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血能确诊带状疱疹吗:作文指导百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01:17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zyin.net 点击数: 421 更新时间:2007-1-17 17:40:04 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
这些,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其实啊,作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说话。人们平常说话时,何曾有为难、发愁或劳累的感觉呀?作文呢,其实就是说话,只是不用口而用笔罢了。对此,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
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1. 说什么就写什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百花筒,像七彩阳光。校内、校外,同学们聚集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说话,都说一些什么内容呢?无非是向别人讲述自己每天或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
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用口说的这些内容,改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就是作文,就是文章。换句话说,同学们作的哪一篇文章,能离得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呢?例如:
自画像
我姓王,名鑫。“王”就不用说了,是爸爸传下来的姓。“鑫”呢,
从字体上看是三个“金”字落在一起,也许是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大了当“大款”。
我现在已经度过了 12 个春秋了。 我长得不算好看,大脸盘,一双不大的眼睛,高鼻梁。
我的优点很多,但最大的优点就是争强好胜。记得那是在上学期,
我参加了中心校举办的作文选拔赛。那时,我满有把握,心里想:肯定
能被选上。可是,事实却与我想的相反,我落选了。当消息传来的时候,
犹如晴天霹雳,在我的头上炸响。我放学回家,实在是控制不住了,就
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妈妈见我哭得如此伤心,问明了原因,说:“这
说明你作文水平不高。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这次失败了,我们
还有下一次的机会。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我听了哭着说:“失去了 这次机会,恐怕小学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说着,我又哭了起来??
我的缺点也不少。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搞小动作、说话。就因为这 个,老师时不时地盯着我所在的这一片。有时候,我上课说话,老师还
把我叫起来。因为有这个毛病,我感到很烦恼。我有意克制自己上课不说话,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巴老想说。
同学们,你们对我有些了解了吧!对我有什么看法,请快告诉我。 这篇短文就是小作者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向新任课教师介绍自 己时说的话。课下,她把自己说的内容用文字详细记录下来了。瞧,这
不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吗?同学们不妨也试一试,先向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拿起笔来把自己的“像”画下来。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文章?
(2)先向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拿起笔来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2. 要说真话,
写真话 平常,同学们凑在一起,总要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除非想有
意欺瞒对方,人才说假话。说假话、谎话不好。为什么要说真话呢?说
真话,说发自内心的实在话,怎想的就怎说,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也
只有说真话、实在话,别人才爱听,才能感动他人。说假话、谎话,心口不一,让别人厌烦,不能感动自己,又岂能打动他人呢?
作文的目的,无非是要别人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喜怒爱憎的思想感 情,进而感染、打动读者。因此,作文也一定要写真话,写实在话,写
自己的心里话,不能说假话、谎话。这是作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我眼中的爸爸
天底下,我最不欢迎的就是爸爸,因为跟他在一起,我处处不痛快。 就拿这个星期天的事来说吧。我家对门的戴云哥哥参加山东省中学
生运动会回来了,得了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妈妈兴致勃勃地把奖牌拿
来给家里人看,只见那闪光的金牌和银牌,系在鲜红的缎带上,沉甸甸
的。全家人都替他高兴,我更是佩服极了。妈妈顺手把三枚奖牌挂在我
的脖子上,爸爸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儿子,好不好看?”我羞红了脸忙
点点头。爸爸忽然让我把奖牌送回去,我拿着奖牌往外走,心想,爸爸
肯定又有什么阴谋,要不然不能让我这么快就送去。果然不出所料,我
一回来,他的脸色已晴转多云。只听爸爸说:“超超,你看了这些奖牌
有什么感想?”你看看本来高高兴兴的事,又弄这么复杂,让我谈什么
感想。戴云哥哥从小爱好体育,又受训练多年,我和他是井水河水两回
事,哪有什么感想。可我又不敢不说,只好说:“向他学习呗!”爸爸
脸一沉说:“就这么一句?不行,去屋里好好想想!”我憋了一肚子气
又不敢违抗,只好像士兵一样绝对服从命令,进自己的屋“好好想想”。 再说家里每天刷碗、倒垃圾,本来是妈妈全部承包,无怨无悔。可
是爸爸却偏偏让我干,他和妈妈袖手旁观,还不时地挑毛病,说什么从
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他平时爱给我买书,我是很欢迎的,可是
我读完了,他却要我讲给他听,或给我提出书中的问题,稍有疏漏,就
又遭顿训斥,说什么要认真看书,勤思考,不能看热闹。再比如,在家
做作业,随便轻松一下,可爸爸却不让,“玩就玩,写就写,要讲效率。”
嗨!反正他都有理,处处跟我过不去。就连玩,我也玩不好。记得有一
次,爸爸带我到烟台山公园玩,本来玩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爸爸一在
就不一样了。他给我讲烟台山的来历,讲灯塔的用处等等。我必须得认
真地听,因为爸爸随时会考我。所以他带我去玩,就和上课一样得全神贯注,这能叫玩吗! 爸爸不让我痛快的事情太多了,几乎天天都有。
哎!什么时候我才能欢迎爸爸呢!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真话,写真话。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直言不讳地道出“天底下,我最不欢迎的就是爸爸”;然后,便讲述爸爸“处处让我不痛快”的事例;结尾,再次强调“什么时候我才能欢迎爸爸呢”。透过小作者这些真实的心里话,一个在生活中事事注意培养教
育儿子的严父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尽管小作者可能一时还没有认识到父
亲的这些良苦用心,还没有体会到父亲那滚烫的情怀,误解了父亲;可 是小作者勇于说真话、写真话,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思考练习】
(1)作文,为什么要说真话、写真话?
(2)以《××,我想对您说》为题,向父母或老师写一写心里话。3. 怎么说就怎么写
人在平常说话时,除要有意模仿他人之外,一般都是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因此,由于性别、年龄、性格、生活环境和
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所致,所有人说话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
都会有自己说话的个性和“棱角”。这就好比人的长相,是各有特别之处的。个性、特点,这就是美,是不分优劣的。
作文呢,也是如此,提倡:嘴上怎么说,手就怎么写,即“我手写 我口”;写自己想说的话、爱说的话,不说空话、套话,不刻意追求、
模仿他人说话的腔调儿。这样,由于写了自己想写的情景,说了自己喜
爱说的话,贴紧了现实生活,抒发了真情实感,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生活气息浓厚,语句表达顺畅,有特色。
可以这样讲:“解放”自己的口和手,着眼于现实生活,紧紧贴近
生活的脉搏,随心所欲,怎么说就怎么写,平日爱怎么说就怎么写,充分体现自己的语言个性,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秘诀”。例如:爱唠叨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个 40 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条:爱唠 叨。这也是我和爸爸最受不了的。
“何扬!”妈妈看到闲极无聊的我大声说道,“我跟你说过多少次 了,有空儿多读会儿英语,放假多少天了,英语书连摸都不摸,开学以
后??”“又来了,真烦,我去还不行吗!”我小声嘟囔着,不情愿地走进了小屋。“还有你,何新,星期日一大堆衣服不洗还看电视!去,
快去!”“哎呀!知道了!知道了!”爸爸也放下遥控器急忙朝洗衣机走去。
我们家就是这样,我和爸爸总是受“老妈”的压制。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只好默默地忍受她那喋喋不休的唠叨。
有一次,我正在玩游戏机,妈妈干完了活,走进了大屋。“又玩上
了?”我感到势头不对,回头一看妈妈的脸:这张脸拉得老长,眉毛也由“10 点 10 分”变成了“11 点 5
分”。“刚开始玩,不过 10 分钟,再 说,作业也做完了。”我试探道。“我最反对你玩游戏机了!玩游戏最费眼睛,你的视力是
5.3,应该 好好保护。再说你有空干点什么不好,看书、画画、打球,非要??”
我虽然有自己的一大套反驳妈妈的话,只是不想听她那无休止的唠叨,无奈只好将游戏机关上。
妈妈平时还非常爱干净。只要她回家时看到家里的“脏、乱、差” 现象后,就一下子变脸且把矛头指向我和爸爸:“我一不在家,你们就
把家里折腾得乱七八糟,还得我来收拾??”我们立即放下手中的事,一边忙着答应,一边以“每秒 120 个动作”的速度收拾家务。
说起来也怪,唠叨是不爱听,可是听惯了不听还不行。长时间的家庭生活已经把“妈妈”和“唠叨”融为一体了。如果没有“唠叨”就没有妈妈,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这个家”。看来唠叨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唠叨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我爱我的妈妈,我爱她那喋喋不休的唠叨。读了这篇习作,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非常随便,充分体现 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我和爸爸总是受‘老妈’的压制。可又有什
么办法呢?”“这张脸拉得老长,眉毛也由‘10 点 10 分?’变成了‘11 点 5
分’。”“我们立即放下手中的事,一边忙着答应,一边以‘每秒
120 个动作’的速度收拾家务。”“说起来也怪,唠叨是不爱听,可是听
惯了不听还不行。”也正是因为语言这样随便,文章才显得这么生动, 耐人寻味。
【思考练习】
(1)作文,为什么要提倡怎么说就怎么写?
(2)以《那次,我真的很____》为题,写一写自己当时高兴、生气 或委屈的情景。要求平日怎么说就怎么写。二、学会留心周围事物“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 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
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
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出路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
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
“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有人可能会抱怨说,现在的生活很单调,自己生活的周围更是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可观察、留心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
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
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 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简而言之,生活中有写不尽的内容。可以说,生活处处皆文章。就 怕蒙住自己的眼睛,塞紧自己的耳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学会留心周围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 第一步,学会跟踪观察;第二步,学会定向观察;第三步,学会随机观
察。4. 学会跟踪观察
跟踪观察(也可以叫做追踪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个事物或 者自己周围的某一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
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的),从而获取具体、详实的作文素材。
这是学会观察、养成留心生活习惯的最初始的阶段。 比如,同学们经常吃某种蔬菜(或水果),但不见得就能很好地把
它写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这种蔬菜(水或果)不是真正了
解、熟悉。要想写好这种蔬菜(或水果),就需要对它的生长过程进行
跟踪观察,同时做到观察一次就及时地如实记载一次。若生长过程太长,
要作好计划,定期观察,并一一记下这种蔬菜(或水果)不同阶段的外形、颜色等。这样,就为写好这种蔬菜(或水果)做了充分的准备。
又如,同学们从小就生活在妈妈身旁,终日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 关怀,但不见得就能出色地把《我的妈妈》、《妈妈的一天》、《妈妈
的星期天》这些文章写出来。其中根本原因还是对妈妈所付出的一切,
不十分地了解、清楚。这就需要对妈妈进行跟踪观察,捕捉更多、更为感人的作文素材。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文章为什么写得这样具体、引人。金丝熊
我家养了一只金丝熊,它既是一个小笨笨,又是一个机灵鬼。
金丝熊披着一件淡粉色的“绒毛大衣”,摸上去,非常柔软光滑。它的脑袋尖尖的,是小三角形。它的两只眼睛又黑又亮,宛如两颗黑色
的玛瑙。它的耳朵很小,但是很灵敏,不然,怎会有一声风吹草动就吓
得它躲在墙角里呢?它的鼻子真是小巧玲珑,绿豆般大小的黑鼻头上有
两个小洞洞,那就是它的鼻孔啦。它的嘴巴翘翘着,仿佛在跟谁赌气。
它的四肢下,长着五趾叉开的小爪。它的尾巴很短,还微微翘起,走起 路来还左右摇摆。
有一天晚上,金丝熊趁我在看电视,把它的“小屋”咬了一个大洞, 跑出去玩了。第二天清早,我被一阵“扑扑”的声音吵醒。原来,金丝
熊玩了一个晚上,玩累了,想回自己的“小屋”去睡觉,可是怎么也找 不着洞口了。真是个小笨笨。
一个暑假的中午,我切了一些萝卜条喂它,它用小爪捧起萝卜条的 一端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随后,一条、二条??几分钟就吃光了。我
正想称赞它吃得快,忽然发现,它那尖尖的头变扁了,太奇怪了!我想
仔细看看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它正背对着我津津有味地品尝萝卜条。
我看了它一眼,心想:这又是哪里来的萝卜条?我一定要解开这个谜。
于是,我便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回屋,又马上躲到离金丝熊比较近的
一个衣柜后,静静地看着它的一举一动。金丝熊身体使劲地蠕动。突然
间,它嘴里涌出了一根萝卜条,接着,两根、三根??不一会儿,就堆
起了一座“小山”。然后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想起《十万个为什
么》里给我们的解答是,金丝熊嘴的两侧有两个囊,为了让自己吃得多
些,便把食物藏在囊中,当想吃的时候,便把食物弄出来,独自享用。
小小的金丝熊,却有那么多鬼点子,真是个机灵鬼。 金丝熊,我真喜欢你。 这篇习作写得很出色。文章中,详实而生动地描述了金丝熊可爱的外形,趁小主人不注意逃出“小屋”却迷途难返的情景,为吃得多些而
把萝卜条藏在囊中的秘密。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具体、引人,这全是小 作者跟踪观察的结果。
【思考练习】
(1)什么叫跟踪观察?为什么要学会跟踪观察?
(2)跟踪观察“妈妈下班之后”或“妈妈的星期天”,然后以《妈 妈下班之后》或《妈妈的星期天》为题,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内容。5. 学会定向观察
定向观察(也可以叫做有重点的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诸多人物 或事物,进行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具体、详实的
作文素材。这是继“跟踪观察”之后,学习观察,养成留心生活习惯的第二个阶段。
例如,要同学们写《我尊敬的一个人》。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家庭成员、亲戚邻里、学校教职工等广大人群中,进行有选择的、有重点的观
察,进而发现和积累足以表现这一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作文素材。
又如,教师要同学们在本周写出《我的小伙伴》或《他,真值得我 学习》这些作文。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兄弟姐妹、周围亲朋好友、学校同
学伙伴等众多人物中,进行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进而发现和积累足 以表现这一人物的、动人的作文素材。
为了发现和积累表现写作对象身上更生动、感人的素材,在定向观 察的基础上,当然也可以作一些跟踪观察。如下面这篇短文:我的爸爸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崇 拜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才不出众、貌不惊人、四十开外的普通工人。他长 方脸,扫帚眉,大眼睛,经常穿一身半旧的中山服,一双总不离脚的打
着补丁的鞋。
爸爸是一个俭朴的人。他常说:“现在咱生活好了,但仍需要俭朴, 没听歌中还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嘛!”爸爸的一个背心,不知穿
了多少年,缝了又缝。为此,我劝爸爸:“您买个新背心,又花不了多
少钱。买一个算什么!”可爸爸却说:“这个背心还能穿,凑合着就甭
买了!”唉,真是的。听,弟弟也和爸爸开玩笑呢:“爸爸总和这背心
形影不离,好像这背心跟您感情有多深似的。”爸爸听了,只是扑哧一 笑。爸爸俭朴可不是这一件事,多着呢!
吃饭的时候,总能看见爸爸吃剩菜、剩饭。瞧,别人都吃着香喷喷 的米饭,不住地往碗里夹着炒鸡蛋、花生米、炒芹菜??爸爸却啃着昨
天的剩馒头。我又开了腔:“您是何苦呢,放着新做的饭不吃,吃剩饭。”
爸爸笑着说:“没关系,馒头就咸菜,挺好吃的。再说,这剩饭没人吃, 扔了怪可惜的。”接着,又啃起干馒头来。
爸爸在吃穿方面俭朴,在工作上更是注重节省。前几天,厂里要爸 爸写材料。爸爸就从早到晚琢磨起来。用的纸恨不得每个角落都写上字,
更甭说背面了。我又对爸爸说:“您怎么这么傻,纸又不是咱家的,公
家的还不随便用!”爸爸说:“公家的就是国家的,国家的就更不能浪 费!”
啊,爸爸的形象是那么深刻地在我的心灵里打下烙印,它督促我永 远做一个俭朴的人。在众多值得尊敬、爱戴的成员中,作者定向观察的是自己的爸爸。
在确定了重点观察对象的基础上,作者又少不了进行一番细致的跟踪观察。正因如此,小作者才发现了这么多优秀的作文材料,以致从衣、食、
用三个方面表现了爸爸俭朴节省的好品质。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定向观察?如何进行定向观察?
(2)定向观察学校中的老师或同学,然后以《我尊敬的一位教师》 或《值得我学习的一个同学》为题,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出来。6. 学会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事件。
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 方向。因此,这种观察是比较难做到的,是学会留心生活、养成良好观
察习惯的最高阶段,当然也是同学们应该全力追求以及努力达到的目标。
因为,作文中的材料,决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这就要求我们,不
管什么时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论走到哪儿、干什么(上学,遛商
场,走市场,串亲戚,看电影,外出旅游,参观等),时刻注意着耳(听)、
着眼(看)、着手(触)、着心(想)。总之,自己生活的领域有多大,
就把随机观察的范围扩展到多大;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随
机观察纳入生活,使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彻底丢掉为了眼下作文才去观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
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处处皆文章。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曾强调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
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 用处。”
读读下面这篇文章,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做的,听听他又是怎么说的。
我爱逛街
我爱逛街,但我逛街却不像妈妈逛街那么单调。我喜欢街上人间万象。
我静立街头,看过往行人的穿着打扮。黑灰“的卡”制服统治的天下已一去不复返了。走出温饱、迈向小康的人们开始下功夫精心装扮自
己了。看,青年小伙子要么西装笔挺,文质彬彬;要么 T 恤衫,牛仔服,
洒脱大方,总让人感到充满青春活力。姑娘们最引人注目,她们衣着色
彩艳丽,式样别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小孩子们也打扮得如花似锦。
就连老奶奶们也赶“时髦”,穿上了“太太服”。瞧着他(她)们那神 采奕奕的劲头,真叫人开心。
我痴痴地站在高高的立交桥上,向远眺望。那连绵的公路连接了一 座座设计新奇的立交桥,犹如一条横卧的巨龙。我对照汽车图片认识了
许多种汽车。现在,我能准确地辨出七八十种汽车的名字、型号及产自
哪个国家,特点和性能是什么。为此,同学们还送我“汽车专家”的雅
号。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疾驰。我总觉得这多么像巨龙
的热血在奔流。巨龙动起来了,马上要腾空了。每当这时,我就恨不得 自己一下子长大,和巨龙一起腾飞。
逛街使我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使我在多次作文比赛中获奖;逛 街使我得到了许多课堂上、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逛街使我体味到了改
革大潮给中国带来生机的意义;逛街使我看到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 逛街使我悟到了“接班人任重道远”这句话的意义。文章中提到的“逛街”,这是有目的的,然而作者在“逛街”中却注意随机观察人间万象;小作者所说:“逛街使我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
材”,“得到了许多课堂上、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这不正是随机 观察的意义吗?就说本文,不也是随机观察的结果吗?
【思考练习】
(1)什么是随机观察?为什么要学会随机观察?如何做到随机观 察?
(2)以《上学(或放学)路上》、《逛大街》、《遛商场》或《去 集贸市场》为题,写一写自己随机观察到的内容。三、注意积累作文素材
要解决作文“没的写”的难题,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 惯,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还在学会积累素材。积累素材,就是把自
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及时笔录手记,储存起来。
积累素材,可以加强记忆,同遗忘做斗争。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获取、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
对材料进行优选、筛选的余地才越大。脑海空旷如野,作文时自然也就
不会有好的材料可选。另外,加强积累,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认识 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容易上去了。
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 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等到需要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
找一找,提出信息。这样,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时没的可写了。积累作文
素材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在观察周围生活中积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积
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在自己写过的作文 中积累。7.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具体地 说,就是要求同学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耳闻目睹到的新鲜事
物,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中积累,这是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因为小学生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绝大多数写的又都是作者的见闻及感受。
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
跟踪观察时,可以边观察边记录,也可以定期写观察日记。这种记录,
强调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定向观察时,为了方便观察,最好是在观察 之后进行追记。
随机观察,强调作捕捉性随记——及时准确地把自己偶然观察到的 新事物、好素材及突发奇想等记录下来。因为这些素材具有偶发性和一
闪而过的特点,所以“随记”要及时,要像捕捉一种小动物那样,把它“捕捉”到自己的随记本上。这种捕捉性的随记最有价值,它对拓宽写
作面,写出有新意、有认识深度的文章,帮助最大。
无论是哪种观察日记,篇幅都可长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个片 段(记下要素、梗概),只要及时地把观察所得、所感记录下来,就达
到了目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写观察日记,不能只顾写观察景、物的 日记,更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下面这篇短文就是由观察随记展开的,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写随 记的意义。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自豪今天,爸爸开着汽车带着我回老家。我们动身时,空中飘着雪花。 汽车行驶出十几公里后,雪大了,地上变白了。
为了安全,爸爸把车速降到二十几公里。当汽车行到一个道口时, 我们发现一辆吉普车停在路旁。爸爸忙刹住车,跳出驾驶室,来到那辆
车前,我也跟了去。那司机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满身是油,一看
就知道是在车下修理弄的。他见到我爸爸,就说:“我是巨各庄的,去
县城办事回来,没想到车坏了,可怎么也找不出毛病。”爸爸说:“没 关系,我来帮你修。”小伙子听了很激动。
爸爸熟练地打开车前盖,仔细地检查起来。功夫不大,爸爸的身上 落满雪花,脸被冻得通红。大约有一节课的功夫,爸爸帮他修好了车。
小伙子激动不已:“今天若没有您的帮助,我可就回不去了。这 50 元钱
请您一定收下。”爸爸笑着说:“这钱你装起来。谁遇到这种情况,都
会帮忙的。天快黑了,你快点赶路吧!”说完,爸爸转身回到自己的驾
驶室,发动起了汽车。当我们的汽车要离开时,爸爸把手伸出驾驶室,
说了声“再见!”我看见小伙子拿着钱,眼圈红了。他站在车旁,举着 手,目送着我们。
我被爸爸热心助人的行动所感动,我为有这样一位好爸爸而自豪。
这不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吗?“开车动身→雪大慢行→道口停车→热心助人→拒收谢酬→道别起程”,行文流畅,真实感人。这可都是
小作者善于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及时写随记带来的好处。
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感受,除采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外,还 可以建立、使用观察卡片。如下表: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观察顺序
观察到的内 容及其感受【思考练习】
(1)如何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写观察日记要注意哪些问题?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今天从观察中得来的有意义或有意 思的内容。8.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 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他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因此,在积
累作文素材时,希望同学们要特别重视这一点。自己的生活中,肯定会 有许多作文素材。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如:星期日早晨,起床后,妈 妈收拾屋子,让“我”墩地,“我”墩得很干净,受到表扬,也从中体
会到替父母分担家务的快乐;上午,“我”跑到公园,足足放了两个小
时的风筝,欢乐无比;下午,看了世界大片《泰坦尼克号》,很有感触;
晚上因贪看电视剧《天龙八部》,耽误了预习功课,只得第二天早上起 来紧赶,弄得十分难堪,总算勉强躲过了老师的批评??
大家只要认真想一想,每天你身边类似的事绝不会少。其实,这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有的同学说:我的生活很单调,概括起来就是:学习——吃饭—— 休息。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要真
心地热爱生活,多一点兴趣、爱好,例如多看些有益的书,弹弹琴,练
练书法,打打球,听听音乐等等;要学会关心别人,多一点爱心,例如
多为老师、父母、同学做些好事;要热心参加公益活动,热心参加集体
活动;要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收听(看)广播、电视中的“新闻报纸摘
要”、“新闻联播”、“焦点访淡”、“今日话题”、“实话实说”等
节目;要勤于实践,多动手做一做,从中获取第一手作文材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生活充实了,作文素材自然也会丰富起来。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作者写的什么事?为什么能够写出这篇文章?节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见通向楼 顶的排水道正往地上哗哗地流水。我向楼上望了望,并大声喊:“谁家
太阳能流水啦!”我的话音刚落,就有许多人从自己家窗户探出头来,没有一个人说话。于是,我就挨家挨户地问了起来。
我问王叔叔,又看了李奶奶家的水龙头,一至六层都问过了,只有 四层刘叔叔家的门关得紧紧的。肯定是刘叔叔家跑的水。可他家没有人,
我只好跑回家问爸爸怎么办?爸爸说:“你刘叔叔在一街那边工作,具
体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又问:“那刘叔叔单位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个体服装店没电话。”爸爸答道。
我急得真想撞开门,把水龙头关好。这时我忽然记起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路过一街时在一个小服装店门前看到过刘叔叔。想到这儿,
我骑着车子飞也似的来到了一街的那家小店。我把刘叔叔喊了出来,喘
着粗气说明经过。“我现在忙着赶活,回不去呀!要不你帮我关一下!” 说着,刘叔叔把钥匙递给了我。
我骑着车,又飞快地奔回刘叔叔家,关好水龙头。事干完了,已经 两点了,我没顾得上吃午饭,就急急忙忙上学了。
虽然我又累又饿,但我心里却很高兴,因为我为节水做出了贡献。 本文写的就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听到流水声→用喊声通
知→挨门挨户查问→寻找刘叔叔→关上水龙头”,反映了“我”节约用
水的优秀品质。文章真实、具体,小作者的行为着实令人感动。这些,
与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与他重视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也是分不开的。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重视从自身生活中积累素材?怎样使自己的生活丰富 起来?
(2)写一篇日记,记下今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有意义或有意思的 事情。9.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 观察、经历。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
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 形式。因为,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
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一种
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阅读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
积累。在阅读中积累,这是又一条极为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读书破万卷”,又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人,才能“下笔如有神”。
在阅读中都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又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
积累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认真细读、熟读全文(或其中某一部分),
准确理解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还要反复推敲,仔细地想一
想文章在表达形式和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此基 础上,才能进行积累。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 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
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
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
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
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
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需要强调的是: 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
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 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
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如:题目:             作者:出版社(或报刊名称):主要内容: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写得怎么样,与日常阅读有什么 关系。荷花
人们常说:“牡丹为花中王”,可我却喜欢荷花,因为它美。不论
是海棠般的红荷花,晚霞般的粉荷花,还是那雪一样的白荷花,都那么美。它在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美的身影。
在色彩纷呈的荷花中,我最喜欢的要算白荷花了,记得我去中南海 参观时,天下着蒙蒙细雨。在雨中我观赏了美丽的白荷花,更别有一番
情趣。天色阴沉,雨中的景物颜色更浓重了。唯有一朵朵的白荷花,白
得更纯净,白得更明亮了。在那迷蒙的环境中,一切的景物都变得模糊
了,只有白荷花,那洁白明朗的颜色,使人不由得想到“高雅,圣洁”
的字眼。是不是因为我在注视着它们,你看,它们一个个张开笑脸向我
点头致意。有的荷花才展开一两片花瓣,就像含羞的小姑娘见到了生人
似的把脸遮起来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它们就像睡在襁褓里的婴儿那么
稚嫩可爱。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荷花变成了一位白衣仙子,飘飘然向我走来。
荷花除了能供人观赏之外,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你吃过荷叶粥吗?它是用荷叶盖在粥锅上煮的,能清心败火。爽口的藕是它的地下茎,
那藕节还是一味中药呢。你吃过莲子吗?它中央有个黄色的丝状物,那
是荷花的胚芽,叫莲子蕊,虽然味苦,却是治高血压的特效药哩。再有
它的花蕊、荷叶梗也都是些名贵的药材。此外,据说鲁班还根据荷叶的结构造出了伞。
荷花浑身是宝,但最可贵的是它虽然出自污泥,但亭亭玉立,一尘 不染。你说,荷花该不该戴上“百花之王”这顶桂冠呢?这篇文章写得多好。文中有准确的词语运用,如“纯净、高雅、圣 洁、亭亭玉立、一尘不染”,用在荷花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文中有精当
的文句引用,如:“牡丹为花中之王”,简明扼要,突出了牡丹的华贵,
更反衬出荷花的美。文中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的借用,如作者对荷花全身
百用的详细说明。这些无一点不是作者注意从日常阅读中积累的结果。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积累?怎样在阅读中积 累?
(2)今天你读了什么书(或读了哪篇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四、打好写句基础
会写文章,善于写文章,需要若干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练好
基本功。在基本功各项练习中,打好写句基础,练好写句基本功,又是首屈一指的。
一篇文章,无论长与短,总都是由若干句子连缀而成的。因此说,句子是文章的骨干。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作文时,必须要把这一个一个的
句子都写通顺、明白。只有做到这一点,全篇文章才会通顺、明白。一
篇文章有若干个不通顺、让人难以明白的句子,无论如何是称不上一篇
好文章的。从另一个方面讲:只要练好写句基本功,句句通顺、明白,
意思、情味、声音都好,希望一篇文章做到语言流畅,一定不是一件难事。
打好写句基础,练好写句基本功,首先要从写完整、通顺、具体、 连贯这几方面做起。10.学会把句子写完整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①我们劳动。                 (谁,干什么)
②小蚂蚁运送食物。           (什么,干什么)
③小明摔倒了。               (谁,怎么样)
④小树摇晃着。               (什么,怎么样)
⑤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       (谁,是什么)
⑥青蛙是益虫。               (什么,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句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
“谁”或“什么”,后半部分交代“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 么”。前后两部分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
用完整句子的“标准”衡量一下下面这几个句子:
①吃完晚饭,就玩起了藏猫猫。
②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
③一下课,同学们在宽阔的大操场上。
显然,第一句话应在“就”字前面写清“谁”;第二句话应在“送”字的前面写清“谁”或“什么”;第三句话应在“上”字后面写清“干
什么”或“怎么样”。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知道什么是完整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整,这 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落实在行动上,即平日在说每一句话、作文在
写每一句话时,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高“完整”意识,不写残缺的 句子,这是最重要的。
【思考练习】
(1)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说话或作文时,如何才能不写残缺 的句子?
(2)下面的句子,哪些是完整的,哪些是不完整的?把不完整的句 子修改完整。
①蚂蚁在树下。
②我们班上年龄最小的。
③到野外去采集标本。
④美丽的台湾岛。
⑤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⑥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课文。11.学会把句子写具体句子要完整,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 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
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体会一下:
(1)爸爸做工。 爸爸在工厂里做工。(写清在哪儿)
(2)小蜜蜂飞来。 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写清什么时 候,有多少,什么样,从哪儿,怎么样)
(3)教室里很安静。 教室里很安静,连同学们均匀的呼吸声都能听清。(写清达 到了什么程度)
由上面这几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 什么时候(时间)、有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或从哪儿(地点)、
什么样(形状或颜色)、怎么样(态势)、达到什么程度(情境)等,
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就把自己要准确表达的意思写出来 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这样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体的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需要同学们抓住人物或事物特点,准确运用词语,进行持久的练习。
【思考练习】
(1)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具体?
(2)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①雪花飘落下来。          (补充什么样的,怎么样地)
②我们登上一艘海轮。      (补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③今天真热。              (补充热到什么程度)12.学会把句子写通顺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讲,句子通顺,要求包 括以下六个方面:
(1)用词要准确,禁得住推敲。例如:
①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
②我们庆祝王红评上了三好学生。 第一句话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第二句话
中,“庆祝”一词多用在庆祝节日或庆祝国家重大活动方面,此处改为“祝贺”才准确。
(2)句中词语排列的次序要合理,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例如:
①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
②我们班获得了小足球冠军比赛。
第一句话,现代人习惯说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第二句话中,将“冠军”与“比赛”两词对调,句子就通顺了。
(3)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例如:
①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
②小华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子向学校走去。 第一句,“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
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第二句,“怀着”与“步子”两
词不能搭配使用,应改为:小华怀着愉快的心情,迈着轻松的步子向学校走去。
(4)句中各词语的意思不相矛盾。例如:
①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
②这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第一句话中,“断定”与“大概”两词矛盾,应删掉“大概”一词,或将“断定”一词改为“估计”。第二句话中,“差不多”和“根本”
两词矛盾,应删去一个。
(5)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例如:
①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
②爸爸身体很好,因此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第一句应改为:只要天 下雨,地就会湿。第二句,把“身体很好”作为“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的原因,不妥当,应改为:爸爸身体很好,因为他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6)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例如:
①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②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 第一句,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际,应改为:博物
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第二句,“李小民拾金不昧的
好事”包括在“班里的好人好事”之中,因此应该删去“和李小民拾金
不昧的好事”,或把原句改为: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特别表扬了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
【思考练习】
(1)句子通顺指的是什么?句子通顺具体包括哪些要求?
(2)把下面的句子修改通顺。
①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立即宁静下来。
②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争做“三好学生”。
③学习有一点马虎可不能。
④体操台的两侧,插满了绿的、红的、黄的、蓝的等五颜六色的各 种红旗。
⑤我每天晚上都要收听广播和电视。
⑥小组会上,大家互相作了自我批评。13.学会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也可以说成“联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 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翻开同学们的作文
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
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
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
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
句子前后连贯。如: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按照时间先后
的次序排列句子;按照空间位置转换(上→下、下→上,里→外、外→
内,前→后、后→前,左→右、右→左,近→远、远→近,??)顺序
排列句子;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别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排列句子;
按照“总→分”或“分→总”的顺序排列句子;按照“概括→具体”或“具体→概括”的顺序排列句子;按照“因→果”或“果→因”的顺序
排列句子;??当然有时候还可以把两种或几种“顺序”综合起来使用。
大家读读下面这几句话,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
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
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这几句话,先“总”写雨大,再具体“分述”雨怎样大,大到什么
程度。在具体“分述”时,作者又是按照“天地间→对面屋顶→房檐→地上”的顺序排列的。这几句话写得多么清楚、连贯啊!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贯。 读读下面这几句话,想想有什么毛病,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条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儿,把线头儿穿过针眼儿。
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地方,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 来。
读后,大家一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 缝补衣服时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只是由
于这四句话的开头重复出现“妈妈”一词,因此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如
果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贯多了。 这就告诉我们:在几个句子里,如果写的只是一个人物(或事物),
后面再指这个人物(或事物)时,就可以用“他(她)”或“它”来代替。
【思考练习】
(1)句子连贯指的是什么?怎样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2)围绕“雪越下越大”(或“洗手帕”、“刷鞋”)这一内容, 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五、掌握写段基本要求连句成段,组段成篇。可见,段落是由句子向篇章过渡的“桥梁”, 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
大家知道:各个部件合格,组装起来的机器才能保证质量。同样道 理:掌握了写段的基本要求,写好段落,闯过这一极其重要的“关卡”,
写篇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篇章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连一段话
都写不好,一团糟,又怎么能谈得上写好整篇的文章呢?从这个角度讲,
要想写好篇章,提高篇章的质量,也必须要在打好写句基础之上,下大
功夫,着力练习写好段落,以“段落”带动“篇章”。这是一个稳妥的、
见效又快的途径。忽视段落,力图以“篇章”带动“段落”,或跨过“段
落”,由“句子”直越“篇章”,一蹴而就,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是不可取的。
掌握写段基本要求,写好段落,要从“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学 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学习抓住特点写具体”、“想好了再写”这
几方面做起。14.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
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这是大家已经知道 的。从内容上讲,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又是一个个小的、相对独
立的“意思单位”(因为在写整篇文章时,人们就是依据这一点,来把
全文分成若干个自然段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例如:
写人,要紧紧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来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
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 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全段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我才八岁, 戴眼镜已经两年多了。戴着它痛苦极了!我最喜欢看电视剧,看少儿电
视节目。可爸爸妈妈都不让我看,说我眼睛不好就是因为彩电看多了。
我还喜欢上体育课,真希望能尽情地跑啊跳啊,但总怕把眼镜碰坏。有
一次,全校跳绳比赛,就因为我的眼镜掉在地上,没能得第一名。还有
一次我参加艺术团绘画比赛,由于眼镜框松了,我只好用一只手扶着眼
镜继续画,结果比赛结束的铃声响了,我还没画完呢。唉,我什么时候 告别这讨厌的小眼镜呢?
这段话,是紧紧围绕“戴眼镜痛苦极了”这个中心意思写的,是从“不能看电视剧”、“不能尽情地跑啊跳啊”、“影响了绘画比赛”成
绩这三个方面来记叙的,内容非常集中。
可是有的同学在写段时,也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本来知道要紧紧 围绕一个意思写,也想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可是却把与这个“意思”无
关(或关系不大)的句子或内容也写了进去。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
的注意。同学们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哪些语句偏离了全段的中心意思: 谢晶同学是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干部。小华病了,她陪小华去医院看
病。叶苹忘了带水彩颜色,她把自己的借给叶苹用。她对人很有礼貌,
见到每位老师都主动问好。一天下午,她走在路上,看见两位农民伯伯
吃力地拉着一辆装满蔬菜的板车,就急忙跑上去帮着推。她还是全班学
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呢! 显然,谢晶同学“热心帮助别人”是全段的中心意思。段落中写谢
晶陪小华去医院,把自己的水彩颜色借给叶苹,帮助农民伯伯推车,这
些都是她“热心帮助别人”的具体事例。这些内容同这段话所说的主要
意思是一致的。而写她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好,虽然这也是她的优点, 但与“热心帮助别人”这个主要意思无关,因此应该删去。
这就再次提醒我们:写前,要想好段的中心意思;写的过程中,要 紧紧围绕这个“意思”展开。这样写出的段落,内容才集中、明确。
【思考练习】
(1)写一段话,为什么要围绕一个意思写?怎样才能做到围绕一个 意思写?
(2)围绕“老师对我真好”这个意思写一段话。15.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
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是写好一段话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围绕 这个“意思”展开来写呢?总不能胡乱地东一句、西一句的吧!这就涉
及到一个采取什么“段式”结构的问题,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
序”的问题。文章是思路的反映,段中各句之间也总要有个顺序。写一段话若能够做到有顺序,写整篇文章要做到“言之有序”也就不难了。
自然段的段式结构特点与“句群”相同,常用的段式有:
①顺承式。即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②时间推移式。即以时间推移的
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的层次。③空间转换式。即按照方
位,处所转换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④递进说明式。即全段围绕中心
意思,分两层或几层来记叙说明,各层意思逐步递进,一层比一层深入。 除此之外,还有并列陈述式、转折强调式、对比说明式、补充说明
式、问答式、因果式(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悬念引读式、倒叙式、
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结)、概具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等。
这么多构段方式,写段时具体采取哪种(或几种)形式呢?这就要依据实际情况,根据所写的内容来确定。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层次、安排句子的:
碧云寺坐西朝东,依山叠起,有六层院落。那里松柏参天,清幽、
壮观。到了那里,先要进山门。山门的石桥前有一对石狮,雕刻得很精
细,虎视眈眈的,据说已在这里守卫了五百多年。过了山门往南跨院走,
那里有个罗汉堂,里面塑着五百尊木质金漆罗汉和七尊神像。活佛济公
的像与众不同,塑在梁上。他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回过身来进北跨
院,那里别有一番景象。叮咚的泉水从山石中流出,汇成小池,清澈见
底。池边叠着奇形怪状的山石,十分有趣。池上有桥,池旁有亭,它们
好像都在专心地聆听泉水的歌唱,这里叫水泉院。再往北走是一个大殿,
现在被开辟为孙中山纪念堂。过了纪念堂是金刚宝塔院,玲珑华丽的汉 白玉石塔耸立其间。塔身高 30
多米,有石阶可盘旋而上。塔座正中有个 洞,这里葬有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塔座周围有雕刻精美的佛像、浮雕,
好像在向人们娓妮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小作者先总写碧云寺“清幽、壮观”,然后按照处所转换顺序(山 门石狮→南跨院的罗汉堂→北跨院的水泉院→再往北的孙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后面的金刚宝塔院),逐层进行描述。正因为作者记叙得清楚、 有序,才使人读后就如同跟着作者亲自游览了一遍。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常用的构段方式有哪些?
(2)用“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开头,最后用“我高高兴兴地 走进了学校”结束,写一段条理清楚的话。16.学会把内容写具体老师常说同学们的作文内容不具体。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 这的确是很多同学都感到非常头疼的事。这也难怪同学们,把内容“写
具体”,确实要比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要稍难一些。
写具体,强调的是要“言之有物”,即说话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不空洞。这样,写出的内容才会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那么,怎
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注意:
(1)安排好段落的条理。
“写具体”和“有条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条理,即使写得再具 体,也只不过是一堆杂乱的“废料”。更何况,缺少“条理”,是根本
谈不上“具体”的。
(2)列举实例,抓住特点。
把内容写具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具体事,说具体话。写人,重要的不是给他下结论,而是要抓细节,写出这个人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
怎么想的,进而写出人物的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记
事,就是要写出事情发展变化的详细经过、前因后果,写出动人的场面,
进而写出事件的特点,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写景,就是要写出
景物形状、颜色、光泽、声音、态势等方面的特点,使人“如睹其形”;
状物,就是要写出物体大小、高矮、厚薄、轻重、质地、色彩、气味等 方面的特点,使人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
(3)施展浑身本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写清事物特点。
记叙时,不写或者少写“十分可爱”、“可漂亮了”、“美极了”、“真有意思”等词句,因为这些都是空话;没有见过(或接触过)这一
事物的读者,根本想象不出他(它)可爱在何处,美在何方。把特点写
具体、清楚,就是要把笔落在实处——到底怎么“可爱”、“漂亮”,
写出来。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如作比较、列
数字、打比方、拟人??把“特点”写清楚,段落内容自然也就具体了, 读者自然也就明白了。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作者抓住了老槐树什么特点,是怎样把 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 那灰褐色的树干,高高地伸向天空,快要超过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
壮,确实也够惊人的,三四个小朋友手拉着手,也合抱不过来。那巨大
的树冠向四面舒展,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活像一把绿色的 大伞。
这段话具体地描写了老槐树高大而粗壮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老槐 树的无比喜爱之情。全段先总写老槐树“高大、粗壮”,然后从树干、
树冠两个方面进行分述,条理十分清楚,为写具体搭好了框架。在描写
树干时,作者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它那灰褐色的树干,高高地伸向天
空,快要超过三层楼的楼顶了”),列数字的方法(“三四个小朋友手
拉着手,也合抱不过来”),这样就把树干如何“高大、粗壮”具体而
准确地表达出来了。在描写树冠时,作者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那巨大的树冠向四面舒展??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不仅
写出了老槐树的枝叶繁茂,同时也显示出它高大而粗壮的特点,给人留 下鲜明的印象。
【思考练习】
(1)内容“具体”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
(2)以“我最喜爱校园里的____”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分几方面 把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写具体。17.学会把物体写具体
状物(动物、植物、自然物、人造物),是四大记叙文类型(人、
事、景、物)之一。学会把物体写具体,就为写好状物记叙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怎样才能把物体写具体呢?
(1)要少写、最好不写大家都知道的内容。 同学们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有什么毛病:
上幼儿园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狮子狗”玩具,直到现在它还摆在我的写字台上。“小狮子狗”非常叫人喜欢。它前半部是脑袋。脑
袋上长着两只耳朵,两个眼睛。两个眼睛正下方长着鼻子,鼻子下面是 嘴。脖子上套着“金项链”。身子不长,屁股上长着尾巴。
这段话中,第二句是中心句,可到底怎么“非常叫人喜欢”,后面 却没有写出来。前半部是什么,脑袋上长着什么,身后长着什么等,这
些还用介绍吗?当然不用介绍,因为大家都知道。需要介绍的是各部分
什么样或怎么样,也就是有什么特点。把特点写出来了,怎么“非常叫 人喜欢”也就具体表现出来了。
这就提醒我们,无论是写动物、植物,还是写自然物、人造物:对 于人们都熟悉、都司空见惯、不说也明白的内容就不要再费笔墨;需要
描述的是大家感到生疏的东西,具体地说,就是这些物体的特点。
(2)要抓住物体的特点,详写,写清楚。 抓住物体在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结构、质地、情态、用途等
方面的独特之处,采取打比方、列数字、作分解、绘声绘色、描形摹态
等多种方法,真实、形象、细致地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描写,并将自
己的内心感受交融进去。这样,也就将物体具体、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物体特点写具体的: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 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
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
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它整天静静地
蹲在我的写字台上。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 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
这段话先概括地写“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然后按从上到下(耳 朵、眼睛、嘴、身体、尾巴等)的顺序进行描述,条理清楚。描述中,
作者抓住这几部分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写得非常具体,如“圆圆的脑袋”、“粉红色
的小耳朵向上竖着”等。另外,作者能发挥想象来写,如写 耳朵,想象到它“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写小嘴,想象到它“像是
要跟我说话”。这样静中有动,把“小花鹿”写“活”了,使“小花鹿” 越发“讨人喜欢”了。
【思考练习】
(1)怎样把物体写具体?描写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2)以“____真叫人喜爱”为第一句,写一段话,把自己喜爱的一 个(种)物体写具体。18.学会把景物写具体
描写景物,用来展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观,赞美祖国山河的 壮丽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重要类型。除此之外,在写人记
事的文章里,为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等,
也常常要进行景物描写。因此,学会把景物写具体,对提高作文的质量及水平,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怎样把景物写具体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段话,相信这段话会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
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 乐趣。(《草原》)
(1)安排好记叙的层次、顺序。
写景物和写其他事物一样,对先写什么,后与什么,要有一个适当的安排,为写具体展开框架。如例段:一下笔,作者就开宗明义,首先
点出要描写的景物(草原);接下来,记叙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总印象(第
二至五句);最后写看到这种境界的感受(结尾两句)。在记叙见到草
原的总印象时:作者又采取了由上至下(天→天底下)、先总述后分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绿色的平地,柔美的小丘,白色的羊群)的顺序。统 观全段,层次清晰,顺序得当,承转自然、紧密。
(2)抓住典型事物及其特征,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生动 地描绘。
把某一处景色写具体,一要抓住典型、最具特色的事物,防止不择 重点、面面俱到;二要抓住典型事物的特点,特别是别人了解得不多或
者根本不知道的方面,用打比方、拟人、联想等方法,生动、形象地描
述出来。如例段:草原中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而作者单写了最具有代
表性的平地、小丘、羊群。在描写这些独特景物时,作者展开了丰富的
想象,把一碧千里的平地、小丘比作无边的绿毯,把流动的羊群比作绿
毯上绣的白色的大花,把线条柔美的那些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
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看到的、想到的与感觉到的相结合,动与静相结 合,让人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使情、景交融。 描写景物最忌单纯地介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形式,目的是为
了抒情,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因此,要处理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或
融情于景,或借景直接抒情。如例段:作者在具体记叙见到草原的总印
象时,寄无限喜悦和赞美之情于独特风光的描写之中,同时运用边叙边
议(“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之法,直抒胸中感情;这样,既突出了草原极其辽阔和美丽的景象,又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
了文章的感染力。在具体写看到这境界的感受时:作者先是直写自己的
感受(惊叹、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小诗),然后又借物(骏
马和大牛)喻人。这样就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美,抒发了作者此时深沉而 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把读者带入了那令人陶醉的境界之中。
【思考练习】
(1)如何把景物写具体?描写景物时要注意什么?
(2)以“我家的小院”或“美丽的花园”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 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19.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一件事(或一种活动),总是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总是要 涉及到一些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这三个阶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事情的“六要素”。记事文章,在一般
情况下,只有写清了“六要素”,人们对这件事才会清楚、明白。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部
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 写清楚,具体的。
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可以说,“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同学 们作文中的通病。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
记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直接参与的,而不是 道听途说的(因为道听途说的事情,是很难把经过写具体的)。这是把
经过写具体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事情的经过,决不是“一团丝麻”的,总是有先后顺序的,总是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变换而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同学们依据“经
过”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真地想一想:这件事的“经过”
部分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又都做了什么。然后,再
按照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写。这样,既做到了有条理,又为把“经过”写具体打下了基础。
(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 写“经过”,不必要(也不可能)把其中的每一个阶段、情节、场
面都写得详详细细。但是,又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阶段、情节、场面,加以细致地描写,以使读者如历其事,如临其境。
(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 事情是人做的,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起着直接揭示事件意义的作用。
因此,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就需要写清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具
体表现,如人物在当时情况下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表情怎么样,心
里怎么想的。把人物的表现具体写出来,事情的“经过”部分也就具体 而且生动、形象了。
除此之外,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地写一写当时的环境,如天气情 况、景物变化等,以衬托人物、事件;适时地展开一些必要的联想和想
象,以此补充或引申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这些,既有利于表达 事件的意义,也有利于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经过”写具体的: 农村人图省钱,捆秸杆多不用买的草绳,而是就地取材,自己拧绳。
所以,要捆桔杆,首先得学会拧绳。妈妈先拿一些玉米叶,然后缠在一
起,用手一拧,就成了绳子,非常柔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想把玉
米叶拧成一条绳,可是拧出来的绳,粗细不匀,不是太紧,就是太松,
根本捆不住桔杆。可我还是劲头十足。无奈,一连几次,就是“造”不
出“成品”绳来。我有点泄气了,不想再拧了。妈妈看着我气馁的样子,
鼓励我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不要着急。”听了妈妈的话,
我准备再来一次。这回,我吸取上次的教训,先找一些不太干也不太绿的玉米叶(因为这样的玉米叶有韧性),然后,把一头踩在脚下,另一
头拿在手中,拧的时候注意用力均匀。这次拧出的绳就是不一样——成 功了!
这段话讲述的是小作者由不会拧玉米叶绳子,到会拧的过程。作者 先写学着妈妈的样子拧,拧不好,仍旧劲头十足;接着写一连几次都失
败了,有点泄气了;随后写妈妈对“我”语重心长的鼓励;最后详写“我”
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学,终于成功了的情景。全段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在记叙“经过”的过程中,作者写出了“我”遇到困难时的心理(先是“劲头十足”,后来“有点泄气了,不想再拧”了),妈妈教育“我”
的语言,特别是准确运用了“找”、“踩”等词,写清了“我”拧绳的 行动。这样,事情的“经过”就显得很具体。
【思考练习】
(1)为什么强调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 具体?
(2)为老师、父母献一次“爱心”,或制作一个小物件。然后,把“献爱心”的经过或小制作的经过写出来,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具体。20.学会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
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
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
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
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 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 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 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
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 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 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
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 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
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 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
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 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 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
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 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 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 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
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
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 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
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
情景。
【思考练习】
(1)外貌描写包括哪两种形式?怎样把静态外貌描写和动态外貌描 写写具体?
(2)以“我的老师”或“爸爸生气了”为内容,把人物的外貌特征 写具体。21.学会把人物的语言写具体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
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
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
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
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
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
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
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 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
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
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 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 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
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
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
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 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
【思考练习】
(1)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具体?为什么说“众人同腔”或让文中人 物说你(作者)设计的话都是错误的?
(2)回忆一下老师表扬自己的情景,饭桌上家人对话的情景。然后, 任选一个内容写一段话,要求把人物的语言写具体。22.学会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
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
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
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
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
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
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
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
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
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
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 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
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
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
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
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
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 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
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为作了细致的分解;然后一层一层地、有顺序地进行描写。这样,整个
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 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
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
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 然也就具体了。
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
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
“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 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描 写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妈妈是怎样炒菜的,或自己亲自试一试。然后写一段话, 要求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23.学会把人物的心理写具体
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
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
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 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
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
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 面化,遮遮掩掩。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 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
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
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
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
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 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
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
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
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 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
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
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
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
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
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
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
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
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 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
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 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思考练习】
(1)心理描写分哪两种形式?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又怎 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2)以“我听到表扬之后”或“××生气了”为内容写一段话,要 求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体。24.学会把场面写具体
场面,就是在特定的场地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各种各样的活 动画面。因为人总是活动在一定的环境和场合之中的,所以无论写人,
还是叙事,都离不开描写场面;若是写集体活动,描写场面就更是重要。
好的场面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气氛,细致、形象和生动地表现人物,为全文增添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怎样把场面写具体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的内容,这两段话会给我们很多提示:
这天下午,上了两节课后,董老师一声招呼:“走哇,下楼玩会儿去!”同学们都说笑着下了楼,来到了大操场。我问董老师:“老师,
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呀?”董老师笑着说:“踢足球,跳皮筋。”男生
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女生却说:“还是老一套!我们以为有什么新
花样呢?”董老师神秘地说:“今天可不一样,今天哪,女生踢足球, 男生跳皮筋!”听了这话,我们女生高兴得蹦起有三尺高。
老师拿来球,女子足球大战就这样开始了。我们十几个“疯”丫头,
追着足球跑,就像盘子里的炒豆,一会儿又滚到这边,一会儿滚到那边。
虽然我们的技术太糟糕,但都非常卖力气。小个子蔺琳最勇敢,像个男
孩子在场内横冲直撞,可她的脚丫子连球皮都没踏着,只好空跑一场,
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成了个小花脸,那样子真滑稽。平时文质彬彬的
刘爽,这时也像个野小子用力地冲杀,球到了她脚下,她甩开脚,使劲 猛踢,“砰”的一声,球就飞了出去,瞧她那架式,多像个女球星。
这两段话中的第二段,描写的是女生踢足球的场面,写得非常具体。 为什么呢?
(1)明确交代出了时间——“这天下午,上了两节课后”。
(2)写清了活动(或事情发生)的地点——“楼下的大操场”。
(3)有具体的人物——老师、学生。
(4)详细记叙了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情节)——我们不常踢球, 也不会踢球,简直是一场瞎跑、乱跑。
在详细记叙情节经过时,作者又特别注意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写“面”(大家怎么踢)——大战开始了,“我们十几个‘疯’丫头,
追着足球跑,就像盘子里的炒豆,一会儿滚到这边,一会又滚到那边??
但都非常卖力气”,比喻生动、贴切。写“点(个别人怎么踢)——“小
个子蔺琳最勇敢,像个男孩子在场内横冲直撞,可她的脚丫子连球皮都
没蹭着??平时文质彬彬的刘爽,这时也像个野小子用力地冲杀??”,
作者抓住主要人物的特点,以生动精练的语言,细致、形象地进行描述, 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点。
综上所述,要把一个场面写具体,就必须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 情节这四方面内容。其中,“地点”要写清,它好似舞台,人物和情节
都在这块地方进行着;“时间”要写清(或让人能够悟出),历时要求
要短,是动人的“一幕”,长时间发生的事通常不称为场面描写的范畴;
人物和情节,是记叙的重点,整个场面描写,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
“点”与“面”要紧密结合。
【思考练习】(1)场面描写具有什么作用?如何把场面写具体?
(2)除比赛的场面外,还有联欢的场面、工作的场面、友爱的场面、
悲痛的场面、学习的场面、生活的场面??任选一个场面,具体地写下 来。25.想好、说好了再落笔
大家懂得了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说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 写;认识到了凡是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文章。当然,我们也不能
只停留在这一点上。有的同学说起话来颠三倒四,丢三落四,没用的话
说了一大串,非说不可的倒忘记说了,句子结结巴巴,不通顺,不完整,
还有的词语用得不确切,??毛病很多。把这样的话写下来,简直是一
篇糊涂文,叫人看不明白。这也是不行的。要逐步提高自己说话、作文的质量和水平,让人称赞、羡慕。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段中还有什么问题:
初夏,我家 20 多棵草莓秧上,结满了大小不等、身披绿衣的草莓。
爸爸隔几天就要给它们浇浇水。草毒开始是青绿色的,慢慢地就长成了
青中带红的草莓,最后变成一个个鲜红的大草莓。草莓像一座座圆形的
宝塔,仔细看,它表面上好像粘着一身芝麻粒,还长着一根根不容易被
人发现的小毛刺儿。远远望去,那鲜红的大草莓就像一群爱美的小女孩,
个个穿着红红的衣服,红得是那么可爱,十分好看。我看着这些成熟的
草莓直流口水,便把熟透的草莓摘下来放在盘子里,洗净,让爸爸、妈
妈、姐姐都来吃。我拿起一个草莓轻轻地咬了一口,马上露出鲜红的果
肉,流出酸中带甜的汁水,咽下后,嘴里甜津津的,怎么吃也吃不够。
这段话共有七句。第一句中“大小不等”一词应删去,因为大家都 知道;“身披绿衣的”这几个字也可以去掉,因为与下面的内容有重复
之处。第二句应全部删除,因为这段话主要写的不是怎样管理草莓秧。
第三句与第四句颠倒一下顺序才好,这样上下句内容才贯通。第五句比
喻不恰当,因为无论怎么看,“鲜红的大草莓”也不像“爱美的小女孩”,更何况是“远远望去”呢!
“段”是由“句”到“篇”的过渡。因此,在练习写段这个时期, 就必须要打好基础,养成先“想”再“说”、“说”好再“写”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地讲:
在写一段话(尤其是比较长的段落)时,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段 话主要想写什么,打算分几层意思来写,层与层之间应该怎样连接;在
写每一层(特别是重点层)时,又要认真想一想:这层需要写几句话,
哪些话非写不可,不写别人就不明白,哪些话可以不写,先写哪句话,
后写哪句话,句与句之间应该如何承转;在写每一句话时,还要认真想
一想:这句话到底应该怎样写才恰当,才清楚明白,运用什么词语才最 贴切。
想好之后,要按照次序、条理,反复、认真地说一说,说到能让别 人明白、让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再把前面说的内容照实写下来。
做到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的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同 学们的写段水平就会迅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养成“想好、说好了再落笔的习惯”?怎样做到想好、 说好了再落笔的要求?
(2)运用修改符号在原处认真修改一下本文中的例段,然后誊写下 来。六、努力提高篇章质量连句成为段,连段、再加上题目就构成了篇章。因此,篇章是在句、 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表情达意的整体,是我们每一个学生认
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篇章是
观察、思维、表达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篇章又是培养我们
每一个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最为重要的
形式和途径。当然,也只有练好了篇章,才能使作文更好地服务于日常 交际、社会生活,才能谋求今后在写作,创作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要提高篇章质量,仅就思维和表达这两个方面而言,必须注意从审 题与拟题、选材与立意、剪裁与组材、方法与技巧这几大方面做起。(一)审题和拟题 在小学阶段,不管是平日的作文训练,还是检测或比赛,采取的大
多是命题作文的方式,也就是老师给了题目,让学生根据指定的题目来
作文。 命题作文是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形式的作文,最怕
的就是离题、偏题,也就是没有按照题目的意思或要求去写。因此,要
写好这种形式的作文,动笔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认真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
在命题作文中,有时并没有给与现成的题目,给的却是作文内容范 围;有时只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材料,再附加一些具体的要求,让学
生按照材料、要求去写文,这也属命题作文。以上这两种形式的作文,
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拟定、设计题目。除此之外,像写日记、随笔、说明 文、心得感受等,更需要自己拟题。
这就提示我们:作文时,如果给定了题目,就要会审题;如果给定 的是作文内容范围,就要会拟题,这也是评价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因素。26.学会审题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 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命题作文,由于指定了题目,限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因此, 审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
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构思的开端),是防止作文离题 偏题、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的一项重要措施。
怎样审题呢?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方法,就是逐字逐词地审读、圈画和思考分析,理解题目中各字词(特
别是关键字词)的意思。通过审读、圈点、分析:
(1)明确题目是哪种命题形式,是限定的命题,还是范围题。 如:《我的家庭》,这是一个限定的命题,作文时,就必须要用它
作题目;“一件值得回忆的事”,这是个范围题,作文时,可以在这个
范围内自己另拟题目。
(2)明确题目提示出的作文体裁、类型,是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 论文、抒情文;记叙文中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要求写景还是状物。
如:《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分数》一题,要求我们写议论文,通过“议 论”,来说理;而“记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就要求我们写成记
叙文,是写人的。《假如我是班长》这个题目,要求我们既可以写成议
论文,侧重议论、说理,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以记事为主;而“一位受
人尊敬爱戴的老师”,就要求我们写成记叙文,是写人的。当然,小学阶段,我们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
(3)明确题目要求记叙(或说明)的重点以及所限定的写作范围。 如:《我的小伙伴》,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和自己同龄或近龄
的人;《我和我的小伙伴》,写人,要写两个,不分主次。“我尊敬的
一个人”,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比自己的年龄
大;“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既可以是自己的伙伴、
朋友,又可以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显然,这组作文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都限定了人物。
“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一个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人”,“一个关 心、热爱集体的人”??显然,这组作文题目也都是写人的,都要求写
一个人,而且都限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件小事》,记事,要求写一件事,是件小事(但要能从“小” 见“大”,有实在意义);《一件难忘的事》,记事,要求写一件事,
事的特点是“难忘”(有比较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和同桌之间发生
的值得回忆的一件事》,记事,要求写一件事,这件事必须是在“我”
和同桌之间发生的,事的特点是“值得回忆”的(有意义,或有意思);
《童年趣事》,记事,这件事必须是在自己童年时期发生的,事的特点
是“趣”(有趣味,有意义或有意思,至今难以忘记)。显然,这组题 目都是叙事的,都限定了事件的特点。
《在上学的路上》,《放学之后》,《冬天的一个晚上》,《暑假 中的一天》,《在欢乐的节日里》??显然,这组作文题目虽然没有限
定记叙(或说明)的内容、重点,但都限定了文章记叙过程中的时间或地点。
(4)明确题目要求使用的人称形式” 如:《我学会了电脑操作》、《这次活动教育了我》、《可爱的家
乡》、《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有一个梦》等题目,就必须用第一
人称来写,也就是全文必须要以“我”的口气来叙述,既要写清“我”的经历或见闻,又要写出“我”的感受;而《一位可敬的清洁工》、《他
真怪》等题目,就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写,也就是作者不在文章
中露面儿,全文始终以第三者的口气来叙述,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她)” 或“他们”。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审题?怎样审题?通过认真审题要明确哪些内容?
(2)审一审下面的题目:
①把下面文题按不同内容要求归类。
《榜样》、《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我的好伙伴》、《愉快的 队日》、《关怀》、《我家小院的竹子》、《玩得真开心》、《家长会
后》、《最关心我的人》、《我的好朋友——钢笔》、《美丽的街心公 园》。
写人的:____         写景的:____ 记事的:____         状物的:____
②区别限定中心和限定内容的题目,在限定中心的题目后面打“√”。
《我爱读书》(    )       《生日》(    )
《我十岁了》(    )       《玩也要动脑筋》(    )27.学会确定“题眼”“题眼”,即题目中的重点词。它不但透示出作文要记叙的重点, 也往往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所以,学会确定“题眼”,不但能够提高审
题的速度,而且也为抓住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 如果不会确定“题眼”,也就很难把命题作文写好了。
怎样确定“题眼”呢?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步,用横线“____”把题目划分成几段。如:《动人的一幕》
这个题目,就可以划分为“动人的”、“一幕”这两段,并在题目下面用“____”标出。
第二步,逐个理解每段词语的意思。如:“动人的”,指感动人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一幕”,指某种特定的、比较短暂的情景或场面。
第三步,弄清各段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题眼”。如:这“一 幕”不能是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也不能是低下庸俗的,必须是具有
某种现实意义而激动人心、令“我”动情的情景或场面。这样分析思考,
也就弄清“动人”一词原来就是这个题目中的重点,是“题眼”。这就为抓住“题眼”构思、作文,使文章切题、中心突出提供了保证。
除了按照上面讲的步骤学习确定“题眼”之外,同学们还可以从题目的形式上,了解、掌握下面一些规律:
(1)题目是一个句子的:句子中“是什么”、“做什么”、“怎么 样”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我学会了骑车》、
《我迷上了书》、《我爱首都北京》、《这件事教育了我》这些题目, 其中的词语“学会”、“迷上”、“爱”、“教育”就是“题眼”。
(2)题目是一个短语(即词组)的,主要又有以下几种情况:题目 是偏正短语的,“题眼”多在“偏”上。如:《难忘的时刻》、《让人
高兴的变化》,题目中的“难忘”、“让人高兴”就是“题眼”。题目
是动宾短语的,“题眼”多在“动”上。如《拔草》、《学画画》、《做
实验》,题目中的“拔”、“学”、“做”就是“题眼”。题目是并列
短语的,“题眼”多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妈妈》、《我 与同桌》,题目中的“和”、“与”就是“题眼”。
(3)题目是一个词的,“题眼”往往就在这个词的比喻义、引申义 上,往往就在这个词所指事物的本质特点上。如:《蜡烛》,“燃尽自
己,把光明献给他人”,就是蜡烛的本质特点;《春蚕》,“无私奉献, 直至生命完结”,就是春蚕的比喻义。
【思考练习】
(1)什么是“题眼”?为什么要学会确定“题眼”?怎样确定“题 眼”?
(2)审一审下面的题目:
①审好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用线将与其要求相符的内容连起来。
《我帮妈妈洗菜》       写妈妈一人洗菜。
《我替妈妈洗菜》       写我一个人洗菜。
《我和妈妈洗菜》       写我和妈妈二人同洗菜
《我看妈妈洗菜》       写我和妈妈二人同洗菜,但以妈妈为主。
②填表:题目           形式      限定了什么     范围要求     重点词《他是我的好朋友》《除夕》28.学会开题
命题作文时,要重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了什么,限定了什么, 作文时不能“跑题”。这是非常正确的,只是还不全面,还要学会开题。
开题,就是在审清题目,弄清此次作文题目都限定了什么的基础上,再认真地想一想——这个题目没有限定什么,选材的最大领域究竟有多
大(也就是这个作文题目到底都可以选哪些材料)。如:《我的一位亲
人》,审题之后,还要认真地想一想——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人;还
有哪些人虽然不是自己的亲人,却胜似亲人。又如:《自己的事自己做》,
审题之后,还要认真思考一番——哪些算是我们自己的、份内的事;还
有哪些虽然不是我们自己的、份内的事,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着心着眼的 事。
再如:《生日》这个题目,除了写同学、父母给“我”过生日之外, 还可以写谁给谁过生日呢?全家人给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过
生日;同学们给失去父母(或父母离异)的同学过生日;国庆节,我们 给祖国过生日;??
一旦学会了开题,见到一个文题时,我们就能迅速展开视野,在没 有限定的领域内,开拓思路,让思维、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就能从
多角度、多方面回忆作文材料;就能从众多的、方方面面的素材中,选
取最佳的材料来写;就能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出我们最佳的水平, 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作文就能有效地避免与他人雷同。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章具有什么特点:雨凌晨,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把我从甜美的梦中惊醒。窗外灰蒙蒙的一 片,不一会儿,只听见外面传来“哗啦啦??哗啦啦??”的雨声。刺
耳的响雷,银白色的闪电,一阵接一阵,阴森恐怖。
“下雨了,下雨了。”我对妈妈说。妈妈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来到窗前。妈妈大喊:“快,到厨房来看!”
我急忙跑过去,透过妈妈打开的窗户,只见外面狂风怒吼,大雨倾盆,
小树在风雨中挣扎着,高的摇头晃脑,矮的东倒西歪。就连根深叶茂、
紧密无间隙的冬青树,也经受不住狂风暴雨的袭击,摇来晃去的。我心
想:“今天上学咋办呀?”虽然嘴里喊着“我不怕!”但心中毕竟有几
分胆怯。正在这时,一个霹雳闪电在我头上闪过,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紧接着,只听见“轰隆隆”的一阵炸响,打了几个响雷,把我吓得躲进
屋子不敢出来。在家晨读时,一个个闪电,一声声响雷似乎有意来袭击
我,一个劲地往我耳朵里钻。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叼着:“我不害怕, 我不害怕,我定要和风雨比一比,看是它强还是我强!”
眼看上学的时间到了,妈妈说:“我送你去吧!”我用自信而坚定 的眼光看着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不用,我非要闯闯看!”说罢,我
便拿起雨伞,一头闯进了茫茫雨雾之中??
题目是《雨》,在一般人看来,文章就应该着力描写雨前、雨中、
雨后的景色。而本文作者却由题目生发开去,跳出常规框框,以叙事(冒雨上学)为主,以写雨景为辅,通过描写雨景,展示“我”的心理活动,
推动情节发展,衬托“我”不畏困难的品格。全文记叙的内容,既在题 目允许的范围内,又不落俗套,堪称佳作。
开题与审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题时,可以着重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开拓”:
(1)“开拓”题目要求的写作对象。如《可爱的家乡》:题目要求 很明确,只能写家乡,不能写其它的地方。怎么“开拓”呢?我们可以
这样想:养育我们的山村是家乡,这个乡镇、这个县、这个地区、这个 城市等不也是我们的家乡吗?
(2)“开拓”题目限定的写作范围。如《难忘那次公益劳动》:题 目只在数量上做了限制——“那次”只能是一次,但是时间、地点并没
有限定,任我们自由选择;至于内容吗,更是林林总总,如植树造林、
清扫街道、擦洗岗亭、拾白色垃圾??只要是为了公共利益的劳动,我 们都可以考虑选作写文的材料。
(3)“开拓”题目揭示的重点。如《团结协作的班集体》:“团结 协作”是这篇作文要求记叙的重点,是“题眼”,至于选择哪些材料来
表现这个重点,题目并没有限制;于是我们就可以尽情回忆这个班集体
在课内外、校内外一系列团结协作的事例,然后围绕“题眼”优选材料。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开题”?为什么要学会“开题”?如何进行“开题”
(2)想一想《听到表扬之后》这个题目都限定了什么,没有限定什 么。然后,用这个题目写一篇短文。29.学会扩题一次中小学生作文比赛,题目有两个——《榜样》和《××是我的
乐园》。有个学生选定了第一个题目以后,便开始仔细审题:“榜样”——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人,因此就要写出他(她)怎么成为我
学习的榜样,他(她)是怎么做的。在广泛回忆材料的基础上,这个学
生最后选择了一个残疾人陆红姐姐的事迹——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坚定
的信念,执着的追求,还有那知难而进、战胜自我的精神,取得了连体
质健全的人都难以做出的成绩。于是小作者没有再考虑,便一气呵成地
写了出来。小作者满怀信心,认为这次一定能够拿到一等奖。到公布比 赛结果时,没想到,一等奖的桂冠被别的同学摘走了。
小作者的文章为什么没有被评为一等奖呢?原因出在何处?可以 说,这个小作者非常会审题,也会开题,但没有学会扩题,这是他此次
作文比赛未能如愿的众多原因中的主要原因。
扩题,就是在审题、开题的基础上,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即题眼),
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展开文章记叙的次序、层次,
并确定出哪些方面是记叙的重点,哪些方面是非重点。如《家乡的变化》
一题,在审题、开题之后,就要围绕“变化”一词,认真思考一下:①
家乡变化前是什么样。②家乡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重点)。③家乡 是怎样变化的(重点)。④家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又如《我迷上了书》这个题目,在审题、开题的基础上,就要抓住“迷上”这个题眼,认真思考一番:①我是怎么迷上书的。②我又是怎
样“迷”的,“迷”到了什么程度(重点)。③我为什么迷上了书,有 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会了扩题,就能迅速地展开文章思路,列出作文提纲;就容易写 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脉络清楚的文章来。如前面讲到的《榜样》一
题,小作者在审题、开题之后,就应该紧紧抓住“榜样”一词进行扩题,
认真而全面地想一想——她为什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是怎么做的;我
又是怎样以她为榜样去做的(重点)。然后,从这两个方面去构思、作 文。这样,那次比赛可能也就不会再有遗憾了。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章记叙的次序、层次:我的烦恼我家很有钱,爸爸妈妈开公司,办工厂,是人们说的“大款”。我 在班里是干部,在家里是“皇帝”,生活很富裕。但我也有烦恼。
我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白天能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晚上能跟爸爸 妈妈一起散步,节假日能跟爸爸妈妈逛公园、上游乐场。可是我呢?因
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无法照顾我。所以,我只能同阿姨一起吃饭,白天 跟同学在一起,到晚上只能与书本、电视为伴。
我盼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多少次睡梦中,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玩 呀!但醒了一看,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有几次,我强迫自己晚睡等着爸
爸妈妈回来,但每次从 9 点等到 10 点,再等到 11 点,最后还是睡着了。
为了能看到他们,我特意请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小闹钟。睡觉时我上好小闹钟,这回该能看到他们了。可是,朦胧中我听到门“砰”的一声,爸
爸妈妈又走了。听到闹铃响,我心里那个烦呀!我怨爸爸妈妈为什么走
得那么早,我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醒。唉,谁能理解此刻我的心情呢? 好几次,我跟爸爸妈妈约好,双休日到公园去玩,但每次都是讨厌
的“大哥大”唤走了他们。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常跟父母在一起,而我却成了奢望。
我真想不让他们当“大款”,让他们跟别的家长一样,多多陪伴孩子,但这只是我的希望。谁能理解我呢?爸爸妈妈呀,你们知道我的烦
恼吗?我宁可不做“皇帝”,也要得到你们的爱!大家一定会感到:这篇习作写得非常出色,不但写出了“我”烦恼
什么,怎样烦恼,为什么烦恼,而且还写出了“我”真心希望什么,盼望得到什么。这都是小作者会审题、开题,而且善于扩题的结果。
【思考练习】
(1)什么叫“扩题”?怎样“扩题”?学会“扩题”有什么好处?
(2)以《我学会了骑车》为题,进行扩题,然后动笔把短文写出来。30.学会补题、选题
在我们平时作文或参加作文比赛时,常常会遇到半命题(又叫半截 话题目,或半独立命题)作文,多选题作文。这也是命题作文所包含的
形式。动笔作文之前,需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或从多个题目中选出自
己要写的最喜欢的题目。这是写好半命题作文、多选题作文的关键。也
只有学会补充题目、选择题目,才能避免面对文题举棋不定、耽误时间,从而影响作文成绩的现象。怎样补充题目、选择题目呢?
先说补充题目:
第一步,要认真而广泛地思考一下,题目的空白处(或待补充处)究竟都可以填什么。如:半命题作文《节日的××》,待补充处都可以
填什么呢?这个题目可以写节日中某一时刻的景物,因此待补充处可以
填“早晨”、“夜晚”等;可以写节日中某一地方的景物,因此待补充
处可以填“街道”、“公园”、“广场”等;可以写节日中的某一特殊
景物,因此待补充处可以填“焰火”、“喷水池”、“花卉”等;??
又如:《我学会了____》这个半截话题目,空白处只要填的是一种技能、
本领,就符合题目的要求,如游泳、骑车、玩电脑、包饺子、炒菜等等。
第二步,在认真、广泛思考的基础上,再反复地斟酌一下,空白处(或待补充处)填什么才好。如上面提到的《我学会了____》一题,空
白处填的是一种技能、本事就可以,但是填“说假话”、“给人起外号”、“玩牌”、“吸烟”等一些无益处、无意义或缺少道德的本领就不好了。 第三步,在反复斟酌填什么才好的基础上,再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
准备填什么。这一步,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材料的储备情况而定,以便做到作文时有的可写、有话可说。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小作者补题作文的特点:第一次单独睡觉今天,我当上小队长了。我高兴极了,回到家就对妈妈说:“我都 当小队长了,也长大了,今晚我要自己在一个屋睡觉。”
晚上,我洗漱完毕,便上床睡觉了。我把灯一关,整个屋子变得黑 乎乎的,外面还有“呜呜”的声音。我开始有点儿害怕,把头缩进被窝
里。这时,外面的声音没有了,我从被窝里悄悄地探出头,向四周望望。
突然,我看见了一只“怪兽”:它身上穿着皮夹克,头上还戴着一顶特
务帽,没有胳膊,可是有三只脚,稳稳地站在地上。我吓得直冒汗,又
赶紧把头缩进被窝里。在被窝里,我好像看到无数只发亮的眼睛正看着
我。我又带着恐惧把头探出来,“呀!”“怪兽”向我这边走来了,还“呜呜”地叫。我实在忍不住了,惊叫了一声:“哎哟”。爸爸妈妈被
我的惊叫声吵醒了,赶忙跑进我的房间。爸爸拉开灯,问我:“小冉,
怎么啦?”我说:“我看见了一只‘怪兽’,还‘呜呜’地叫。”爸爸
惊奇地问:“‘怪兽’在哪儿?”我用手指了指墙角。爸爸顺着我手指
的地方一看,笑了,对我说:“傻孩子,你仔细瞧瞧,这到底是什么?”
顿时,我恍然大悟,什么“怪兽”呀,原来是衣服架。妈妈说:“那‘呜 呜’的声音是风声。”
妈妈鼓励我说:“屋里什么也没有,怕什么!你都大了,应该能行!”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安稳多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 来,我回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觉得自己真可笑!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进 幼儿园,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第一次受到教师表扬,第一次说谎,第
一次骑车,第一次包饺子??本文小作者也不例外。他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和材料的积存情况,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单独睡觉”四个字,既
切合题意,又很有新意,而且有话可说。正因如此,文章才写得这么生 动、有趣,充满童真。
再说选择题目:
面对两个或几个文题,作文时首先要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给各个文题一一排队——全力去考虑,哪个题目自己占有的材料最丰富,
哪个题目最容易写好、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然后,从中选择出自己储备 最丰富、最有把握写好的题目。
【思考练习】
(1)学会补题、选题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进行补题、选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材料的占有情况,把下面的文题补充完 整。然后,从中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短文。
①《爱科学的____》
②《我是一个____》
③《____教我吃苦耐劳》
④《可爱的____》31.学会拟题在很多时候,作文都需要自己拟定、设计题目。拟题,和审题一样,
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一篇文章,内容不但要好,题目也要拟得好, 这才称得上是佳作。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体会一下文题的特点和作用:生活中的乘除法 大扫除中,突然,“哗啦”一声脆响,把同学们吓了一跳。大家一
齐朝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徐英不知所措地站在课桌上,她脚下的
那块玻璃已经四分五裂了。深秋的凉风,从这个空子,一个劲地往屋里钻。
“损坏公物要赔!”快嘴的罗亮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搬出来了。
“就是嘛!不然我们这些靠窗户的人又要倒霉了。”有人嚷道。
“她又不是故意的。再说,擦玻璃也是为集体呀!”徐英的好朋友 钱平为她辩解。马上又有人接着说:“徐英哪有钱赔玻璃?平时,她连
作业本都用背面呢!”
“别让她为难了。”我心里一热,脱口而出,“我们再请学校给配 一块。”
“不行,那咱们班的荣誉该扫地了。”中队长不同意。
“那,你有什么高见?”我也不示弱。 他却笑了:“我们向赖宁请教一下如何?”
大家转过头,只见墙报上“学赖宁,树新风”的大标(语)题下,“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几个字赫然入目。这时只听中队长笑
着说:“明白了吧,一块玻璃的钱除以 40,得数是多少呀?”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罗云芳也把徐英从课桌上拽了下来。
两天以后,玻璃换上了。阳光照得同学们心里暖融融的。同学们都
明白了:学赖宁,要用乘法来维护集体的荣誉,要用除法来分担同学的困难。
这个题目,就像一双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在一瞥之间,就吸引住读者,诱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看了题目就迫不急待地想读
下去,寻求到底什么是“生活中的乘除法”;就像一位向导、引路人,
帮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真可谓“题好 一半文”。
怎样拟定作文题目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掌握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有:①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如《我学会了下棋》、《拨河》。②用表明中心思想的语句做题目,如
《保护环境有我一份》、《节水,要从我做起》。③用文章中记叙的主
要人物或主人公的名字做题目,如《妈妈,您辛苦了》、《我的同桌——
王小红》。④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
《一个初冬的晚上》。⑤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地点做题目,如《上学的路上》、《奶奶家的小院》。⑥用文章内容涉及到的主要物体的名 称做题目,如《一张贺卡》、《小木船》。
拟题的方式决不只是这几种。当然,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拟题 方式,作文时才能拟出令人满意的题目。
(2)牢记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是:①要确切、醒目。即题目大小适度,宽
窄适中,形象鲜明,容易看清,能恰如其分地揭示文章主要内容,能让
读者看了题目立刻明白文章的写作目的。如《一件小事》这个题目,就
不如拟成《一件藏在我心底的小事》或《小事并不小》。②要简洁、具
体。即题目文字简要精练,具有概括性,又明确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如《老杏树》这个题目,就不如《山中的老杏树》。③要新颖、引人。
即题目不与他人重复,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
情,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如
《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个题目,就不如《生活中的乘除法》;
《公而忘私的王老师》这个题目,就不如《王老师心中的天平》。
(3)灵活确定拟题的时机。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依据所选定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先拟定出题目,然后再作文。有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
依照列好的提纲,先作文,然后再综合考虑,拟出题目。当然,还可以
在作文前拟定几个题目,作文后再反复阅读全篇,认真琢磨、推敲,从 中选出一个“新颖、简洁、确切”的文题。
【思考练习】
1.如何拟定作文题目?为什么说“题好一半文”?
2.记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要求自己拟定题目。(二)选材和立意
选材,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决定文章好坏成败的 关键,是写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这一点,大家一定是有体
验的。有人说,选好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此话一语破的。这也正如
做衣服,款式、作工固然很重要,但是选好布料是前提。试想,布料质
量低下,是假冒产品,款式、作工就是再好,做成的衣服能让人称心如
意吗? 意,就是文章的意图、写作目的、中心思想;立意,就是确立文章
的中心思想,明确写作目的、意图。选材和立意,是作文的两个密切关
联的重要内容,前者是“写什么”,后者是“为什么写”。缺少“意”,
就事记事,再好的材料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料”;“意”不明确或
不深刻,写出的文章就称不上是好文章。因此,我们在学习选材的同时, 还必须要下大功夫学习立意。32.学会用事实说话
读同学们的习作,常有这种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中心思想不是
通过细致的描述或刻画表现出来的,而是靠“喊”出来的。一句话,文章空洞,缺少具体内容、具体事例。
例如,写《我的老师》:全篇都只是泛泛地写老师早起、晚睡,工作很辛苦;带病上班、教课,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冒雨家访、补课,
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带学生去医院、给学生端水送药,时刻把学生的
健康放在心上。这位老师的确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只是由于文章缺少
具体详实的事例,因此使人总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人物形象苍白,难 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假如我是班长》:通篇反复重复“假如我是班长,我会 怎么怎么样”,喊口号,空发议论。在什么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
到底会怎么样?“我”为什么会这样?文章没有详细记叙,少具体事例。 因此,让人感觉他这名“班长”并不比现任班长高明多少。
写文章,用来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不可少,但务必要 杜绝那种全文空洞、泛泛陈述的做法,即要让具体事实来说话。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小作者在“用事实说话”方面,表现 得怎么样:
我的表姨 我有一位善良而美丽的表姨,她是位少校军医。表姨穿着笔挺的军
装,挺着胸脯走在大街上时,威严神气又潇洒;可一换上白大褂对待病
人,似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亲切、温和又热情。 一天傍晚,我去医院接表姨回家。我们刚走出办公室,就被一位护
士阿姨拉住了。她转回身走进办公室,换上了白大褂,快步朝病房走去。
病房里,有一位老人约六十多岁,脸色发青,满头大汗,正有气无力地
呻吟着。表姨走上前去说:“大娘,您先忍一忍,我现在想办法,马上
就会好的。”那声音柔柔的,软软的,听了觉得怪舒服的。说着,她就
戴上口罩、手套,扶患者趴在床沿上。我一看就明白了,表姨是要给她抠大便。
表姨弯下腰去,开始了她的手术操作。她的手动作很轻、很慢,小 心翼翼的,简直不像给病人通大便,而是在从事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
羊粪粒一样的粪便被抠出来了,立刻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病房里的
患者们被熏得逃了出去,我也捂着鼻子往外跑。我隔着玻璃窗向里张望,
只见表姨仍然弯着腰,小心地抠着。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她直起身子, 伸伸腰,又用手背揉了揉眼睛,然后又重复起刚才的动作来。
又过了十多分钟,表姨终于直起了腰,摘掉了口罩和手套。患者也 转过脸来,满脸露出轻松的表情,嘴里还在不断地说着什么,大概是感
谢表姨吧。
表姨,我美丽的表姨从病房走出来,我迎了上去。全篇除第 1 自然段进行必要的简单概括介绍之外,其余各自然段,
集中笔墨,具体地记叙一天傍晚,“我”接表姨回家时,发现表姨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抠大便的情景。文章还用赘述吗?当然不用了。只
这一件具体事例,就足以表现出表姨“善良而美丽”、“亲切、温和又
热情”的品质特点;只这一件事,人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深深刻入读 者的脑海之中。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写记叙文,一定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话。写事, 一定要抓住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力求清楚、完整,不可以只几
句话一带而过;写人,一定要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言、行、心理进
行具体描写,力求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写景状物,要抓住事物独具
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力求准确、生动,情景交融。做到了这些,文章
的意图、写作目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千万不能代替文章中的 人物说话,或见景物空发议论、赞美之辞。
【思考练习】
(1)什么叫“用事实来说话”?作文,为什么要“用事实来说话”?
(2)以《××,您真是我学习的榜样》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 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33.学会选择材料前面讲了,写作文,要学会摆事实,用事实来说话、表现中心思想。 那么,采用哪些事实呢?这就涉及到了选材的问题。
什么是选材呢?选材就是选择材料,就是打开手中或记忆中的“材 料库”,从几个或若干个作文素材中,依据一定的选择标准,经过一番
思考、比较,最后确定出其中的某一个可以用来入文的材料。这个过程
就叫做选材。总之,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
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
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 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 了很好的榜样。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
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
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 求求老师罚写,写 10 遍,20 遍,100
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 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
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
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 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 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
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
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
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
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
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
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 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 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
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这篇习作十分感人。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得益于 小作者善于精选材料。面对学校那么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作者经过回忆,
一一排列,最终选择出音乐张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张老师教
“我”好几年,关心“我”的事例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作者再次经过一一排列、比较,最终选出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内,张老师尊重“我”
的自尊心,关心“我”的学习;第二件事发生在课外,张老师关心“我”
的生活,像妈妈一样给与“我”温暖。材料感人,又具有这么大的覆盖 面儿,张老师的形象怎不呼之欲出呢?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 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
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
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
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
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
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
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 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
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
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 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思考练习】
(1)什么叫选材?怎样选择材料?
(2)以《他真值得我学习》为题,写一篇短文。作文前,要求采用
“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地回忆,摆列作文素材,然后对人物、 材料进行比较、优选。34.学会依据题目特点选材
知道怎样审题,也懂得选择材料要有一个“选”的过程,可是当作 文题目摆在面前时,却不知道从哪入手,从何处选择。这种现象在同学
们当中是比较普遍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还要掌握依据题目特点来选择材料的本领。
(1)对限定了中心的题目,如《记一个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人》:
首先要准确、深刻理解题目中揭示中心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接着,按照题目中限定的中心考虑写作对象(摆列
3~5 个),确定写作对象;然后,广泛搜集材料(摆列 3~5 个), 从中选取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对没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围的题目,如《我的 亲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围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
人”,还有哪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些“亲人”各有哪些品质、
特点,确定出写作对象及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接着,根据题目限定的范
围,广泛地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个范围内的中心思想; 最后,从想到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3)对于完全没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选材范围的题目,如《记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题目限定的范
围内有哪些材料可写,即爸爸和妈妈之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接着进一步
思考,每一个材料各有什么意义;最后,把没有意义或自己还不能确定
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从有意义、能确定中心的材料中,选出一个自己 认识最明确、体会最深刻的材料来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一想文章题目属于哪种形式,小作者又 是如何依据题目特点选择材料的:记节日里的一件事中秋节那天的早晨,妈妈提着两份过节的礼物,乐呵呵地对我说:
“你还小,若能替妈妈跑这趟腿儿就好了。”望看妈妈包装好的两份礼物,我打心眼里就不痛快:妈妈为什么弄得一份多、一份少呢?瞧,那
份多的一定是送给姥姥的。哼,太偏心了。姥姥那儿有好几个舅舅在外
工作,生活很富裕;而奶奶呢,六十多岁了,生活水平连姥姥的一半也
达不到。想到这儿,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一个主意,说道:“妈妈,我
已经长大了,现在我就替您跑这个腿儿吧!”妈妈又惊又喜:“你能行 吗?”我说:“一定行!真的妈妈,我一定行!”
“节日里,路上人多,你可要小心点儿,千万别惹事呀!”妈妈不 放心地对我说着。
我从妈妈的叮嘱声中挣脱出来,就去推车了。妈妈问我是先给奶奶 送还是先给姥姥送。我说:“奶奶离得远,还是先给姥姥送吧!”妈妈
把大包挂在车把上,把小包捆在后坐上,嘱咐我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 我家来住。我嘴上答应着把车推出了家门。
奶奶住在村东,姥姥住在村西。一出门,我先向西骑,骑了一会儿
向后一看,妈妈回家了。我马上把车把一斜,转了个一百八十度进了一个胡同,穿过胡同,直奔公路,径直向奶奶家奔去。尽管这样比出家门
直往东走要远得多,那也没什么,只要能把礼物送到奶奶手里,再苦再 累我也不怕。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属于第三种形式——题目完全没 有涉及中心,只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一件事,而且必须是发生在节日
里的)。小作者动笔前想了很多:她想到了春节期间妈妈为她买新衣的
事,爸爸带她去看焰火的事;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她与伙伴们去儿
童乐园游玩的事,参加商场书画大赛的事;??最后,她选中了中秋节
替妈妈给姥姥、奶奶送礼物这件事。这个材料选得多好啊,真切地表达 出了小作者对妈妈做事不公的反抗心理。
【思考练习】
(1)文题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怎样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 料?
(2)《我喜欢的小伙伴》这个文题属于哪种形式?依据题目的形式 特点选择材料,然后动笔写下来。35.要选取真实的材料下面这段话是《那次,我受到了表扬》一文中的片段。大家读一读, 想想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我刚要横穿高速公路,猛然看见路当心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弟弟。正 在这时,一辆大卡车挂着风声从远处疾驰而来。两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
的情况吓呆了,站在路心大哭起来。汽车越来越近了,五十米、三十米,
十米??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情景。他们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全车旅客的
安全,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呢?不能再犹豫了!于是,我大喊一声,
飞快地冲上去,先朝他们一笑,然后像踢足球一样猛地将一个小孩踢向
对方,又抱起另一个孩子,转身跃到路旁。就这样,汽车擦身而过,两 个孩子得救了。
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会说:内容不真实,材料是假的。就说两 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怎么会跑到高速公路当中了呢?
难道汽车司机就没有看到公路当心的孩子吗?“挂着风声”的汽车又不
是蜗牛,别说十米,就是二十米、三十米,谁又能救出两个孩子呢?孩
子不被轧死,也得被作者踢死,有这么救人的吗???我完全同意大家
的看法,这的确是胡乱编造的内容,材料是假的,骗人的。因此,这是 一篇非常糟糕的文章。
什么是真实的材料呢?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内容,亲身经历 的事情,内心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些就是真实的材料。总之,
真实的材料指的就是真人实事,真景实物,真情实感,不能是编造的或 半真半假的。
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呢?
(1)选取真实的材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因 为,小学生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真实”二字——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当然,也只有写真实的内
容,才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对方,
打动、教育读者。编造、套背的内容,既不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也难以 表达真实的感情。
(2)选取真实的材料,由于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最 容易、最有把握把文章写好。一位作家曾指出:“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
文的成败,便是‘真’与‘假’二字。”“真实”的确是作文成功的第
一要义。套背、尤其是编造的内容,如前面所举的例段,无论你考虑得
多么周全,写出的文章也一定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让人觉得不可信, 甚至闹出笑话。
(3)选取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最有新意。因为生活是丰 富多彩的,而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来的材料也往往是最新鲜的,是“顶
花带刺儿、挂着露水珠儿”的。有人说:“生活中真实的内容,也一定
是具有某种新意的内容。”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有这 样的体会。
(4)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推动、促进自己养成深入观察,勤于
积累的习惯。因为真实的材料,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源于日常的勤奋观察和积累;所以选取真实的材料,又一定会反作用于观察、积累,
促进人们更加热情、如饥似渴地观察和积累。
(5)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自己老老实实作文章的良好习惯,
在作文中逐步学会诚实做人。要学作“真”文,先要学做“真”人,这
是过来的人发自心底的呼唤。抄袭别人现成的作品(与摘抄好文佳段不
同),套背、篡改他人的文章(把“赵大叔喂牲口”篡改成“姥姥喂鸡”,
把因为“小木船”造成友谊破裂篡改成因为“小飞机”造成感情失和等),
胡乱编造故事(捡不完的钱包,领不完的路等),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
不但难以提高观察、思维、认识、表达的能力,还会助长人们养成投机 取巧、弄虚作假的坏习惯。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
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希望同学们要
牢记这些话语,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选真材,写真材,哪怕是 一个小小的细节。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真实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 料?
(2)翻开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或日记,重新审查一下所记叙的内容是 不是真实的,其中有没有虚构、编造的成分,然后动笔改一改。36.要选取熟悉的材料“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这是第一 前提。但是,真实的材料,我们不见得一定都熟悉。因此,在真实的材
料中,还要注意筛选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也就是要选取真实的、熟悉的 材料。
为什么强调要在真实的材料中注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呢?这是 因为: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感觉容易,才会有话可说,
才有可能(或有把握)把文章写清楚,把细节写准确、具体,文章才会
令人信服。内容很真实,只是道听途说,甚至是捕风捉影,自己根本不 熟悉,不了解详情,文章也照样是写不好的。
比如,大家都听说过恐龙,也听说过阿波罗登月的事,但是为什么 不愿意写《我爱恐龙》、《漫游月球》这样的题目呢?原因很简单,就
是我们从未亲眼见过恐龙,没有亲自登上过月球,也就是我们对恐龙、 月球这些事物根本不熟悉,没有真切的感受。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能够写 得这么好?我爱家乡的大鸭梨我的家乡在北京郊区的密云县。这里山青水秀,干鲜果品堪称一绝, 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像栗榛寨的板栗、西田各庄的金丝小枣等,这
些都很有名。然而,我最喜爱的还是黄土坎的大鸭梨。
传说黄土坎的大鸭梨最早栽种于明代,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由承德的避暑山庄回北京时,正值深秋,随臣献上
一盘黄土坎的大鸭梨,这梨颜色金黄,皮薄肉厚,吃起来香脆可口,削
皮以后,隔夜不变色。乾隆大喜,连连赞美是梨中之王。从此,黄土坎 的大鸭梨便闻名全国了。
每到春天,细雨沙沙,梨树枝上展露出黄嫩的幼芽。渐渐地,这些 幼芽长成了小叶子。接着梨树开花了,五个尖尖的花瓣,洁白洁白的,
散发着醉人的香味,招来了成群的蜜蜂。小伙伴们用脱落的梨花串成项
链,挂在脖子上,可高兴了。再过些天,树上便结出青绿色的小梨,以 后就越长越大。
夏天,阳光灿烂,雨露哺育下的梨树长得枝繁叶茂。 不知不觉,大地换上了秋装,在飒爽的秋风中,鸭梨成熟了。满树
的鸭梨压弯了树枝。鸭梨有圆形的,长圆的,还有的两个梨长到了一起,
小伙伴们说它们是“双胞胎”。鸭梨的颜色金黄金黄的,让你见了就想
吃。 听大人们说,鸭梨树不像苹果树那样需要人们精心修剪,也不像葡
萄那样需要经常浇水,栽一棵树苗,就能活百八十年,连年果实累累。
我爱家乡的黄土坎大鸭梨,爱它历史悠久,爱它花香果甜,爱它无私奉献的品格。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作者从历史悠久、花香果甜、无私奉献这三个方面,表达了对家乡密云黄土坎大鸭梨的热爱之情。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作者多次深入梨园,细致观察鸭梨树春、夏、秋的生长经过,亲历
果实由小到大、由青绿到金黄的变化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
作者还注意积极搜寻、了解有关黄土坎大鸭梨的栽种历史、美好传说、
生长习性等,以此丰富文章的内容。这便是本文能够写得如此出色的主 要原因。
这就提示我们:
(1)没有见过或者没有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就最好不要选进文章来, 就不要写。
(2)要想选、写陌生的材料,事先就一定要认真、反复观察,或者
亲自实践、经历一番,掌握第一手材料;有必要的话,还要向他人调查、
访问一番,或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保证把文章写 得具体、准确,做到细节真实,内容丰富。
【思考练习】
(1)为什么强调要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材料?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 什么?怎样才能将自己陌生的材料转变为自己熟悉的材料?
(2)把《我爱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一个动物、植物的 名称,也可以填一个其它物体的名称,然后写一篇短文。37.要选取新颖的材料选取材料,不但要真实、自己熟悉,而且还要追求新颖。也就是作 文时,要在真实、自己熟悉的基础上,注重选取新颖的材料。
新颖,就是新而别致;就是新鲜,有新意,不落俗套,与众不同。 怎样的材料才算是新颖的呢?
自己最熟悉、了解详情而恰好又是别人忽视、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对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算“新”;
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算“新”;最近发现的,有时代感(反
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有意义(表现传统美德),有意思(体
现童心童趣)的材料算“新”。有一点要说清楚,脱离“真实”二字, 编造、猎奇的内容,不在“新颖”之列。
为什么要大家重视选取新颖的材料呢?文章贵在有新意;内容有新 意,不落俗套,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人,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内容很
真实,写得也非常清楚、具体,只是材料俗而又俗,别人已经写过多次
了,这也会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因为这样的文章总会给人一种“似曾
相识”之感,让人一见便生厌烦之心。另外,重视选取新颖的作文材料,
这一定又会转化成为一种动力,促进人们俯下身躯,不间断地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呢?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它会给我 们哪些提示:我们家的“卫生部长” 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也许是受职业的影响,妈妈特别爱干净,平
时每隔两天拖一次地,星期天更不闲着,又是洗衣服,又是大扫除,累
得气喘吁吁,直到把里里外外弄得窗明几净,整整齐齐。我和爸爸封她为“家庭卫生部长。”
又是一个星期天,妈妈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可当我打完羽毛球回来时,只见爸爸、妈妈吵起来了。妈妈一手拄着拖把,一手叉腰,直嚷
嚷:“你看你,老毛病又犯了。真是的!”瞧,平时面带笑容的妈妈今
天却像吃了火药似的。“我的事不要你管!”爸爸也不甘示弱。这场战
争是怎么引起的呢?我这个“维持和平的人员”得侦察一番了。哦,原
来爸爸顺手把一双脏袜子塞进了抽屉里,本想今天洗的,可偏偏被“卫
生部长”发现了。妈妈那么爱干净,岂能容忍呢?可我总觉得爸爸男子
汉大丈夫,应该不拘小节,像这样就有点太委屈了。于是,我便为他打
抱不平:“妈妈,你对爸爸管得太严了吧,这可不好呀!”妈妈眉毛一
竖,眼睛一瞪,怒喝道:“小孩子,懂什么?——对了,回来第一件事
是什么?”“洗手。我早就背熟了。”我不耐烦地回答道。唉,本想助
爸爸一臂之力,但弄了个引火烧身。战争结束了,爸爸不仅当了“俘虏”, 还得乖乖地帮妈妈干活。
你瞧,我的妈妈就是这么一个爱干净的人,真是我们家名副其实的“卫生部长”。 这是一篇赞美妈妈的文章。从开始学作文起至今,每个人写过的赞美妈妈的文章可能最多——不是写妈妈关心我的学习,就是写关心我的
身体;不是写妈妈疼爱爸爸,就是写孝敬老人;不是写妈妈勤俭节约,
就是写乐于助人;??而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就很有些新意——通过妈妈“指责”爸爸不该把脏袜子顺手塞进抽屉这个材料,真实而生动地体现
出妈妈爱干净、“治理”家庭有方的特点。
这篇短文就提示我们,要做到选材新颖,就需注意如下几点:
(1)不选人们早已经写滥了的材料。让座、推车、领路等,这些材 料即使是真的,最好也不要再写了。“吃别人嚼过的馍”,何止是没味
道呀!
(2)不选曾有人写过的材料。若选了,自己这回也必须要换个角度 来认识,争取写出点儿新意来。
(3)不选与别人吻合的材料。估计别人会写什么,我就不写什么。 不与他人重复,求新求异。
【思考练习】
(1)怎么样的材料才算是新颖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要选取 真实、熟悉而且新颖的材料?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
(2)写一个(位)自己熟悉的人,要求自拟题目,选取新颖的材料 来表现这个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特点。38.要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
每个人的特点是各异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
的生活环境、每天遇到的人和事等,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为我们作文的选材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选取真实的、自己独有的材料。
都哪些方面的内容算是自己独有的材料呢?具体包括:自己的爱好、性格、追求等;自己的亲身经历,如:趣事、教训、“愉快的一天”、“上学的路上”、“我学会了×××”等;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接触,
如:与邻居的交往,与亲朋好友的交往,与路人的交往、接触等。
为什么鼓励同学们注意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呢?独有的材料,一定 是个性化的、新颖的材料,一定是“水份充足、永不会枯萎”的新鲜材
料,这些材料决不可能和别人的材料雷同;独有的材料,就一定会有独
特的感受和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拨动读者的
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独有的生活经历,由于自己占有着丰富的
材料、熟悉详情,因此也最容易把文章写好,写具体。难怪世界著名作 家高尔基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具有“独” 这个特点:我喜欢的一位陌生阿姨
在我的童年中,我最喜欢和敬佩的人要数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 五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天气炎热,我跟妈妈坐汽车到乡下大舅舅
家玩。在我的前面坐着一位梳着秀丽的短发,穿着粉红色衬衫的陌生阿
姨。我对妈妈说:“阿姨这件衣服真漂亮。”阿姨转身向我点头微笑。
汽车在蜿蜒盘旋的高山公路上行驶,颠得很厉害。一会儿,我头晕晕的,
想呕吐,正要转向车窗方向,然而,忍不住“哇”的一声,脏物向前喷
射,吐在了前面穿着漂亮衬衫的阿姨背上。我想完了,一定要被臭骂一
顿。妈妈急忙用手帕一边给阿姨擦衣服,一边对阿姨说:“对不起,对
不起??”这位阿姨脱下脏衬衫,从提袋里取出了一件褪了色的衬衫穿
上,笑着说:“小孩晕车呕吐,又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说完,阿姨
便从提袋里拿出两粒晕车片给我服,妈妈连声说:“谢谢!谢谢!”我
服了晕车片后好点儿。阿姨向我:“小弟弟,现在舒服一点吗?”我点
点头。她便又从提袋里取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我吃。我望着面容慈
祥的阿姨,又看看手中的红苹果,心里想:多好的阿姨!车上的人都向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车到站了,大家下了车,我向阿姨敬了一个礼。
望着这位阿姨远去的高大的背影,一种喜欢和崇敬之情油然升起??这篇短文记叙的是小作者童年生活中在汽车上亲身经历的一件 事——由于晕车,自己把脏物喷在一位陌生的、穿看漂亮衬衫的阿姨背
上,她不但原谅“我”,还送药、送水果。文章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这
位素不相识的阿姨的喜欢和敬佩之情。由于小作者选取的是自己独有的 材料,因此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思考练习】
(1)哪些内容算是自己独有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鼓励选取自己 独有的材料?
(2)以《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高兴、苦恼、气愤、哭笑不得??) 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39.要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
真实、独有的材料,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因
此,选取材料时,在“真实”、“独有”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优选那些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所谓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指的就是最能触动自己心弦、
激起自己感情波澜的材料,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剧烈震颤的材料,就是感受、体验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材料,就是那些最让自己激动、自豪、
难忘、羞愧、气恼、不平的材料。
为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呢?这是因为:
(1)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没有什么思想感情可以表达 的话,那么,这样的文章写出来的必要性就不大,就可以不写。
(2)文章讲究以情动人。那些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的文章,无不具 有着深沉或热烈的感情。当然,作者也只有选取的是自己最动情、感受
最深的材料,情感才会自然流向笔端,写出的文章才会是流畅的,滚烫 的,饱含激情、充满真情实感的。
(3)作者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感动对方。自己都不动情的材料,写 出的文章又怎能感染、教育他人呢?因此,只有选取深深打动了自己、
激起自己强烈思想感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自然、生动引人, 才会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下面这几篇小文,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上篇:淘气又可爱的小黑
我家有一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狗,我给它起名叫小黑。
放学后,我写完作业,妈妈叫我去遛它。我高高兴兴地把小黑脖子上的铁链解下来,向门外走去。小黑一见到人就要咬衣服,对我更不例
外。刚走出家门,它就向前跑了几步,又突然来了个急转弯,迎面向我
扑来,紧接着就要咬我的衣服。多亏我机灵,撒腿就跑,小黑也紧追不
舍。跑了好一阵子,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看见路旁有一块大石头,
就一屁股坐在上面休息。可小黑像一点不累,在我身边转圈圈,向我摇
动着它那毛茸茸的小尾巴,好像在说:“怎么样,小主人,不行吧!” 遛完小黑,我带它回家喝水。它趁我不注意,从纸箱里叼出了一个
我最爱吃的麻花。我还在纳闷,它已经用那尖尖的牙齿喀哧喀哧地吃起
来了。我想抢过来,可又一想:谁让我和它好呢,就让它吃了吧!没想
到它吃完了又去叼。我赶紧跑过去,一边夺纸箱子,一边说:“等我给
你拿,弄脏了我可怎么吃呀!”可小黑不听我这一套,叼住箱子就往下拉。正在这时,妈妈来了,才解了这个围。
你们说,我家的这只小狗是不是既淘气又可爱?它给我的课余生活
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中篇:小黑死了一天晚上,爸爸遛完它,把它拴在了一个架子下。小黑碰倒了架子 旁的蜂窝煤垛儿,吓得汪汪直叫。随后,爸爸又把它拉进东屋。它来到
东屋后还在不停地叫着。
第二天早晨,我高高兴兴地来到东屋,一看小黑没在屋里。我十分 惊讶,东找西找,又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在东屋呢!”我又跑到
东屋仔细找。呀!小黑被卡在箱子的缝中,死了。我大哭起来。妈妈听 到哭声,也连忙跑来,从箱子缝里把它拉出来,小黑真的死了。
我摸着小黑那柔软的绒毛,哭着,叫着它的名字。妈妈说:“别哭, 再养一只不就得了。”我心想:前几年,我养的小狗让爸爸不小心用车
轧死了,这回又把这只可爱的小黑给夹死了。我可真恨爸爸。看到这只 可怜的小狗,我真的尝到了“难过”的滋味。下篇:离开小黑的日子小黑和我永远地告别,离我而去了。没有了小黑,我觉得非常孤单。 夜里就连做梦,梦见的都是我和小黑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可现在,再也
看不见它了。每当想到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泪珠。我问妈妈:“您
把小黑埋在哪了?”妈妈说:“埋在老家核桃树下了。”我真想再看到
它那顽皮的样子,再摸一下它那光溜溜的毛。哎,这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为什么你要离开我、离开这个美好的家呢?
每当我想念小黑时,就会拿出原来拴它的铁链。这是小黑留给我的 唯一纪念物。一次妈妈带我回老家,看到小黑的坟时。我又伤心地哭起
来。核桃树叶哗啦啦的响声,就像在讲述我和小黑在一起时快乐的故事。
至今,我已写了三篇关于小黑的文章,但这决不是结束。我想念你,可爱的小黑。 这三篇小文形成姊妹篇,前后紧密承接,很像一部小型的“连续剧”。
读完后,让人心里十分酸涩,止不住哽咽哭泣,泪流满面。文章为什么
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原因就是读者被小作者那种纯朴真挚的感情深深
打动,让人不能不如此。而小作者又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流畅生动、感
人至深的文章呢?原因与他作文时,善于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 材料,是分不开的。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思考练习】
(1)哪些材料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 注意选取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2)以《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自己感 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来写。40.要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以自己为对象,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是学习作文,尽快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在考虑写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我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醒同学们,那就是要勇于选取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
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指的就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至今难以忘怀并且不随时间流逝而模糊的事情。如:难言的隐私,自己以往曾经
做过的不太光彩或混蛮无理的事情等等。
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种心理障碍:把这些难以启齿、见不得人的“老 家底儿”抖搂出来,叫人说三道四,多让人笑话呀!同学们大可不必有
这种想法。难言的隐私,不太光彩的事情等,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它
决不代表你现在的思想水平、觉悟程度;恰恰由于认识能力、思想觉悟
提高了,你才勇于正视自己的“历史”,果敢地把它写出来。我们也看
到,许多同学把这些“历史问题”写出来以后,不但没有人轻视、嘲笑,
反而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扬,有的上了学校广播、板报,得了奖,有 的还被报刊发表了。
为什么鼓励同学们要勇于选取、写出那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情 呢?第一,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最具有真实性,写出来一定会令人信
服。第二,写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自己占有着极为详尽的材料,因此
作文时,事情的始末原由,最容易写清楚、具体。第三,真实的内容总
是具有新鲜的特点,而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就更是具有这个特点。因
此写出的文章,一定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四,藏匿在自己心底
的事,一定是让自己最动情或使心灵受是剧烈震颤的事。因此,写这样
的事,不但有利于反省、教育自己,而且有利于感染、打动读者,教育 他人。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文章,想想本文写得怎么样,在选材上有什么特 点:这件事我做错了一天下午,我写完了作业出来玩,正好碰上好朋友吴宁。他说:“听 说小明家那栋楼有不少户都新安了门铃,咱们去看看。”我同意了。
来到小明家住的楼。我们进去一看,哇!门铃可真多!有红色的、 白色的,还有蓝色的,让人眼花缭乱!我对吴宁说:“吴宁,这么多门
铃,外型不同,声音也不一样吧?”“那当然了,不但声音不一样,还
挺好玩的呢!”“是吗?那你按一个我听听行吗?”吴宁有点害怕,说:“我可不敢,要是人家出来怎么办?”“那怕什么?按完就跑呗!瞧我
的!”于是,我把手伸向一个在楼梯旁边的门铃,身子却扭向了楼梯口,
摆好逃跑的架势。吴宁呢,早已躲在楼梯拐弯的地方了,正等着我“一
声令下”。“嘀——嘀”,嘿,成功了!我转身就跑,再一看吴宁,早
没影儿了!我俩一口气跑到楼底。“真好玩!”我舒了一口气。吴宁也
来了兴趣,“那咱再多按几回怎么样?”“行啊,刚才尽顾跑了,都没
来得及欣赏。走!”我们二次上楼,卷土重来。这回俩人一人按一家儿的,从最高层开始,一边按一边跑。“叮咚??”“嘀答??”“咕咕??”
嘿,真过瘾!真是:不按不知道,声音真奇妙!一会儿工夫,楼里的门 铃就被我们全按了,无一幸免。哈,我们玩得挺痛快,回家了。
第二天,我到姥姥家送东西。我连按了好几下门铃也没人答应。我 想,姥姥不会是出去了吧?“姥姥!”我叫了一声。姥姥终于出来了。
“您怎么不给我开门呀?”我埋怨地说。“嗨,刚才不知是谁,隔一会
儿就按一下门铃,害得我午觉都没睡成。你按门铃,我以为又有人捣乱,
就没答应。”姥姥一脸地不高兴。不知怎的,我的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儿,
刚才那股高兴劲儿一点儿都没了。仔细想想,昨天我俩干的那事儿不是
和这一样吗?我们俩只图自己高兴,却骚扰别人,给别人平添了许多烦 恼!这事干得真有点太缺德了!
以那以后,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经过那座楼,生怕被人家认出来。唉,这件事我真做错了!本文写的是“我”和同伴出于一种好奇、图好玩的心理,“合演” 了一出恶作剧;听了姥姥的一番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悔恨、
自责不已。文章内容真实、新颖,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记叙详尽,语言、
动作、心理描写符合儿童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心灵也会同时
受到洗涤。这些,与小作者写文时,勇于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是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
同学们,向小作者学习,不要不好意思。怕人笑话、说三道四,这 实际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框框。打破“框框”,去掉负担,勇敢些,好
的作品在等待着你写出。
【思考练习】
(1)藏匿在心底的材料指的是哪些材料?为什么要勇于选取、写出 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2)以《一件难以忘记的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写出 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41.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典型,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指的就是具有代表 性的材料。那么,怎样的材料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
讲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表
其它的材料——选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忆铁人》。这是一篇 写人的文章。文章先概括地写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
放在心上。接着,便具体记叙有一天他去托儿所查看这件事。他听到孩
子的哭声,便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并且狠狠地批评了那位阿姨;
在回去的车上,当得知批评错了,身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的王进喜,立
即让车调头回去,当面向那位阿姨赔礼道歉;这还不算完,晚上他还为
此事万分不安、自责不已,夜都很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
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出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无需再举他例。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写得怎么样?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我的二婶儿我的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可是凭心而 论,在孝敬奶奶这一点儿上,妈妈比起我的二婶儿来,还差得远呢!
做好了饭菜,二婶儿总是先把奶奶扶到桌前,把好吃的菜拉到奶奶 一边。新买来席梦思床垫,二婶儿让二叔先给奶奶铺上,好让奶奶躺在
床上能舒服一些,换下来的木板床他们自己用。为了让奶奶的皮肤保持 清洁,二婶儿每周给奶奶擦一次身,从里到外换洗一次衣服。
有一天,我去二婶儿家,见二婶儿正背着奶奶走下楼来。我问这是 要去哪儿,二婶儿说:“前几天天气不好,今天好不容易晴天了,我背
奶奶到楼下晒晒太阳。”二婶儿把奶奶背到楼下,轻轻放在小凳上,让
奶奶坐稳。随后,二婶儿又上楼拿来梳子,端来一盆温水,坐在奶奶身
旁,一边和奶奶谈着家常,一边为奶奶梳头、洗脚。梳洗完毕,二婶儿
又把奶奶的腿托起来,平放在自己的怀里,认真地给奶奶剪起趾甲。看
着二婶儿的动作、神态,真像是在雕刻一件十分精细的物品。我说:“二
婶儿,我来给奶奶剪吧!”二婶儿抬起头,笑着说:“我来吧!等我的 眼睛花了,再由你来为奶奶剪。”
多好的二婶儿啊,我真为奶奶有这样的好儿媳自豪、高兴。 本文太感人了,所选材料太典型了。仅二婶儿背奶奶晒太阳,为奶 奶梳头、洗脚、剪趾甲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二婶儿无微不至地孝敬奶
奶的高尚品质。它比选取其它十个、二十个材料更能说明问题;除这个材料之外,再多选取哪怕只是一个材料,都是多余的。
这再次提示我们:在选取作文材料时,务必要增强“典型”意识,
无论是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新颖的材料,还是选取独有的、感受深的、藏匿心底的材料,都要与“典型”挂钩,都必须是典型的材料。【思考练习】
(1)什么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注意选取典型的材料?如 何选取典型的材料?
(2)写一位自己最尊敬的人,要求选取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人物,自 拟题目。42.要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小材料什么是小材料?小材料,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场面小, 人物少,时间短(是“一幕”或“一个时刻”),情节简单。
有的同学认为:作文的材料必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什么见义勇为 啦,舍己救人啦,拾到巨款主动交还失主啦等等,只有这些材料才值得
写。他们不够重视或根本看不起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细的小事,认为这些“针头儿线脑儿”的小材料,既俗气,平淡无奇,又缺乏新意,不值得
写。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作文课,特别是考试、参加作文竞赛,
一遇到作文题目,就绞尽脑汁去搜寻“大材料”;搜寻不到,就捕风捉
影、夸大其辞,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真中掺假,甚至挖空心思去进行
编造、无中生有,或套背优秀作文选中的文章,将其改头换面。这样做, 既害人,也害己。
作文时,的确是要重视选取那些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大材料”,
这些,前面都已讲过;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小事,也的确不是都能够作为
写作材料而入文的。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澄清——决不是所有的小材料 都不值得写。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垂手可拾的材料,虽然很小,但往往含有丰富 的韵味,能够以小见大、发人深省,能够反映出很深刻的道理;有的还
像晶莹的宝石,闪烁着光芒。比如:饭桌上,爸爸总要先吃上顿剩下的
饭菜;妈妈舍不得自己买件新衣服,却舍得花大钱为我买课外读物,让
我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原来爸爸反对我养花,把我栽在院中的花全给拔
了,种上了玉米、豆角,好帮着维持生活、填饱肚子,可今天爸爸却找
来花种督促我在院中养些花草,美化环境;垃圾筒堵了,人们捂着鼻子
上下楼,好像谁都没有看见;楼道中放着火炉,炉上炖着肉,把墙壁上“楼内禁止生火、摆放杂物”的通知熏得变了模样;??
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可以说都是“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小材料。这些小材料果真俗气、“没意思”吗?真的“不值得写”吗?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小文,体会一下小材料的魅力:老师妈妈
这天中午放了学,我回到宿舍里,咦,我的被褥呢?一个同学告诉
我说:“刘老师把你的被褥抱走啦!”我一听,心里想:糟了,老师一定发现我尿床了。
我来到刘老师宿舍,只见刘老师戴着老花镜正在拆我的被子呢!我走过去,低声说:“刘老师,是??是我不好,我??”刘老师打断我
的话,安慰我说:“没关系,你还小。”听了老师的话,我不害怕了。
老师又把我拉到身边,小声说:“来,告诉老师,你在家尿床不尿床?”
我不好意思地说:“在家,半夜里妈妈总是叫我起床上厕所,要是妈妈
不叫,我就会尿床。”刘老师听了说:“哦,昨晚怪没人叫你,从今天
开始,每天夜里我一定叫你起床上厕所。嗯,还有,晚饭时你少吃咸的, 少喝水。”说完就让我午睡去了。
躺在床上,清晰地听见刘老师洗被子的“吭吭”声,我久久不能入睡??刘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这篇小文不足 400
字,情节简单至极,只写了刘老师的四个动作(抱→拆→拉→洗),说的四句话,但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刘老师对学生体
察入微、关怀备至的高尚品德。难怪小作者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真切地发出“刘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的心声。
生活中平凡、朴实而富有深意的小材料俯首皆是,随手可拾。这些 小材料,我们熟悉,容易写好,写起来又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因
此,希望同学们作文时,要特别重视选取自己生活中的小材料来写,以
小见大;下决心扭转“大材料写不来、写不好,小材料又不写”的被动 局面。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小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重视选取生活中的小材料 来写?
(2)以《一件小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能够做到以“小”见“大”。43.作文,不能“就事论事”
读同学们的作文,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原原本本地叙述所要写的 内容;叙述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全文到底要说明什么,表现什么,
读者无从知晓。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本文是不是存在这个毛病: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他们脸上总带着笑容,平时 也很少吵架。可是一天晚上,他们却因为看电视吵了起来。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刚吃完饭,忙碌了一周的爸爸就迫不 急待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京剧节目来。妈妈因为进修快考试
了,所以坐在里屋要抓紧时间看书、复习整理,准备考个好成绩。爸爸
看节目入了迷,把电视音量放得很大,不时还跟着节目唱上几句。这样, 使妈妈不能安静地学习。
于是,妈妈就对外屋的爸爸说:“你把声音关小点,最好别看了; 我得好好看看书,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妈妈一连说了两遍,可是爸爸
没有行动,还是原来那样,可能是太爱看了。妈妈又到外屋催促,可每
次催,爸爸总是说:“你去看你的书吧,我这就把声音放小。”可是说 是说,爸爸始终没有把声音关小。
这下,妈妈可控制不住了,几步走到外屋,“咔”的一声,就把电 视机给关上了,然后又去里屋看自己的书。爸爸见此情景,也生了气,
站在外屋嚷起来。妈妈听爸爸正在骂自己,气就更不打一处来,也骂了 起来。就这样,他们越吵越厉害。
我在他们当中,劝谁,谁也不听,急得我直哭。最后没办法,我就 把大伯、大妈找来了。在他们调解下,这场家庭风波总算平息了。全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句也很通顺。只是读了文章后,大家能够看出小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是同情妈妈?是支持爸爸?还是要说明父母之间应互相体
谅???都看不出。
文章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是作者写文时,缺少写作目的,也就是 没有想到为什么要作此文。
记叙文,内容必须要真实,但这并不是说记叙文就是简单地、原原 本本地记录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即语言是人的思
想的表达。因此,每写一篇文章,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也不
管篇幅是长是短,都必须要通过记叙具体事例或具体的描述,来表达作
者的立场、态度、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即表达一定的写作目的、中心
思想——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明自己的一个什么观点,或赞扬一
种什么品质,或批评、讽刺一种什么现象??总之,一篇文章没有中心 是万万不行的。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统帅材料。多么生动的材料,只要 没有中心,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一篇连缀起来的“流水帐”,毫无
意义。这就要求同学们,作文前务必要弄清此次作文的意图、中心是什么,不能盲目落笔;作文时,或直接、或含蓄地将文章的中心表现出来,
决不能只“就事论事”,无目的、“无所为而作”。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就事论事”?作文出现“就事论事”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作文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怎样才能做到作文不“就事论事”?
(2)给《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这篇短文确立一个中心,然 后按照“作文不能‘就事论事’”的要求和方法,来修改原文。44.作文,中心要明确、集中
中心明确、集中,指的就是中心思想要突出,贯穿全文,成为统领 全篇文章的核心。写文章,缺少“意”,原原本本地“就事论事”,这
不行;文章有“意”,只是不明确,不集中,既想表现这儿,又想说明
那儿,让读者如坠雾中,不知你到底要表现什么,说明什么,这也称不上佳作。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是明确、集中: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今天,阳光和暖,微天拂面,真是一个上体育课的好天气。上课的
铃声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向马老师问好。马老师对我们说:“从今天起,我们主要上单杠练习课。”
随后,马老师来到单杠前,双手握杠,轻轻地上了单杠。只见他一 会儿双手撑杠,倒竖蜻蜓,一会儿单手握杠,前后回环??同学们看得
出了神。当马老师下了单杠时,大家才想起叫好。我悄悄地对体育委员范鸿群说:“马老师可真有一手!”
接着,马老师边口述要领,边作示范动作,要我们学习上杠、下杠的动作。我练习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心里灰溜溜的。后来,在马老师
鼓励和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上杠、下杠的动作,心里真高兴啊!没有
老师指导,我怎么能学会这些动作呢?因此,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
同时,我也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你勇敢,而且掌握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大家一定看出来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二是“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你勇敢,
而且掌握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显然,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不集中。作者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呢?读者无从知晓。这便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记叙的内容所要表达的写作目的,是文章的“灵
魂”,是贯穿全篇的“统帅”。作文或真切表达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
或强烈抒发自己的喜怒爱憎情感,或着意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总之, 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最好不要既想表现这个,又想说明那个。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集中呢?以下几点要特别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1)深刻理解中心思想明确、集中的重要性。“中心明确、集中”,
这不光是写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诀窍。中心越明
确、集中,写作精力和主攻方向就越集中,作文就越容易写好。没有靶
子,就难以练出百发百中的好射手;中心不明确、集中,也就很难写出
有重点、生动感人的好文章。另外,也只有中心思想明确、集中,写出
的文章,读者才容易读懂、爱读,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需要同 学们作文时,对“中心明确、集中”这项要求,要给予高度重视。
(2)动笔作文之前,务必要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命题作文:若题目已经限定、揭示出中心(这种情况是个别的),下面只需要直接
围绕中心选取好的材料就是了。如果题目没有限定、揭示出中心(这种
情况是普遍的),审题、选定材料之后,紧接着就要依据材料的具体特
点,确定出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动笔作文之前,不仅要确
定出文章“写什么”,还要明确“为什么写”。不能选好材料后动笔就
写,写后再说,有什么就算什么;否则,中心思想自然是含糊其辞,难 以明确、集中的。
(3)小学生作文,一篇文章最好只确定一个中心,不能多中心。多 中心,也就意味着没有中心了,文章也就成了“流水帐”,成了一盘散
砂,“灵魂”也就立不起来了。就说《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文,如果 只选定其中一个中心,习作的中心思想也就明确、集中了。
【思考练习】
(1)中心明确、集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心要明确、集中?作文 时,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2)给《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文选定其中一个中心思想;接着想 一想:文中哪些内容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要具体写,哪些内容与中心思
想有关系但不密切要简略写,哪些内容与中心思想无关不要写;然后动 笔修改原文。45.要学会立意、提炼中心
遇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认真思考此材料到底都可以表现、说 明什么,自己决定准备用此材料来表现、说明什么,这个思考的过程,
就是提炼、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 大家读读下面这个材料,想一想能从这个材料中提炼出怎样的中心
思想呢?或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呢?粗心上星期的一天,早上妈妈跟要上班的爸爸说:“你下午回家的时候, 别忘了买点菜。”爸爸“是是是”答应着走了。下午 5
点多了,我和妈 妈在家里左等右等也不见爸爸回来。我对妈妈说:“爸爸再不回来,我
就到楼下的食杂店买面包。要不饿死我了。”我的话刚说完,就听有人
敲门。我想一定是爸爸。我跑过去把门打开一看,真是爸爸。爸爸手里
拎着一个大兜子,我想准是什么好吃的。我接过兜子打开一看,兜子里
全是作业本。我小嘴一噘说:“菜买了没有?”爸爸一拍脑门儿说:“呀, 我又忘记了。”
我说:“忘了,忘了,作业本怎没忘拿回来呢?”爸爸拍着我的头 说:“谁让我是老师?”没办法,我和妈妈只好买面包吃了。这都怪我
的爸爸粗心。
爸爸粗心,忘记了买菜,却不忘要批改的作业本。这样对比起来思 考,就不难发现,这个材料表现出了爸爸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废寝忘
食的品质。
怎样确立、提炼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呢?
(1)要了解“中心”一般所包含的内容。
小学阶段,“中心”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表现社会(或集体)的某种风尚或道德,如讲奉献、尊老爱幼等。②表明自己受到了什
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③抒发自己某种感情,如对大自然的赞美,
对损公利己行为的痛恨,对一种事物的喜爱等。④表现他人的某种品质, 如关心同学、工作负责、生活朴素、刻苦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2)要养成认真推敲材料、探究“根源”的习惯。 发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之后,总要透过材料的表面现象,反反
复复地推敲、探究一番——这个材料能够说明、表现什么,多想几个“为什么”。这样,就把“意”从材料中提炼出来了。 如:
以前自己家里没有电视机,每晚总到别人家去看;好容易买了 一台 12 英寸黑白电视,全家人高兴得了不得;后来,家里又买了一台,
东、西屋各放一个,大人、孩子互不影响;现在,家里又新购置了一台29
英寸平面直角遥控大彩电,放在了客厅,那两台黑白电视机从此被冷 落了。这个材料可以说明什么呢?反复推敲、探究后,就可以得出这样
的认识:家人的生活要求、标准逐步提高→是因为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
高→是因为国家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这样,材料的“意”就被提炼 出来了。
(3)要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材料的一般的立意思路。①拿到写人的材料,要着力挖掘、探究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动机—— 他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寻找
出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进而确定出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表现人
物什么特点,是赞扬他某种好思想、好品质,还是批评他某种错误的思
想、行为。②拿到写事的材料,要着力探求事件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进而确定出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是能够正面说明一个什么道
理,给人以启迪;还是能够从反面说明吸取了一个什么教训。③遇到写
景状物的材料,要发自内心地体验自己对这些景物有怎样的情感,进而 确定出描写景物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力,要善于思索,善于发现。 周围生活里本来存在着自身的规律和含义,谁也没注意它,看到它,
但经过你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比别人更早地认识了它,这就是“发现”了。发现,是提炼中心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如:
有个小同学,她家过中秋节时,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可谁都 不爱吃。她妈妈包了香香的饺子,可谁也不多吃。这时,邻居送来几个
玉米贴饼子,大家却抢着吃。因为她家一、两年都没吃过玉米饼子了。
大家越吃越想吃、爱吃。她想到过去天天吃玉米饼子,一年难得吃上几
次饺子。现在天天大米、白面,倒又馋玉米饼子了。从这个变化中,她 发现了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国家的政策好,农民生活富裕了。
【思考练习】
(1)立意,提炼中心指的是什么?怎样确立、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
(2)读读下面这两个材料,想想各能表现什么中心思想,写出来。
①爸爸的工作是搞进出口贸易,主要负责东南亚地区进出口业务。 一天晚上,狂风呼啸,电话铃声响起,紧急告之一批货物滞留在港口。
爸爸二话没说,穿上大衣,匆匆走出家门。事后我才知道,爸爸如不及 时赶到现场处理,国家就要损失几百万元。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②临近考试了,教语文的张老师发了高烧,但她仍然带病坚持上课。 同学们知道后,有的给老师搬椅子,有的给老师递上一杯热茶,有的帮
老师擦黑板??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46.立意要正确立意,就是确立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目的。立意正确,也 就是确立的思想观点和写作目的健康,有意思,有意义,能表达积极向
上的情感,能给别人和自己以教育和启发。这是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如果立意
不健康,不正确,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彻底站不住了,也就失去了价 值。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记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吃完饭不爱洗碗。每次吃
完饭,爸爸总要躺在床上睡一觉,妈妈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洗碗自然就成了我的差事。
这天晚上,刚吃完饭,爸爸又照常准备睡觉,妈妈也照常打开了电视机。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就躲进北屋装出一副写作业的样子。“闺女,
洗碗呀!”妈妈喊。“我写作业呢!”“那就让你爸爸去洗。”“爸,
洗碗去!”爸爸不耐烦地说:“不管,不管!”见他们俩都不管,我眼珠一转,走到妈妈身边说:“今天,我的作业多得很,您就洗了吧!”妈妈看了我一眼,说:“没见我正看得好好
的吗?不管!”我把妈妈拉到爸爸身边:“你们俩赛头家,谁末家谁洗
碗,行不?”“行!”于是,他们伸出手来,“赛赛赛,赛头家!”结
果,妈妈出“布”,爸爸出了“剪子”。我和爸爸哈哈大笑:“请洗碗
去吧!”“不算不算,再赛一把!”妈妈急着说。“行!”“赛赛赛,
赛头家!”爸爸以“布”包“石头”,又赢了妈妈。“这回该洗碗了吧!”
爸爸得意地说。妈妈无可奈何,慢腾腾地洗碗去了,一边洗,还一边说:“真倒霉!”
以后,我又设“计”,星期日和一三五由爸爸洗碗,二、四、六由妈妈洗碗。这下,既改掉了爸爸妈妈的缺点,也减去了我的差事,“哈
哈!”小作者也知道,“吃完饭不洗碗”是爸爸妈妈的缺点。而他自己呢?
为逃避洗碗,竟先后几次说谎、设“计”欺骗爸爸妈妈,并且为“计谋”
成功实现而欣喜。可见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不健康的。尽管习作内容真实,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可它却不是一篇好文章。
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务必要正确 的——健康,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学做“真”人是前提。
语言是心灵的门户,文如其人,人正文才正。因此,要写出立意正确的文章,就必须要先学做“真”人——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对
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彻底摒弃懒惰、自
私、贪小便宜等不良行为。这就为正确立意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个遇事
只为自己打算的人,是不会做出(当然也不会发现)有益于国家、社会、
集体和他人的事情,因此也就不会写出中心正确、有教育意义的文章。(2)对“意”进行反复斟酌、推敲是关键。 确立、提炼出材料要表现的中心后,还是不应急于动笔,有必要再
次进行斟酌、推敲,用“正确”的标准加以衡量,以便把“问题”解决在动笔之前。
(3)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立意正确,并不是说作文就只能表现“热爱学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有意义”的中心当然正确,“有意思”的中心也正
确。因此,作文时不但要重视“有意义”的内容,更要重视“有意思”
的内容。因为在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是远远多于“有 意义”的。
立意正确,并不是说作文的中心就只能表现什么,赞扬、歌颂什么。 正面称赞,中心正确;善意的批评、讽刺,中心也是正确的。因此,作
文时既要重视写美的人和事物,也要重视揭示那些不美的人和事,以教 育自己,唤醒他人。
【思考练习】
(1)立意正确,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 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正确?
(2)根据《记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这篇习作提供的内容材料,确 立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然后重写一篇短文,抒发健康、积极向上的思
想感情。47.立意要深刻
深刻,意思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立意深刻,指的就是确立的
中心思想认识到并揭示出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实质。这是对立意的较高的要求。
立意深刻,写出的文章才具有说服力,才经得起读者反复阅读、欣赏,才会感染、教育人。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
特点:送礼元旦快到了,我决定送班主任孙老师一张画,来感谢他对我的教育 和培养。
星期六下午,我来到商店,选中了一张。只见这张画上画着一位小同学,双手捧着一束鲜花,正献给教师;那位年轻的教师正在朝小同学
笑呢!他好像在说:“谢谢你,小同学!”付了钱,我把画卷好,高高兴兴地往学校走,一边走一边想:“现
在我就给老师送去,准能抢在其他同学前头。”
星期一上课时,孙老师笑着对同学们说:“前天我收到一张画,是 王秋凤同学送的,我很喜欢。”同学们都回头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我
得意极了。可老师话锋一转:“可是,你们现在买笔、买本都得和爸爸
妈妈要钱!哪有钱买画呀?从这方面讲,这是不节约,应该受到批评。”
我的脸刷地红了,心里埋怨道:孙老师呀孙老师!您怎么这样不讲情面,
当着这么多同学批评我,真是的??白费了我一片苦心。我心里正嘀咕,
又听老师说:“这张画是同学们送给我的第一张,我决定收下。不过,
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哪位同学,非要送我礼物,我
希望最好是你们亲手做的。现在,我要送给王秋凤一本书。”说着,老
师随手举起一本《优秀作文选》。大家眼睛一亮,嘿,真漂亮的书哇! 我快步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来。
“哗”,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透过这掌声,我仿佛看到了老师 那颗无私奉献的心。这篇短文,作者能从自己送孙老师画、以表感谢之情,而孙老师却 当众说明“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并送自己作文书一事中,
认识到孙老师具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立意该是多么深刻呀!文章
之所以立意深刻,是因为作者正确、深刻地认识到这件事的本质意义。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呢?要使文章立意深刻,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中心思想并不是人们凭空想出来的,
它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因此,认识水平高低,是影响作文立意是否深刻
的最主要的原因。文章立意不深,根本原因还是认识不深,分析不透。 认识水平提高了,作文立意自然也就容易深刻了。
提高认识水平有多种途径,其中主要是两条:一是在课内、外阅读 中提高认识水平。阅读不能只饱眼福儿、读完了事,一定要以文中英雄
人物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并以英雄人物的思想、精神品质为标准,来分析、衡量周围人的言谈举止。这样,以阅读为途径,不断提
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及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二是在观察中提高认
识水平。要将认真观察与深入思考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观察时多问几
个“为什么”,反复想一想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育。认识水平提 高了,又一定会促进自己更主动、细致地观察,提高观察的质量。
(2)分析材料时,多想几个“为什么”,同时注意横向比较。这样,
材料中的“深意”自然也就出来了。当然,要防止立意任意拔高,要尊
重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如,有这样一个材料:妈妈经常和爸爸
下棋,由于爸爸总是让棋,所以妈妈总赢,一赢就特高兴。这次爸爸没
让,妈妈输了棋后大为恼火,又摔棋盘,又扔棋子。这个同学从中提炼
出两个中心:一是应“胜不骄,败不馁”;二是批评妈妈“赢得起,而
输不起”。经过横向比较,这个同学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更贴近事实 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
(3)重视依据现实材料,展开合理的联想。例如:由大雾漫天,可 红日最终还是驱散云雾,阳光普照,联想到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由荷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才使荷花玉立芬芳,联想到老师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才使得学生迅速、茁壮成长;由小草联想到“自强不息、顽
强向上”;由老牛联想到“勤劳,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样, 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不是单纯写景状物的了。
【思考练习】
(1)立意深刻,指的是什么?立意为什么要深刻?怎样才能做到立 意深刻?
(2)写一种自己熟悉、喜欢的动植物,要求立意要深刻,自拟题目。48.立意要新颖新颖,即新而别致。立意新颖,指的就是文章立意要新,不落俗套。 选取材料讲求新颖,立意更讲求新颖。文贵创新。立意新颖,文章才吸
引人,鼓舞人,耐人寻味。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呢?
(1)打好选材基础。注意选取紧扣时代脉搏的材料,注意选取自己 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与众不同的材料,就可以使立意直通“新”的彼
岸。因为这些材料中往往就包含着有新意的中心。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特点:拜神
一天,姨妈去“高庙”拜神。出于好奇,我也跟随着姨妈去了。
步入大门,里面乌烟瘴气,你拥我挤。透过浓浓的烟雾,我看到一批批善男信女焚香、烧纸钱。有的三拜九叩,求神保佑富贵平安;有的
祈求自己前程无量;有的向主持求签,他们各自拿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脸上流露出或懊丧,或高兴,或愤恨,或恐惧的表情。我想:就这小小
的纸条,不知坑骗了人们多少钱财。听说,这个庙里的正堂有关羽的神
像。我使劲地擦亮眼睛,想看清楚这个流芳百世的义胆英雄。但,我看
到关羽那原本红色的脸膛儿被烟熏黑了,他身上落满了农民的血汗钱, 跟前摆着丰富的贡品。他昔日的英姿仿佛被钱财掩盖了。
突然,门外有一个老婆婆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扑通”一声跪在神
像面前,哭诉道:“关老爷,救救我孙子吧,他现在卧床不起了。呜??”。
这时,主持从人群中走出来了,对老婆婆说:“不用怕,关老爷会救你
孙子的。你带我去你家,让我给你孙子施法。”接着,老婆婆带着主持
向门外走去。我本想拦住他们,告诉老婆婆这是骗人的,但是一句话能 动摇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吗?
我走出高庙,发现烟雾悄悄罩上了小乡村,村庄好似睡着了。是的, 村庄睡着了,人们睡着了,他们何时才会醒来呢?本文立意既深刻又新颖,反映了有些人“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 至今还未醒悟的现象。文章立意如此深刻、新颖,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
选取了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