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监控摄像头:顺耳之语未必不忠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37:31




顺耳之语未必不忠言 
    


 
  自古以来,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在向他人进献忠言的时候,不一定都要用逆耳之言,也可以用顺耳之语。纵观历史,顺耳之言有时更忠实、更真诚、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达到忠言的初衷。

  据《列子》记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率大军攻打卫国。如何阻止这场战争呢?大臣公子锄没有上朝直言相劝,而是在行军的路上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文公领会故事,理解用意,自觉悬崖勒马。因为文公毕竟是个明智的君主。公子锄先是当着晋文公的面仰天大笑。无故而大笑,自然会引起晋文公的注意。晋文公一时摸不着头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文章。

  公子锄开始讲他的故事,讲得声情并茂,滑稽风趣:他的邻居在路上遇见一采桑女,顿而起了爱慕之心,就在他暗暗打采桑女歪主意的时候,回头一看,却见一男子正在挑逗自己的妻子,这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呀......

  话虽然没有讲破,但公子锄所讲故事的喻意已经十分清楚了。你想去占卫国的便宜,也许人家正在打你的主意呢?晋文公听着故事,恍然明白了公子锄的用意,于是掉转头率军回国。果然,晋文公还没有回到晋国,别的国家正开始攻打晋国的北部边境了。

  短短一段故事,没有几句话却消弭了一场战争,也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在这个故事中,公子锄不是用逆耳之言犯颜直谏,而是采用曲折迂回的方式,让文公自觉地停止攻打卫国。由此可见,向他人进献忠言,主要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缺点,避免失误,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不管是顺耳的话还是逆耳的话都是可以运用的。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的官员们大都听惯了顺耳的话,整天沉醉在一片颂扬声中,飘飘然不知所以,容不得批评意见,听不得逆耳之言。闻过则怒,当场发难,暴跳如雷者有之;闻过则辩,百般解释,以功掩过者有之;闻过则疑,追根问底,暗中打击报复者有之。在这种情况下,谁还去自讨没趣?谁还会直言进谏?所以,在向他人,尤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进献忠言的时候,宜采用委婉的、含蓄的和中听的语言,使人能听得进去,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可以了。能够做到人我两好,岂不皆大欢喜?

  然而,也有些人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他们觉得,只要主观愿望是为对方好,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于是,有的不看场合,不顾对象,或铺天盖地,图一时痛快;或自恃有理,搞唇枪舌剑,弄得对方很难堪,结果事与愿违。

  南北朝宋明帝刘彧继位后奢侈腐化,大修佛宇,劳民伤财。他将自己的故居大肆修缮,称为“湘公寺”,壮观花丽,里面建了两座五层高的佛塔。一天,他向随行的官员们炫耀说:“那可是我的公德啊!我花费不少。”这时,教骑侍郎虞愿高声说道:“那都是用百姓卖儿卖女的血泪钱修起来的!佛祖如果有知,也会为百姓叹息,可怜他们。造塔之罪孽高于佛塔本身,有什么公德可言!” 宋明帝刘彧听后怒不可遏,当即令人将其赶下宫殿,差点没杀了他。可见,虽是“良药”,如果苦得别人咽不下去,那与病何益;虽是“忠言”,但逆得别人无法入耳,岂不枉费一片好心?

  因此,我们在教育子女时,在劝诫朋友时,在批评同志时,特别在给上司提出意见时,就应当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只有让人家乐意听,才可以让人家愿意改。

 

 

天下誉之,未必不为乡愿.天下毁之,未必不为伟人 为洗衣店想一些简单、顺耳的宣传语,谢谢 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翻译! 姓曹,男孩,请各位大师起个二字名,好听顺耳并含有豁达、博爱、之意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用什么来比喻喜爱孩子的深厚之情 顺耳是多大年纪 无情未必真豪杰,_ _如何不丈夫. 未必深圳的母鸡都不下蛋了? 给我爱情的忠言: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下一句是什么? 请写出一个“男子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的古典例子 无情未必真君子,怜子何如不丈夫的出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什么意思啊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求解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为何不丈夫。”全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是谁说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问别人回答我问别人知道我不知道别人也未必知道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事例 反驳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寒山寺上一棵竹,单身贵族尔相伴,立在树上不成林,蒋横一竖把门关,此言未必能实现 寒山寺上一棵竹,单身贵族尔相伴,立在树上不成林,蒋横一竖把门关,此言未必能实现 鲁迅先生的诗句;无情未必真毫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处是那里。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