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地址:【引用】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说明文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53:40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说明文阅读一:说明的对象

【精彩回放】

1.读第①段,用简明的语言给民歌下一个定义。

(2008年荆州中考试题《荆州民歌》)

参考答案:民歌是流行于民间,以口头传唱为主,反映民俗风情的古老的艺术样式

2.文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009年荆州中考试题微型阅读《生物入侵者》)

参考答案:“生物入侵者”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设题举隅】

例1.文章第①段“这都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解”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                                                           

(2008荆州一调试题《乌鸦是可爱的》)

例2.读第①段,用简明的语言给“图腾”下一个定义。

(2009荆州二调试题《楚人的图腾》)

例3.文章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2008年荆州二调试题《神秘的运动常数》)

例4.请用文中知识来解说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2009荆州二调试题微型阅读《大自然的语言》)

例5.语段突出说明了大殿里的“龙”,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2010年荆州中考试题微型阅读《故宫博物院》)

例6.读第③段,概略列出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四条理由。

(2010荆州二调试题《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参考答案:1.人们视乌鸦为不祥之物,甚至成了不吉利的象征 2.图腾是先民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作为本氏族标志、象征和保护神的动物或自然物 3.连用设问,发人深思,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受高下差异的影响,春季越往高处植物开花越迟  5.因为皇帝以“龙”自喻,着重说明大殿中的“龙”,是为了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和作用  6.①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 ②卫生部长陈竺认为可以防控 ③卫生部拟定了方案 ④我国目前已经研制出疫苗

【知识整理】

1.设题角度:

“说明的对象”常见的设题角度:

◆       着眼于对说明对象的“指出”,要求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如上例1

◆       着眼于对说明对象的“定义”,要求给说明对象定义内涵,如上例2

◆       着眼于对说明对象的“引出”,要求说出说明对象引出方式的作用,如上例3

◆       着眼于对说明对象的“理解”,要求解说事物现象与成因,如上例4

◆       着眼于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如上例5

◆       着眼于对说明对象的“内容”概括,如上例6

2.设题题型:

基本以简答题出现,可出现在课内微型阅读和课外文体阅读里。

内容也基本上是四个方面:第一,直接或间接回答说明对象是什么;第二,回答引出说明对象的方式或作用;第三,直接定义或间接回答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四,概括或归纳说明对象的内容。

【典题引路】

日本海啸让我们重新认识水的能量

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而过时,全世界都为海水惊人的破坏力震惊不已。悲痛之余,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有关水的可怕力学,了解一下渺小人类所面对的强大的自然水世界。

海水的作用力像一把铁锤

当9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日本东北部时,全世界都为水惊人的破坏力震惊不已。海啸过后,日本东北部沿海满目疮痍。原本城镇中密密匝匝的房屋,海水所过之处,皆夷为平地。海啸的威力为何如此之大?

一个标准的浴缸大约能容纳40加仑(约151升)左右的水,重330磅。一立方码,也就是长、宽、高分别为3英尺(约0.9米)的水立方体,看起来让人觉得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它的重量接近1700磅(约771千克),差不多是一辆小型汽车的重量。如果像这次日本海啸,水以每小时30或40英里的速度运动时,水的重量就变成了致命的。想象一下,一个接一个重达1700磅的水立方以高速撞击在你身上。撞击你的海啸不是一辆失控的汽车,而是成千上万的车队。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海洋学教授菲利普·弗勒利希打比方形容说:“我们谈论海啸中10米高的水墙,可能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可以这么说,如果这10米高的巨浪绵延两英里,折算到个体身上,差不多相当于上百辆坦克碾过你。海水看起来是流动的液体,它的作用力却像是一把铁锤。”

海水压力变化形成海啸

其实,水的作用力跟高速行驶汽车的撞击方式并不太相同。作为液体,它能够滑过,并环抱物体的表面,将之推倒。海啸巨浪流动时还收集各种残骸碎片——泥浆、汽车、树木。当这些残骸撞向其他物体,更是增加了海啸的惊人破坏力。即使水浪只到你的膝盖,其中的力量也足以将你撞倒在地。

海啸的力量可以从简单的物理学来理解。地震突然间向上或向下推挤海床。这改变了海床上面水的高度。物理学家们所称的势能,迅速被转变为海啸巨浪的动能。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海洋动力学工程师哈瑞·杰粗略估计,日本地震集中推挤了250英里长的海床,力的突然改变造成数十亿立方的水,好几万亿磅的力对沿岸突然袭击。他估计,海啸的能量已经差不多快相当于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了。

地球上的海洋非常沉重,拥有巨大的压力。当发生地震,海水压力分配突然发生变化,海水会因此发生晃动,从而形成影响滨海国家的海啸。

单单是将水圈在一处,就要花费大量的力气。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胡佛水坝储水300万立方码,这使得每平方英尺的水压达到了45000磅。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水的巨大能量是被人类加以利用的——用来发电。

我国大陆沿海发生大海啸可能性不高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少泉,曾经在多个场合宣讲有关海啸的基本常识。他曾指出,地震海啸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一是深海水深要够,通常要好几百米到几千米;第二是大地震级别要达到7.5级以上;第三是要有有利海啸发生的海岸和海底地形条件。海啸到达海岸线登陆的时候,如果它进入港湾或港口,风险会更高。因为港口水道狭窄,水流容易挤迫形成破坏力极强的水柱。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起海啸,有人做过统计,在1.5万次海底地震当中,只有100次引起海啸。6级以下的地震基本上不可能引起海啸。目前的海啸监测设备投入成本都非常大,而准确率都很有限。

张少泉指出,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和断裂带,沿海会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高。在我国海区内也很少有岛湖和海沟,近代垂直差异运动不明显,因此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另外,我国海域深度较浅,有发育良好的宽广的大陆架,海水大部分深度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和传播。

编译、撰文:李文    来源:《广州日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日本地震和海啸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答题指津】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第1题答案:水的能量(或答“水的力学”、“海啸”)

说明文中开头段落的作用,通常都是:①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2题答案:借用新闻事件,引出说明对象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内容。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点: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对象,再根据说明对象的方方面面进行归纳。比如上文的说明对象是“水的能量”,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全文围绕“水的能量”说明了哪些内容,事实上本文说明了水的能量的三个方面:水能量的巨大、巨大水能量的成因、巨大水能量形成灾害的条件。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内容。对于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抓小标题的方法。如果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并列结构各部分的内容把它归纳出来。如上文就有三个小标题,这三个小标题还不够精炼,还必须加以提炼。分析文章结构还可以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来进行归纳。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内容。例如上文就采用逻辑顺序,主要从“水的能量”的能力大小、形成原因和造成灾害的条件三个方面来展开说明,因此,归纳这三个方面,就是抓住了这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第3题的答案:本文介绍了海啸巨大的能量、形成的原因和形成灾害的条件

【新题演练】  (2010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

①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欧洲,迫使许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国家政要被迫改变行程,甚至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灰为何如此厉害?

②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

③冰岛的火山喷发不是什么新鲜事。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这个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间,在北大西洋这部分,是分隔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地方,可以说冰岛同时位于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上。这个中脊高出周围洋底不少,在冰岛这里,索性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世界上第18大岛。这里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火山爆发,冰岛自然也就有很多的火山。这个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竟然有大约130座火山,自从冰岛有人类居住开始,已经有18座火山先后喷发过很多次。

④此次喷发的显著特点是冰火交融。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近来喷发的火山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3月20日,火山开始活动时,还是在没有冰层的地方冒烟,4月1日火山却直接从冰层之下开始了大规模喷发。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火山灰基本上是由非常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如此小而轻,以至于它们能够很容易的被空气托起来。所有的火山灰云柱都能堵塞飞机的传感器,并包住飞机,这样会增大飞机重量,并改变飞机微妙的平衡。这次的冰岛火山烟柱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喷气式飞机飞过这种灰云的话,发动机将会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⑤冰岛火山爆发带来的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了欧洲各国航班的正常运行。不光是冰岛,连英国的所有进出航班都已经取消,从15号 中午开始,英国除执行紧急任务的飞机之外,所有飞机都被禁止飞行,繁忙的机场变成了停机坪。与此同时,爱尔兰、挪威、瑞典北部飞往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的航班也已经全部取消。法国戴高乐机场等其他20多个机场都已经关闭,德国也采取了有关禁飞措施。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全欧洲大概有100万乘客的出行受到了影响。甚至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取消了前往北极视察的计划。因航班取消,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也被迫滞留在纽约机场。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答:                                                                                      

2. 此次冰岛火山爆发的显著特点是社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简要回答。

答:                                                                                                                                                                              

3. 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灰云”具体指什么?它会怎样危害飞机飞行?请简要回答。

答:                                                                                                                                                                                 

参考答案:

1.冰岛火山灰的影响或冰岛火山爆发带来的影响。

2. 冰火交融。结果是:①融化的冰川形成洪水 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射气岩浆喷发”

3.指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的火山灰云(或“火山烟尘”)  山灰云中的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导致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熄火,进而酿成空难。(意同即可,表述不强求一致。)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说明文阅读二:说明的顺序

 

【精彩回放】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选自(故宫博物院》)   (2010年荆州中考题微型语段)

1、语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参考答案:空间顺序。(抓住表示空间变化的标志性词语即可得出答案。)

2. 依据文章大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四字短语,以显现全文思路:

主要产地→不是近亲→                 →                 → 生存状态。

(2010年课易通《小熊猫》)

参考答案:生活习性、主要食物(对应文章三、四两段可提取答案)

【设例举隅】

“说明的顺序”是说明文阅读能力考查中常见的设题角度,其设题方式举例如下:

例1.       本文最突出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010年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试题《上海世博会山东馆》)

例2.文中②~④段大量列举年份,是否表明该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请加以分析。

 (09陕西省《我国的太空植物》)

例3.选文②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08年浙江金华卷《“长信宫”灯》

例4.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09山东烟台《蜡烛的前世今生》)

①    蜡烛的发展        ②                      ③                

例5.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找出体现这种的标志性语言。(辽宁卷《人工造林有学问》)

例6.水是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这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    )(    )(    )(    )它们才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把目光投向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下面是第一段中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1)淡水大约只占3%,    (2)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中,    (3)海洋水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7%, (4)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

 A. (1)、(3)、(2)、(4)          B. (1)、(4)、(3)、(2)

C. (3)、(2)、(1)、(4)          D. (3)、(1)、(4)、(2)

参考答案:1. ①空间顺序。按展区布设的空间顺序逐一介绍了各展示板块所承担的功能和主要展示内容[或: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先总的介绍山东展馆所包括的三个展示板块,再逐一介绍各板块所承担的功能和主要展示内容]2. 不能表明。因为这部分内容没有按照培育各种太空植物的先后顺序来安排。3. 不能调换,国为这三段文字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的,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4. 答案示例:②蜡烛的燃烧  ③蜡烛的特殊作用5. 逻辑顺序。其可据本文 “首先”“第二”……“第六”这些表次序的词语确定其说明顺序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6. 要遵循作者的思路,考虑语脉是否相承。“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中“但是”告诉我们选择的句子必须语意上是转折的,那非“1”、“3”莫属。根据作者的思路,“4”是说淡水的分布,必定紧跟“1”后,那么“1”、“3”的顺序应该是先“3”后“1”,“1”、“3”、“4”句句子各就各位,“2”的位置也就落实了。

答案:D

【知识整理】

1.  设题角度: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设题角度:

◆着眼于说明对象,要求辨识说明的顺序

◆着眼于文章思路,要求理清说明的内容

◆着眼于筛选信息,要求概括相关的信息

◆着眼于文章结构,要求把握说明的过程

设题题型:

(1)概括型(如上4 )  (2)标志型(如上5)   (3)简答型(如上1、2、3)

【典例引路】

神秘的海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淹没了东北部地区,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地震还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1.依据文章大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四字短语,以显现全文思路:

产生原因→               →                 → 减灾研究                。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

                                                                                3.选文③④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指津】

说明文阅读能力考查中,考查说明的顺序,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如下阅读任务:(1)辨识说明对象;  (2)理清说明内容;  (3)提取信息要点。

为此,学生先要能够理清:文章是什么类型说明文,先说明什么,在说明什么,内容之间有何联系,可否调换。这就要求学会“梳理”。

然后,学生还要能够表述:说明事物特征是什么,说明事理过程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概括”。

任何说明文,总是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我们阅读时,如果弄清了说明顺序,就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知识链接: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或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或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对事物作介绍。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从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只要认真梳理,善于概括,说明的顺序之类的题目就可迎刃而解。

◆怎样梳理

要理清说明顺序,一般的方法是:

一、 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像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说明。

二、注意标志性的词语,“读”出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以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例如: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三、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就一个语段而言,先将段落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了。

就全文而言,先逐段概括要点再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温馨提示: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一篇说明文往往不仅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会根据说明的需要将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去寻找和归纳其顺序。

    总之,只要把以上三点结合起来,相信说明顺序一定会“原形毕露”。

◆     怎样概括

说明的顺序的答题一般有三种形式:1.提取原文关键短语表述;2.用术语表述;3.用自己话表述。下面,结合“神秘的海啸”作答学习。

第一题答案:表现形式、巨大危害(符合文意即可)。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要求即四个字作答。

第二题答案: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三种说明顺序中很容易排除时间、空间顺序,但要做到完美一定要把什么样的逻辑顺序表述清楚,当然,如果没做要求又不好表达就不要强加。

第三题答案:不能调换,国为这三段文字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的,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注意:一般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及答题模式是:(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新题演练】

绿色世博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上海把绿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头戏。随着世博会申办工作进入倒计时,表盘上那分分秒秒都躁动着的指针撩拨起所有关心世博会的人的心弦,特别是与世博项目休戚相关的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毕竟400公顷的申办会址上有60%-80%都将是绿地。绿化对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城市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而且还能带动经济增长。

首先,绿化对上海的城市建设有促进推动作用。据了解,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多条与黄浦江垂直的绿色植物走廊,将绿化带从滨江地区延伸到城市腹地,犹如现代城市与大自然连接的纽带;在满目绿意的衬托下,一条长四五百米、专供游人徜徉观光的花桥将横跨浦江两岸,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标志性建筑。世博会之后,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雏形改造博览会的空间,将其融入上海市区。绿色走廊和运河将予以保留。穿越黄浦江的花桥也将保留,它可把散步的游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园,在展览会之后,作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其次,绿化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004年2月2日上海被正式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上海也提出了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在1990年,上海还处于还清债务阶段;但就2004年上海全年新建绿地18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内环线内基本消除绿化500米服务半径盲区,建设了一大批大型公共绿地;由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建设的城市绿地将更多。在绿地建设中不仅突出生态功能,更加注重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以这种发展势头,到2010年,上海达到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不仅如此,绿化还带会动经济的增长。由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缘故,上海的房价将会有所增长。房地产投资方面有数据显示绿地最直接的收益者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绿地总是"泽被"周边---公园附近的房价几乎没有不"草长价高"的。近年来,公园附近的楼价每平方米至少上涨1000元,靠近绿地的楼盘的平均销售套数也会高出远离绿地的楼盘许多。    

缺少绿色的家园就缺少了宁静、安详。没有了茵茵绿草,只有片片惨白的路面,在强烈阳光下泛着刺眼的苍白……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理念

 绿色,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

 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让城市多一份绿色,添一份活力。

1.     选文采用了那种说明顺序?

                                  

2.     提取体现本文的说明顺序的标志语言。

                                 

3.     用“‖”划分文章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绿色世博》参考答案:1.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2.首先其次  不仅如此……还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说明文阅读三:说明的方法

 

【精彩回放】

1、  文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2009年荆州中考试题)

参考答案:举例子、列数字

2、  综合全文内容,我们发现,全文主要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2011年课易通《屏风的功能》)

参考答案:举例子

 

【设题举隅】

判断“说明方法”是说明文阅读能力考查的常见题型,它的设题方式举例如下:

例1.          文章第2段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2011年课易通《春听鸟声》)

例2.          除了列数字,文章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2011年课易通《超声波为什么能清洗》)

例3.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010年山东临沂卷)

例4.          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0年四川成都卷《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参考答案:

1.分类别

2.作比较

3.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山东馆展示板块的功能和相关展示内容。

4. 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

 

【知识整理】

1.     设题角度:

直接判断某段话或全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如上“例1”“例2”;

分析该说明方法的作用或表达效果,如上“例3”“例4”。

2.     设题题型:判断型、概括型

 

【典例引路】

我们身边的碳排放

纪双城等

  衣:“快速时尚”导致浪费

  ①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从1990年到2005年,全球纺织品产量从4000万吨升至6000万吨。其中“快速时尚”趋势对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激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衣服便宜了,消费者穿过几次就丢掉。但便宜衣服通常以人造材料制成,它们由石油化工原料合成,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温室气体远远超过天然织物。而且,这些人造材料难以回收使用,自然降解也需要很长时间。

  食:少吃牛肉

  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18%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肉类排气。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有关“食”的碳排放是如何重要。而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又是最多的,每生产1公斤牛肉相当于向大气排放3.6~6.8公斤二氧化碳。此外,饲料的生产以及饲养牲畜的农场排出废物也都要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德国健康杂志报道称,如果饮食中有三成热量是来自红肉(猪牛羊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肉类)或乳制品,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1485.1公斤,而对应的白肉(鸡鸭鱼等)一年排放量约为1054.2公斤。

  住:盖节能房用再生纸

  ③在寒冷的冬季,建筑取暖系统无疑将消耗大量能源。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未来3年北爱尔兰将建造50多套社会福利房,它们的节能效率超出平均水平75%。

  ④在“住”的领域要减少碳排放,不仅包括房屋设计,房间里的各种设备也同样重要。例如冬季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度,夏季调高2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0公斤;其实卫生纸也有讲究,《新科学家》提倡用100%再生纸做的卫生纸,“尽管它用起来没那么舒服,但每吨再生纤维可减少1.5~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行:绿色交通

  ⑤二氧化碳的另一大来源是交通。

  ⑥在欧洲,交通对能源消耗占到整体能源消耗量的20%~30%。减少出行带来的碳排放,第一步就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1.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除了列数字,文章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

 

【答题指津】

1、解题思路

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中,考查“说明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所以学生如果掌握了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对这一考点就会迎刃而解。

2、答题格式

A、直接回答出说明方法

    如典例引路的第2题,直接回答出:分类别。

B、说明方法+作用

如典例引路的第1题,先要回答出说明方法:列数字;再指出其作用:“准确说明了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最多的。”

3、知识储备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列数学、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

(1)       举例子:单从道理上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有时会过于干枯,显得生涩难懂。这就要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也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的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理清头绪。

(3)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与之比较,使记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       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单薄,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地、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5)       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6)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学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       作诠释: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从一个侧面作出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如:“人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形成的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行。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能化抽象复杂为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       摹状貌: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   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B.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在对各类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有大致的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       列数字:以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的了解。

(2)       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       作比较: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       打比方:将       比作        ,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征/事理。

(5)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说明的对象,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读者对事物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6)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事理。

(7)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9)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有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新题演练】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漫长的研究历史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 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1.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2.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列数字、作比较。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2.举例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说明文阅读四:说明的语言            

 

[精彩回放]

 

1.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2010年“课易通”《建设一个尘土飞扬的家园》)

 

2.文中第3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温州森林公园的前身大都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

                                                                     

                          (2009年浙江温州卷《“绿色产业”完美转身》)

参考答案:1.不能。“也许”表明后文所述内容仅是一种可能,不能肯定,表意严密。2.“大都”一词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说明温州森林公园的前身大部分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但不排除有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设题举隅]

例1.下面的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 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2009年贵州安顺卷《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例2.从第2段画线句中选取一个词语,简析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3G手机一般正反两面各有一个摄像头,背面的摄像头用来拍照,正面的摄像头用来视频通话。                        

                                                                    

(2009年山东聊城市试卷)

例3. 选文中“甲型HINI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中“很”能否删去?为什么?                        

                                                                     

(2009年四川眉山卷《甲型HINI流感不可怕》)

参考答案:1. “可能”表估计、推测。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各”把3G手机正反两面都有摄像头这一特点涵盖进去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不排除3G手机的特殊款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有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

 [知识整理]

   1.设题角度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常见的设题方向:

◆要求解说句子中指定的“修饰、限制语”的作用,如上例1;

◆要求自选词语解说句子中“修饰、限制语”的作用,如上例2; 

◆要求阐释句子中“修饰、限制语”能否删改的理由。如上例3。 

2. 设题题型

⑴品析型 (如上例1)    ⑵简析型(如上例2)  ⑶辨析型(如上例3)

[典例引路]

手枪也能识主人

◆ 天  天

①科学家展示了一种智能手枪,它能识别出持枪者是否是它的主人。

②在美国政府200万美元拨款的支持下,美国新泽西州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即将完成第一种具有商业前景的“智能手枪”的研制工作,这种手枪的原型于去年12月公开亮相,它能识别出不同的人握枪时姿态的不同。如果枪是握在一个未经授权的人:例如儿童或罪犯的手里,它就会锁定发射装置。这种枪是依靠动力抓握识别系统来进行判断的,这套识别系统的关键是生物统计学技术。手枪手柄中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会分析扳机被触发时肌肉和骨骼发生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所有的分析都会在瞬间完成。新泽西州技术研究所的研发中心副主席唐纳德·塞巴斯蒂安说:“握枪的姿势,弯曲手指的动作、收缩肌肉触发扳机的方式——每个人的这些参数都是独一无二的。”

③枪械安全的倡导者对这种枪支的问世非常欢迎,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使美国每年死于枪支的人数从2.9万大幅降低。不过也有一些提倡持枪权利的人担心这项技术最后将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塞巴斯蒂安说,美国新泽西州技术研究所的这把原型枪的判断失误率为1/100,研究小组的目标是把它提高到1/10000,达到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军用枪械标准,他们将会把传感器数量从32个增加到数百个,并通过优化模式识别软件来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塞巴斯蒂安希望能在2008年之前开发出商用型号。

                                    (选自《博览周刊》2007年10月)

[答题卡]

 1.“他们将会把传感器数量从32个增加到数百个”句中“数百个”用语准确吗?为什么?(2分)

                                                                   

2.从第②段画线句中选取一个词语,简析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2分)

                                                                    

  

 [答题指津]

◆把握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无论是简明平实的语言,还是生动活泼的语言,都是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遵循答题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前后联系,整体把握。

               二是准确性原则,指向核心,抓住实质。

               三是层次性原则,语言简明,层次感强。

◆明确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某词的含义,如“估计”表推测;“最主要”表重要的,首要的。

步骤二:答出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

步骤三:答出若删去该词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改变句意”,“不符合实际情况”。

步骤四: 最后要扣到突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个要点上来。

◆组合答题语言:

※ 解说指定修饰、限制语的作用

[答题句式]含义+作用

[语言组合]“设题举隅”例1参考答案:“可能”表估计、推测。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自选词语解说修饰、限制语的作用

[答题句式]词语+作用

[语言组合]“设题举隅”例2参考答案:“各”把3G手机正反两面都有摄像头这一特点涵盖进去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般”不排除3G手机的特殊款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修饰、限制语可否删改

[答题句式]判断+作用+假设

 [语言组合]“设题举隅”例3参考答案: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有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

◆拟写规范答案:

《手机也能识主人》参考答案

第一题参考答案

用语准确。“数百个”是个约数,把智能手枪失误率提高到1/10000,在当时难以确定传感器的确数,只能用约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失误答案一:用语准确,处于研究之中,所以用约数。(1分)

分析:“处于研究状态下”并不是“用约数”的原因,答案中“处于研究之中”过于笼统,没有联系到“失误率”等内容,答题不透彻,所以得1分。

失误答案二:用语准确。(0分)

分析:因为只有判断表态,没有答出任何理由,所以得0分。

第二题参考答案

 “都”包含了每个人的握枪的参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失误答案一:“都”指“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分析:只答出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没有指出“都”所包含的内容,所以得1分。

失误答案二:“都”指“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0分)

分析:没有答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没有答出“都”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得0分。

[新题演练]

 

九分细菌一分人

①我们不是人类,而是人类和微生物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中,微生物与人体自身细胞的比例是9:1。

②人的一只手掌上就有100多万种细菌!这是经常听到的说法,仔细想想会让人觉得恐怖,这足够我们生多少次病啊!但实际上我们却并不常因为手掌上的细菌而生病,这一部分要感谢良好的卫生条件,而另一部分原因是100多万种细菌中其实有许多是有益,或者至少无害的细菌。

③我们身体中90%的细胞是细菌,或者说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9倍。这些细菌对人类来说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我们不是个体,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体。”哈佛大学的基因组学家布鲁斯·比伦说。这种集合体通常被叫做“超级有机体”。

④在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基因组只有2万个基因,比理论上要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需的基因数量少得多。相比之下,人体内的细菌携带有300万种基因。在几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体已经把许多“业务”“外包”给了体内的微生物,比如肠道里的细菌可以分泌一些酶,帮助消化,另一些细菌可以抵抗病菌。这些细菌能够影响到人体的发育、生理、营养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⑤然而现代的生活方式正在破坏体内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多种微生物成为了体内的“濒危物种”。人体内的这种“气候变化”要归咎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过分干净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用洗洁精消毒过的餐具,还有日常饮用的纯净水。

⑥对于有些细菌,只有当你失去它了,才知道它有多重要。幽门螺杆菌就是这样。这种细菌会引发胃溃疡和胃癌。在过去,幽门螺杆菌在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共用的床铺和餐具传播。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从小就有自己的房间,使用的餐具也经过消毒,这让幽门螺杆菌失去了传播途径,从越来越多的孩子体内消失。人们还来不及像当年消灭结核菌那样庆祝,负面的影响就已经突显出来。食道疾病、过敏和哮喘的儿科病例逐年增加。

⑦儿童哮喘主要是由对吸入的异物过敏引起的。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儿童预防哮喘,因为它们可以让免疫系统产生Th17细胞,这种免疫细胞控制着机体对进入身体的污染物和病菌的反应。纽约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马丁·布拉瑟用防洪堤来比喻Th17细胞,“如果防洪堤足够高,那再怎么下雨也不会有洪水,但要是没有防洪提,雨水就很容易泛滥。如果体内有足够多的Th17细胞,那么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就比较强,不容易过敏。”

⑧其实从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时候起,幽门螺杆菌就生活在人们的胃里了,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菌也和我们是这样的“长期合作伙伴”。

(选自《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期)

 

1.第②段画线句中能否将“100多万”改成“100万”?为什么?

                                                               

2.从第⑤段画线句中选取一个词语,简析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3.第⑦段“儿童哮喘主要是由对吸入的异物过敏引起的”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九分细菌一分人》参考答案

1. 不能改,因为没有确切统计一只手掌上细菌的数量,只能用约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 “大量”一词说明了人体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气候变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3. 不能删,因为“主要”一词表明了儿童吸入的异物过敏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不排去其他原因,如果删去后,就成了唯一原因,这样不准确。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说明文阅读五:说明文综合训练

 

 

究竟有没有开红花的山楂树?

                                     刘 夙

①《山楂树之恋》小说原作里描写了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在小说里,王村长说:“这棵树呀,本来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抗日志士被日本鬼子枪杀在这棵树下……这棵树的花色就慢慢变了,越变越红,到最后,这棵树就开红花了。”

②“血染山楂花”是不可能的,但这段话可以说明,山楂花的常态是白色,红色山楂花可谓绝无仅有。所以此前就有人好奇,张艺谋会怎样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呈现开红花的山楂树呢?如今电影上映,谜底揭晓,山楂树最终开出的,依旧是白花。

③山楂树是蔷薇科山楂属植物的通称,广泛分布于北温带,欧洲、北美洲都有自己的本土种类。全世界的山楂树种数迄无定论,有人认为多至上千种,但大部分的种可能并不成立;中国则有17种。

④在这么多种山楂树中,绝大多数(包括我国的17种)都只开白花,因为一种叫AHS(花青素合成酶)的基因在它们的花瓣中不能发挥作用,不能把无色的花青素前体转变为有颜色的花青素。

⑤一般来说,比起有颜色的花来,白花在吸收蜂类传粉方面有劣势;作为补偿,山楂树一面把许多朵花紧密攒在一起,形成更显眼的密集花序;一面加大花朵的气味可惜不是香味,而是腥味。AHS基因虽然在这些山楂花的花中不起作用,但能在其果实中正常表达,所以“山里红”才会被花青素染成那么鲜艳欲滴的红色。

    ⑥不过,国外有个别种的山楂树也能开淡粉红色的花,比如北美的“猩红山楂”就是如此。欧洲的“平滑山楂”,通常开白色的花,但个别野生植株可以开粉红色的花,据推测,应该是因为这些植株发生了变异,使AHS基因在花中也可以少量表达的缘故。

  ⑦欧洲的园艺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变异,通过代代人工选择,先是培育出了开粉红色花的品种“重瓣玫瑰色”,又在19世纪50年代从这个品种中选育出了开更深色花的“保罗猩红”,目前在我国已有栽培。显然,张艺谋要在电影中呈现开红花的山楂树,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植一棵“保罗猩红”。只不过,要真这样做,这棵红花山楂树就绝非中国的土著,更不可能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了。

                  (摘自《新京报·新知周刊》2010年11月19)

1、 文章开头部分由《山楂树之恋》说起有何作用?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山楂树开白花的原因。

                                                                                   

3、⑥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⑥段的“据推测“能否去掉?为什么?

                                                                              

5、“欧洲的园艺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变异”,“这”指代什么?

                                                                              

6、结尾再次提到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山楂树,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由小说《山楂树之峦》中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说起,引出山楂树花朵颜色的话题,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山楂树中有一种叫AHS(花青素合成酶)的基因不能把无色的花表素前体转变为有颜色的花青素,所以绝大多数山楂树(包括我国的17种)都只开白花。3、举例子。运用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山楂树也能开淡粉红色的花。4、不能。因为“这些植株发生了变异”的论断不是科学研究结果,而是一种推测,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5、指代因为某些植株发生了变异,使AHS基因在花中也可以少量表达,因而个别野生植株可以开粉红色的现象。6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植物中的“防火高手”

                                 吴 明

    植物中也有“消防员”?它们是怎样“灭火”的? 下面的文章就满足你的好奇心!

    落叶松能够在火灾中“劫后余生”,这是因为落叶松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烧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组织却不会被破坏;即使树干被烧伤,它也能分泌一种棕色透明的树脂,将身上的伤口涂满涂严,随后就凝固了,使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虫无隙可入。

     一般植物的叶子枯萎后便脱落了,而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些芦荟的枯叶却死而不落。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来,由于芦荟的死叶含有某种不易燃的物质,在死叶的保护下,无法达到致死的高温,使其免遭一劫。

美国林业专家发现常春藤等几种植物也不怕火烧,甚至可以称为灭火植物。原来它们接触火苗后本身并不燃烧,只是表面发焦,因而能阻止火焰蔓延。有人设想,如果将常春藤成排地种植在森林的周围,就能形成防火林带。

在我国粤西山区森林中,有一种木荷树也是“防火能手”。它的树叶含水量高达45%,在烈火的烧烤下焦而不燃。它的叶片浓密,覆盖面大,树下又没有杂草滋生,因此既能阻止树冠上部着火,又能防止地面火焰延伸。

生长在我国海南的海松也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用海松做成的烟斗,即使成年累月地烟熏火燎也不会被烧坏。这是由于海松具有特殊的散热能力,木质坚硬,特别耐高温。

在非洲的安哥拉,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梓柯。它的枝杈间长着一个个馒头似的节苞,里面储满了液体,节苞满布着小孔。当它们一遇到闪耀的火光,就立即从小孔喷出液体,这种液体含有灭火能力很强的四氯化炭,因此,人们将这种树叫做“灭火树”。

                              (摘自《感悟》2010年11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2、如果把第一段中“植物中也有‘消防员’?它们是怎样‘灭火’的?”改为“植物中也有防火高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3、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

4、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来。(     )

(2)它的枝杈间长着一个个馒头似的节苞,里面储满了液体,节苞满布着小孔(     )

5、“落叶松能够在火灾中‘劫后余生’,这是因为落叶松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其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1、植物中的“防火高手”2、原文以问句开篇,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果改成陈述句,句子就显得平淡无奇,达不到上述效果了。3、逻辑顺序4、(1)列数字(2)打比方5、不能。因为“几乎”表示接近某种情况,差不多,在句子中表示树脂含量微乎其微,接近没有,但不是绝对没有。

                          故宫为什么是红色和黄色的

故宫是何其的壮观,远远地望过去,金色的顶子,朱红的城墙,红黄相衬对立,

层峦叠起间彰显着难以言明的皇家气派。身处其中,除了感受到鲜明的色彩冲击外,还能在不经意间体会出庄严和凝重。了解现代美术的人都知道,红色与黄色这两种色彩的组合是非常经典的搭配,难道修建故宫的人在几百年前就认同这样的色彩审美了?

② 紫禁城的建造是非常讲究的,布局、造型……每一处细节都是蕴涵着“君权神授”“皇权

至上”理念的媒介,即使是颜色也不会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颜色对于皇权,更加的至关重要。

③ 紫禁城里到处漫飘的都是红、黄两色,偌大的紫禁城,色彩是比较单一的。之所以

选择这两种颜色,主要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据考古学家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就开始用红色的事物来装饰洞穴。据文献资料记载,周代以后的宫殿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红色了。紫禁城承袭了以往宫殿的色彩美学,所以才使用了大量的红色。至于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地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宜成了为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

④ 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阴五行学说也对红、黄色彩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在金、木、

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⑤ 明清两代修建紫禁城时,延续以往的传统,殿阁楼宇大都采用红墙黄瓦,色彩强烈

耀眼,对比细腻突出,以达到金碧辉煌、和谐悦目的效果,形成气象宏伟而肃穆的整体,既表现了皇家的富丽堂皇,又反映了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天子至尊”。

⑥ 但是,紫禁城里不是只有黄色的房顶,由于有些建筑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规格

上要低一个阶别,因此,有少数建筑用的是绿瓦或黑瓦。例如,南三所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故采用红墙绿瓦。论殿原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根据五行之说,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象征温和的春天,方位为东,故用绿色琉璃瓦。    庆时改做皇帝召见翰林学士、举行经筵讲学典礼的地方,所以屋顶也改用黄色。文渊阁是藏书楼,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黑色代表水的颜色,意在镇火,故为克水患,墙用青绿冷色,瓦用绿剪边黑琉璃。神武门内东西两侧原是章京护军值班所在,位北方属水,所以也用黑瓦。

⑦ 封建社会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在建筑物的色彩上也要体现出来,按照规定,颜色的等级自上到下依次为黄、绿、青、蓝、黑、灰,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北京城里的房子的色彩要按照级别适用,例如,紫禁城用金、黄、赤色调,公卿大员家的屋顶用绿瓦,百姓居住的民舍只能用黑、灰、白作为墙面及屋顶的色调。在北京城灰暗色调的映衬下,紫禁城的红墙绿瓦得到极大程度的突现,气势恢弘,而强烈的颜色对比也成了“至上皇权”的最佳展现。

                        (节选自《图说故宫六百年》2011年2月18日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在传统文化里,红色和黄色分别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3、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从这句来看,作者在介绍红、黄含义的时候,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4、第⑥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故宫选用红黄两种颜色的原因。2、红色象征喜庆,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黄色象征皇权,表示富贵。3、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4、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紫禁城少数建筑选用绿瓦和黑瓦的原因。

                       揭开“巨菜谷”的神秘面纱

把这两个地方称作巨菜谷一点都不为过——土豆像蓝球那么大,白萝卜超过20公斤,卷心菜有30公斤重,豌豆能长2米长,牧草可以没过骑马人的头顶……要不是掐一下能感觉到疼,还真以这自己是在做梦呢!

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告诉你,一个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另一个是萨哈林岛,又叫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东部,隶属于俄罗斯。这两个地方也太神奇了!

                     为什么这里的蔬菜会疯长

有人认为,这些蔬菜是一些特殊品种的蔬菜。对不起,这一论点很快就被推翻了。经过考察研究,这些蔬菜其实都是极其普通的蔬菜而已。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把外地的蔬菜籽拿到这里,只要经过几代的繁衍,也会变得十分高大;而把那里的植物移到别的地方,不出两年,就会退化和普通植物一样。这种现象真的让人很难理解。

也有人认为,这两个地方都处在高纬度地带,夏天照的时间长,所以蔬菜长得比较大。可是,位于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却并没有看到有如此高大的同类植物产生。

也有人认为,这是悬殊的日夜温差所起的作用。但是,这也同样无法解释,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

还有人认为,是因为这里的土质非常富饶,或者是这里的土中含有什么特别的刺激植物生长的物质在起作用。可是,化验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证明这里土质特殊的资料和数据。

             史前植物疯长和巨菜谷情况相似

从很多历史资料上我们都能看到,在从距今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到距今3.09亿年的前的石炭纪这段史前年代,是地球上植物最为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时期。那个时候的植物虽然比现在低级,生存环境比现在也要差一些,但是,当时的植物生长速度却要比现在快得多,而且体形也要大得多。所以,有人推测,史前植物疯长和巨菜谷植物疯长的原因应该是一样的。

专家分析,史前植物之所以会疯长,是由于重水含率极低、射线强度高、电场磁场强度高等原因所致。

                  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重水。重水的密度比普通水更大。人和动物要是喝了重水,可能会死亡。普通水中的重水含率越低,对人体的伤害越小。史前年代的水系中,普通水中的重水含率是非常低的,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

放射性环境。科学家将一些植物的种子随着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经过太空中的宇宙射线照射后再带回地球种植。有的植物体形会增大,产量成倍增加。在有铀、钚、镭等放射性元素矿藏的地方,有的植物(如紫云英等)长得特别旺盛。这些现象都说明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宇宙射线及其他射线对植物生长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但是,放射性元素每过几千年就要减少很多。所以,在地球比较古老的时候,放射性元素含量很高,发出的射线也就很强,就更能刺激植物的生长。

电场、磁场的影响。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在雷电交加的日子植物生长得特别快,原因在于有雷电的天气,空间电场强度比平时高得多。古代地球的电场、磁场强度要比现在强得多,雷电交加的日子比现在多得多,所以古代电场、磁场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比现代强得多。于是,我们也就能解释现代植物为什么长得比较小的原因了。

              巨菜谷植物之谜解开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地下深处土壤岩石储存了史前年代的重水含量率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或者,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有过滤重水的功能;那里的地下埋藏了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矿藏;巨菜谷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造成了那里形成强电场、强磁场;另外,加上那里土壤肥沃、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等优越的环境,从而造成了巨菜谷植物疯长的现象。

                (选自“科幻星系自然百科”博客2011年2月2日

1、在地球上,植物可以“疯长”和哪些因素有关?

                                                                               

                                                                               

2、文章结尾部分为我们揭开了真正的“巨菜谷植物之谜”,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之前的种种猜想呢?

                                                                             

                                                                              

3、文章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本文虽然是介绍科学知识,可是语言活泼,极具吸引力。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这样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句子:                                                                         

赏析:

                                                                               

                                                                               

答案:1、重水;放射性环境;电场、磁场的影响。2、列举人们的种种猜想,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解开真正的“巨菜谷植物之谜”奠定的基础。3、举例子;作比较;运用史前植物疯长的例子,来解释巨菜谷植物疯长的原因。4、“土豆像篮球那么大,白萝卜超过20公斤,卷心菜有30公斤重,豌豆能长2米长,牧草可以没过骑马人的头顶”;通过设比喻和作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巨菜谷植物巨大的现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