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单材料堆放规范:家庭教育纵横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2:48
远离家庭亦需要家庭温暖


  人是需要感情的,远离家庭的十几岁的孩子只身在京学习,思乡恋家之 情必然有之,更需家庭温暖。我们如何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到虽身在学校, 似亲人在身边,为此,我每月为孩子们集体过一次生日,代表家长祝福他们。 印象最深的是科工委政委伍绍祖同志来校与同学们一起过生日,他把黑板上 一个拼错的英语单词改了过来。亲手切蛋糕发给同学,还指挥我们唱起“祝 你生日快乐”的歌。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在“思亲”之际,科工委领导,福 利处的同志或各基地司令都来看望同学们。那是一个中秋节夜晚,32 基地云 政委利用在京开会空闲时间带了月饼,代表基地领导来看望他们。领导的关 怀给同学们带来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温暖。又把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逐个通知家长。不久带着家长的嘱托,谆谆教导的信件又飞回同学手中。我 们创造了学校,科工委,家长三者沟通的新尝试。有一次我灵机一动,别出 心裁,要了几盒磁带,找了班里几个身体不好,年龄最小的、家长最不放心
  
的孩子,对家长说几句话,又请各位老师逐个介绍学生情况录下音来带给家 长。事后,这几盘磁带引起了强烈反响,马兰基地的家长们不顾工作劳累, 集体在录音机旁,好象在听中央台的重要新闻,他们静静地听着,写着,眼 里闪着泪花??不久,带着家长语重长的录音又回响在教室,宿舍中。虽远 离基地,但我们创造了三者沟通的家庭教育情境。每封家信无论是报平安的, 还是鼓励他们的,都使孩子们十分激动,特别是父母工作取得成绩,风云卫 星升空成功的信息,使孩子们为父辈自豪,激起他们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的 决心。是啊,孩子们的父母,为祖国的强盛,为现代化的国防事业,长年在 艰苦的高山、戈壁从事默默无闻的神圣事业,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终身我们 不能再让他们奉献子孙了,我们有义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把他们的子女培养 成才。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心是一样的,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几岁的孩子 是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具有可塑性,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 出现各种不足,缺点,这需要我们耐心地教导,更需要理解和宽慰,有件事 使我终生难忘。
  新疆基地的××同学,来校后,由于基础差,加之要求自己不严格,成 绩似坐滑梯。上课不用心听讲,甚至看小说,花钱大手大脚,虽经再三教育, 似无明显进步,照此下去,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钱财。我们及时将这一情况由 科委转告家长。这位同学的家长是基地离休干部,多年的军旅行生活,使他 对子女要求很严。但这个最小的孩子似乎赶上了好时光,哥哥姐姐工作后, 经济上也支援他,家长得知情况后,焦急万分,立刻给我来了加急挂号信, 并派其兄来京做工作。家长一封封信开导,教育,经济上每日依一定的标准。 经过学校,家长的共同教育,该生有了一定的进步,最后考上了国防科工委 的中专,参了军,在高校后第一个春节给我的贺卡上写着:
“我现在中专才体会老师当年的用意是何等深长,对此我只能说一声‘谢
谢您’。”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对于一个老师而言,这却是最好的礼物和 安慰。
总之,这群天真、纯朴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朴实、
待人真诚、爱校如家、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品质无疑是我们其他师生的 很好的榜样。此外,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家庭、学校诸多方面的紧密 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有重要作用。我衷心地为这群可爱的孩子祝福!
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如,来自新
疆马兰基地的牛晓丽、牛晓华姐弟俩,由于父母从小要求比较严格,进校后 学习极为认真、刻苦,勤奋好学,进步很快。最后,姐姐牛晓丽以优异的成 绩考入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弟弟牛晓华也考上了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
32 基地的陈伟父母均是高级技术人员,从小很注意对子女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孩子从不娇生惯养。在校三年期间,陈伟一直非常艰苦朴素,学习踏实, 很稳,其最大特点是作题正确率高,尤其数、理、化三科更为突出,最后, 陈伟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班里三分之一的同学考上了大专院校,三分 之二考人了军队的中专学校,他们在来信中表达了共同的感情:一○一中三 年的高中生活使我们永生难忘,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体魄,最重要的是 使我们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由此,我感到人的智力的差 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是后天的培养和环境的熏 陶、自己的努力。我们这批来自国防科工委的高原、山沟、戈壁的军人们的 孩子们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从一个校学生会主席的成长谈起


北京市班主任紫金杯奖获得者 物理老师 刘爱华


  陈海峰同学是我校 90 届高中毕业生。他出身干部队高级军官家庭。1984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一中学初一年级,自此他连续六年被评为三好 生。
  陈海峰同学在我校六年期间,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社会工作也干得 相当出色。他任学生会主席三年,并兼任班长,同时还是北京市学联的成员。 毕业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的含义可作两种理解, 从狭义来说,是专指学校的老师;从广义来说,长者为师,特别是家长,便 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这不仅指学校要有好老 师,而且家庭要有好家长配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来。陈海峰同学是 良好的学校教育与严格的家庭教育相配合的结果。其中,家庭对他的教育和 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热爱劳动的教育。陈海峰同学从不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的家庭出身,
因此与他同班多年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他是高干子弟。无论什么劳动, 陈海峰同学总是走在前,不怕脏和累。我校初中生都有一次掏厕所的劳动, 这种劳动,不要说高干子弟,就是一般学生也没干过。据同学们回忆,劳动 那天,学生们带着各种复杂的表情随老师到了厕所,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谁也不肯先动手。这时,身为班长的陈海峰同学,二话没说,毫不犹豫 地拿起粪勺,拎起粪桶来到粪坑边,麻利地掏起粪来。粪水溅到身上,他也 不皱一下眉头。舀满后,拎起桶向化粪池走去。这无言的行动,胜过千言万 语。很快大家都积极地投入了掏粪劳动。事后,有的同学问他当是怎么想的, 他平静他说:“我什么也没想,在家里我就经常干家务,卫生间,我也经常 清理。”
据同学们反映,无论什么劳动,如小值日,大扫除等,陈海峰同学都是
带头积极参加,他的自觉热爱劳动的精神令同学和老师佩服。一次在校办厂 劳动,陈海峰带领的小组表现突出,工厂负责同志给班主任写道:“你班学 生陈海峰小组在工厂劳动仅两天时间,劳动表现很好,尤其组长以身作则, 在他的带动下,小组劳动效率很高,博得老师和师傅的好评。”
  二、艰苦朴素的教育。陈海峰同学生活俭朴,平时从不讲吃讲穿。虽然 我们并不详知他父母对他的教育,但从他的一篇作文中可略知一二,其教育 是相当严格的。他在作文中写道:“当我把半麻袋用过的卷子准备扔掉时, 我的爸爸叫我回来,严厉地批评我说:‘这些卷子背面不是全可写字吗?就 这么扔了多可惜,”他父亲的短短的一句话,他总时刻牢记心头。
  三、自立自强的教育。陈海峰同学的父母从小就要求他自立自强,不要 依靠父母,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所以,他从小学起学习成绩就很好。 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一中学。初中毕业时,被保送升入 本校高中。天才出于勤奋,陈海峰也不例外。他喜爱文学,擅长写作,他是 学校文学小组成员,任《野草》刊物的编辑。高二文理分科时,他选择了并 不是强项的理科,他认为选择理科能使他更好地发挥才干。于是,他在选择
  
理科后更加发愤学习。他总是不停地学,即使中午同学们都去吃饭了,他还 在学习,等到食堂只剩下几个人了,他才匆匆地去买饭。因为他不愿意把时 间浪费在徘队买饭上。尽管理科不是陈海峰同学最拿手的课程,但经过他自 己的刻苦努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郑州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通讯 系)。
  四、潜移默化的影响。陈海峰同学生活在革命军人家庭,在其父母的影 响下,养成了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优良品质。他不仅用功读书,而且思想 枫极上进。他进一○一中学后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同年级的学生中,他首批 加入共青团。对待社会工作,他敢于挑重担,不仅当校学生会主席,而且还 兼任班长,并能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同学们都很佩服。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是,他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人非圣贤,谁都可能有过失,陈海峰同学贵在 他一旦有了缺点能够正视它,改正它。例如,一天中午,他和几个同学在教 室里打扑克(学校规定不许在学校打朴克),被学校发现受到批评,他认真 地作了检查。进行了很深刻的自我批评,并诚恳地请求老师同学相信他能以 实际行动改正。他的检查对树立良好的班风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确,后来 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类事情。
陈海峰同学在一○一中学健康成长,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
90 年 9 月,他离京赴郑州信息工程学院上学。 据陈海峰的母亲说,陈海峰临行前他的父亲和他父亲的战友都语重心长
地嘱咐他要珍惜四年大学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不谈恋爱,严格要求自己,
不抽烟,不喝酒,不许有特殊感。海峰都铭记在心。上大学以来,他一直担 任班长。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如在军训中,为了纠正自己的不正确姿势, 把大头针别在自己的衣领两边;当他父亲不幸病故后,学校关照他,可以在 学校给母亲打长途电话,但他没有享受这种特殊照顾,到附近邮局自己花钱 打长途电话。他对母亲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不让同学感到自己特殊。
陈海峰同学在 1992 年 4 月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总之,我们在陈海峰身上发现他接受的家庭教育是良好的,如果每个学 生的家长都能肩负起第一任启蒙老师的责任,那么,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将 是深远的。
  
中学生论家长


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101 中学教导主任 蒋靖萍


  现在,不少中学生家长,经常发出这样的慨叹: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 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当家长了。而一些中学生却说:“家长不是啰嗦, 就是训斥,真烦人。”
欲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探讨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进一
步沟通两代人的感情,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我校教导处曾以“我 心目中的好家长”为题,在学生中组织了征文活动,使学生有机会真实地评 论自己的家长。
  我们对 300 多份征文稿件进行了粗略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约 50%的学生 明确表示自己的父母是心目中的好家长;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不 合格,甚至有的断然认为自己的家长不是心目中的好家长;另有一部分学生 没有明确表态。
在征文中,被中学生们誉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家长的,归纳起来,可以分
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民主型:这类家长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家庭成员,尊重、 理解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他们不摆长辈架子,不动辄训斥孩子。一旦与 孩子发生矛盾,如果责任在自己能够自省,甚至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一位 同学自豪地写道:“我的父母是我慈爱的长辈,又是我的知心朋友。我有什 么心事都跟父母讲,不把自己“锁”起来。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感情, 即使对于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也从不训斥我。有时对一个使他们 大吃一惊的问题,也细细研讨一番。每次交换看法后,他们总是赞叹他说:
‘哟!长大了!长大了!’他们从不对我说:‘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
他们和蔼可亲,平等待人,使我在家庭中感到快乐和温暖。” 另一个同学在征文中写了这样一件事:“聪明的我,一度沉迷于武侠小
说,学习成绩一落干丈。为此,父亲训斥我,甚至还抡起了拳头。当时,一
种恨意从我心头滋生出来,为此,我写了一首题为《失望》的诗,发泄对父 亲的不满。谁知,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来到我的房间,和蔼地对我说:
‘孩子,你长大了。相信你能分辨是非,管好自己,也希望你能理解做父母
的心情,原谅我当时的粗暴’??从父亲那慈详、郑重的表情与话语中,我 感到了深深的内疚,一种敬意油然而生。‘爸爸,是我不对’我喊了出来, 眼泪夺眶而出。我为拥有这样一位既严格、又豁达、既通情达理又平等待人 的父亲而感到自豪与满足。”
  据我们的观察与分析,一般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 大多数都明理、开朗、上进,富有同情心并勇于负责任。
  2、表率型:这类家长一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们重视自己 的示范作用,重视给子女以积极的影响。他们的举止是子女模仿、学习的榜 样,是无声的语言。家长美好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 的作用。
初一一个同学写道:“我爷爷年岁大了,瘫痪在床,有时神志不清。他

的脏衣服、脏裤子都是我爸爸抢着洗。爸爸尊敬与孝顺爷爷的精神,深深打 动了我,现在,我也抢着和爸爸一起洗。”
  另一位同学这样赞扬自己的家长:“我爸爸出国回来,没带彩电、冰箱, 却为他们单位买了那么多仪器,我感到爸爸真‘伟大’。
  高三一位同学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由衷地抒发了对爸爸的敬重之情:“我 爸爸是一个‘有权,的干部,但是他廉洁、公正。凡是送礼的,必让带回。 一次,一位年青人带一只皮箱来办调动,临走时,爸爸居然没让他带回那只 箱子,我感到很纳闷。几天后,我无意间说起此事,爸爸笑着打开了箱子。 原来里面装的都是图纸,是供爸爸进行资格审查用的。我敬佩爸爸高尚的人 格。”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孩子征文中所写到的上述家长,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给子女以积极的 影响。一般在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大多数积极、热情、助人为乐、关心 集体,明辩是非。
  3、指导型:这类家长不但思想、文化素质较高,而且懂得教育规律。他 们既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又能把握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因势利导, 深受孩子的尊敬与喜爱。
“爸爸、妈妈经常对我说,盼望我成名、成家、成才;但首先要求我成
为一个真正的人,正直、正派、正道;自立、自强、自爱。他们要求我长大 了凭本事吃饭,‘有智吃智,没智吃力’,对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父 母的教诲,使我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高二年级的一位同学在征文中 说。
另一位高中学生在征文中坦率地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处理一
些生理、心理问题,是因为能得到家长的及时指导,他说:“我记住了妈妈 的这句话:‘中学生没有资本去谈情说爱。中学生的早恋永远是无果之花。 要珍惜友谊,但不要超越同学感情。’至今,我对男同学什么样,对女同学 也什么样。我感到,我的妈妈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是位好家长。”
根据我们的了解,一般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大多数目标明确,听
从教育,没有过多的烦恼与忧愁。 从以上孩子们坦露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尊重、理解、平等待人,以身
作则,能给孩子指导的家长,是中学生心目中的好家长。
  一个孩子在征文中深情地写道:“天下之大,不如父母的胸怀大;江河 之深,不如父母的感情深。”他的话,说出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的热爱 与感激之情。
  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调查研究:那些对人类作出过伟大贡献的人们,大多 数在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终身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 于家庭良好环境的熏陶,得益于长辈对他们心灵和品格的形成所给予的巨大 影响。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美好的启示:在征文中被中学生们誉为心目中 的好家长们,也正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撤种子。我们相信,这种子定会成 长为造福人类的参天大树。
  在征文中,被学生们称为不合格或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好家长的,大致也 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专断型:这类家长或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

意志强加于孩子;或是态度简单、粗暴、强制、命令;或是平时对孩子不闻 不问,等出了问题,轻则训斥,重则动武。
  一个高中学生断然写道:“我的父母不是我心目中的好家长,他们总是 以主观愿望来塑造我。虽然,玉不琢,不成器,可琢得太急、太狠,不但不 成器,反而会毁了这块玉。
  一个初中学生委屈地诉述道:“平时成绩一下降,父母便一口咬定我没 好好学,而从不帮我分析原因。”
  一个高中学生带着不满与困惑这样写道:“那天,父母偶然间发现了我 与××同学的“书信”,他们勃然大怒,我也吓得目瞪口呆。可如此“指导” 会有什么好结果?”
  据我们调查分析,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不是胆怯者,就是暴躁 者;或是顽皮、说谎者,或是难以教育者。
  2、保姆型:这类家长几乎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办各种生活琐事,甚 至对孩子所犯错误,都想方设法求人情,说好话。他们感觉不到孩子长大了, 始终对孩子不放心、不放手。
  初二年级一个学生在征文中写道:“请不要把我们当成弱不禁风的花朵, 未长成翅膀的小鸟来娇生惯养,我们渴望雨露滋润,展翅飞翔。我们日常能 做的事,家长不必代劳;要求我们做家务,不需要用钱来作报酬,这只能会 使我们更加懒惰,更加贪婪。家长也不要容忍我们的任性和错误,否则,我 们会得寸进尺,更难改悔??”。
这是一个初三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与祈求:“妈妈,你为我操劳,我真是
感激不尽。可是您天天帮我做这做那,我什么也不会干,只是学习、休息, 再学习,再休息,这不成了机器人,成了书呆子了吗???一到考试,我的 思想负担特别重。总想,我必须为妈妈也一定要把考试考好。心里总是不能 平静下来。妈妈,您当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可我希望你以后有些事情就 由我自己来做,让我的思想包袱减轻些吧!”
一个叫郑江宁的初三学生竟在征文中写出一句极富哲理的话:“父母对
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痛苦;但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有两种极端表现:一是唯我独尊、为
所欲为,有虚荣心,无责任感;一是无知、无能,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心 理承受能力欠佳。
“不要管着我,不要跟着我,不要每一步都束缚我,不要照看和不信任
我,用襁褓带子捆住我??我不愿别人牵着我的手??我已长大成人。”著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生动地描绘了青少年的独立性,这或许对保姆型的家 长是一剂清醒剂。
  3、失职型:这类家长或因公务缠身;或因家庭关系不和睦:或因父母自 身品行不端,均无暇顾及孩子,使孩子感到不安或痛苦。
  一个初中孩子忧伤地写道:“爸爸妈妈之间有吵不完的架,害得找常常 当他们的传令官。我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我成了多余的人。”
  “我幻想自己是一台仪器,可以接近爸爸;我幻想自己是一团毛线,可 以亲近妈妈??可他们全然不知。”这个可怜的孩子,展开了美好而丰富的 想象,力图得到父母的关心与重视,可是他失望了。
据我们调查分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般组织、纪律性差,有

的甚至有严重的心理变态和人格缺陷,对人生和社会冷漠甚至敌视;性格孤 僻或粗野。这样的孩子极容易受外界的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从征文中,我们感到,中学生评论家长,虽有偏激、片面、不妥之处, 但它也确实能使家长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与极大的启迪。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今天的中学生,已不同于五、六十年代或七、八十 年代的中学生了。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再加上中学生们自身的逐渐成 熟,已产生强烈的独立与自由的要求,从而对家长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他们 要求家长,既要有“尊重、信任、民主、理解与疏导”的原则,又要有“榜 样”和“示范”的作用:既要关心、爱护他们,又要热情、大胆地鼓励他们, 并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去锻炼、去实践、去创新。他们还强烈呼吁和希望与 家长在亲情关系的某础上,再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关系。他们希望家长要突破 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时代的要求出发,从他们成长发展的生理、心理需要出 发,努力帮助他们成人、成才。
  在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新时期,每一位家长更应该认真 考虑一下怎样做家长,怎样做一个好家长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 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业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 不出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 整个国家的。”这段话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深刻地阐明了家庭教育的职责 及其设想的家教失败的后果。
今天,我们的家长们更需要加强学习,端正家教态度,转变陈旧的家教
观念,改变简单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学校,与社会一起, 按党和国家的要求,按教育规律,努力培养和造就好四化建设的一代新人。

面临挑成的家教
高中班主任 数学教师 张宏才 如何育人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成功的教育应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学校教
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产物。在改革大潮不断高涨的今天,传统的教育,其形 式和内容都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考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独生子女的 教育问题已逐步提到日程上来,这又是一个新课题,要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 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千真万确。人生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家 庭教育。那么在中学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该如何进行?要注意什
么问题呢?

情通才能理达


  不管是老师和学生,还是家长和孩子,他们之间的感情勾通都是进行有 效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这一点决定了两代人之间会 有矛盾,会有不同看法。一个明智的教育者应该是竭力淡化,削弱这个矛盾, 尽力消除代沟所造成的隔阂,沟通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感情。要使被教育者感 到你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是朋友,是忘年交,是可信赖的知心人。只有这样, 他有什么心里话才能毫无顾忌的跟你谈,愿意跟你谈,因为他感到跟你谈后 不仅不会被“出卖”,还可以得到有益的帮助,有益的启发。只有在这种情 况下,你的观点,你的看法,你的教育才能十分有效的影响他,甚至灌输给 他,才能使他心悦诚服的接受下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所谓“亲其 人,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反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发展这一矛盾,甚至激化矛盾,一旦教育
者与被教育者产生了对立情绪,事情就不好办了。 我曾遇到这样一件小事:在春寒料峭的初春,一天上午,天阴沉沉的,
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雨雪一阵阵的吹来,这种天气一般人都不愿意出门了。我
上完课,刚回到办公室,一位学生的家长匆匆的赶来找我,对我说:“张老 师,我是××同学的妈妈,请您把这件棉衣和雨伞在放学前给他。早晨来上 学,我们动员他穿上棉衣,带上雨伞,怎么说也不听,我怕他冻着特地请了 一会儿假给送来了,谢谢您啦。”我一边答应一边接过棉衣和雨伞,临走这 位母亲又专门叮嘱了一句:“老师,可别说是我送来的,要不他不穿”。说 完,这位慈母又急匆匆的消失在刺骨的风雪中了。
  天冷了,家长来校送衣物这是常有的事,但像这位家长那样,还不能让 孩子知道是妈妈送来的,否则冷也不穿,这就少见了。试想,家长与孩子的 关系到这个程度,你还怎样再进行教育呢?你的教育再好,再正确,再生动 感人有说服力,但对立情绪使他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甚至是关心他,对他有 益的要求,只因是你说的,他就不去做,那么你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造成这种结果,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所至。后来从学生口中 得知,是父母曾以强制的态度管教他,极大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从而使他 对父母反感,讨厌,以至处处与父母对着干。由此看来,对已上中学的孩子, 你不“以情感人”,不“以理服人”是不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的,强制只
  
会适得其反,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只有情通理达才能心悦诚服。 我还见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生活条件很优越,对
他们的这个独生子,掌上珠,更是倍加爱护。在物质生活上,可以说是“按 需分配”,要什么给什么,零花钱是要多少给多少,可就是家教很不成功。 该同学与父母对立情绪很大,父母不管说什么事,结局总是争吵一顿后,不 欢而散。尽管该生是走读,天天回家,可父母的教育,有什么事,提什么要 求,却只能通过写信来沟通了,最后发展到吃饭都不能共同一饭桌。
  后来当这个学生因偷东西,打群架被公安机关抓去劳教后,家长到学校 来拿孩子的书包时,还老泪纵横地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给我看,并说:“这 是我们刚给他写的信,还问他需要什么东西,缺不缺钱花,要好好学习,需 要什么就说话,没想到,今天就出事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个孩子偷自行车,之后又打群架犯的事。可是他父母早 就给他买了最好的自行车了,为什么还要偷别人的呢?
“偷自行车是为了卖钱”,他自己交待。 “可家里有钱,可以让他随便花呀。”家长的惊讶,我们可想而知。 “我不愿意花家里的钱,我讨厌他们。”学生的回答也是毫不犹豫。 事情简直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但无法理解的事还是发生了。悲剧
已经发生,留给人的是思考。
这种情绪上的对立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成了专门和自己做对的“冤家”? 为什么有的孩子懂事,听话,而有的孩子却是那么不懂事,不听话? 这根源在哪里?

到家教中去找根源


  要找这一问题的根源,只能到家教中去寻找,因为家庭教育是从孩子一 出生就开始了的。
初生的孩子,他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触摸到的东西,都有教育因
素,在婴儿期,他饿了,只要一哭,就能得到吃的,你要是让孩子练习走路, 他不走,想让你抱着,你要不抱,他张嘴一哭,目的准达到,当哭闹是他达 到目的的唯一手段时,这期间的孩子,虽然什么话也不会说,也听不懂,但 任性和不听话的毛病已经开始有了雏形,有了萌芽。
父母爱子女的天性必然使每一对父母都有对子女不同程度的溺爱,放
纵,任其发展的一面,而孩子也会下意识的利用父母的爱心,不断寻求达到 自己目的方法。
  如孩子为某事哭闹,当您屡劝不止,又心疼他哭,明知不对,也只好让 他达到目的,以破啼为笑,您虽责怪,但又无可奈何;
  晚上九点多了,该睡觉了,可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在兴头上,不去睡, 这时一般是父母让步,不愿扫孩子的兴;孩子没有食欲,不好好吃饭,您是 在左哄右劝,好说歹说,软硬兼施,又是满足各种各样的要求,又是许各种 愿,一旦“小皇帝”吃饭了,目的达到了,一切都无了。
  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常有家长这样许愿:“你好好学,下次考 100 分后,我带你到公园去玩,下馆子吃饭”,等孩子真的考了 100 分,又因各 种原因还不了愿,也就算了,一句“以后再说”宣布告吹;
  
  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做了某事,只是没有出大的漏子而受到长辈的赞 许,认可,甚至再夸两句“有主见”“能独立办事”之类的话,无疑这都助 长了不听话和任性的毛病。对孩子做错的事情,那怕是对他的天真,幼稚的 可笑报以笑声,都无异于鼓励他:“干得好,再来一次”。
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些小事,但实则都是在进行任性,不听话,说假
话,优越感和“以我为中心”的暗示教育,而且这些教育都是在幼小,单纯 的心灵上进行的,因此也是极深刻的,其烙印有些是要带一辈子的。
  通常在家教中,特别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有两种情况容易存在,一 种是“老子说了算”,没有儿子的发言权,父道尊严或母道尊严不得侵犯, 另一种是“儿子说了算”,无限的牵就孩子,虽然有些家长在口头上常说: “咱们是平等的,谁说的对就听谁的”,但在实质上是很难做到平等的。
  前者教育出的孩子要么是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依赖性强、能力较差, 要么是对家庭反感,与家氏顶牛,一切对着干,使家庭气氛紧张。而后者教 育出的孩子又是任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一旦他的错误言行受到 家长的强行禁止时,也会导致家庭气氛的紧张,与家长对着干。
  两种家教情况,一个缺乏民主,一个缺乏集中,但却导致同一个结果。 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管是“小绵羊”,还是“小皇帝”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而要在这两者之间,既不压制孩子个性的发展,又要能让他听得进有益 的建议;既要能充分发扬民主,又要能集中正确的意见;既要谦虚谨慎、戒 骄戒躁,又要有独立见解和独立生活,工作能力,这个尺度如何掌握,只有 最了解孩子的父母最清楚,这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具体情况,酌情而定,是
很难把标准化一的。
  综上所述,有两点提醒我们注意:一、家教要提早引起重视,越早越好, 越早越容易。二,孩子的毛病和问题,产生的原因,除本人的原因外是可以 从大人的身教或言教中找到不足,找到原因的,家教的主导方面在家长。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有家长说:“你说的这些都有道理,但都已成为过去了,现在孩子都上 中学了,有不少坏毛病都已成习惯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家教还起作用吗?” 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我们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处理的好, 仍可使孩子的不良品行得到矫治,这种例子很多,我曾带过这样一个学生, 该生在刚上高一时,打群架,偷东西,逃学旷课,无所不为,学习成绩直线 下降,公安局拘留过,学校也给过处分,对此他仍不在乎,学校,老师,家 长的教育,他也只是阳奉阴违,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后来家长和老师商量
就利用他对教育还有阳奉的一面,共同研究了如下办法: 第一要更主动的接近他,生活上多关心他,勾通思想,感化教育,要在
本班的好同学中多交朋友,使他感到不进步,不痛改前非就没有出路。 第二在学习和纪律上给他提出可行的要求(注意一下不能提的太高)家
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并且经常联系,做到一点,及时鼓励,做的不好的地方马 上批评,及时纠正。
  第三,每星期天家长要控制住,放假期间让他到外地亲戚家,使他没有 机会再与那些毛病较多的伙伴接近。
  
  结果是到了高二的下半学期,该生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迅 速回升、思想、品德、纪律等诸方面也都有了全面的好转。到高中毕业时, 该生考取了全国名牌重点大学。
  由此可见,即使是孩子大了,上中学了,家教仍不能放松,只要方法对 头,能对症下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统一,不管到什么时侯,家庭教 育都能起到任何其它教育可不能起的作用。要确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结束语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花季,是孩子在身体,思想,品德诸方面全面发展, 成熟的重要时期。
  漫漫人生,犹如万里征途,在这万里长征中,往往起决定作用的就关键 的二,三步,可以说在中学结束时,每个人都将迈出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有 人把中学阶段比喻为人生的奠基石。
  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 心,使孩子一失足铸成千古恨,再后悔可就迟了。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 祖国的未来,我们应锲而不舍的努力,去探讨,去研究更适合国策的育人方 法和理论,为培养更合格的人才而努力。
  
从调查问卷看家庭教育


北京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紫金杯奖获得者 政治教师 赵明云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家庭,学校三位 一体的培养人才的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长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 素。它对人才的成长对四化大业的成功,对民族未来的兴盛,都有深远的影 响。特别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大军的异军突起,家庭更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任 务。
  九三年四月份,我在高二年级学生中搞了“关于家庭教育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反映。下面谈两个大问题。

一、调查的内容及结果


  在这次调查中,有 228 人参加,其中,有效收回 159 人的问卷。统计的 结果如下:
1.家长对学校各项活动的态度:
A、支持的占 56.6% B、不管,不闻的占 30.18% C、怕影响学习的占 13.2%
2、家庭教育情况:
(1)父母教育情况 A、父母意见基本上一致的占 89.18% B、父母意见不一致的占 10.93%
(2)家庭教育的任务:
A、家长只抓学习的占 16.38% B、在思想品德方面谈得少的占 31.03% C、在思想品德方面谈得多的占 52.59%
3、父母与子女的交谈情况:
A、经常谈心的占 11.94% B、无话不说的占 9.4% C、有时谈心的占 59.30%
D、不想谈,婆婆妈妈不想谈,烦人占 18.86%
4、对家庭教育的评价: A、认为很好的占 25.16% B、还可以的占 64.15% C、不好的占 5.66% D、感到烦恼的占 5%左右

二、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保持一致
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积极支持的可

称为“顺教育家庭”,占 56%;二是不管,不闻不问的可称之为“无教育家 庭”,占 30.18%。三是怕影响学习的,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政治思想 教育及其它活动的,如学雷锋,文体等活动,称之为“反教育家庭”,占 13.26
%。
  所谓“顺教育型家庭”,即家长对其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引导,千 方百计帮助孩子出色完成老师和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和 教育活动给予全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与老师就象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所谓“无教育型家庭”,必须做具体分析,不能笼统而言。其中有的家 长在事业上很能干,但由于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与表现,然 而,他们与老师的心是相通的;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他们愿为孩子包办 代替,生怕孩子累着,不愿严格要求孩子,主张“听其自然”“树大自直”; 还有的管教无章法,举着双手认输,孩子比其父母还厉害,以至父子双方的 地位颠倒了:甚至还有极少数家长,他们只顾自己玩得潇洒、开心,而对孩 子无暇顾及,忘记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所谓“反教育型家庭”,从整体上说这部分家长是极少数,其中一部分 家长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对子女寄予厚望,但是只知抓学习,而对学校 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感兴趣;其中的另一部分就很不好说了。
据有关部门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指出:青少年犯罪做为一种社会
问题,其“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呈现于学校,病状恶化于社会”。其犯罪 者绝大多数是来自“无教育家庭”和“反教育家庭”的孩子。这种观点把青 少年犯罪的原因完全是归结于家庭教育,是不全面的,也未必恰当,但是它 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的重要,无疑是有价值的。这 说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育的实践中常常感到“无教 育家庭”和“反教育家庭”的孩子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给集体带 来了消积影响。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家长与学校紧密配合,教育思想保 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即各方面的道德期望和要求方向相同,前后统一,那么, 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就积极主动,能自觉接受教育,成长比较快,良好的道德 信念,习惯和作风就比较容易形成。由此可见,家庭教三、鼓励——激发上进的手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鼓励为主,鼓励意味着给孩子以勇气,希望和 信心。特别是对那些由于屡次失败而失去了信心,经常受到批评的孩子,更 要注意捕捉他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大多数家长都很注重用鼓励的 手段来激发孩子上进,但在鼓励的方式,方法上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
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父母们往往容易从单纯的 物质奖励代替应有的关心,教育。如:给孩子定个分数标准,考到多少分可 得到多少奖金。或许诺考到一定分数就买什么物品等等。”所以许多孩子都 有一笔数目不少的财富。当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手中是要有一些零花钱 的,而且家长应该有计划地定期发给孩子。培养孩子计划用钱,勤俭节约的 好习惯。但不能用物质激发代替思想教育,不能让孩子手中有太多的零花钱, 更不能无形中助长孩子“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想。我们一些家长往往不太注 意与学校老师配合。孩子在学习上到底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只是单纯从孩子 拿回卷子的分数上推测他们的学习状况。在学生中出现过的偷改分数现象, 不能说与家长单纯的物质奖励无关。这样做往往会使孩子对物质的要求越来 越高,而学习目的却越来越模糊。在他们眼中,心目中,分数是与父母讨价 还价的砝码。这次没达到目的,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让父母掏腰包,孩子把他 们手中的钱随便花掉,有的买来很多港台明星的贴画,图片,忍不往在课堂 上欣赏,几个要好的同学还会在课堂上偷偷传递,交换,还有的孩子买来各 种各样的零食,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他就在底下偷偷地吃,不但自己学不 好,而且干扰周围同学上课。从学生的总体看,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不管 其成绩如何,单从对他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看,都 是十分不利的。可见用物质刺激来鼓励孩子上进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家长要教育他们再接再厉;当孩子生活中遇到 挫折时,家长要鼓励他奋发努力。家长的支持,信任会促使孩子自觉争取上 进。当然父母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适当的,有效的奖励是对 孩子品德,学习的肯定。它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信心。但要特别 注意物质奖励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不能当做唯一方法。
在进行鼓励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奖励要同思想教育相结合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夸奖,也可以买些吃穿用的 物品以资鼓励。但同时要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期望,使孩子意识到利用好 的条件,取得好的成绩是他的责任。让孩子把“奖品”看成是对他的努力的 评价和鞭策。从而产生一种荣誉感,并为珍惜,保持其荣誉而进一步努力拼 搏。
2.物质奖励的形式多样化
  物质奖励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更好地达到教育、激励的目的。如果不 论孩子取得什么成绩都统统用大量的物质奖励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体 会不到劳动创造的乐趣,会认为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并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综上所述,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从“亲切的交谈,宽容的态度”以及“适 时、适度的鼓励”等教育方法让子女在潜移默化的关怀中体会到父母的期望, 使家庭教育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当的家教,深深的教训
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数学教研组长 吕娴序 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们有
较强的、深远的影响。正面的家庭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许多优秀品质,如果家 庭教育产生偏差,也会明显的造成孩子某方面的严重缺陷。苏联教育家马卡 连柯是这样论述家庭教育的意义的:“你们应当记得:你们生养和教育子女, 不仅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 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不出好的人 来,那么由此所得的苦痛,不仅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 的”。他的话浅显易懂,但确是引人深思的。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不仅仅有方法问题,有认识问题,还有家长的 修养问题,而后者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李×可算是个特别的学生,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是“没 有一句可让人相信的话。”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关心。
  李×学习不好,一次期中考试快到了,我打电话给李×的妈妈,告诉他 李×有两门功课没有学好,希望家长帮助、督促孩子认真复习,争取考试及 格。期中考试李×勉强过了关,而期末考试时,又有三科不及格,我又请家 长来校对李×学习问题交换意见。这次李×和他父亲一起来了。父亲开见山 地对我说:“李×妈妈有严重的心脏病,期中您给她打电话后,她大病了一 场。从来我不敢让她知道李×的学习情况,成绩册都要经过涂改才让她看。 您以后有事找我,别给他妈妈打电话了。”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当妈妈有病,知道自己的独生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就要犯病,面临这种情
况,做父亲的应怎么办呢?这位父亲是采取与儿子一起涂改成绩册的办法, 蒙混过去了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我认为他应该借此状况督促孩子 努力学习,应该启发儿子把母亲的健康、欢悦变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他还应 该说服自己的妻子正确对待儿子的学习问题,和妻子共同做儿子的工作。
这位家长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无形中使李×对学习更不感兴趣,他从家
庭方面没有获得一点点动力,反而使李×养成了撒谎弄虚做假的毛病。 一次,李×家长谈到他发现了一位女同学写给李×的信。这时的李×多
么需要家的正面指导啊。如果家长能讲清道理,让李×正确对待,这样对李
×、对那位女同学都是及时雨啊。而遗憾的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 非常随便的得意的说了一句:“哈哈,咱儿子要个头有个头儿,要脸蛋有脸 蛋儿,不愁没有女同学追呀!”家长的这种态度,不但丧失了进行正面教育 的良机,而且一番话,使李×竟然自豪起来,认为能接到女同学的信是他的 能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样的家教,怎能帮助孩子进步与成长呢?
不当的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养成了许多恶习。李
×常在考试时作弊,而且在事实面前拒不认错,编造种种谎言,欺骗老师和 同学。他无心学习,是全班最后一名。李×自由散漫,不想入团,不求进步。 李×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脱离大多数同学,却和几个女同学频繁来往。他的家 庭环境极为舒适,经济十分宽裕,他追求吃得好,穿得好,不干活。李×初 中毕业时,家长把他送到长期在国外定居的爷爷那里,想让他在国外继续读 书,但是爷爷不喜欢、看不惯这个身上有很多毛病的孙子,不得已,李×又

回来了。 李×身上的毛病不是先大就有的,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当的家庭
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有时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像李×这样,母亲有心脏病,一生气着急就要
发作。这种情况下处理问题时,需要采取迂回战术,暂时回避一些东西是完 全可以理解的,而私自涂改成绩,欺骗,是绝对不应该的。李×家长在孩子 面前所做的一切,给他心灵深处打下了烙印。他不知道好的学习成绩是踏踏 实实、长时间刻苦努力得来的,而是通过涂改轻易获得的。作为家长,应该 让孩子明白事理。一个懂事的孩子,会把努力学习看作是对母亲的真正的敬 爱,而作父亲的和孩子一起随意涂改成绩应付母亲,这实在是一种不可理喻 的行为,甚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唆表现。
  诚实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的内容。李×的不诚实,对老师、对同学说 过不少谎话,使得大家对他的内心世界都不十分了解,他失去的是老师、同 学、学校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他失去了学习、造就自己的机会,他失去 了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失去的太多了。
  李×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全脱节,使李×与严格要求他的老师格格 不入,与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合不来,他远离那些耐心帮助过他的共青团员 及团员干部们。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子女之情是和其他任何人之
间的感情都不能比拟的。父母有巨大的感染性,父母反对什么,支持什么, 讨厌什么,喜欢什么,子女最能体察入微,直接决定子女的行止。这种作用 是无形的,强烈的,是任何别人难以替代的。李×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 脱节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学生是老师的教育对象,孩子是父母的亲骨肉。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目标
应该也必须是完全一致的,谁也不应该把学生、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去 任意塑造,而应该按照祖国事业的需要,按照做人的标准去造就。只有当老 师、家长密切配合,在孩子身上产生共振效益时,才有利于孩子的进步与发 展。李×的事例,给广大家长的启发应该是深刻的。
要教育好子女,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有一定的思想文
化水平,善于观察,分析问题入情入理。有端正、明确的教育子女的宗旨, 善于抓住施教的时机,又讲求教育的艺术和方法。这样的家长教育出的子女 没有不好的。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
运和未来发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的关键是家长。只有把科学教养的种子 播种在父母的心田,才会在孩子成长方面开花结果。家长必须努力学习,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言传身教,不渎天职。

帮助孩子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高中年级组长化学教师 吕志初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中学生的家长,我深感现在的中学生,尤
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压力确实很重。这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升学的 压力,一分之差往往决定人一生的命运,这是多年来尽人皆知的事实,也是 近期内未必能根本扭转的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社会各界多年来议论纷纷,矛头所向,或是谴责学校和 教师一味追求升学率,或是批评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甚至在流行 歌曲中为中学生鸣冤叫屈。处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负担越压越重,这 一矛盾夹缝中的家长是否就一筹莫展了呢?我认为事实也并非如此。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同样的负担压在不同的学生身上,结 果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放松的心境对待学习,把这当 作适应未来竞争的一种考验和准备:有的却苦不堪言,完全失去学习的兴趣 和勇气。这中间,固然有学生自身智力,体力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但心理 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正是家长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更具体他说,在孩子在学校学习负担已经很重而又难以改变的前题下,
是帮助孩子缓解这种压力,还是雪上加霜,使孩子原来就很紧张的神经绷得 更紧,这是目前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一、关心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


  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偏差,其中在重点中学的知识分子家长中 最常见的,就是家庭教育的兴奋点,只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对孩子的学习, 比对自己的事业还投入,打探消息,搞参考书,茶余饭后,谈的不是××× 的外语如何出色,就是××的数学如何吃力,哪种教科书写得有特色,哪个 教师又怎样了,等等,他们未必逼迫孩子坐在那里读书,未必不准孩子唱歌 或者打球(至少在口头上),但他们对孩于学习之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家 中除学习之外,父母和孩子之间很难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家长中 也有人大道理都明白,所以并不在口头上对孩子施加压力,但孩子成绩好了, 他仍喜形于色,逢人便说,成绩差了,便哭丧着脸,唉声叹气。考试之前夫 妇两个便如临大敌,又买好吃的,又不让孩子动手干活,给孩子造成无形压 力,这甚至比直接说出来更令人感到压抑。这种家长令孩子觉得生活中除了 学习,再没有别的内容,所以顺利时犹可,一旦遇到挫折,心情沮丧的时候, 便会因情绪无处发泄,无法转移而感到委屈、恼怒、或无端地发脾气,久而 久之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所以家长应关心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在这 里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是极其主要的,要倾听孩子的讲话,哪怕是成年人毫不 感兴趣的,甚至认为是无聊的话。因为讲话本身,就是放松情绪,减少心理 压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校有位学生家长,坚持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一起散 步,在散步过程中,他倾听孩子讲述这一天遇到的事,讲老师同学,也讲自 己的想法,就这样无论多忙多累,刮风下雪,一直坚持了数年。还有一位家 长,每天晚饭后与孩子聊天 15 分钟,长年累月几乎成了家中的一项制度。这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却是很有意义的。上述第一位家长的孩子,发 展很全面,高三毕业时获得了徐特立奖学金;后一个孩子天分并不聪明,但 自理能力强,不仅顺利考上大学,后来工作时也很受同事夸奖,这位家长单 位的人问他教子有方的决窍,他说,就是得与孩子交流,得听孩子说话,这 能取得事半功信的效果。这里的问题是,有些心急的家长,每天也不少与孩 子说话,但基本上是他的“一言堂”,往往孩子讲不了几句就被家长打断, 接下来就是家长的长篇议论,搞得孩子索然无味甚至十分反感,于是每天的 散步、“交流”又转化为一场训斥。这种谈话,倒不如不谈。本来,自以为 是,不愿听别人讲话而只顾自己说,就是一般中年人的通病,在家里没有顾 忌,这毛病就更显突出,尤其在孩子面前。控制这毛病的最好方法,我认为 就是在谈话前,不要抱着“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 这类动机,而完全将其看成是让孩子发泄情绪、表达感受或者锻炼口才的手 段,家长所要做的,只是抱着专注的,同情的尤其是松驰的态度倾听,这会 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温暖,对他心理的调节,无疑是有益的。

二、帮助孩子摆正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


  在有的家庭中,父母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孩子学习一遇挫折,父母就好象是到了世界的未日,这很容易使孩子椎我为 中心,夸大自己的困难和委屈,变得自私而懦弱。家长应该让孩子感到,世 界是很广阔的,生活也是丰富多采的,不仅仅是他所身处的学校和学习生活 那一点点,应该告诉他,不仅仅是他才会受委屈、遭挫折,而是人人都可能 遇到。所以家庭中的话题,最好不要只围着孩子打转、家长尽可以比较随意 地给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甚至自己遇到的苦恼、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夫妻之间也不妨当着孩子谈些大人感兴趣的事和自己工作中,生活中的压力 和困难。不必过于理会孩子,这样让他感到,他只是家庭中的一部分而不是 全部,他所在意的事,未必别人也在意,他的苦恼也未必就是别人的苦恼, 这样做,有时反而会对他的情绪,起一种转移和缓解作用。总之,帮助孩子 摆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正确而不夸大地对待自己所遇到的学习上的压 力,是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而这绝不是靠一两次谈话所能解决的,而是靠 家庭中长期养成的习惯。

三、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


  我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完全是所谓的“爱好”。因为现在 一些家长把“爱好”看得太功利了,逼孩子练琴,学画还有别的什么,把本 来应该愉悦身心的活动搞得比正课学习还枯燥乏味。生活情趣,指的是热爱 生活,能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对于压力的承受 显然是不一样的,而这种能力,尤其是要靠家长耳濡目染,这个要求对家长 来说,也许是太高了,因为很多家长,人到中年,万事缠身,终日忙忙碌碌, 怨气冲天,还奢谈什么情趣!但我想任何一位家长也会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 不再这样。我教过一个很活泼好动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从不是拨尖的, 每日最喜欢的是戴个耳机听音乐,并随着音乐打拍子、扭动。这是让很多家 长深恶痛绝的事,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并不是这样,她与孩子一起听英语歌
  
曲,帮她选购磁带,时间一长,这个孩子竟培养出了语感,学习外语越来越 不感觉枯燥和吃力,上大学一年级就通过了四级,外语过关就有更多的余力 攻读别的功课。她在大学竟拨了尖,还参加了学校文艺社团。这个孩子的特 点,是对任何事都感兴趣,都能用玩一样的轻松心情来对待,实际上,这正 是学好功课的一种最有益的心境,而这与她母亲平日鼓励熏陶,是密切相关 的。
  目前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基本上以学习为主,已经相当单调,学校领 导和教师虽然也在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但毕竟条件有限,做家长的,为了 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该尽力为学校教育的不足作些弥补,作些必要的补 充,帮助孩子在心理上进行调适,而千万不要在已经很沉重的压力上,再为 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损有余而补不足,在家庭教育上也是个适用的道理。

四、注意孩子的承受力


  有一种家长,对孩子因学习紧张,功课繁重所发出的抱怨,采取不理解、 不同情的态度、或是简单的斥责孩子怕吃苦:“如今的孩子就是娇气,我们 当年??”,或是搪塞一句:“那怎么办?想上大学不这样怎么办?又不是 你一个人苦。”使得孩子一听到家长们的“忆苦思甜”就十分反感,逐渐地 再不愿和家长废话,而学习中遇到的真实困难,本应该让家长拉上一把的地 方就这样被掩盖起来。
有些孩子对学习负担过重的抱怨,不仅仅是心理承受问题,家长应进行
具体分析。一种情况是孩子在某一门课程、某一个阶段遇到难以跨跃的“坎 儿”,从而感到沮丧,推而广之对整个学业都丧失信心,这时家长不应泛泛 地责备他怕吃苦、不用功,也不应满足一般性的鼓励,而应帮助他分析问题 的症结所在,帮他越过这道“坎儿”。但也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经常抱怨吃不 消,又找不到什么明确的难点,这时的家长,也应该冷静地分析,是否是自 己或者孩子确有期望值过高的问题,譬如平时数学成绩不错,或是从小学起 就上数学奥校,就觉得自己就“应该”在竞赛中获奖,结果耗费大量心力, 却未必比看似不太用功的学生成绩更优异;又譬如听说如果总成绩能挤入年 级前多少名,考重点大学的可能性就提高多少,于是拼死拼活,搞得疲惫不 堪,等等。这时的家长,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行,有勇 气接受失败,也鼓励孩子这样对待自己,为自己提出一个客观可行的标准来, 以客观现实的心境正确地对待自己。思想压力的消除往往能更好的发挥自己 真实的水平。92 年一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摸拟,两次成绩均不满 400 分,化 学成绩只有 37 分,心情焦虑不知如何是好,但经家长老师引导其认识现实, 解除负担,一点一滴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以平静地心情对待高考,成绩下来 以总分 503 分,化学成绩 73 分,而考入北方交通大学。
  须知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拿不到奖的未必就是没有能力的孩子,在生物方 面有出色表现的学生与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具有同样的价值,家长应该超越 世俗一些莫名其妙的误解,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而不要因孩子还不错就 “决马加鞭”,孩子不如别人,就一味要他拼搏。因为谁都有不如他人之处, 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要发现、发挥孩子的特点, 鼓励他、帮助他、在社会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位置,愿孩子们健康、 幸福地成长。
  
良好习惯是成才的关键

海淀区化学学科带头人 乔宣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要成才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爱读书的好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每位学
生和家长都应该牢记伟大文学家高尔基的这两句名言。
  要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首先要重视激发读书的兴趣。伟大科学家爱因 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热爱的情感去读书和为了完成学业 不得不读书,收效会是大不相同的。在学生没有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时候, 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读书,为他们选好书读,并要以身作则,爱读书读书见 成效,津津乐道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激发读书兴趣。
  指导学生读书要处理好精读和博览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作为学 生首先要把教科书读好。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读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 家中。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好 好读书。连课本都没有认真读懂就急于完成作业,不仅浪费时间也不会有坚 实的学习基础。对于课本必须做到精读,反复读并记住书中应掌握的要点。 为精读好教材还应读些好的参考书和辅助读物。
爱读书还应掌握好博览群书的能力。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它
和学好课内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能扩大知 识信息量,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知识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能从浩如烟 海的信息中迅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没有过硬的读书本领是不成的。
许多优秀学生都是爱读书会读书的典范。如七九届毕业生潘滔仅上一年
高中还自己读了大学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书,从而获得北京市化学竞赛 第一名。他还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等。
爱读书勤奋读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出学习
的兴趣还可能成为天才。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在肯定“天才就是勤奋”,“天 才就是毅力”之后指出“天才就是入迷”,“天才就是兴趣”。他认为:“毅 力、勤奋、入迷和忘我的出发点实际在于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就会 入迷,入了迷自然会勤奋,有毅力,最终达到忘我。因此我特别说的是,天 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 中的最大乐趣。”有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但没有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好习 惯就不能做到学有成效。伟大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等都是勤于思考善于 思考的典范。伟大科学家爱因斯但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 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学问学问必须一边学一边问,不断地学不断地问。不断问就是要开动脑 筋,勤于思考所学知识。看书要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听老师讲课也要不断
  
提出问题。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好知识所必须的积极思维的过程。读书 和听讲后提出的大量问题并不是要去问老师,而是要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 答案。只有深层次的问题才有必要问老师或和同学讨论。没有勤于思考问题 的好习惯就抓不住所学知识的重点。不积极思考问题也就理解不了所学知识 的难点。善或勤于思考问题的学生就能把书念薄,就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就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善于 思考问题就是会通过积极思维独立解决问题,或者说具有了独立思考解决问 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具有勤于 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怕学生问问题的老师是最没有水平的老师。为培 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就必须欢迎学生多问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 题。而且要明确告诉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为培养学生思考 问题的好习惯,学生问老师或问家长的问题,不应该无区别的都作回答。凡 是经过老师或家长的启发引导,能够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的问题,老师和家 长都不应急于给出答案。学生经过启发引导,看书思考,最终找出了答案才 能体会到积极思维的乐趣。老师要欢迎学生提出能问倒老师的问题,这是学 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结果。老师或家长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还需要再去看书并进 行反复思考这是正常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水平高了会促进教师和家长的学 习。
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
地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能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我在讲到淀粉 水解的产物和纤维素水解的产物相同时,问学生为什么牛能以食草为生而人 不能?在讲到金属元素的存在、化学性质和冶炼时,问学生为什么黄金使用 的最早?为什么奴隶社会就能开始炼铜,封建社会才开始炼铁,而地壳中含 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冶炼使用?类似这样的许多问 题,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但经过思考学生能够做出回答,并感受到学习 和思考问题带来的乐趣。希望家长在指导和辅导学生学习的时候也能多提出 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并能平等地多和学生讨论研究问题,以促进学 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好习惯的形成。

三、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丁肇中教授说:“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鲁迅先生说:“节省时间, 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多人是不 懂得珍惜时间的,现代社会为他们玩玩乐乐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的学生 玩起来就忘了学习,完成作业处于应付差事的状况,这样下去是不可能学习 好的。好学生为什么能一年念完几年的书呢?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懂得时间 的珍贵。这样的学生绝不浪费每一天的时间。潘滔的同学说他与众不同,连 到食堂去买饭也等到不排队的时候才去。
  珍惜时间必须有效率观念。该半小时完成的作业绝不拖到四十分钟。很 多学生是没有这种效率效益观的。考试是有固定时间的,平时学习作作业不 抓紧时间,养成了不良习惯到考试时就表现出来了。有的学生考完试常说, 这些题我都会做,就是时间不够用没作完。为什么习惯好的学生不仅能作完,
  
还有充足的检查验证时间呢? 提高效率就是要做时间的主人。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必须要心中有
数,每个小时要完成的具体学习计划都要落到实处。在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 时要做到专心致志,不受他人或其他事情的影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聪 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 要把它学好。”
  珍惜时间去学好更多的知识,是不是就不要休息和娱乐了呢?不是的! 越是高效率的工作或学习越是需要休息娱乐。珍惜时间的人必须做到会休 息,提高休息恢复体力的效率。学生在家里学习也应像在学校上课一样,专 心致地念上五十分钟的书,就该放松放松,听段音乐,活动活动身体,以保 证下一个小时能高效率地学习。总之,认真学习感到疲劳,效率不高时就需 要休息娱乐。休息娱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那些不珍惜时间的学生,往往打 起球来就打到天黑,玩起游戏机来就忘记了按时睡觉。这样不仅该完成的学 习任务没有完成,甚至影响到第二天上课还无精打彩。
  使学生懂得珍惜在家里的学习时间,是每一位家长的神圣使命。学生浪 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是无法找回的。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家 长忘记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会后悔莫及的。

四、持之以恒,刻苦钻研


  知识是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有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勤于思考善于 思考,就能把知识学好。珍惜时间就能在同样多的学习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 知识。
绝大多数学生之间的智商是基本相同的,能否成才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
有勤奋进取、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并养成以上讲到的良好的学 习习惯。
人人都可以成才,但能否成才首先决定于学生自己,也决定于学校教育
和家庭教育。“逼使天赋燃烧起来的是劳动。”“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 奋。”我们现在的不少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不良风气的影 响,贪图享乐,勤奋刻苦学习精神是缺乏的。若不改变这种现状,不培养好 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能成才的子女成不了才。
郭沫若说:“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
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 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钱三强说:“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 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每位中学生都应以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等为榜样,树立远大目标, 又脚踏实地,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学好中学的各科基础知识。有了坚实的基 础知识,有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进取的学习精神, 就能在祖国的建设大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于女成才,但要把这一愿望变成现实,除了学校 的教育之外,家长必须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职责。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有良好的习惯,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教育子女时才具有说服力。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尽早抓,天天抓。培养好 习惯就要同不良习惯作斗争。必须改掉不爱读书,不爱动脑思考问题,不珍
  
惜时间,贪玩,吸烟等不良习惯,好的习惯才能形成。培养好的习惯是件非 常艰苦的工作,家长要有信心、有毅力才能完成。我相信,只要家长和学校 共同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才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

德、智皆寄于体


全国劳动模范 体育教研组长 体育教研组长全国劳模 梁学诚


  家庭教育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 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上世界性“学历社会”的影响,家长们“望子成龙” 的意识越来越强,育子的经济投入不断增加,育子的时间与精力也在不断增 加。家教意识的增加无疑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是否投入越多,效果就越 好呢?我认为他们之间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而关键取决于家教的指导思想 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我在教育、教学和训练的实践中,遇到过许多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与他们的长期交往中,使我深刻地感觉到, 他们受到的家教是成功的,虽然因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他们的经历、特点都 不一样,但是从他们成功的家教中,不难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 东西。

一、德、智皆寄于体


  毛泽东同志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提出了精辟的论述:“体者,载知识之本, 育道德之舍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 无德、智也。”
今天,二十世纪后半期,社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大大地改变了社会的
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一些微电子技术、仿生学 在生产中广泛地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用人去直接参与生产的过程,繁 重的体力劳动大大地减少。但是它都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精密复 杂的技术??。这些都需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大脑皮层长时间地高度集 中。这种集中要比单纯的肌肉活动对人体体质的要求更高,更容易使人疲劳, 更需要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调节。(这些道理也适用于紧张学习的学生 们),如不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调节,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所谓“不活动性萎 缩”,“新陈代谢低下”,“适应能力降低”,“肌力衰退”“神经衰弱”?? “现代文明病”。面对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缺乏科 学喂养的知识,以至中小学生中“豆芽菜”体型和超常肥胖儿的大量增多, 正是“现代文明病”在青少年中的反映。从生理学和营养学角度看,营养过 剩比营养不良危害更大。营养过剩从微观上讲是由于蛋白质的变性造成酶活 性的丧失,而从宏观上则表现为某个系统能力的丧失,即机体“激动能力” 的减退,这是个很难逆转的现象。据报道,超过理想体重 50%者比正常体重 者发病率约高十二倍。由于不科学的喂养和缺乏体育锻炼,造成体内微量元 素的缺乏,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龋齿和骨折的大量出现就是钙 缺乏的反映。例:两个同学跑步,在摆臂时一个手臂碰到另一个的头部,即 造成了前臂骨折。一个高三男生从厕所出来,踩在一个小石头上,稍加旋转 自己坐在地上,即造成小腿粉碎性骨折??。
  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几干年来“耻于短后”的重智轻体的育人 观念;现代父母养护过度、锻炼太少的不科学的养育方法等是当前忽视青少 年体育教育的重要根源。熟不知这样下去不仅在身体上耽误了下一代,而由
  
于缺乏艰苦的锻炼,他们将在意志与毅力方面也是低水准的,是很难成材的。 这种现象仍有发展趋势:仅用我 1983 年初一学生与 1993 年初一学生体能情 况对比:见下表
1000 米平均成绩 100 米平均成绩 1983 年初一男 3'57"3 15"7 1993 年初一男 4'21"9 16"4 差距 24"6 0.7"

其中特别是 1000 米这个既体现能力又体现毅力与意志的项目的大幅度
下降最能说明问题。其实在育子过程中给予一定的体育投入,不仅不会影响 学习,还会起到提高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一位从事教育行政领导 工作的家长,其有两子,均走此路而成功。
  长子林松,我校一九八五年高三毕业生,班长、共青团员、市级三好生, 校田径代表队中长跑队成员、市级体优生,高三毕业以市三好生标准兔试保 送清华大学。次子林征,一九八七年高三毕业生,班长、共青团员、市级三 好学生,校田径代表队短跑队成员,市级体优生(100 米 10 秒 9,跳远 7.09 米)。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一九九二年获高校 100 米冠军,同年 免试保送本系研究生。六年的在校训练,他们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平均 每天 1.5——2 小时,十二个寒暑假从未问断训练。锻炼确实占了他们不少时 间,但是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毅力,给了他们更高的效率,为他们今天的学 习和明天走向社会提供了奋斗与竞争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对于育子的成功,家长和我们的共同体会是:家教的方针也应是全面发
展,要舍得把孩子放在艰苦条件下去磨炼,自己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不该 管的不要管??,而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协调、同步,切忌 把自己的孩子摆在特殊的位置,而使学校的教育效率在家庭的干扰下抵消。 学校教育是按客观规律进行的,是不受血缘、亲情冲动所影响的。相反,有 些家长的做法,有时是受这种亲情冲动所左右的,是错误的。例如,冬季经 常到户外进行长跑锻炼,无论对孩子的健康、意志的锻炼,还是智能的恢复 提高学习效率都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吃苦、 受冻,想方设法找点理由,甚至找熟人开假假条,不让孩子参加长跑锻炼, 这种做法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二、德、智是家教的重要内容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 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 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 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家教”便是青少年最早接触到的条件,它具有先 入为主的优势,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 父、母在教子过程中都心须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为其一生的成长拨正航向。 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不必空谈大道理,应从培养社会公德入手。社 会公德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行 为的规范。尊敬长者、助人为乐、爱护公物、拾金不昧、遵守公共秩序、文 明礼貌、谦虚、热情、诚恳、正直、不慕虚荣??,这些看起来涉及日常生
  
活各方面的小事,却是构成高尚品德大厦的一块块基石。 朱亦斌同学是我校一九九一年高三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连续六年被评
为三好学生。初中,高中学段均为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体育优秀生(校优秀 中长跑运动员),他是校团委副书记,高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三毕业时 以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突出表现被保送清华大学汽车制造专业,是 学校公认的学生标兵。初中读书时做为班长他能像班主任老师一样把工作搞 得井井有条;在田径运动队里住校的小队员有什么事都去找他,生活有困难 他管,学习不好他给补课;就是在临近高考,他自己尚未确定保送时,他还 经常给同年级的同学去辅导??。在学校的六年,他为集体和同学付出了很 多,而他自己的收益也是很大的。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有健壮的体魄和 顽强的毅力,他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和高水平的工作能力,他的健康成长是建 立在高尚品德基础上的。这个基础是一个革命军人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毫不 利己专门利人的美德、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自己的子女做出了表率、拨 正了做人的正确航向,而又大胆地让其到实践的风浪中去锻炼成长,在学校 的教育中不断提高的。我们希望那些生怕自己的孩子担任干部吃亏,或在自 己的生活实践中斤斤计较的家长们,切记不要为了一时的眼前得失,而给子 女引错方向、遗憾终生。
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兴趣。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
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 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或叫做求知欲。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 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我们有些家长在教子过 程中往往不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是不顾孩子的现有水平,一味地追求好 成绩、高分数,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再是,忽视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 点,以及身体的承受能力,给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 星期天不仅不能休息和游玩,而要连续上几个班——数学“奥林匹克”班、 外语“奥林匹克”班、作文班、电子琴班等。三是,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子承父业,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条件是件好事,但不可强求。我是搞物理的, 儿子必须学物理,我是搞音乐的,女儿必须成为钢琴家??。这大可不必。 四是随行就市,社会上那门热,就让孩子学那门,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倍 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爱的掩盖下摧残孩子的身体而浑然不知。

三、挫折教育是当前家教中不可缺少的


  唐僧行程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方成正果。西游 记虽是一篇神话小说,但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哲理——世间绝无坦途,任何 成功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子女成材也是如此。当今的青少年有着良好的 学习和生活条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是前辈 奋斗的目标。然而,过于顺利的条件,不易于磨炼人的意志和培养奋斗精神, 坚强的意志与奋斗精神是将来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基本品质。做为家长有必 要在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孩子去承受一些困难和挫折,甚至像观音菩萨那 样适当地设置一些困难、挫折有意地去锻炼他们,提高他们在挫折面前的承 受力,这应该说是家长们的大喜大悲之心的一种体观吧!要从小就让他们知 道,世界本不平坦,前进要靠奋斗,奋斗就可能失败,爬起来再前进光明就 在前头。对于挫折教育,在当今体育教育就有其特殊的功能,不是吗!所有
  
的跳高世界冠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 100 冠军迪沃斯在 与瘫痪斗争胜利后而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吗!
  我有个学生高杰,现在高一,一九七七年出生,现在尚不足十六岁。在 他刚上初一年仅十三岁时,父亲便患了癌症。幼小的他每天负责买饭、和母 亲轮流看护住院的父亲,他的作业不少是在父亲的病床前完成的??。就是 这样的条件,他在初一第一学期就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调到了数学实验班, 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二年级时第一批加入了共青团,初三时当选为校团委委 员,他是校田径代表队跳远队队员,三年来从未间断过训练,是海淀区跳远 冠军,市级体优生。初三毕业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免试保送本校高中, 今年又提出了入党申请。困难和挫折没有难倒有志者,却使他成长的更加茁 壮。
  
音乐审美与家庭教育
——从马友友的成才之路谈起

北京市特级美育教师 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章连启


  1985 年,一个而立之年的人被许多国家的音乐家们称之为“当代的稀世 之才”,“未来超级巨星的最佳人选”。是谁获此殊荣呢?他,就是当代著 名大提琴演奏家、美籍华裔马友友。
  马友友四岁开始学琴,由他的父亲马孝骏亲自执教。在教学中,马孝骏 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有两个:第一,他对马友友应该具 备广博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视。因此,要求马友友要博学。这一要求促使马友 友在中学时期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三种语言文字(汉语、英语、法语)。而 后,又学习了德语及社会学等学科。第二,在练琴方面,他从不硬性规定: 马友友必须练习多长时间。相反,哪怕是仅练十分钟,也严格要求马友友: 必须聚精会神、尽心竭力、讲求实效。进而要求:要从克服困难中得到乐趣、 增强自信心。仅此,就可以使人想象得到:在马友友成才的道路上,抛洒着 马孝骏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而马友友的成才也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尤 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那么,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究竟有何意义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 首先是培养人。”他精辟地阐明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性质。即:普通音 乐教育的目标不是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社会需要 的合格公民;普通音乐教育的任务也不是专业音乐教育的任务——使受教育 者掌握精深的音乐专业能力,而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需 的音乐文化素质。类似的观点,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阐述过。匈牙利音乐教育 家柯达伊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在匈牙利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音乐教育体 系,引导儿童从幼儿园时代起就了解和热爱音乐,帮助儿童在社会生活方面 和音乐艺术方面获得平衡的发展,造就具有音乐修养的成年人。他希望看到 这样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它培养出来的人不是把音乐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 是把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教音乐不是我 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 的音乐并学着自己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他 将获得一颗美丽的心”。周扬同志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 美的理想这二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在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的同时,结合审美教育,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美育与智育也是互相 促进的。要提高审美能力,就需要文化,增进科学知识。科学和文化的修养 越高,审美能力也会越高。反过来,优美的审美情趣必然导致并表现为对科 学事业的热爱,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和追求。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 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益 处。??马克思说,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可见,人们在改造世 界的实践活动中,总是把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审美理想,以及对事物运动规 律的认识统一在一起进行的。因此,我们要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 主义;要培养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就不能不发展美学,不能不发展 审美教育。”
  
更具体地说,音乐教育对青少年的成才有哪些直接作用呢?

一、对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重要作用


  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包括了备种道德情操的教育因素。诸如:爱国主 义的(反侵略的、保卫祖国的、歌颂祖国的??),集体主义的,团结友爱 的,尊老爱幼的,遵守纪律的,热爱劳动的,刻苦学习的,热爱生活的?? 有许多作品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等)。 这一切,都会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唱歌、演奏乐器等)则要求 学生做到演唱、演奏整齐、和谐、均衡、完美、感情真挚??这一切,又都 在无形中培养着学生融于集体、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伴的能力。这种 教育,对任何一个青少年来说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十分必需的。
  1966 年 3 月 20 日是我校 20 周年校庆。在庆祝活动中,同学们表演了校 史大合唱。在演唱过程中,金谦正好站在了一个大马蜂窝的下面。为了保证 演出的正常进行,他不顾成群的马蜂在头顶上狂飞乱舞,而是聚精会神地表 演合唱。后来,马蜂长时间地不能进窝,便在金谦的眼眶上狠狠地螫了一下。 当时,金谦的眼眶就肿了起来。医务室的老师叫他下来医治,他却纹丝不动 坚持唱完了校史合唱。是什么精神促使他这样做呢?“为一○一中争光,为 学校争气”的思想支配着他,是集体主义精神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 金谦的行动是学校整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音乐教育良好作用的结果。


二、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 审羡情趣及必要的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


  法国作曲家拉莫说:“真正的音乐——那是心灵的语言。”罗曼·罗兰 则说:“音乐是心灵的镜子,而且是铁面无情的镜子。”他们为什么这样说 呢?那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感情的艺术。而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是 通过它所表达的感情之真、善、美或假、恶、丑体现出来的。这种价值的根, 是人们的审美观、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水平所决定的。因此,音乐作品的 内容,既是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灵魂深处的具体反映,也是欣赏音乐者灵魂 深处的具体反映。爱什么、摒弃什么都有其真、善、美或假、恶、丑的灵魂 之根。从这一点出发,对社会主义的每一个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来说, 音乐教育也是必需的。

三、对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重要作用


  学习音乐,需要人们的音乐能力及一般能力作保证。音乐能力是一种专 门能力。它包括听觉能力、节奏能力、表演能力、欣赏能力、创作能力?? 一般能力则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这二者 虽有区别,而往往又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无论哪种能力,其水平的高低 取决于人的智力程度。音乐教育既依赖于智力条件的高低,反过来又促进人 的智力发展。
之所以说音乐教育促进入的智力发展,是因为人的生理、心理基础具备

这种条件。人的大脑,其左半球(心理学家称之为“语言半球”)偏重于进 行聚合性思维活动,那些逻辑思维强的学科主要是在使用左脑;其右半球(心 理学家称之为“音乐半球”)偏重于进行发散性(即:创造性)思维活动, 音乐、美术学科使用右脑较多。大多数人使用左脑多,因而使左脑成为其优 势脑。这就使人的智力发展形成了不平衡状态。同时,也给人的全面成才、 给人的智能开发造成莫大损失。音乐教育对右脑的训练极有好处,它可以促 使右脑也成为优势脑。这对人的智力平衡发展、使人的创造性能力得以充分 发挥十分重要,对青少年的全面成才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许多政 治家、科学家都很擅长音乐就是很好的证明。例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不仅精通音乐,还编修了《诗经》;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是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解释“五度相生律”的人;明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朱载 堉又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解释“十二平均律”的律学家;欧洲的思想家卢梭 是简谱的创始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弹一手好钢琴,其小提琴也颇有造诣,
《相对论》的理论建树也是在音乐艺术灵感的启发下研究成功的?? 音乐教育的作用还有许多。诸如: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毅力,促进他们的
身心健康等。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认识。他们把学习音乐文
化、发展音乐兴趣与学习文化课绝对地对立起来,根本无视二者之间相互补
充、互相促进的一面,认为学习音乐文化、发展音乐兴趣与学习文化课抢时 间、争精力。因此,他们拼命地给青少年在文化课上提高要求、增加密度、 加大压力;同时,他们竭力地限制青少年发展音乐兴趣。这种认识与做法, 迫使许多有音乐才华的青少年失去了进取心、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与理想,文 化课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有一个学生在他的作业中写道:“我们感兴趣的 事,家长往往不支持;我们不感兴趣的事,往往家长偏要让我们干。他们好 心地修造了一个小小的方框子,硬要我们往里钻。岂不知人的脑袋是圆的, 而不是方的!难道我们的天地就那么小吗?”这个学生围绕发展音乐兴趣与 学习文化课之间的矛盾,发出了多么强烈的呼声啊!
事实上,有许多音乐特长生恰恰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他们不仅没有把发展音乐兴趣与学习文化课对立起来。相反,却将它们有机 地结合了起来。1992 学年度高一 1 班(数家实验班)学生张元元,是北京市 中学生金帆交响乐团中提琴声部的声部长、副首席。她在 1991 学年度荣获全 国物理竞赛初中组第一名。在 1992 学年度第一学期,她的各学科总成绩又位 居高一年级榜首。现初二 5 班学生杨珊珊是金帆交响乐团第二小提琴声部的 首席。1991 学年度被评为三好学生、校级学生标兵。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发展音乐兴趣,并没有因此而影响文 化课的学习。张元元说得好:“只要外理好学习文化课与参加乐团活动之间 的关系,科学地安排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就不会因为参加乐团活动而影响学习成绩。我觉得,参加金帆乐团的活动对 我的进步很有益。在那里,往往可以学到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我不仅没 有损失什么,还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初三 2 班的崔欧嵛也说:“在学 习紧张的时候拉一拉手风琴,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得到 放松,进而换来更充沛的精力,以便重新投入有效的学习活动。”他们的感 受多么实际;他们的认识又是多么地深刻而具有辩证观点。
那么,音乐特长生中有没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呢?有。但是,对他们也要

具体分析: 有些音乐特长生,原来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的时
候,发奋努力追赶,以致后来居上。其中,有人名列全班第三名、年级第十 二名。
  还有一部分音乐特长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稳步提高,摆脱了学习后 进的局面。
  只有少数音乐特长生依然成绩落后。其落后的原因多为非智力因素。例 如: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对路,缺乏责任心、学习态度不端正,或 者缺乏毅力、怕吃苦??
  综合上述,我认为:把学习音乐、发展音乐兴趣与学文化课绝对地对立 起来,在理论上有严重的片面性、站不住脚根;在实践上也缺乏有力的根据。 这种片面的观点,只会对教育事业起阻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危害 作用,别无任何其它好处。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音乐生活呢? 一、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及高尚的审美情趣。
因为:音乐作品的社会功能绝不是只产生正效益。那些内容庸俗、格调低下、 粗制滥造的靡靡之音,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是极大的。所以,要鼓励青少年 学习那些真、善、美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要帮助他们摒弃那些假、恶、丑的 音乐糟粕。严格地说,这是关系着青少年能否茁壮成长的大事,也是关系着 他们今后前途的大事。
二、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音乐能力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
音乐欣赏能力。因为:音乐欣赏能力是每一个高素质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祖国音乐史的人、一个不懂得祖国民族音乐的人、一 个不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状况的人,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人。更 难于想象:这样的人怎样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因此,要把青少 年的音乐欣赏能力作为提高全面文化素质的内容去抓。
三、在音乐生活中,最好使青少年具有一技之长。这一技之长是他们生
活中的需要,也是他们发现并认识自身价值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使他 们最终认识并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可以使他们面对生活、鼓起勇气奋力向前。
愿马友友式的各类人才辈出。

从学生体育课上的意志表现谈家教
   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高级体育教育教师 郭明泰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
容之一。 就学校体育任务而言,包括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向学生
进行思想品德体育。因而学校把体育做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在校期 间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文化课学习以外,还必须参加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 上好体育课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等。为了确保学校体育任 务的完成,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在校学生每 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上述学校体育的任务及规定的内容、要求保证了青少年学生在校期间能 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
  体育,即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它的最大的特点是 身体实践。也就是说必须亲身参加活动,才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掌 握运动知识、技能,才能在活动中体味到锻炼的乐趣、掌握知识技能、技巧 的艰难以及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
从当前学校体育来看,学生表现出的诸多问题中的意志薄弱最为突出。
意志是一个人在一切事物中成功的思想基础。我们现在培养的是二十一世纪 的接班人,他们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具备有竞 争的意识,更要有坚强的意志。而体育在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方面有着其它教 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体育作为对青少年学生意 志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有些国家每年还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到非常艰苦的 自然环境中去进行“生存训练”以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生 理、心理上的,以及外界自然条件的)培养在逆境中成长,在厄运中创造奇 迹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 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我们一切胜利都是我们强大意志、我们 奋不顾身的英雄精神、我们自觉的和不屈不挠的追求目的的结果”。
在人漫长的一生中,生活和事业总是伴随着成功与失败的过程。而成功
除了某种机遇以外,顽强的意志品质,不懈的奋斗精神就成为战胜困难、实 现目标取得成为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意志的培养问题就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最突出的
问题之一。下面仅从学校体育这个侧面来分析一下学生意志品质的表现、存 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试论解决的途径。

一、意志薄弱在体育方面的种种表现

1.对体育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校体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加学校体育的过程 中,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学习态度不明确。端正其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中 从兴趣出发,怕苦怕累;或满足于及格不求上进;或表现的无所谓,无关紧 要,可有可无。
人的意志总是受一定目标和认识决定的。目的愈明确,他的行为表现愈

自觉,要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意志力也就愈强。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学 习目的、态度不端正,正是缺乏自觉、意志薄弱的根源所在。
2.缺乏信心和勇气。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 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掌握一切技术动作总要 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最后达到巩固和自动化阶段的过程。这之中都需 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磨炼,认真钻研才能达到高一阶段。有时还会遇到 某些生理上的障碍,如伤病。心理上的,如一定危险性动作等,学生在掌握 技术动作这一不可逾越的较长的过程中,表现的不耐烦,缺乏信心。对于遇 到的生理、心理上的困难没有勇气去克服,态度消极、意志薄弱。
缺乏信心和毅力、或急躁冒失、轻率从事,这是意志薄弱的又一表现。
3.缺乏自觉性,活动欲望不强。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意志薄弱还表现在缺乏自觉性方面。具体表现是 活动欲望不强、自觉性差。在锻炼中常常表现的消极、动摇。
  体育锻炼具有群体性,即是很多人同时参加活动。如各种集体比赛、游 戏、以及球类活动等。个人的活动欲望及投入的态度直接影响群体效应;另 外很多锻炼内容是在单一动作的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未达到锻炼身体掌握技 术之目的的。如每天要做广播操,跑、跳、投等技术动作从初一到高三的重 复出现,而且还要不断提高标准要求。缺乏自觉、主动、积极的品质就很难 完成教学任务要求。
自觉性是一个人对自己意志品质的控制、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标准。
确定了目标之后,通向成功、完成的过程都应是主动自觉的过程。这样才能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意志薄弱的人必然被动、消极、动摇,半途而废, 一事无成。
4.缺乏果断性。
  缺乏果断性是意志薄弱的另一种表现。曾做过这样一种实验。在体育课 上进行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投篮比赛。根据距离的远近和角度的难易程度 规定不同的得分、及格、良好、优秀的标准。全班进行比赛、并排定名次, 而且把比赛成绩纳入体育考试成绩。条件是近距离大角度得分少;远距离小 角度得分多。每人在规定的次数中自选投篮点。投到最后一两次的时候,我 们看到有的人勇于冒险,果断地选择了高分点而一举成功;有的人则表现的 优柔寡断,求稳怕失败,满足于及格而选择低分点;还有人表现为不加思考, 轻举妄动,鲁莽从事,明明分数很低,水平又差而盲从于人,结果失败。在 体育活动和比赛中,上述的优柔寡断和不加分析的鲁莽武断同样是意志薄弱 的一种特殊表现。
5.缺乏自制能力。
  在体育锻炼及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不善于控制和支配自 己的行动。如在器械练习中(单双杠、支撑跳跃)不善于控制有碍于完成技 术动作的恐惧、犹豫等心理活动,自我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差;或面对复 杂、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而表现的懒惰;或在众多同学面前练习表现的羞怯; 或在练习中我行我素任其所为;或面对器械畏缩不前、惊惶失措??。上述 的表现都是缺乏抑制自己消极情绪,自觉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表现。也是意 志薄弱的表现特征。
6.缺乏坚韧性。

  意志薄弱在体育中伪表现还反应在坚韧性差,怕苦怕累,缺乏百折不挠, 始终不渝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耐久跑的活动中。耐久跑是长时间的内脏器官 工作与连续的肌肉活动,表现人体耐力的一种练习。要求既要快,又要持久。 由于耐久跑练习距离、时间长,这之中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生 理上的一大难题是过“极点”关;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艰难中是坚持到 底还是半途而废。能否在这之中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指责,从而战胜 自我去争取胜利。学生在耐久跑中正是缺乏那种饱满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二、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校家长社会 共同的责任


  以上我们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列举了学生意志薄弱的几个方面。那么如何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摆在学校、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生 活的实践中,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特别是中学阶段是一个 人意志力日趋成熟的时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向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和教 育非常必要。否则一旦习惯成自然,克服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培养意志品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发展与子女的情感。遇事要向他们讲清道理,提高认识启发自觉。 并注意加强实践锻炼。
  孩子与师长的情感是在日常的劳动,学习等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加深 这种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这是孩子在日常很 多活动中,意志表现的一种动力。当然,在加强情感的培养和接触的同时, 针对具体事要不断向孩子讲清道理,提高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家 长的示范性能加深孩子的认识,说教与身体力行相结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更重要的是家长应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有时应有 目的的进行培养。如在日常劳动和学习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不畏困难坚持到 底的精神。平时注意留有充裕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去安排支配的培养他们的自 制能力,不要事事依靠家长的督促和管理等。
2.注意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对要完成某件事情有明确的认识。善 于激励他们对完成某件事的愿望和信心。从而使这种经过认真思考后的动机成为不畏困难的一种强大 意志力。
  顽强的意志来源于对某事物的正确认识及要达到目标的信念、动机。家 长在对待初中学生的教育中,应注意从兴趣引导,逐步进行动机和目标的教 育,以激起他们为达到某种目标去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对于青少年来讲,兴 趣会给他们带来满足,因此,对有兴趣的事就会乐于去做。但兴趣往往又会 转移。如果在这时不注意对他们进行动机和目标的引导教育,就会失去这一 培养意志的有利时机。
3.要善于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意志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意志力的培养。
  孩子与家长的接触是比较多的,由于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往往他们 的真实心理活动及表现在家长面前暴露的更明显。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重 点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训练。比如是急燥冒失轻率从事,还 是胆小怕事优柔寡断;是懒惰怕苦怕累,还是缺乏自制随意任性。家长应善 于掌握孩子的这些特性,有针对有目的地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训练。
  
4.结合不同事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如学习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细致、 认真、踏实、钻研的精神;劳动中注意对孩子进行吃苦精神的培养;在失败中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经 验,树立信心。
  总之,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宝贵的心理品质,它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 健康成长。是一个人未来生活、事业成败的重要心理因素。应引起社会、学 校、家长的足够重视。
  人的智能、生活学习环境、家庭条件等方面虽有差异,但“勤能补拙”, 意志对能力及其它条件有很大的补偿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成败取决于人的 主观奋斗精神。
  从学校体育看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学 习体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青少年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极好课堂,针对学生 在学校体育中所表现出的意志薄弱的方面问题,也希望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 与支持。使孩子不但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他们今 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从艺术体操队的成长看家庭教育
北京市优秀教师 高级教师 宁重君 艺术体操队从八三年建队以来,一直坚持全面育人。队员的思想作风、
学习、身体、工作都表现的较好。平日训练紧张、艰苦、每周五次训练课, 每次二个半小时。寒暑假从未间断。通过长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了学生健美的体态。这十年中培养出 42 名三级运动 员,其中有 22 名是二级运动员,为高校输送了 31 名艺术体操骨干。王小燕 同学还代表全国中学生参加 1988 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艺术体操 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1989 年由窦伶等六名学生组成北京代表队参加全国 中学生韵律操比赛获得冠军。我校艺术体操队连续六年获北京市艺术体操比 赛中学组团体第二名。舞蹈节目也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一等奖。为祖国、 为北京市、为区、校争得了不少荣誉。从我校艺术体操队的成长可以看出只 要家长能正确理解孩子的广泛兴趣,支持孩子爱好、她(他)们就会健康地 全面发展。

一、家庭教育是基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 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前,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个天然的学 校。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吃好、穿好、在养活教育上想的多,而在养成教育上 考虑的少。只注重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品质教育及孩子的广泛兴趣、阻碍了 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注重全面发展、支持孩子的爱好,那么孩子会有长足 的进步。如九三届高中毕业学生窦伶同学她在学习上是连年的三好生;在工 作上是团支部书记兼校团委组织部长优秀团干部:在训练上是队长、是全国 中学韵律操冠军,艺术体操二级体操员,舞蹈和健美操一等奖的主力,她确 实是个全面发展积极奋进的好学生。她能处理好学习、训练、工作之间的矛 盾健康地成长。这与家长的支持、引导、鼓励分不开。窦伶上高三时,学习 紧张、训练和工作需要适当减轻。当时老师建议她就抓学习和训练,把工作 辞掉。事后家长找到老师讲:“孩子觉得有精力去干好工作”。请老师尊重 她的意愿。家长的理解、尊重、引导使得她为之而百折不挠地奋斗,取得成 功。相反,我队的李斌同学,他爱好体操,参加艺术体操队训练了半年,由 于学习不理想、纪律松散,家长又没正确引导,只采取强行不允许参加艺术 体操队的办法,令李斌停止训练,损伤了他的自尊心和压制了他的爱好。从 此,他变得沉默寡言,回家饭也吃的少了!家长对此不知所措又找到老师, 希望老师让他回队训练,家长的支持给他强大鼓励,回队后他努力处理好学 习和训练的关系,振作精神在九二年北京市青少年体操锦标赛上获男子第二 名,期末被评为三好学好。以上事例说明家庭教育的得法,引导有方是学生 成长的基础,这是当前每位家长应当很好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