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具有中职特色学分制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53:49

具有中职特色学分制的探索  

    Back

北京二轻工业学校  何兵  王文

 

内容摘要:学分制是市场经济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主要从对学分制的认识、实施方案构成的特点以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产生的一些问题和我们对这些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学分制  实施  环节  保障

 

我校于2000年1月参加了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方案的研究》的科研课题。这一课题经教育部职成司批准立项并被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首批研究与开发项目。两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研究小组的有关课题讨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分制试行方案和配套的管理办法,先后在2000级机电类专业4个班、2001级机电类专业5 个班及艺术类专业4个班进行试点工作。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总结学分制试行情况,及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完善和推进学分制工作。在此,谨就我们的一点体会向大家做一汇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充分认识实行学分制的客观必要性,是推进学分制工作的前提条件

中等职业教育在其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备的以学年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然而这一制度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表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中阶段教育从选拔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社会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等诸多方面。这些变化给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的教学管理模式如何适应生源状况的变化,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实施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培养多规格的人才。应当说,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是客观形势的要求,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为解决上述问题选择的切入点,也是其目的所在。

    1、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的窗口。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成功的加入WTO、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等,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商机,也对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岗位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行业热点层出不穷,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灵活,并具有前瞻性,;三是随着学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学生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创业,学生在入学和就业上的自主意识和竞争观念日益增强,在学什么和怎么学上希望有更大的自主权,以增强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愿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只有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试行学分制,改变教学体制单一、培养人才单一等状况,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活力。

2、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多规格人才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北京市人才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从过去单一经营、劳动密集型向多种体制、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培养能满足各行各业需要的有个性特长的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改变过去专业人才培养千人一面,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改变“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核”的状况。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方向,正是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逐年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也从过去的选优教育发展为普及性教育,正如有些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今天的职业教育是成才教育,而不再是选拔、淘汰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生源现状是学生文化基础差异性增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别是个体发展的需求差异性增大,加之就业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这一客观事实就要求职业学校实事求是的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使我们的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柔性”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学校教育。学分制正是实现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4、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通过学分互认,可以提高办学效率,实现图书馆开放、教师互聘、课程互选、专业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学生选课程、选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调动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   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方案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认真调查研究,依据实施学分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方案是搞好试点的重要环节。我校学分制方案的构成和主要特点是:

1、用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学分制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二大类,其中选修课又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
  必修课是指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基础性课程。限选课是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课范围内,按专业分流定向的需要规定,选修一定学分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任选课是指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的课程。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分配比例为65%、25%、10%。
  2、用学分和学分绩点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份量和成效的单位,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计算课程学分以16—18课时为1个学分,独立开设的实践课、体育课、公益劳动、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等以30—36课时计1学分,改革有成效的综合化课程视情况可以10-12课时计1学分。在校生每学期修习课程总学分在20—40学分之间,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通过考核取得学分。四年制毕业总学分为210,是否达到规定总学分是准予毕业的基本条件。
  为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避免学生出现单纯追求学分的现象,采用学分绩点的办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学校可给予奖励加计学分,并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3、学制弹性,创设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条途径
  试行学分制以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年限为参考,积极试行弹性学制,以此构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多种方式,创设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条途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能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学校鼓励其选修第二专业课程、选高要求课程、加快学习进度、多拿学分,以全面提高自己,增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对于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较难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少选课程、选低要求课程、重修部分课程、减缓学习进度、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取得毕业资格。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自由的选择专业和选修课程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个人因素,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修读方式、每学期修课门数、修读时间等,可以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

三、         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环节

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新问题,不断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加深和提高对学分制的认识。我们深深感到学分制绝不仅仅是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而是涉及教学、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办学模式改革的系统工程。

1、        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学习个性化的有效措施

随着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差异性的逐年加大,学生在学习能力与习惯、学习基础与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给教师教学、学分制的实施带来很多困难,也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我们在最初制订学分制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时,在限制性选修课、任选课方面,组成了多出口、多渠道、多层次的课程框架,满足学生不同专门化、升学等要求。但忽略了学生生源素质所造成的巨大差异,在必修课的教学、考核标准等方面,没有过多的考虑因材施教问题。实施中我们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根本达不到北京市教委对学生基础文化课的水平要求,最差的学生一年中只取了18学分,同时教师面对差异较大的学生,教学推动非常困难,也使有些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2001年暑期,学校专门组织了教师教学研讨会,提出了基础文化课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意见,即每门课程教学有两个标准,合格标准(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文化课考试)和较高标准(满足学生升学要求),研讨了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新生入学后,我们对机电专业5个班学生进行了文化课综合(数学、语文、英语共100分)考试,按成绩从高到低(5到1)进行从新分班,并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组织教学和考核。目前这项工作还在实施探讨中。

我们还打算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果认定不同学分,较高标准(如A类)取高学分,相反(B类)取低学分。参加B类考核合格所得学分是参加A类考核所得学分的75%—80%。对于参加B类考核的学生,在其它课程和技能方面多下功夫,以获得足够学分取得毕业资格。我们还将积极创造条件,在限选课安排上多开设适宜他们的课程和技能考核项目。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达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2、  管理科学化是加强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学年教学管理体制和模式,很难适应学分制的实施。目前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学习上,还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道德水准与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在开始制订学分制方案时,我们考虑了学生的年龄段问题给学分制学生管理造成的困难,制订了选课、导师制、自修、重修、成绩认定、学籍管理等各种办法,而且也考虑了稳定的由学年制过渡到学分制有个过程,采取了学年学分制。但在实施中,我们感到学分制学生的管理难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首先学生习惯了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的管理),不习惯按课程管理,教室的不断调换,课桌椅的不固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给合班课教师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其次学分制的选课、场地的安排、学分计算等增加了教务管理工作量和难度;再有目前我校还有多数班级没有实施学分制,在两种管理模式并存的情况下,学分制管理显得更加困难。另外,对优秀学生提前毕业,实验、实习的场所对学生开放等,对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等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为解决这些问题,成立了教务科长、学生科长、总务科长组成的由教务科长任组长的学分制实施小组,随时解决学分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还购买了学分制管理软件,学分制的选课、成绩的统计、学分绩点的计算等都通过计算机完成,减轻了繁杂的各种统计工作,规范了学分制管理。

3、        师资队伍的数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

实施学分制,对师资的数量和整体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在师资,在于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没有一定数量的师资,无法形成竞争机制,难于实现学生选择教师;没有一定质量的教师,开不出更多更好的选修课,制约了学校的吸引力和发展。学分制对教师新知识、新技术的补充,以及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那种长期捧着旧知识不放,只能讲理论、不会实践技能的教师,很难被学生所选择。另外学分制实施的对优秀学生导师制中(我校有13名优秀学生),对导师的综合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以上原因,学校加大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每年选送部分教师进行学历培训,目前已有32人取得研究生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学校还每年派教师下厂培训,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学校每年还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4、        加强硬件建设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学校硬件条件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教室的数量,实验、实训设备的台套数,图书资料数量和质量等等都是影响学分制实施的因素。学校目前正配合未来现代化职教集团实训中心建设,加大实验、实习、专业教室等设备投入,增加设备台套数。一年来我校投入了一百多万元用于购置实验、实训设备,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学校还加强管理,使实验室、专业教室、实训室等教育资源在业余时间对学生全面开放。

四、   学分制实施的体会

1、统一思想,全员投入

学分制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协作。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又是新生事物,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因此统一思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学分制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学分制的内涵,全员投入是实行学分制的关键。学校为此多次组织教职工学习、研讨,并印发了学分制学习小册子,在新的教师管理手册中增加了学分制方案、各项管理办法等内容。在学生中除了印发了学生学籍手册,还增印了学生学分制手册。

2、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行学分制,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课程安排的多样化等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熟悉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加明确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沉着应对更加繁杂的教务工作,建立在学分制条件下新的稳定的教学秩序,形成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实行学分制,选修课的比例扩大,实践课程要求提高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只能教一、二门课程的教师将难以适应,教师要面对选课制和选师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大胆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开课能力,增强任教课程的吸引力。
  3、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实行学分制要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和设备不仅数量要增加,并且教学设施的多样性要求也提高了,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学习室,重视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和音像资料数量,加大教学设施的开放度,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4、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实行学分制后,校际间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必将带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开展校际间同类专业的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适合网上教学或自学考试的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
   5、允许学生文化基础有差异
    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文化课水平测试,为各学校学生划了一条线,凡水平测试不及格的学生,不予毕业。我们在实行学分制中感到,对这一要求,有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这些学生入学水平低,成绩与实际考分也不相符,学习中专教材很吃力,对这些学生教师头疼,学生也很痛苦,他们从没有过成就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教委应该允许学校对这样的学生补齐初中文化知识即可,在专业技能上再给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取得多个技能证书,同样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近两年的学分制试点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依然有一个不断加深认识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希望我们的试点工作能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点滴可供参考的经验。我们也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学分制这一弹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

    Back

                                                    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