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消防应急演练方案:支部建在楼上 党的工作覆盖楼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9:10

支部建在楼上”是指在一些新经济组织比较集中的办公楼宇,建立由来自不同企业、不同社会组织、不同单位党员所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以保证党的基层工作正常开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建设模式。实践证明,它实现了党的工作在楼宇内的全覆盖,是在新经济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

  一、“支部建在楼上”提出的背景:社会变革的新要求

  1.楼宇经济的崛起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楼宇经济,在上海、在浦东悄然崛起。如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就汇集了130多家金融机构、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多家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总部,聚集了数百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楼宇经济的发展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也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党的工作如何渗透到楼宇?集聚在同一楼宇空间里的各个群体没有严密统一的组织系统,互相之间无资产纽带关系,不存在科层化的等级关系。显然,在这样一种楼宇空间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与组织方式,而是要积极寻求新的途径。

  2.“两新”组织的涌现对党建工作全覆盖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单位制的逐步解体以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经济与社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市场体制环境下,“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尤其是新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些“两新”组织与地方政府无行政隶属关系,也没有上级主管单位,不少“两新”组织还有组织规模小、分布散、流动快、变化大的特点。因此,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两新”组织特点的党建工作途径,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是“两新”组织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

  3.就业方式的变化要求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人员包括许多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由此产生了许多“离土离乡不离党”的流动党员。对这些党员如何管理和教育?原有的组织设置和管理模式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难以适应,党建工作中出现了“远”、“散”、“难”、“弱”的现象。一些党员远离组织,长期得不到组织的有效管理和教育;一些政治上追求进步的社会优秀分子也由于在单位之间频繁流动造成了入党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就业的新特点。

  二、“支部建在楼上”的成功实践: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带来的新变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从1999年起就积极探索“支部建在楼上”的党建模式,并于同年6月,在其辖区内的嘉兴大厦中建立了上海乃至全国第一个不依托单位而是依托整幢商务楼宇而组建的联合党支部,创造了“支部建在楼上”的新型的建党方式和党建方式。经过近七年的运作,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1.组织形式从“支部建在连上”延伸到“支部建在楼上”

  嘉兴大厦是由浙江省嘉兴市政府在浦东新区投资兴建的一座综合性的商贸大楼,有企业73家,党员9名,这些党员有的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嘉兴市经贸委,有的落实在嘉兴市下属企业,他们往往是半年或一年一次回嘉兴参加党的活动,党员希望能够就近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为此,街道党工委受到毛泽东同志“三湾改编”中“支部建在连上”的启发,尝试“支部建在楼上”,建立了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将嘉兴大厦楼宇内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的党员组织起来。

  2.领导方式从依靠行政权力转变为主动服务

  一是通过拓展“阳光驿站”党员服务中心功能的开发和完善,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利用现代化的社区活动设施,因地制宜,建立“两新”组织员工活动中心,为楼宇内“两新”组织员工提供各类服务。二是将党建工作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楼宇党支部根据员工和业主的不同需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如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体育竞赛等等,丰富员工和业主的精神生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两个文明的同步发展。三是发挥街道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帮助企业化解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

  3.工作方式从注重党的自身建设拓展为党群工作同步运作

  嘉兴大厦建立联合党支部后,又建立了嘉兴大厦联合工会、团总支、妇女工作联谊会等组织,并按照党组织对应设置,人员交叉任职,工作同步开展,探索出了一种党群工作同步运作的新模式,达到了党组织与支撑组织的共生。

  4.活动方式从行政化倾向转变为社会化取向

  大厦联合党支部覆盖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新经济组织和党员,突破了行政体系的框架。与之相应,大厦联合党支部在坚持小型、业余、分散的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坚持开展活动“开门式”、组织活动“流动式”。党支部的活动时间、内容和地点公开张贴在楼内,不仅要求党员参加,而且欢迎积极分子参加,有时活动甚至成为上至经理下至普通员工的全体活动。

  5.社会效果从党员个体辐射到社会

  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成立后,解决了成立前大家所困惑的问题:一是党员的组织生活正常了;二是党员的管理得到规范;三是新党员的发展有了保障;四是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的示范、辐射下,大厦周边的党员和群众也加入进来,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已升格为党总支,下设6个大楼联合党支部,逐步消灭“两新”组织中的党建空白点,扩大了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三、“支部建在楼上”的理论意义: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管理网络之外的新生力量迅速扩张,党组织必须以新的方式融入社会、整合社会、主导社会,进而加强党对社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渗透力。从这一意义上看,“支部建在楼上”不单单是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而且是对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的新的创造。

        1.关于基层党组织构建模式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模式,将党的组织基础扎根于革命军队的基层连队和解放区根据地的基层社会,为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积聚了巨大的革命能量。新中国成立以后,采用了“支部建在村委会”、“支部建在居委会”以及计划体制时期“支部建在基层单位”等模式,有力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结构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两新”组织和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出现了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人们择业的自主化。新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再依靠行政线条串联起来,而是依靠市场的利益交换、社会的功能依赖关系进行自发的分化和组合。传统的垂直型的基层党组织构建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困难,已无法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构建模式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空间中采用不同的组织构建模式。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才有“支部建在楼上”的创新,并且拓展延伸为支部建在片上,支部建在市场上,支部建在“文化一条街”等一系列新的建党模式。这些情况在本质上,都是对“支部建在连上”建党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激发了我们以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创新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构建模式。

  2.关于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与领导方式

  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从成立起就立足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以及政府和企业的沟通者。在缺乏权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为大楼内的党员、群众和企业提供服务,赢得了大楼内各类群体的信任,树立了威信。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的这一功能定位和服务型领导方式所带来的工作效果的变化,引发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组织功能定位和领导方式进行新的思考。

  政党组织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党能够发挥出哪些功能,或以哪些功能为重点,是因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的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直接掌握权力的功能日益弱化,甚至不复存在。在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其因产权关系带来的劳资关系、治理结构的变化,对党的工作的接纳空间缩小,党组织在其中通常没有可以使用的权力和资源,很难按照传统功能和方式进行工作。因此,党组织的功能应有一定的转换。在宏观上,应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微观上,则应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只有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民心,才能间接地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深层次上说,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直接为群众谋求看得见的利益,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事实上是在铸造党执政的利益依托、群众基础,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是其实现政治功能的有效途径。

  3.关于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

  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从成立起就努力探索符合新经济组织党员特点的组织生活方式。联合党支部中的党员大都分散在各个新经济组织内,每个党员都有各自的单位,要将这些松散型的党员群体聚合在一起很不容易。但是联合党支部通过选择适应新经济组织特点的活动时间和地点,一方面积极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党员现实生活的组织生活内容,营造宽松与民主的氛围,使党组织生活充满了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党员参加街道党工委组织的党内活动,既让党员直接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又共享社区的政治、组织、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资源,极大地拓展了联合党支部的活动空间,丰富了活动内容。

  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党组织生活的成功实践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生活该怎么过?随着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的迅速发展,基层党组织生活出现了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民主氛围不浓,党员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对党员人文关怀不够,缺乏感召力;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等等。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内容要贴近党员的现实需要;二是基层党组织生活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形式;三是基层党组织生活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

  4.关于基层党组织的资源体系

  基层党组织的健康运作要有必要的资源作保障。这些资源包括:一是组织资源。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由于没有行政依托,在组建支部时要充分考虑支部开展工作的依托载体。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依托了嘉兴市秀洲区驻上海办事处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因此支部工作开展比较稳定和正常。二是人才资源。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因此,选好党支部书记非常重要。这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没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有时会直接决定支部的命运。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正是因为有了一位对工作有热情、有激情、有创新又乐于奉献的好书记才得以成功运作。三是物质资源。基层党组织要开展活动就离不开必要的经费和活动场地。由于党费十分有限,一些“两新”组织联合党组织常常会被缺乏活动场所无处过组织生活、缺乏经费无法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等问题困扰,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因此,必要的物质资源是基层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直接支配个人、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的成功运作告诉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党组织要运用社会化、非权力的方式汲取和整合各类资源,从而解决基层党组织出现的资源匮乏问题。一是积极开展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活动,主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资源。二是开展合作与沟通,实现资源的横向整合。三是挖掘自身资源。党员是基层党组织最大的资源,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党内关爱和服务机制,使党员感受组织的温暖,自觉自愿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凝聚的过程中,党员个体的能量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成为基层党组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