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停水预防:开封菊花天作人合的奇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0:12:34
开封菊花天作人合的奇迹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天性适合生活在25℃—20℃之间,但它通常在百花凋零的深秋还能傲霜开放,河南开封的菊花不仅能够在春天与百花媲美,还可以在炎炎夏季盛开。还有更神奇的是,有些菊花的单株生长高度竟然接近7米,而且承担着六七层摞成宝塔状的花朵;有的会在同一株上结出16朵同样大小的菊花。这个奥秘,是怎样创造的呢?
经过1000多年的延续和发展,开封菊花已经从早期的黄色和白色发展到现在的红色、紫色、绿色等多种颜色,花型、品种达到1200多个。经由菊花艺师的巧手嫁接和培育之后,这个传统花卉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姹紫嫣红的色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画面上这个叶片下部是管状、上部是匙瓣的“红衣锦绣”,就是匙瓣类的菊花中最有代表性的花色品种。

2007年8月,北京的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这天早上逛海淀公园的市民突然发现,公园里竟然出现了400多盆菊花,而且风舞花韵,姿态怒放。

年复一年开在深秋的傲霜菊花,在30多度的高温天气本应是休眠期,可是来自开封的菊花技师却创造了奇迹,他们不仅实现了让菊花按照预定时间开花的梦想,甚至还能利用花期控制,让菊花在春天与百花同放。

习惯用“绝活儿”来表达心中感受的中国菊花协会理事长张树林说,作为倾心培育的品种,园艺菊花本身就跟点缀在村舍疏篱之间婆娑的野菊不同,从扦插到绽放的整个过程,养花技师的人工要占到七分,包括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嫁接打药以及防雨避霜等在内繁琐的劳作,让弄花的园艺师基本难得闲暇。而要想秋菊夏开,需要从1月份就开始扦插,并挑选好早期菊花品种,其间历经冬、春、夏3个季节共8个多月,所以,开封培育反季节菊花的难度可想而知。

秋花夏开的奥秘

北方的元月,正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此时气温非常低,日照时间也短,那些赶在夏天开放的菊花幼苗已经开始在温室里生长了。为了保证它们拥有足够的温度和阳光,养花技师每天需要在温室内进行必要的升温补光。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理,春暖花开时节,这些幼苗才被移栽到室外,接受施肥打药和自然的风吹日晒。到了6、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光照时间变长,这是反季节菊花最难应付的季节。生长习性不喜超过25℃气温的菊花,就连光照也是不能超过10个小时的,否则就形不成花蕾。

“这就需要针对菊花的生长习性进行短日照处理,”开封市菊花协会名誉会长、秘书长张玉发老人说,“这个过程全部需要人工。”

每天早上4点30分,人们还在熟睡时,花工师傅就要起床,用漆黑的塑料布把菊花幼苗盖起来,到上午8点掀开,下午4点再盖起来,晚上8点多再掀开, 减少日照时间。同时,还得不断地喷洒凉水,抽送凉风,以降低棚内的温度。

“养花技师对待菊花,真的像照顾孩子一样。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说是人控制菊花,其实是需要人适应菊花生长,想促使它形成花蕾,花芽分化期短日照处理前后要花费15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如果有一天间断,就会前功尽弃。

首次看到菊花在盛夏怒放,参与培育反季节菊花的养花技师都快哭了。闻讯而来的中国花卉专家,以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与开封科技局等机构的专家,对《秋菊夏季开花促成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认为它填补了中国秋菊夏开的空白。

2007年8月5日,开封养花技师精心培育的反季节品种菊,以及多头菊、悬崖菊、小立菊等400多盆菊花出现在北京海淀公园,引起了北京奥组委科技委员会主任林文漪的极大兴趣。随同前来参观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博士生导师戴思兰,在花展结束后的8月17日给开封写了一封信,称赞开封菊花替中国菊花争了一口气,让这个原产中国的传统花卉完成了又一次巨变。

7米高的菊花是如何长成的?

作为开封市花的菊花,事实上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就开始崭露头角。在那次只有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参加的“菊花专题展示”中,开封菊花夺得三个最高奖中的两个,还囊括了11个金奖,所得奖项甚至比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21个省市单位的获奖总和还多。

展出的菊花中,有一种是在单株上开放的大立菊,通体平圆的造型,直径4.65米,上面的花朵超过1600个,不仅花朵均匀,花期一致,而且是红、白、黄三色。

另外还有一种16头的菊花,也是在单株上,上面的每朵菊花都一样大,有好奇者比较它们的尺寸,发现整棵菊花母体上的各个花枝高度都是一致的,甚至花片的多少也相差无几。现场的开封菊花技师骄傲地回答问询的游客说:至于花朵,我们想让它开奇数就是奇数,想让它开双数就是双数。

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比想象的复杂。培育出展会上那棵1600多头大立菊的养花技师单胜利已经去世了,但他之前还曾经培育出单株三色、直径超过5.5米、开出3080朵花大立菊的创举,今天还让熟悉的菊花技师津津乐道。开封著名的中国菊艺大师王然说,直径五六米,一株数千花朵,要想培育出单色的已经很不容易了,培育三色更是困难。

不是说把菊芽嫁接到砧木黄蒿上就完事了,光是嫁接前选择花色品种就很费工夫。因为所选择的花色品种,决定了花朵大小是否一致,开花的时间是否一致,还有本该一圈一圈互相环绕、层次分明的花色是否错位等。这些都没问题了,才开始按层次嫁接,而且嫁接和绑扎时的规律整齐,也直接决定着绽放的菊花是否整齐好看。

通常是在开始冰封的十一二月,大立菊进入扦插育苗时期,除了要照顾到插穗的剪裁、株距、栽植密度外,管理也是个麻烦活。耐旱耐寒的菊花,生长初期却是异常的娇嫩,它在扦插的时候需要浇水,生长的时候却害怕浇水,但是日常还要保持叶片的湿润。养花技师利用喷雾的办法,随时缓解着菊苗或渴或湿的困局,等菊芽长到两三厘米的时候,才把它们挖出来放进盆子里,迎接旺盛的青春期。

跟娇嫩的大立菊一样,作为国内独有的超高塔菊,它的培养也少不了这样的过程。以培育塔菊出名的王然开玩笑:养塔菊跟养孩子差不多,从养苗、嫁接、扶植、修葺,到养护、整形、肥土、浇灌、除害,哪一项都要照顾到。

在国内很多城市习惯搭好铁架子、把盆栽的菊花摆放上去直接弄出景观造型的时候,生在开封的菊花却从幼苗嫁接开始,在连续不断地修剪中生成各种造型,直到花色葳蕤,高度接近六七米,此时菊花粗壮的单株上开始显示层层叠叠的宝塔形状,看起来挺拔高大。

因为菊花嫁接通常选用青蒿和黄蒿做砧木,所以在开封的养花技师看来,嫁接前选择什么样的蒿苗作为塔菊的主杆,显得非常重要。而一个优秀的菊艺大师,能够从大量的野蒿中分辨出哪一棵根系会比较发达,有利于组织培养新的植株。

最初在每年春天的时候,开封的养花技师喜欢到野地里寻找野蒿,然后挖回来进行人工驯养。现在开封菊花所用的大部分蒿苗,都是在花房中驯化的。它们就在花房中生长、结籽,然后再被培育成若干黄蒿幼苗,等待着春天再度到来的时候,移栽到室外,等候菊芽的嫁接。

作为未来的菊花母体,黄蒿幼苗享受的土壤也是最好的。养花技师戏称这些幼苗睡的是最好的苗床。苗床是用木板和砖砌的,里面铺着粗河沙。靠近黄河的优势给开封带来了大量的粗河沙,不过这些沙子并不能直接拿来用,通过细沙网筛选之后,它们要先洗个净澡,然后放在高锰酸钾溶液里浸泡消毒。

同样的消毒还会持续到扦插的过程,而到了生长时期,拥有了最健康的土壤环境的幼苗,开始给养花技师带来真正的享受。幼苗的每个变化都是让人惊喜的,通常是晚上下班前标记一个高度,到了第二天早上,发现幼苗已经又蹿高了五六厘米。

到了5月中旬,塔菊的嫁接开始了。养花技师自下而上,一层一层地嫁接着菊芽,随着菊芽越嫁接越高,周围的架子也越搭越高。到了八九月份,塔菊已经长到五六米高,四周比它还高的护架把它严严实实地包围了起来,防止它们脆弱的身躯被风刮倒和折断。这个时候,那些养花技师通常比任何人都精心,下雨刮风的时候,人家往屋里跑,他们却急着往外面跑,忙着给那些备受呵护的植株盖上宽大的防雨棚。

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到了塔菊的母体快长成的秋季,黄蒿的顶端开始结籽,一些非常喜爱叼食这些草籽的鸟儿给它的生长造成了危机,如果草籽被它们叼走,那么整个植株就再也无法往高处生长了,从而影响塔菊的高度。所以后来养花技师又多了一项任务,白天要时刻守在那里,防止鸟儿的叼食。

一株身高达到六七米的塔菊,要经过一年才能完成。开封的菊花技师王然培育的塔菊,最高达到6.7米,这个嫁接了15层菊花的六角宝塔形塔菊,主杆挺直,花繁叶茂,目前仍然保持着国内单株高度最高的荣耀。

千姿百媚的花色花形

为开封赢得荣耀的菊花,事实上几乎是跟古都同时诞生的。进入唐代,当菊花刚从野外生长步入到人工养殖阶段,它已经在开封进入千家万户,构筑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笔下描绘的那种“家家尽菊黄,梁园独如霜”的菊花胜景。

不过,在“梁园”开封的菊花被中国传统文化关注最多的时候,它还只有黄、紫、白3种颜色。而今天,开封菊花已经发展到1300种,根据各自特点赋予了诗情画意的名字的花色更是多姿多彩。

在最新编著的《开封菊花志》里,当地的菊花类型几乎囊括了包括大立菊、塔菊、悬崖菊、盆景菊和微型菊、壁挂菊等在内的所有品种。开封一个叫郑波的养花技师,曾经用红、黄、白、紫、粉5种颜色的菊花培育了9条舞动的菊龙,成为著名的菊花九龙壁,在世博会上折服了世界园艺评委。而被提名为全国菊艺大师的闫书堂,竟然用古老的树桩做骨架,用黄蒿做砧木,弄出了很多诗情画意的菊花造型盆景。

通常,在每个菊花类型中还有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花形。它们的名字也是千奇百怪的,很难记住,可是花的形状却比较容易辨认,有的开得像荷花,有的开得像芍药,还有的像一个平球,或者毛茸茸的狮子。

那些舌头状、管状甚至旗帜一样的菊花俏盈盈地舒展着,从一个簇拥的中心往外伸出宽大粉嫩的叶片,让人愈发感受到它千姿百媚的身姿。

在专家眼里,开封菊花之所以拥有这些繁多的品种花色,是跟开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的。位于黄河南岸豫东冲击平原中上部的开封,海拔70米左右,属于沙质土壤,给花浇的水很快就渗进去了,这样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菊花耐旱的生长习性。在气候上,这里也是冬寒春暖,秋天日照充足,能够提供菊花进行营养生长所需要的日照条件,而当菊花在温度10℃以上开始萌发隐芽时,开封又刚好提供了20℃-25℃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温度。

所以,在北京、中山、唐山、南通、湘潭、太原、芜湖等这些把菊花当市花的城市习惯通过原本的扦插培育菊花时,唯有开封的菊花,通过艺师精巧的嫁接技术,实现了品种和造型的许多不同。

皇城氤氲的养菊潮

在连续举办了20多届菊花节展的开封,从事菊艺的师傅们习惯把这里当作正宗的菊花发源地。开封园林处的养花技师甚至搬出了《东京梦华录》,以其中“重九都下赏菊,菊有数种,无处无之”的记载,来佐证北宋的东京开封是中国古代的养菊中心,并且菊花是在那时形成发展的全盛时期。

开封自北宋时期形成的养菊潮,跟喜欢养菊花的宋徽宗赵佶有关。明代的《枣林杂俎》记载:“宋徽宗艺菊,有小朵银色者,不令分种于外,禁中名曰:不出宫。”在曾任开封园林处副处长的张玉发老人眼里,这个毁掉了北宋江山的皇帝,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园艺专家,他不仅营造了北宋皇家园林的民风,还亲自养植菊花,培育出了小朵银色的品种菊,这种银色小菊花就是后来《菊谱》中记载的“御爱菊”。现在故宫博物院还有宋徽宗亲笔画的《芙蓉锦鸡图》,图中左下方的那两丛银色的菊花,就是他培育的新品种。

领导人的重视和群众的喜爱,让菊花在北宋时期得到了飞跃发展,北宋时期的开封还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养菊经验,分别是养胎、传种、扶植、修葺、陪护、幻弄、肥土、浇灌、除害,著名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称它为“九要”。

原本在开封遍地生长的菊花,伴随北宋的灭亡传到了各地。根据中国菊花研究会秘书长王静的研究,公元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并俘获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之后,把他们跟其他医生、技师一起掠往北方。他们中大部分留在了燕京,从而使中原地区的赏菊风俗逐步在北京地区传播起来。同时,宋王朝的南迁也把开封的菊花品种、养菊技术传遍了大江南北。

古老的开封遗留下来的养菊风气,在今天还在影响开封居民的艺菊热情。近年来,有不少菊花的新品种,都是由普通的养花人创造的。比如花开时碧绿如玉的“汴梁绿翠”,就是开封肉联厂普通的花师罗宗仁1993年培育的。他以“贵妃出浴”做母本,“绿朝云”做父本杂交,培育出了这个以产地和花色命名的菊花品种。还有开封无线电厂的王兰亭,他偶然在工厂花圃的一株多头菊上发现一枝正在变异成黄色的花,就把这唯一的花朵分了出来,经过两年的养护管理,培育出了著名的“汴梁腾云”。

在这些由民间人士和花艺专家构筑的形形色色的花色世界里,菊花,这个从千年皇城深处走来的花卉品种,正合着开封出现的菊花饺子和菊花包子,继续泛动幽幽的菊香。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成千上万的各种品种菊花经由园艺技师们的手,摆成了各种各样的景观造型,让开封的大街小巷成了菊花的海洋。
大立菊看起来像是用若干盆栽菊花摆放的造型,其实所有的花都是开在一棵单株上,最多的时候达到几百甚至数千朵。这种菊花也是在生长阶段就进行嫁接,事先选择好大而粗的植株,然后在边上环绕铁丝或者细竹,菊芽围绕着圆一圈一圈地嫁接,然后不断修剪,就成了平圆形的造型。因为嫁接前事先选择好了品种,所以一株大立菊最多的时候可以开出3种颜色的花,而且花期也是一致的。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