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男公关是做什么的:苏格拉底的死与司马迁的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01:41

苏格拉底70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399年的春天,被迈雷托士、赖垦、安匿托士控告。控告的罪状有两个:一是慢神;二是蛊惑青年。

 

苏格拉底有不死的机会,他的学生中想尽各种办法救他,但是他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交罚款就可以,他毅然决然地婉拒了。因为苏格拉底已经看穿了审判官的的目的,即装作威风,严厉执法,等待你来苦求后放你一条活路,以达到恩威并济的作用。然而苏格拉底偏偏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在苏格拉底离去300年后的公元前99年,在古老的东方,出现了一个遭受奇耻大辱却顽强不屈地活下来的人,这就是令我们今天许多所谓的史学家汗颜的司马迁。

 

司马迁继父职做太史令,因替汉将军李陵兵败而降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宫刑”。他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但因为《史记》没有完成,公元前96年出狱,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为中国史学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至今依然很难有人逾越。

 

作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苏格拉底有可以不死的机会,但他正气凌然,慷慨赴死。作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的司马迁完全可以悲壮赴死,但他却无畏地活了下来。这是两个极端的对待生与死的典范例子,它比哈姆莱特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更具有震撼力和冲击力。

 

苏格拉底果敢的选择了死亡。恪守了他的承诺,忠诚于他尊仰的道德,用自己的死给所有的雅典人留下了一个宁死不屈的烈士形象,而他选择死亡的大义凛然精神,使他成为了我们人类精神史上一个永远不灭的道德火炬,且永远熊熊燃烧着。

 

司马迁忍辱负重地活下来了,他说当时的心情是:“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因此:“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伟哉,真丈夫!幸哉,中华民族有司马迁!他以批判精神褒贬当世,他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后来史学者竖起了一个需仰视才得见的标杆。千百年来,我们常常自叹不如,我们时时想追赶超越,然而我们却为利益所绊,为风骨所限,为生死所惧,只能怯懦地望尘莫及!

 

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道德典范。司马迁选择了生存,为我们昭示了苦难铸就大业的旷世千古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