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怎么签证:《中国改革》:当前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2011-10-18 07:27 (分类:默认分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3:44
《中国改革》:当前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2011-10-18 07:27 (分类:默认分类)

《中国改革》:当前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2011年10月13日11:38财新网-中国改革岳振我要评论(2)

字号:T|T

[导读]迟福林:我们告别了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生存型阶段,迎来了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的发展型新阶段。从总体上说,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我国进入了一个公共产品短缺时代。

受访者: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胡舒立 财新传媒总编辑

采访者:岳振 财新《中国改革》记者

改革依然是“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但是如何改?改什么?这样的问题一直备受改革研究者的关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转型与改革中的大国。发展问题始终取决于转型与改革。未来10年,中国将直面中等收入陷阱。处于历史转型时期的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以改变经济结构为重点的二次转型与改革。

迟福林提出,第一次转型与改革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大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主要是改变经济结构,建设消费大国,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迟福林在接受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专访时说,现在中央提出顶层设计,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的转型、改革,已经到了需要再次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了。

中国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

财新《中国改革》:从2010年开始,你一直在强调中国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既然说到要进行转型与改革,一定是这个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出现影响良性发展的弊病,这些弊病体现在哪些方面?

迟福林:这涉及到“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背景判断。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矛盾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应当讲两句话:一句话,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句话,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突出。就是说,经过30余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告别了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生存型阶段,迎来了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的发展型新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吃、穿等私人产品短缺成为历史,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短缺逐步突出。

从总体上说,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我国进入了一个公共产品短缺时代。

财新《中国改革》:公共产品短缺具体应该如何理解?

迟福林: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要看老百姓的需求在哪里。这个需求,主要是公共产品的需求。

老百姓的需求改变以后,对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对经济社会的转型,都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从公共产品需求到公共财政、公共信息、公共监督、公共参与,再到公共治理,已成为今天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线索,成为结构性改革的深刻背景,同时也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这一变化,同过去的改革发展背景有了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到位。现在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同公共产品短缺这一突出矛盾联系着,包括社会矛盾、社会利益冲突、社会与政府的关系等等。第二是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机制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总体看,我们现在仍在维持以做大总量为主的发展方式,由于结构性因素,传统的发展惯性还大得很。私人产品短缺时代,做大经济总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在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经济增长“一俊遮百丑”已经成为历史。现实经济社会的许多矛盾问题,在做大经济总量的框架内是难以找到出路的。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油污事件,破坏了环境,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大家的生存环境。

比如大连的PX项目引发的社会事件,实际上是社会冲突的一次集中体现。这样的问题,单靠做大总量是解决不了的,甚至粗放型增长形成的总量越大,相关的矛盾问题就越突出。

很明显,现行的增长方式与社会的需求变化、矛盾变化不相适应。按现在的增长方式走下去,积累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为此,现在就想尽快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问题在于,新阶段的发展目标选择是公平、可持续。不解决好过大的贫富差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没有大的调整,不能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发展导向,我们能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吗?两年前,我就讲过,“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这没错。但是,不解决好“分好蛋糕”的问题,就难以再继续做大、做好“蛋糕”。

第三是我们解决矛盾问题的体制机制尚存在某些突出问题,容易激化矛盾。

提供公共产品就需要提供公共信息,但是现在的信息公开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有改进,但是在公开性和及时性上,还做得不够好。另外就是公共参与不足,很多事情需要公众参与,需要协商对话,但现实中往往是社会参与不足,很多事情仍主要靠行政强制决定。所以,需要转变思路,想办法去实现良性发展,也就是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进入全面利益协调时期

财新《中国改革》:当下发生的诸多社会事件以及在政策领域的一些决策,都可能激起民怨。这实际上都是在敦促改革,但是我们看到,改革的进程并不令人满意,你如何评价这个现象?

迟福林:对当前的改革形势,需要做客观判断。我的看法是,当前改革处于困境,或者说处于困难时期。

从现实来看,很多需要改革的问题却改不了,有的甚至在走回头路。

较旧一篇:[转贴]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