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一民主义、二民主义之争;中山先生过世后,则有真三民主义和假三民主义之分,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没有明确造成的。

得出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事关三民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得出中心思想的路径就是要对三民主义的精神进行逻辑推论,也就是说从她的根系往上溯,得出主干,这事实上就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推理的出发点,要立足于三民主义的理论源头民有民治民享。

民有即为民所有,民众拥有什么呢?民众所拥有的就是自由和人权,这是人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民治就是为民所治,为民所治要依靠民主和法治;民享就是为民所享,也就是民生。通过对民有民治民享的推理,我们得出了自由、人权、民主、法治、民生五个结论,这五项原则就是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

政治五原则明确了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这是三民主义在21世纪初叶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理论进展。这和孟子对儒家所做的贡献是非常相似的,在孔子那里,儒家的中心思想也是没有明确的,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门人的学生,他首次明确了儒家的中心思想民本思想,因此儒家称之为孔孟之道。三民主义虽然还有大量的理论空间,但政治五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结构,三民主义理论框架已经基本定型。三民主义在孙文学说那里是成型,到政治五原则则是定型。

如果不明确三民主义中心思想,民众问三民主义是什么,就需要做一大堆解释;明确了三民主义的中心思想,我们就可以用一句告诉老百姓,三民主义是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和民生。没有明确三民主义中心思想,老百姓会认为三民主义跟他们很遥远,抽象的三民主义不能和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往往变成政治口号或者变色为三我主义;政治五原则明确了三民主义中心思想,填补了三民主义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和老百姓的利益融为一体了,她不再是政治口号,而变成了老百姓手中捍卫自己权利和利益的武器。

作为民众利益代言人的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我们今天又把三民主义还给了民众。所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把三民主义交到民众手里去,让三民主义成为他们手里的武器,成为他们自己的主义。

                                                2007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