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杯慢玩是什么意思:发展心理学 婴儿的成长 实验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2:39

婴儿的成长 实验集

一、感情的发展 TO FEEL

未满月,发出咕哝声表达感情,以及不由自主的表情,感觉混沌,但对母亲的触摸有反应,并很享受。此时的微笑只是一种反射动作。安全感与关爱对婴儿情感发展是一个好的开始
满月不久,开始会主动微笑(关键:与爱他的人亲密互动;早期亲密接触,对一生健全情感发展十分重要)
三个月,发出各种声音与人沟通,发生重要的情感转变,会发出交际性微笑(嘴、眼,初现的社交能力);父母带领进行社交性拜访,进入新环境,认识其他人并与之互动。可以表达有限的不同感情

1、Michael Lewis’s Lab Rutgers University, USA(罗格斯大学梦可路易斯研究室)
目的:研究婴儿最早能表达感情有哪些
方法与现象:在三个月大的婴儿手腕上绑一根绳子,绳子与荧幕连结,只要拉绳子即可打开电视并播放有趣的画面,开始infant对绳子着迷,当抬头后对影响表现出惊讶,并发现这项活动由他控制,并不断地拉绳子,并很高兴拥有这项控制权;断开绳子与屏幕的连结,拉绳后,无影像出现,用全身表达挫败感;断开绳子与屏幕的连结,并且银幕随机开关,困惑,随后展现挫折与愤怒
结论:三个月的infant可以感受和传达惊讶、喜悦、挫折、愤怒等基本情感,随着成长,其表达会更加细微

四个月:表达感受毫无困难,哭是传达自身状态的唯一方法(婴儿要生存,就必须能传达不同的需求),母亲会逐渐适应婴儿的情感表达,并知道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

2、Ronit Kahana-Kalman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New York(爱因斯坦学院)
“Recogni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目的:了解婴儿到哪个年纪能明白他人的情绪以及父母的情绪是否比陌生人更容易理解(多大才能将快乐的声音与表情联系起来)
方法:在婴儿面前摆放两个银幕,连续播放好几组男女的影片,有些是婴儿的父母,有些是陌生人,一个银幕显示快乐的表情,另一悲伤,放在银幕中间的喇叭会播放快乐或悲伤的声音(说话声并非同步播放,以确保婴儿是在辨认情绪,而非只是看嘴唇动作)
现象:十二周婴儿看到母亲快乐和悲伤的表情,听到喇叭中放出的快乐的声音,最终目光落在快乐的表情上;用其父亲进行相同的试验,无法正确连接,并对银幕失去兴趣。十五周的婴儿也无法连接父亲的表情与声音;但是能连接陌生女人的表情与声音。十八周,可以连接父亲的表情与声音
结论:十二周能判断母亲的情绪,再大市其他女性的,更大才是父亲和其他男性(可能与女性的情绪表达比男性更清楚有关)

3、Nathan Fox’s Lab University Of Maryland,USA(马利兰大学纳坦福克斯研究室)
○1“Reactivity Paradigm”
引子:每一次与外界的互动都能激发他们的情绪反应,但是孩子的反应不尽相同,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反应的本质与强烈程度要视婴儿性格中某项重要因素而定。
目的:了解性情如何影响婴儿对外界的情绪反应以及三岁前的婴儿是否拥有固定性情(针对三岁前的婴儿持续进行试验)
方法:放一玩偶盒在四个月大婴儿面前,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儿突然受惊时的反应
现象:被试1十分惊讶,研究人员再试一次,看能否适应这项刺激,第二次,被试在预期心理下颤抖起来,在玩偶弹出前就哭了,再次试验前先安抚他,但被试顺着他的性情做出反应(哭);被试2冷静地坐着,只是眨了眨眼,觉得很有趣
○2“Temperament Over Time”
目的:(九个月的婴儿进行性情研究的第二次评估)测量愤怒、喜悦、恐惧等情绪,观察婴儿各方面的性情
方法:先给婴儿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接着立起一片透明板隔离玩具和他想玩的玩具,被试1无论多挫折,被试都不会放弃,在确认拿不到后,他试图施展魅力要研究人员帮忙;被试2试了一两次后就放弃了,之后及时研究人员反复诱惑他也不为所动;用布偶戏引出婴儿的喜悦情绪,及对可怕事物的反应,被试1觉得不好玩(性情偏向易受惊吓),完全无法接受布偶戏,拿走布偶后,他就高兴起来,准备迎接更多活动,被试2很喜欢布偶,并想一起加入玩耍;可怕的面具,被试1被吓到,小丑面具,仍无法忍受;被试2安然接受
○3 “Physiological Test”
目的:查出试验○2中两被试不同反应的原因所在
仪器:脑电波仪侦测罩,其内的电极可以测得被试脑部回应一组声音时所产生的电波
方法:用玩具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取得他脑部的基线读数,接着听到一组声音(在有规律的嘀嘀声中夹杂其他不同的声音),记录他脑部对突发新刺激的反应
现象:被试2的右边额叶比较活跃(显示性格比较压抑,性格开放的男孩左额叶反应十分强烈,显示出压抑与开放性格的神经生物基础);被试1反应十分激烈不肯戴上侦测罩,只能猜测他左额叶α波的情况

4、Nathan Fox’s Lab University Of Maryland,USA(马利兰大学纳坦福克斯研究室)
“The Prohibitive Plant”
引子:婴儿的情感发展始于惊讶、挫折、欣喜、愤怒、恐慌等原始情感,慢慢学会辨认他人的情绪,与生俱来的性格会左右他们处理和传达感情的方式。当性格与外在世界产生冲突时,压抑情绪反应展现顺从的原因,教养原因,性格原因
目的:探究性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方法:九个月的婴儿,在试验之初,母亲试图要孩子看自己的书。接着搬来一个盆栽引发婴儿的好奇心,母亲受到指示把盆栽当成危险的插座禁止孩子去碰
现象:被试1性格强烈,无法压抑自己;被试2很快安静下来玩自己的书,在受到一次警告后就不去碰盆栽了。此时,被试1的母亲正在安抚孩子,被试2的母亲正在自己看书
结论:父母的养育深受孩子性格所影响(父母若想和孩子配合,就必须顾及孩子的性格)

5、Joe Campos’s La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加州伯克利大学乔康波斯研究室)
“Social Referencing”
引子:父母和孩子之间会不断产生情感上的互动,虽然婴儿是顺着性情对外界做出反应,这些反省却不一定恒久,体贴的父母可以耐心将之一一纠正,周围人对他们的反应会影响他们的反应并帮助其发展
目的:探索婴儿能否透过大人表情传达出来的情感资讯来决定如何应对(尤其是遇到不确定状况时)
方法:十个月婴儿,母亲站在视崖深的一端,婴儿放在浅的一端,必须爬过去找母亲。在视崖犹豫时,母亲只能用表情作指示
现象:当用表情阻止爬过去时——退却,用微笑怂恿——爬过去
结论:满十个月,婴儿就学会从父母的表情取得指引(父母也知道自己拥有左右孩子的有效工具)

母亲应付孩子性情的方式有助于教导孩子各种情绪管理策略

6、Cynthia Stifter’s Lab Penn State University, USA(比西法尼亚大学)
“Arm Restraint”
目的:不同性情的婴儿面对双手受到束缚的情况时的反应并了解孩子能否在不高兴时转移注意力
方法:六个月的孩子自己开心地用手探索四周,研究人员轻轻压着孩子的手(可以让多数婴儿生气),孩子试图挣脱,然后哭闹,随之让孩子看婴儿脸部的影片,忘记手臂受到压抑,看得入迷,一停止播放就继续哭闹,不久找到自我安慰的方法——啃咬研究人员的手臂代替吸吮自己的拇指;九个月大的孩子十分生气,中间相同,最后一直生气哭到研究人员放手为止,之后自娱
结论:幼儿的情绪可经由吸引力的外在事物或自己的不同应对方式调节

7、Sarah Mangelsdorf’s Lab University Of Illinois,USA(伊利诺大学莎拉曼格斯朵夫研究室)
“Emotion Regulation-Fear” 
目的:研究孩子到两岁的时候会有哪些控制焦虑情绪的对策
方法:两岁孩子,要求父亲不予理会,观察孩子怎样面对独自处理情绪——用玩具蜘蛛(可通过拍手或突然的声音启动)观察恐怖情绪
现象:开始无法面对父亲对待他的方式。想看蜘蛛降落,夹在欲望与恐怖之间进退两难,发现必须自己处理时,唱儿歌来克服恐怖
结论:婴儿在满周岁前就已经有独自面对恐怖的应对能力

8、Sarah Mangelsdorf’s Lab University Of Illinois,USA(伊利诺大学莎拉曼格斯朵夫研究室)
“Emotion Regulation-Frustration”
目的:观察不同性情的婴儿如何面对挫折(研究婴儿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来面对缺乏大人在旁指导的愤怒时刻以及性格会如何影响这些应对方法)
方法:将饼干放在密封袋中,两岁半的孩子,父母不予理会,使之产生挫折感。测量孩子忍受的时间,以及会使用哪些有创意的方法来减轻挫折感
现象: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挫折感
结论:不同的孩子面对挫折时会有自己控制情感的方法

9、Michael Lewis’s Lab Rutgers University, USA(罗格斯大学梦可路易斯研究室)
“Self-Recognition”
目的:探究婴儿何时产生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困窘,羞愧(先确定孩子从几岁开始产生自我意识)
方法:在孩子的鼻头涂上口红,带到镜子前,看能否认出自己
现象:十四个月,不知道镜中人是自己,并跑到另一面去寻找;十七个月,仍旧;两岁和22个月的孩子都意识到自己鼻子上的口红,摸鼻子
结论:通常孩子在满两岁前(18个月左右)就会进入具有自我意识的阶段

10、Michael Lewis’s Lab Rutgers University, USA(罗格斯大学梦可路易斯研究室)
“Embarrassment”
目的:研究困窘感是否会伴随自我意识而来
方法:孩子有颜色鲜艳又好玩的玩具可玩,突然研究人员和父亲不停喊她的名字并用手指着他(让人困窘的最基本状况就是成为注目的焦点)
现象:被试1(22个月)放下手边正在做的事,羞怯的微笑,并摸着自己的身体(困窘的典型迹象);被试2(17个月)毫无困窘反应
结论:惟有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才会出现困窘这种自我意识情感

11、Michael Lewis’s Lab Rutgers University, USA(罗格斯大学梦可路易斯研究室)
“Pride/Shame”
目的:孩子在何时会感到自豪以及相对的羞愧感,什么事会激发这种感受,孩子又会如何表达
方法:三岁,进行智力游戏,由工作人员控制时间,第一回让他完成智力游戏,全身都显露出对这项成就的自豪;第二回让他无法完成,表情沮丧,不敢看研究人员(有的困窘,有的拒绝接受现实)
结论:惟有在意识到自己的成就与失败时,孩子才会露出自豪与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