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爸爸一封信600初二:姜良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9:46
姜良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王宁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05)03-0083-02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病情极易反复、临床较难治愈,
并且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姜良铎教授以柔润通补、扶
正驱邪之法,治疗了大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颇佳。笔
者有幸跟随姜师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姜师在继承叶天士等古人治疗肝病方法的基础上,经过
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方面应根据患者
整体状态和疾病的各个阶段以及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具有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或祛邪为主,或扶正为主,或先驱邪后扶
正,或先扶正后驱邪。治疗目标是要达到患者身体自觉舒适、
抵抗力增强、生活质量提高,而不以降低转氨酶为目标。只要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转氨酶亦可随之下降;另一方面要根据肝
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柔润为大法,疏肝、清肝、柔肝、养肝
相结合,体用并治。
1 柔润通补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用)与肝的阴血(体)
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病理上,肝体常不足、
肝用常有余是肝病的特点。治肝必以“补肝体和肝用”为总
则。故肝体宜柔,肝用宜疏。肝郁初起,治宜疏肝;肝郁日久、
肝阴不足,治宜柔肝;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治宜清肝平肝;
肝血亏虚,治宜养血补肝。
1.1 柔润以养肝
柔法,即柔肝养阴以滋体之法。湿热疫毒久羁致病,热为
阳邪,阳盛伤阴;湿郁经久生热,伤津耗液;况慢性肝炎多由
急性肝炎转变而来,病之早期,或过用苦寒清热,或多用辛燥
理气,亦常致阴伤;也有素体阴虚之人,感受湿热之邪,湿热又
可伤阴。肝阴宜养,法在柔润,取药宜甘。“柔”者缓也,柔能
制刚;“甘”能补能守,其性和缓,能缓肝之急,助肝用,益肝
体。姜师临证常以一贯煎加减,用北沙参、生熟地黄、麦冬、
枸杞子、黄精、石斛、五味子等甘润而不滋腻之品。对于肝
郁化火者不轻易泻火伐肝,而注重育阴潜阳。
润法,即酸甘化阴以生津之法。慢性肝炎常见阴亏血燥之
证,阴血亏虚则肝失濡养,疏泄失常则气机郁滞,故阴血不足
是本,气机郁滞是标。酸入肝,肝虚则补之以本味,配以甘味药,
酸甘化阴,补肝之阴,使肝木得之濡养,津液足则血有源。姜师
常选用酸枣仁、山茱萸、白芍、五味子等酸甘化阴。但对于
邪毒为患,湿邪滞留之证,使用五味子等酸味中药易敛邪,姜
师在使用时较谨慎。对胃阴不足,脾无以行其津液,肝失所养,
以致肝胃阴虚者,治当养胃阴兼养肝阴,选石斛、玉竹、白芍、
甘草等酸甘化阴之品。
1.2 通补以调肝
通法,即疏肝和肝、清肝平肝之法。疏肝药多属香燥理气
之品,易耗伤阴血,即叶天士主张“辛香刚燥,决不可用”。姜
师临证对肝气郁结患者非常注意选用理气而不伤阴的疏肝理
气药,多以小柴胡汤加减;川楝子亦为必用之品。同时喜用生
麦芽、绿萼梅、佛手、香橼皮、合欢花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且在疏肝理气药中多配伍养血柔肝之药。肝阳上亢者,加天麻
、桑叶、菊花、白蒺藜以清肝明目;视物昏花,脑鸣,寐差,
精神易紧张者,加珍珠母、合欢花以重镇潜阳、解郁安神;肝
火犯胃者,加黄连、吴茱萸泻肝胃之火;泛酸较重时再加乌贼
骨、煅瓦楞以制酸;肝郁脾虚,肝脾不和等,治宜逍遥散加减
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补法,即养肝血、温肝经、补肝肾之法。肝为刚脏,全赖
肾水以涵养,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之则萎。故治肝病不
能一味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荣。正如《质疑录》
云:“补肝血又莫如滋肾水。水者,木之母也,母旺则子强,是
以滋化源。”肝郁化火,肝阴被灼而下及肾阴,每致肝肾阴虚之
证,多见头晕目眩、心悸、少寐多梦、急躁易怒、口干咽燥、
腰酸耳鸣、眼目干涩、胁痛时稍劳作即重、五心烦热、舌红
或绛、苔少或薄、脉弦细数。姜师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对病程较长,体质虚弱者,补肾尤为重要,此亦“虚则补其
母”之意。姜师少用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等
温燥补益药,多用温和平补之品。腰背痛加杜仲、川断、寄生;
少腹痛属寒客肝脉者加小茴香、毕澄茄;属肝肾不足、虚火
上炎者,加炒栀子、牡丹皮、炒枣仁、龟甲、鳖甲、龙齿、灵
芝、五味子、合欢花等;月经不调,痛经者,加当归、益母草;
四末不温,肢节疼痛,加桂枝、葛根、桑枝、路路通;肝硬化,
血小板减低,鼻衄,齿衄,身上出血点或有出血倾向者加阿胶
珠、三七粉、茜草炭、艾叶炭、黄芪、紫河车,以补气养血、
活血止血。
2 扶正驱邪
本病主要因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力,感受湿热疫毒之邪
所致。疫毒侵入并潜伏体内,郁结肝胆,困遏脾胃,引起脏腑功
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衡。湿热疫毒亦是致病因素,产生痰浊瘀
血等病理产物,湿、热、毒、瘀诸邪相互胶结,缠绵难去,导致
·8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Mar.2005 Vol.12 No.3
乙肝由急性向慢性,甚至向肝硬化、肝癌演变。正邪相搏贯穿
于乙型肝炎的全病程。姜师认为,扶助正气在乙肝的治疗中尤
为重要,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HBV 标志物检测情
况,判断邪正消长之势;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从而达
到正复胜邪,邪去正安的目的。
2.1 祛邪
湿热疫毒为外来之毒,其侵袭人体,破坏机体内平衡,导
致各种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又形成内生之毒。因过用清热
解毒类药物易闭郁阳气,寒凉败胃,故姜师在此类药物的使用
上强调少而精,且多在补肝、柔肝、疏肝基础上配合使用,多
用茵陈、虎杖、败酱草、马齿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
湿邪留恋是肝炎转为慢性的关键,无形之热易依附于有形之
湿,湿热交蒸,胶着难解,导致疾病缠绵难愈。姜师根据湿热之
偏轻偏重,或以藿香、苍术、半夏、薏苡仁等芳香化湿;或以
猪茯苓、泽泻、车前等淡渗利湿;或以茵陈、栀子、黄芩、
黄连、黄柏、龙胆草、虎杖等苦寒燥湿;湿毒重者加土茯苓、
苦参;女子证见白带黄稠量多等属下焦湿热者加土茯苓、椿
根皮、黄柏、知母、苍术、藿香、佩兰、泽兰、薏苡仁、龙
胆草等清热解毒兼利下焦之湿;肝硬化腹水、下肢浮肿者加
猪茯苓、大腹皮、桑白皮。由于瘀在乙肝中起重要作用,姜师
注重早期即用活血化瘀之法,病在气分时亦用血分药,但较少
使用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等破血逐瘀峻破之品及全
蝎、蜈蚣、地龙等虫类走窜之品,以免伐伤正气;多用丹参、
郁金、赤白芍凉血活血疏肝。乙肝发展到肝硬化阶段,见肝区
胀满、脾大者加生牡蛎、土鳖虫;食道静脉曲张者加五灵脂、
蒲黄炭活血止血。
2.2 扶正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正气之本。毒邪侵袭,使肝失调达,
肝气郁结,木旺乘土;或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土壅木郁,终致
肝脾、肝胃同病。脾虚水液停聚不化而生痰湿,可致肝病加重。
脾虚是慢性肝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姜师在治肝的同时,
特别重视补气健脾、醒脾助运、调和脾胃。
脾胃气虚加佛手、枳壳、生麦芽、炒白术、黄芪等健脾
益气;脾胃虚寒证加木香、砂仁、高良姜、香附、紫苏梗等
温中健脾;脾虚湿困,运化失职之证,多用茯苓、白术、砂仁、
薏苡仁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姜师对证见乏力、每因劳累病
情加重、同时又有实邪的患者,多加仙鹤草、功劳叶,补气而
不助火;气虚更重者加黄芪、当归,用黄芪补肝气以助肝用,
当归养肝血以利肝体,同时常配知母以防黄芪温燥太过;若虚
损更重者加紫河车以补益精血元气,同时配生麦芽疏肝健脾
助运,以防壅滞;肝硬化,白蛋白降低者多用枸杞子、山茱萸、
黄精、黄芪、鳖甲等益气养阴,升高白蛋白。
2.3 扶正与祛邪
扶正与祛邪的运用依赖于对机体邪正状态的准确判断。
①正邪相争,多见胸胁胀满,口干口苦,手热心烦,尿黄少,大
便或结或溏,舌苔黄腻,脉多弦滑,多伴见黄疸或低热,常见于
大三阳患者或乙肝活动期,辨证属肝胆实热。治当清热利湿、
活血解毒,佐以扶正。姜师常以柴胡、黄芩、郁金、丹参、赤
白芍、三七、败酱草、蒲公英、茵陈、虎杖、茯苓等为主组
方;后期常以北沙参、生地黄、麦冬、黄精、鳖甲、黄芪、
白花蛇舌草、焦三仙等为主组方。②正邪相持,患者以乏力、
纳差、腹胀、便溏、右胁隐痛、腰膝酸困为主要症状,舌淡红,
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仅表现为肝功能轻度异常。治当扶正
为主,兼以祛邪。法用健脾补肾、柔润疏肝。气阴两虚、瘀血
内阻者用黄芪、沙参、益母草、赤白芍、三七粉、鳖甲等益
气养阴活血,并加入猪苓、白茅根、黄柏、炒栀子、败酱草等
利湿解毒之品;气虚湿热、肝阳上亢者,用黄芪、炒白术、羚
羊角粉、天麻、茵陈、炒栀子、知母、茅芦根、虎杖、制半
夏等益气平肝、清化湿热;肝肾阴虚伴中焦脾湿者,用炒白术、
枳壳、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等补肾健脾祛湿。③正虚邪
弱,见于HBV 携带者或急慢性肝炎临床治愈后。患者多无明显
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亦正常。从体质、舌脉、病史等方面
综合分析患者状态,辨证仍有正气不足,治疗当以扶正为主。
临床常以养阴柔肝法治之。结合其脾肾的情况酌用健脾、补
肾;多用黄芪、枳壳、炒白术、丹参、郁金、赤白芍、生麦
芽、紫河车、焦山楂等。
3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症用药
姜师在总体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对个别突出的症状选用
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收效甚佳。如咽干、咽痛者加炒杏仁、玄
参、连翘、牛蒡子以宣肺利咽;大便干加生白术、瓜蒌、虎
杖,不效则加熟大黄;大便不净感、时有溏泻者加瓜蒌、枳壳、
焦山楂、炒白芍通涩并用;矢气多、大便不成形者,以紫苏梗、
枳壳、焦三仙理气健脾;眠差、梦多、汗多者加锻龙牡以重
镇收涩;夜尿频或腹泻者加益智仁以补肾固缩;大便不畅、
面部有痤疮、口臭、易怒者加炒栀子、连翘、荆芥、防风、
牡丹皮、赤白芍以凉血泻火疏表;反复感冒者加党参、紫苏
叶以益气疏表;夜间手脚心热,加青蒿、地骨皮以清透血分热
邪;两胁刺痛、腰脚酸痛加鳖甲活血止痛坚阴;情绪差、脾
气急躁、口苦口干、口臭或口中异味者,加黄芩、郁金、枳壳、
茅芦根、藿香、佩兰清热利湿疏肝;肝硬化有恶变趋势者用
白花蛇舌草、干蟾皮以防癌变;肝脏损害明显、转氨酶上升
较快者,加生黄芪、大枣以护肝降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