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车辆管理所网站:太极杂说 7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16:34
极杂说77


太极网罗

l         孙剑云女士真会做人,她宁可把她父亲的成就说的低一些,这样便可以平衡一下武林同道们的心态,换来他们对剑云女士本人的认同。据说,当着孙剑云女士的面,你尽可以说孙氏拳如何不好,如何不中用。孙剑云女士绝不会生气,而是全盘承受。但如果你说孙先生或孙家拳如何了得,剑云女士马上会打断你,强调各有所长。我不知这是否算是一种美德,也许这样做人还可以,但要研究问题也是这个态度,恐怕就麻烦了。


l         孙先生是武极而文,故而他的文,不是作样子,是造诣的使然,而他的谦逊也才值得钦佩。


l         孙先生本来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如果把孙先生写的和其他人一样,那就不成为历史上真实的孙先生了。据我所知,孙剑云女士是非常愿意把孙先生平淡化的,其因有二,第一有利于门派间的团结,也有利于维护目前孙剑云女士本身在武林中的声誉。第二有利于她教拳时的简单化。免得别人提出较为深入的问题,尤其是技击方面的问题,据说孙剑云女士是最不愿意回答有关技击和推手方面的问题。孙剑云女士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武德。


l         据我所知孙剑云女士还是会推手的,92年她在体育大学表演过推手,记得他分别与吴彬、门慧丰、马长勋等人推了手。众人气喘嘘嘘,而她泰然自若。在场的还有冯志强和于志钧等。她的推手确实与众不同,小马下来后对我讲:“孙老师的劲道真是浑厚。”大门曾对我说:“孙老师的功夫很好,但她保守,就是不教人真东西。”我想,从善意里去想,也许孙剑云女士属于那种会练不会说的人吧,所以她一辈子没教出什么人来。


l         古时侯人们的名气是靠打出来的,不是靠炒出来的。孙先生到处和人比试,是否和郭云深先生的风格相同,郭先生人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据记载郭先生“和南北两派同道之人交接甚广”,如果不是经常与人交手并取胜,怎么会有这个绰号!《拳意述真》里还记了一点郭先生随李能然学拳的情形,但他自己学拳的情形就没人知道了,只知道郭先生骑着大马在前面跑,孙先生揪着马尾在后面跟,不知这算什么,是练功还是虐待徒弟。据说李能然先生是骑大青驴,郭云深先生打着崩拳跟在后面。


l         李雅轩书中的那个说法是3分实7分虚。所谓3分实是李雅轩确实考入过中央国术馆。所谓7分虚,第一,杨澄甫从未做过中央国术馆的教务长,也不可能被张之江请去做教务长,因为那时中央国术馆还没有教务长这么的职称。中央国术馆成立时设有少林门和武当门,没有设教务处也没有教务长。后来馆内闹起了门派冲突,而且愈演愈烈。于是在1928年底取消少林、武当两门,设立教务处,教务处处长是朱国福。第二,杨澄甫在世时很少与门外人比武。杨澄甫教人多强调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当时杨澄甫吃的不是技击这碗饭,而是健身这碗饭。说杨澄甫是技击名家,这种说法当时很少听到。杨澄甫曾先后在江苏国术馆担任一等教习和浙江国术馆担任过教务长,时间都很短。原因就是杨澄甫基本不与外人比手,而在国术馆与人比手是天天都少不了的。杨很不适应。杨澄甫在江南的名声主要靠两个人的宣传和抬举,一个是陈微明,陈微明为杨澄甫著书,使杨家太极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另一个是黄元秀,黄元秀通过练杨家太极拳治愈了他的肺结核,黄元秀在军政界颇有些影响,杨澄甫能去浙江国术馆当教务长便是黄元秀力荐的,黄元秀是浙江国术馆的董事,在浙江影响很大。


l         练拳的一般说来比不练拳的多少要灵便些。但要称什么技击名家、什么精技击,恐怕就有个标准问题了。据我所知,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等可以称为武术名家,但很难称得上是什么技击名家。技击名家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硬条件是在擂台比赛中名列过前茅。软条件是在擂台下赢过不少有名的练家子,但不是自吹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确有所载。就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来说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至于精技击,则更是说明其技击造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称精技击的,一般是指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技击高手。以吴公仪的技击水平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精技击的。吴公仪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击而已。太极拳是个好东西,但它的好处主要是在明理、健身与修身上。硬要说它有什么技击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


l         把后天之意念在出来后马上把它丢掉。这只是我现在能理解的,不见得对。我的一位老师老说别用脑子推,也就是别想。我有感受,一想我就做不出来了,出来的全是劲;闪念一想马上就做,反倒能出来。源源不断,绝不是靠脑子想出来的。


l         后人之所以达不到孙先生的武学成就是因为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1900年程廷华先生死于八国联军的火器之下是给了人们很大的震动的。孙先生后来教学也更注重拳术的教化功用。

孙先生能达到这样的成就是和他勤学善悟分不开的,打开《拳意述真》,就可以看到他受过多少前辈的教诲,陈曾则的序中说:述真就是述而不做的意思。除了前辈的指导,他还得到过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一直研究不懈,精通了形意、八卦后,他还想研究太极拳,与杨澄甫换艺,但杨保守,说还是各守其道。后来机会凑巧,才向郝为真学了太极。可以说具备了这种精神,就算是入了别的行业,也会大有成就。孙存周曾受同门怂恿,问孙先生有什么决窍,孙先生说我以为你懂拳了,看来还是不懂。言下之意就是拳术没什么决窍,就是一个练字。孙先生处事是很谨慎的,认为僧、道、女子、小儿气纯,不轻易招惹。前人之中,隐侠、高手甚多,董海川之师是谁?他的功夫当不低吧。杜心武不出山,谁又知道徐矮子?


l         但据我所知,孙先生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善打和用毒。孙先生年轻时到处踢别人的场子,只要听说谁有功夫,不管对方辈份大小,孙先生就一定要找到对方比试,一见高低。仅在保定、北京、天津一带被他踢倒的场子就有五六十间,加上冀南燕北约有数百间。以后,孙先生名气超过了所有的人,于是又变的非常谦逊了。由于孙先生成名很早,人们往往仅知道孙先生成名后待人接物的情况。而对于孙先生早年的情况,反而有意无意地淡忘了。我所说的孙先生用毒,不是指实用毒药,而是指对拳术的用法毒。特此解释,以免误见。


l         技击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技艺的品位在于其是否能合于理。术合于理近于道则不分优劣。从这点上讲形意八卦太极皆为上品之选。若单就技击而言,形意考究发力之道,发力乃技击之基础,故用于技击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来善技击者多出自形意一门。但太极、八卦于技击上也各有独到之处,只因其特点不是技击术之基础,故纯修太极、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击难矣。人言马贵只练八卦不及其他,其实马贵兼练少林罗汉拳,其拳路不仅有转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击大家非博采众长不可。民17之国术国考、民18浙省、上海两次国术大赛其名列前茅者多为内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练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为众。他们所兼修之太极、八卦,也只是孙氏太极、孙氏八卦,也就是经过孙先生改善了的太极、八卦,与老谱的太极、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钟文先生讲:孙先生在世的时候,就被世人视为神一样的人物。傅先生说,当时有名的技击家大多拜在孙先生门下。但到底孙氏拳好在哪里,我没练过,所以也说不出来。而我所认识的一些孙先生的弟子,都是原来就有其他拳术的基础,后来又得到过孙先生一些指点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们的拳大多很杂,很难说哪一手是谁的,哪一手又不是谁的。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绝顶天才,孙先生就是技击艺术的绝顶天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还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师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没有当过状元的师傅有可能教出当状元的徒弟,同样,得过状元的师傅不一定就有当状元的徒弟。彼一时,此一时。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还是就事论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