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袍江房产信息:粟裕真的对陈毅心悦诚服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15:47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吧内搜索 | 帮助
进入贴吧 进入i贴吧 贴子搜索
',1)">
百度贴吧 >将军吧 > 浏览贴子
吧主:
快速回复   切换到经典版
贴吧投诉
卓辰纺织 提供台湾去印度..专业办理台湾去印度尼西亚产地证,港企卓辰纺织,常年提供美国,加..www.chapsend.com.cn
周海媚代言创意连锁精品店..周海媚代言好喜欢创意连锁精品店,加盟只需29800元,3.4折供货,你..www.61sk.com
鑫钬睿翼拓展 专业广西拓..鑫钬睿翼是一家专业从事体验式培训,内训,公开课,大型活动策划等..www.xinhuoray.com
丹纳胰岛素泵 全球热销全球性价比最高的丹纳胰岛素泵丹纳胰岛素泵全球50多个国家热销www.golddana.com
惠普电脑下乡 助您科技致..惠普电脑全球大品牌,信誉保证,质量过硬! 价格实惠,3千就买惠普笔..www.hp.com
日本THK官方网站提供LM导轨,滚珠,丝杠等各种产品, 进口品质,价格低廉,欢迎来咨询www.thk.com
阿雅航空北京到博博迪乌拉..阿雅国际航空提供北京到博博迪乌拉索机票预订,澳新,非洲,欧洲,美..www.aybt.com.cn
玩网游不如做网游 幸星帮..网游设计师,金领高薪,前途无量,全家欢喜 刹那选择,人生无憾,机会..www.798cg.com
22岁,165CM,我还能长高吗?二十年研发的增高鞋,圆你增高梦 轻松长高至少3厘米,无效就退款www.bjkm88.com
介绍日本最新的时尚元素日本最新时尚,请看这里 涩谷 原宿 表参道 最新街头时尚www.japan-i.jp
转贴次数:0
共有31篇贴子
12下一页尾页
粟裕真的对陈毅心悦诚服吗?
散淡之人0位粉丝
1楼
粟裕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在进军井冈山途中初见陈毅时,即被陈毅富有激情的演说所感染,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所鼓舞,对陈毅不乏溢美之词。由于当时粟裕年轻,刚刚参加革命,在军事上尚未崭露头角,怀着崇敬的目光看陈毅,也许是可以理解的。
应该说,粟裕和陈毅真正的第一次合作是黄桥战役。渡江北上的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陈毅在此战中主要做的是统战工作,而战役的筹划与全程指挥则完全是粟裕一人,担任作战任务的又是粟裕的老部下叶王陶,黄桥大捷我军以少胜多,粟裕会怎样看待这次作战?是如官方明知而不言、民间普遍认同的是陈毅指挥的,还是自己指挥的?还是像在回忆录中所写的,陈毅坐镇领导全局,自己仅仅是一线战场指挥?
解放战争初期,就内线还是外线作战,粟裕和陈毅展开了激烈争吵,最后中央支持了粟裕的内线作战方案,特别是陈毅在山东鲁南一败再败又固执己见之时,粟裕创造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这时,粟裕会怎样看待陈毅的军事才能,陈毅这位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在粟裕心中还真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区统帅吗?
陈毅的山东野战军与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合兵一处,整编为华东野战军时,粟裕又一次任陈毅的副手,并且他严格要求部下不许再称他为“粟司令”,而要称“粟副司令”,后来就有了“501”“502”的代号。以前陈毅可是名不虚传的常败将军,两军合编后中央明令战役指挥交由粟裕负责,华东战局立刻改观,打了宿北和鲁南大捷,迎来了一九四七年的开门红。面对中央的信任和自己打开的华东地区的新局面,粟裕又会怎样看待陈毅这位“文武全才”的统帅、统战家兼诗人、棋手?
譬如下棋,华东有了粟裕这颗子全局皆活,华野如虎添翼,身处四战之地,运动于鲁南逼仄山区,却能奇谋迭出飘忽不定连歼强敌,战泰蒙攻城略地,打莱芜俘获敌酋,孟良崮上将王牌授首,这一切无一不是粟裕军事天才的洋溢挥洒,可以说,此时的粟裕已从黄桥战役、七战七捷中高明的战役指挥员成长为天才的军事指挥家。陈毅在干什么呢?战略筹划战役指挥当然用不着他,他在等粟裕的战役计划成熟后自已拍板,他把军帽啪地往桌子上一摔,浓眉倒竖虎目圆睁地大吼一声:“老子不走了,打他娘的!”他在宣布战场纪律:“作战不利者查办,临阵脱逃者杀头!”他在对攻打七十四师的各纵队司令打电话:“粟司令的命令就是我陈毅的命令!”他在对保存实力讨价还价的许和尚拍胸脯许愿:“损失一千我给你补一千,损失三千我给你补三千,只要攻上孟良崮!”大战过程中,他陈毅躲在指挥部里悠闲地下棋,而粟裕却在老君洞(将军洞)里指挥作战。大获全胜后,他紧紧握住粟裕的手说:“老伙计,这个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他说:“我不能让儿子当兵了!”他诗兴大发:“孟良崮上鬼神号……”但是,粟裕却紧张地犯了头痛,戴上了金属头箍健脑器。
殊不知,智者千虑,总有一失,得意忘形,乐极生悲。百战百胜的华东野战军,迎来了高潮后的低谷,连粟裕这样的大宗师也无法主宰部队去向。面对老毛七月分兵的命令,“文武全才”统帅、统战家兼诗人、棋手陈毅和打了败仗就拿部下是问的谭震林毫不犹豫地把鸡毛当了令箭,怀着对华东战局已经扭转革命高潮的已经到来的满腔热情,陈谭二位军队政治工作者左右了华野的前途命运,于是有了华野的滑铁卢——鲁西南叶飞陈士榘的失败,临朐南麻战役的失败。是粟裕这位华野主管作战的副手在给中央写检查,请求处分。幸好中央体谅粟裕的难处,并委婉地承认了分兵的坏处。华东局的饶漱石给了粟裕真切的安慰,大力肯定他的功绩,热情问候他的病情。那么陈毅呢?他很快也仿中央的做法,先检讨自己事先没有预见,事后也无匡救,并给中央写信说:“我党有史以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近来,粟裕、陈赓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可与彭、林、刘比肩。”臭皮匠谭震林在指责粟裕目光短浅,缺少远见,并在去胶东之前写了一封信要帮助粟裕,天哪,谁应该帮助谁啊!粟裕此时除了坚持陈谭二位过于乐观导致败绩之外,心中会作何感想?后人不得而知,这也是我向各位求证的。
2005-11-11 19:13回复
散淡之人0位粉丝
2楼
作者: 82.35.32.*  2005-11-2 21:13   回复此发言
--------------------------------------------------------------------------------
2  粟裕真的对陈毅心悦诚服吗?
沙土集战役扭转了被动局面,可我不解的是,粟裕真的不能服众吗?不会吧,因为从各方面他已充分证明了自已卓越的统帅才华,谁都看得出来,华野离了粟裕只有死路一条。为什么粟裕还要拉上陈毅到鲁西南呢,自己独当一面不更好吗?
在中央和老毛的率三个纵队渡江的严令下,陈毅又一次表现出了无主心骨随风倒的墙头草品性,力主粟裕渡江,我不明白,中央为什么命令粟裕这个二把手而不是陈毅这个“文武全才”的一把手渡江呢?可能答案根本不需要回答,那就是——陈毅无能,让他去只会葬送华野这支生力军。粟裕则又一次表现出了他卓越战略家成熟深刻的思考,他坚决要求在江北打大仗,并不惜立下军令状。陈毅见状,转而又支持粟裕,他早干什么去了?五月会议结束后,老毛要粟裕当华野司令兼政委,粟裕忙不迭地推辞,坚持让陈毅兼任,自已只是代行一把手职权。难道粟裕真的对权力毫无兴趣吗?难道他没有看出老毛对陈毅已经失望乃至厌倦了吗?难道他没有认识到自已“不能服众”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一把手的生杀予夺任命指挥大权?以粟裕的智慧,不会认识不到这种弊病,“不会的呀,不会的,绝不会的!”我一直以为,粟裕的二让司令是个天大的错误,他本人当时可能意识不到此番谦让导致了七年以后一个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与元帅军衔擦肩而过,仅被授大将,一级之差,千古莫赎啊!我也猜想,若粟裕想到天下已定论功行赏这些问题,他是不会二让司令的。不由得又想到和粟裕同年同庚的林彪,林粟二人的军事天才一时瑜亮,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但林彪在指挥大军横扫东北时,对有利于自己更有利于作战的指挥大权当仁不让,给己身清除了多余的麻烦,为革命减少了人为的障碍,一大帮年纪资历比林彪深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也没见有谁不服气,可见,威望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论资排辈排出来的,而是实战打出来的。而粟裕在这方面缺少一种“霸气”,因而理所当然的指挥环境恶劣,内部关系不顺,也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难言的惋惜和说不尽的话题。
中央明令陈毅不参加豫东战役,调他去中原给刘邓打下手,陈毅这位“文武全才”的统帅、统战家兼诗人、棋手此时又会作何感想?我也不得而知。反正我没读到陈毅这段时间充满激情的“诗作”。而陈毅不在旁边指手画脚,粟裕指挥豫东战役更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不光取得了睢杞大捷,还向中央发出了著名的“子养电”,为未来的军队打仗和建设指明了一条正规化道路,粟裕已经无愧于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而陈毅却是大权旁落,秋扇见捐,“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其失意亦可想见。我敢说,此时粟裕的光芒已远远盖过了陈“诗人”“棋手”,二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再无知地说什么“粟不离陈”只能贻笑大方。“粟不离陈”只是一个弥天大谎,“陈离开粟”倒是寸步难行,每况愈下,毕竟,真要说陈毅有什么功劳,那也只能是粟裕给他打来的!陈毅在遇到粟裕的前前后后,都没有独立指挥过一次大规模战役并大获全胜,常败将军名副其实。
令我尤为愤怒的是,明明是粟裕指挥的济南市战役,济南战役纪念馆里却赫然把陈毅的“大名”排在了粟裕的前边;在许世友和众多将军的回忆录里,济南战役指挥者的名字换成了许和尚,难怪《粟裕传》的作者感叹:“济南战役到底是谁指挥的?这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却成了今天需要考证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岂止是“感慨系之”,简直令人忍无可忍!而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粟裕对此现象却视若无睹一言不赞,只是平静地回忆自己组织实施济南战役的经过,当然,主要还是讲他在战役过程中的谋略规划。在拨乱反正不久,昔日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刚刚重掌大权之际,那么多人阻挠给粟裕平反,对济南战役指挥者问题,粟裕本人是不敢、不愿还是不屑置辩?后人都把这归结为粟裕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而粟裕的沉默不语却令我悬想再四,他留给后人的谜团实在太多了!
2005-11-11 19:13回复
218.1.104.* 4楼
搞不懂,陈老总就是玩玩的吗
2005-11-11 20:38回复
汉江听风0位粉丝
5楼
文革时候501自身尚且难保哪能帮502说话同样502也是。那时候的将帅们根本没办法,多是自身难道只能随风倒,只要不落井下石背后踹一脚,本就没什么。周总理在艰难时刻还不是向四人帮低过头,喊过类似江青万岁的话,但是那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崇敬,但是文革时候有部分人为了自己能往上爬不希在老战友身上撒把盐甚至背后一刀这样的人就不值得我们同情,
2005-11-11 22:20回复
清南文兵0位粉丝
6楼
散淡之人,也是水平非常高的人。
2005-11-11 23:55回复
211.86.49.* 7楼
也谈陈毅和粟裕的关系
建国后,毛泽东在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时,曾经告诉粟裕说:“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引自《十大参谋长》,221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粟裕能够成为我人民军队的一员名将,能够在千百次的战役中脱颖而出,除开他自身的能力以外,还有就是离不开中央对他的放手任用以及他战争搭档的支持、理解。
陈粟,这一对名字是和彭习、刘邓、林罗等并驾齐驱的成功组合。
对于陈毅,粟裕并不陌生,这位外号“陈爽子”的陈毅也是引导他走向井冈山的领导。用粟裕自己的话说“我认识和钦佩陈毅同志,也正是从信丰、大庾开始的。”(引自《粟裕战争回忆录》,41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而陈毅的对中国革命的忠诚与信念也给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的粟裕说:“陈毅同志的这一席话,不仅痛斥了动摇逃跑分子的可耻行为,而且充分表达了他在险恶的环境里坚持革命到底的顽强决心。”(《粟裕战争回忆录》41页)在粟裕眼中,陈毅是一位“百折不挠、大义凛然”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说陈粟之间的神交就从这时候开始了。
1938年,三十七岁的陈毅得知三十一岁的粟裕将率领抗日先遣支队从皖南进入苏南以后,他决定亲自护送粟裕所部,一路上,陈毅利用当年他和国民党川军的交情给粟裕的所部提供了不断的便利,一路上,当年井冈山的战友的相知也在逐步的加深。
在开辟苏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阶段,陈粟的合作正式开启,这也是开启他们以后多年珠联璧合、荣辱与共的新历程。对于陈毅高屋建瓴的领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粟裕感到由衷的敬佩,他说:“在苏北争取中间势力以孤立韩德勤这个问题上,陈毅同志表现了高超的策略思想和领导艺术。”(《粟裕战争回忆录》214页)也正是陈毅的这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以后黄桥决战乃至华中根据地的全面底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陈毅对这位比自己年少六岁的粟裕也刮目相看,他统筹全局的同时放手让粟裕大胆的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粟裕如鱼得水。
1940年秋的黄桥决战爆发前,粟裕大胆建议首先歼灭韩德勤精锐部队号称“梅兰芳旅”的独立第六旅,这个建议马上就被陈毅采纳,陈毅肯定粟裕的建议说:“这是一着奇兵。”(《陈毅北渡》,战士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135页)也正是从这场战役开始到后来众人皆知的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和举世闻名的淮海、渡江等大决战陈粟的名字被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军史研究者评价他们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陈毅本人在华野部队中拥有着比较高的威望,战士们经常说:“陈老总神机妙算”(引自《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473页)所以,当粟裕遇到困难时,陈毅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主动为粟裕排忧解难。当代中国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粟裕传》第十四章第四节中说了这么一件真实的故事:“有一次粟裕同一位纵队指挥员通话发生‘故障’,这位指挥员以部队伤亡太大作为讨价还价,粟裕把电话交给陈毅后,陈毅马上对那位说:‘刚才粟裕同志说的就是我的意见,你们要坚决执行。’”《粟裕传》的作者说:“在围歼七十四师的战斗中,陈毅、粟裕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给华野指挥部的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1948年4月25日毛泽东请粟裕主持华野工作(陈毅调任中原)时,粟裕恳切的对毛泽东说:“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华野不能没有他。”(粟裕秘书鞠开回忆)翻开《粟裕战争回忆录》的542页,我们可以看到粟裕同志对于毛泽东的这项决定写下过这样的文字“我非常着急,当即再三要求陈毅同志仍回华野。”可见,华野离不开陈毅,粟裕何尝又离的开陈毅呢?
若干年后,陈毅的长子在回顾陈粟关系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我父亲对于粟裕同志非常的欣赏,尤其是他的战役指挥,我父亲曾经说过,在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斗争中,他主要是依靠粟裕同志进行战争的指挥工作,而他自己可能更多的是起了一个政治委员的作用。”(陈昊苏做客人民网回答黄炎提问摘录)
陈粟正是建立了一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的关系才得以在不断的战争考验面前打了满分。
197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粟裕(和谭震林)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写下了《光明磊落、革命一生》的长篇文章纪念他的老领导老战友和老同志陈毅元帅。这篇文章的诞生为陈粟光荣持久的关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5-11-13 10:07回复
风中浮萍0位粉丝
8楼
老帅并非完人,然十为老帅的气节.胸襟.风骨当为后人楷模!陈.粟.之间的默契与患难时的同舟共济,应是千古佳话!
2005-11-14 10:23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9楼
粟裕被打倒,并非文革时期,而是1958年!!!
2006-1-13 09:39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0楼
将官话套话以及粟裕的谦逊之语做论据,此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天下有占别人之功不做声的“好”搭档吗?有阻止宣传“七战七捷的”好“搭档吗?197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粟裕(和谭震林)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写下了《光明磊落、革命一生》的长篇文章纪念他的老领导老战友和老同志陈毅元帅。”,到底是粟裕写的,还是谭震林写的?其实均不是,只是秘书们的应景大作。
2006-1-13 09:45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1楼
欢迎访问无冕元帅粟裕论坛http://www.fs7711.com/bbs/list.asp?boardid=11
2006-1-13 09:46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2楼
你知道战争年代他们是如何争吵,最后毛泽东根据实践检验命令“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的吗?死抱老的结论不放。
2006-1-13 09:48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3楼
从苏中七战七捷看粟裕指挥能力
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哪部分敌人好消灭就消灭哪部分敌人,什么战法有效就采取什么战法。
——粟裕 求真务实,提出内线歼敌,夺取战争主动权
苏中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的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对其威慑很大。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石就把夺取苏北、苏中作为重要目标。在恢复和平谈判中,他亲自出马,要共产党让出苏北(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含苏中在内)。蒋介石露骨地说:“苏北地方并不大,让出来不算什么,你们还有许多地方可以生存。现在大家看到,你们在苏北,对南京、上海威胁很大。”
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对蒋介石的阴谋早有清醒的认识。1946年5月,经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批准,粟裕将第一、第六师及第七纵队共16个团3万余人集中于苏中地区,完成了战略集结。这之前,华中野战军普遍进行了战斗训练,开展了百日军政大练兵,加强了政治工作,提高了军事技术和战术水平,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6月6日,粟裕在给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电报中说:“对扬州、泰州线之宜陵、白塔加以攻击,吸引顽二十五军、一○○军出来作战,在此一地求得打二至三个大仗,达到歼灭顽二至三个师后,相机夺取泰州,以巩固南线。”6月11日,中央军委复电华东局,同意华中军区的作战部署。
6月24日,针对蒋介石以主要的铁路干线为轴线,主力由南向北展开进攻,首先夺取和控制各解放区的城市和交通线,并消灭解放军主力的战略企图,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示华东局:“太行、山东两军第一步出击豫东及津浦线,第二步渡淮向南。”要求“以苏中地方兵团吸引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率主力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歼灭第三、第四分区(华中军区所属淮南军区第三、第四分区)之敌,策应北面作战”。6月26日,军委又电示华中分局:“华中主力出淮南津浦线。”指出:“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率主力(不少于15个团)位于三、四分区与陈野(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配合,一举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区之敌,恢复三、四分区失地,并准备打大仗,歼灭浦口北进之敌。”要求华中分局考虑利弊后答复。
陈毅随即电令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淮南,执行津浦路蚌浦段作战任务,首先“集中陶(勇)、王(必成)两纵、五旅及谢(祥军)纵在六合、天长之间整训”。
当时粟裕正在苏中海安华中野战军司令部紧张进行苏中地区作战的准备工作,看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陈毅的电报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外线出击的战略机会:蒋军向北,我军向南,敌进我进,迫蒋议和。这场大战,对未来战局的发展关系重大,必须做到初战必胜。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华中主力是出击淮南津浦线还是在苏中先打几仗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权衡在苏中作战和在淮南作战的利弊得失。最后,他认为在苏中打一仗再西移更为有利:第一,苏中解放区是新四军较老的根据地之一,该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900余万),经济比较发达,粮食收入占华中的2/5,税收占1/2。未来山东主力和华中主力转到淮南作战后,不但粮草需要苏中供给,而且苏中的人力物力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也有极大作用,一旦放弃,苏中的人力物力将为敌所用。第二,该地区大部为水网地区,人民群众有坚强的组织,对敌斗争经验较为丰富,战争准备也比较充分,如不战而去,就等于自动放弃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与苏中人民的意愿相违。第三,苏中当面虽有国民党军9个师,但与淮南地区之敌相比,兵力比较弱,而我军主力正集中于苏中地区,如向淮南转移,苏中地区即有迅速被敌人占领的可能。一旦苏中失陷,淮南战局又不能取胜,我军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出现这种情况,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的供给将有更大的影响。
2006-1-13 09:49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4楼
第二天,粟裕召开各师和纵队首长会议,传达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关于华野主力去淮南作战的指示。各部队首长一致要求,首先在苏中打一个胜仗再走。粟裕认为,这个行动关系战略全局,应由华中分局作出决定。会议一结束,他就从海安出发,长途跋涉300余里,赶到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淮安,与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张爱萍、副政治委员谭震林面商如何执行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指令。四人均赞同粟裕的意见。6月29日,面商的当天,四人联名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发出了报告。
然而,为了执行中央军委外线的作战计划,陈毅不同意这一建议。
就在这时,蒋军要向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等各解放区进攻的情报纷纷传来。中央军委毅然决定先在内线作战,指出:“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这个决定,实际上批准了华中军区的建议。
7月13日,正在加紧进行苏中战役准备的粟裕接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苏北大战即将开始,蒋军将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东,由江北向北,三面同时动作,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汉。在此种情况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后,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这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赋于华中军区在苏中作战的任务,说明苏中战役带有战略侦察和战略试点性质。粟裕深感重任在肩。
敌4倍于我,我6比1打敌。首战宣泰,再胜如南
自从中央军委作出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决策之后,粟裕就严密注视着敌人的动向。
6月中旬,蒋介石完成了对苏北、苏中的进攻部署。第一绥区汤恩伯(7月中旬改调李默庵接替)所部5个整编师5个旅计12万兵力集结于南通、靖江、泰州、扬州一线,企图首先攻占如皋、海安一线,扫清沿江地带,然后由海安、扬州北进,与徐州、淮南部队会攻两淮(淮阴、淮南),消灭我华中野战军,或逼我华中野战军北撤山东,一举攻占苏皖解放区。
此时,华中野战军集结于海安、如皋一线的有陶勇、王集成第一师,王必成、江渭清第六师,管文尉、吉洛(姬鹏飞)第七纵队共19个团3万余人。在苏中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是4比1。蒋介石扬言:“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再3个星期结束苏皖会战。”
7月10日,我“四中队”(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的代号)从可靠渠道获得了国民党长江北岸第一绥区所属部队的作战计划:以南通、白蒲地区之整编第四十九师北犯如皋;以靖江地区之整编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九旅、泰兴地区之整编第八十三师分两路先占领黄桥,再协同整编第四十九师会攻如皋;以泰州地区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东犯姜堰,再会同侵犯如皋之第四十九师合击海安。预定于7月15日开始同时发起进攻。
当晚8时,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开始,粟裕主持会议。他说:“现在敌人是三路而来,拉开架子要和我们拼消耗。我们恕不奉陪,专打他一路。问题是打两翼还是打中间?打两翼,是南通和泰州,此两地筑城坚固,对我军不利。中路敌人虽然占据泰兴、宣家堡半年有余,但我们条件好,对我军是有利的。”他请大家畅所欲言,对作战方案进行讨论。会议明确了具体部署:除以管文蔚、吉洛第七纵队3个团监视东路之敌第四十九师,谢祥军、刘培善第十纵队3个团牵制邵伯方向之敌第二十五师外,集中陶勇、王集成第一师,王必成、江渭清第六师12个团的兵力歼灭中路敌人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驻宣家堡、泰兴的两个团。粟裕在会议结束时说:“敌人12万人马进攻我们3万多人,是4打1。我们这么一来,还他个6打1!”
深夜12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在海安景家庄召开了参战部队营以上干部动员誓师大会。月光下,粟裕走到台上,用洪亮的声音说:“同志们,要打仗了!国民党蒋介石已经把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啦!全面内战迫在眉睫。我们只有一条路,针锋相对,以打对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他们,夺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的枪炮比我们好、比我们多,不要紧,那些武器很快就会送到我们手里。我们手里的哪支枪、哪颗子弹是我们自己造的?飞机么?也不可怕。在800公尺上空朝下看,一个人只有5寸长短,只要不走不动,他哪里看得清是什么东西。”会场里发出阵阵笑声。
2006-1-13 09:49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5楼
宣家堡是泰兴以北的一个小集镇,南、西、北三面环水,街中有大河横贯,四周有土圩和高楼。这里驻着敌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团及一个山炮营。他们曾作为远征军到缅甸作过战,半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相当傲慢,狂妄地吹嘘说:“如果共产党打下宣家堡,那么他们可以倒扛着枪,一弹不发进南京。”
7月13日晨,战斗打响。攻打宣家堡的原华野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张震东后来回忆说:“敌人的炮火比我们预料的猛烈得多,我三团一营副营长张文明、一连副连长卜如林和二连的一部分连、排干部在带领部队冲锋时都中弹牺牲了。”据说战斗打响后不久,在常州坐镇指挥的李默庵打电话问回到泰州第八十三师指挥部的李天霞:“听说宣泰有战斗?”李天霞漫不经心地回答说:“‘敌驻我扰’嘛!还不是游击队的老一套。人马不多,请放心。”
张震东回忆说:“李天霞说的不错,粟司令在战斗开始时确实投入的兵力不多,意在麻痹敌人,傍晚才以优势兵力发起总攻。但那时的李天霞仍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李默庵呢,由于不知华野虚实,唯恐粟司令声西击东,偷取南通,急令已进至白蒲的整编第四十九师主力于7月13日缩回平潮。15日判明华野主力确在宣家堡、泰兴,又急令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再令主力北进。这一缩一伸,白白送给粟司令2天时间。15日拂晓,我旅攻击宣家堡战斗胜利结束。第六旅攻击泰兴城,15日18时发起总攻,战至24时,全歼敌五十七团。”
宣泰战斗在不到60小时内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2个团另2个营,生俘敌第五十六团少将团长钟雄飞等32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首创歼灭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纪录。
李默庵对宣泰战斗遭到如此重大损失心中十分不甘,听说华野主力仍在泰兴、宣家堡地区,就立即命令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率胡琨第二十六旅、野炮营、特务营为右路纵队,增援泰兴,进攻黄桥;文礼第七十九旅为左路纵队,沿通如公路北犯如皋,占领林梓、南马塘等地;又命令第八十三师由泰州东进,企图三路夹击华野主力于如皋、黄桥之间。
时任华野第一师副师长(师长粟裕兼)的陶勇后来回忆说,“四中队”将李默庵的作战部署很快报告了华野。粟司令面对标好的军用地图,目视着蓝色的圆圈、曲线和箭头。他判断:进攻如皋的敌人正处于运动中,毫无工事依托;敌王铁汉第四十九师是杂牌军,算得上是弱敌;兵分两路,便于各个歼灭;加上华野主力远距如皋100多里,敌可能会麻痹大意。这正是我可乘之机。于是当即决定转兵东进,长途奔袭,歼灭正在运动中的敌第四十九师。华野第一、第六师和第七纵队,发扬“打得、跑得、饿得”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转兵,日夜兼程火速东进,欲歼灭敌人于如皋城东南地区。
负责消灭左路敌军的第六师主力,经过2天2夜的攻击,将敌整编第四十九师第七十九旅大部歼灭,剩下一个团的敌人固守在有深沟围绕的宋家桥负隅顽抗,部队屡攻不克。深夜10时左右,粟裕悄然来到。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战斗打响后,他就深入参战部队具体指导,哪里的战斗任务最重,哪里遇到了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粟裕对副师长王必成、副政委江渭清说:“换一种方式打嘛。”转过脸来对站在一旁的吴强说:“来个政治攻势看看。你写封信,用我的名义,要宋家桥国民党军队的团长放下武器。告诉他,他们的师部和二十六旅已经在鬼头街被我军全部歼灭,师长王铁汉已经当了俘虏,希望他们不要心存幻想,而要当机立断,立即放下武器。放下武器之后,我们将切实保证他们全体官兵的生命财产安全。”
吴强立即拿起纸笔草拟劝降信。时近午夜,阵地上只有零落的枪声和狗吠声,烛光在指挥所的小屋里摇晃着。吴强抬头一看,粟裕已躺在门板搭的床铺上和衣睡着了。
经过4天4夜的激战,华野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九师一个半旅和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九十九旅各一部共1万余人,生俘少将旅长胡琨以下6000多人,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被俘后化装潜逃。
2006-1-13 09:49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6楼
第二次作战结束的当天,毛泽东给粟裕发来电报:
“(一)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二)敌情尚严重,望将参战主力集中休整,补充缺额,恢复疲劳,以利再战。” 力排众议,斗胆直陈,集中优势兵力歼敌
宣家堡、泰兴、如南战斗,使国民党军队损失1.6万人和大量的武器弹药,这使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大为震惊。陈诚奉蒋之命,急忙跑到南通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重新部署进攻苏北的作战计划。他们下令麇集江南的第二梯队整编第六十五师、整编第二十一师等7个旅10万余人渡江北进,集中兵力向海安进攻。同时以第八十三师第六十三旅、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自姜堰、白米一线向东出动,两路合击海安。为防止被各个击破,采取锥形攻势,正面不足30华里,纵深10余华里,各旅靠拢前进。
面对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步步压来的强敌,粟裕坐在翻过来的长凳上,背靠凳腿,面对着绘有长江两岸地形的军用地图,那红、蓝色的圈圈、曲线、箭头都穿梭般地活跃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粟裕决定撤出海安,并提出了初步的作战方案:第一、第六师集结于海安东北地区三仓河一带休整待击,七纵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
然而,许多人对这个作战方案想不通,认为撤出海安太可惜了。
粟裕虽然深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不敢独自作出决定。他决定第二次返回远在300里外的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驻地淮安,征求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他只带一个警卫员,先是骑摩托车,到了建湖县西边的草荡、水网地带,摩托车不能行驶,就步行;在离淮安还有50多里的时候,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到兵工厂借了一辆自行车,两个人互换踏车,搭乘前进。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按计划赶到了淮安。粟裕路过家门,只进去喝了一点水,就匆匆赶到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在华中分局常委会议上,到会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等同志,对粟裕提出的主动撤出海安、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决定在海安先实行运动防御,尔后主动撤离,创造新的战机。
粟裕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即8月1日上午,返回海安前线。担任海安运动防御战的第七纵队从7月30日打到8月3日,3000多兵力抗击5万多蒋军的轮番进攻,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杀伤敌人3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比1的新纪录。预定目的达到后,粟裕下令撤离海安。
正如粟裕所预料的那样,华野撤出海安后,进攻海安的蒋军先头部队随即占领该地,并纷纷向上级报捷邀功,第一绥区司令部统计竟“歼灭”华野达两三万人。他们得意忘形,错误地判断:“苏北共军已经一败涂地,主力第一师、第六师下海北逃。”李默庵认为第一步作战目标已经达到,按预定作战计划,调整部署,分兵广占地盘,在东起海边,西至扬州的300华里地段上,建立一条军事封锁线,切断南通、如皋与东台、兴化解放区的联系,清剿封锁线以内的占领区,然后与徐州南下部队会师,实现第二步作战计划——会攻两淮。
蒋军的这一作战计划,被华野“四中队”于8月6日从无线电侦察中获知:进占海安之敌分兵东进,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一○五旅开始由海安向李堡进犯。
粟裕得知这一情报,兴奋地说:“此乃一良机也,不可错过!”
8月7日早晨,粟裕给中央和华中分局发电报,报告“歼敌良机已到”,第四次建议在淮南的第五旅东调苏中参战,以便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粟裕在这次报告中,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辞。在战争年代,下级向上级提建议,同样的内容,只准提出三次。粟裕已于7月25日、7月28日和8月5日先后三次向华中军区、陈毅军长和中央报告:“我们经十天或半个月之休整与兵源及干部补充,尚可再战。但以当面尚有顽十师(旅)之众,而我们仅能集中3.5万人(官兵在内)之野战军于一个突击方向,于短时间内恐难使战局打开更大局面。目前我淮南部队形势,很难保住天长与盱眙。果若如此,则淮南仅以少数坚持即可。故建议在淮北战役尚未大打时,仍将第五旅调至苏中参战,比留淮南更为有效。如何?盼考虑。”
2006-1-13 09:49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7楼
这时,陈毅为执行中央军委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已率山东野战军主力从鲁南到达淮北。接到粟裕电报后,于7月27日和28日连复两电:“淮南第五旅不改东调仍留淮南,粟部亦宜逐渐向西转移。”“第五旅不宜东调,因津浦线是主战线已苦兵力不足。”
粟裕接陈毅的复示后认为有必要再向中央、陈毅军长和华中军区陈述自己的意见,除就各战略区如何配合打击蒋介石分区蚕食的狡计谈了自己的看法外,仍建议将淮南主力大部东移苏中参战。他说:“只要苏中局面打开,则淮南形势亦可能逐渐改善,而后我再以主力西移,则淮南局面亦可能打开。”8月5日,粟裕在答复中央军委8月2日询问电时,第三次建议第五旅到苏中参战,集中兵力在苏中大量歼灭敌人。粟裕在电报中说:“在第五旅增到苏中条件下,于8月内再歼敌人两个旅是有把握的。如第五旅不来,而仅以现有兵力作战则感到吃力,对9月份战斗亦将有影响,且对苏中局面不能得到较快的好转。”因此,“要求第五旅及其特务团仍东调参战,以期早改变苏中战局,以便主力西移。否则淮南、苏中均成僵局,于整个战局亦不利。斗胆直陈,尚祈明示”。
8月6日和7日,毛泽东先后为中央军委起草两份电报,一份给陈毅,指示“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一份给粟裕:“照你微午(5日午时)电办法,8月内再在苏中打一仗然后西移。”陈毅也于8月8日复电粟裕:“同意以一师、六师、七纵及五旅集中东(台)海(安)间待机歼敌,充分准备匆浪战,战后再行西移。”
敌人在8月7日、8日占领李堡、角斜后,李默庵又决定调其整编第六十五师于9日经海安去泰州、黄桥接替第二十五师和九十九旅的防务,10日又令新七旅从海安东进接替第一○五旅在李堡一线的防务。
粟裕说:“敌军频繁的调动,给了我军以趁其运动或立足未稳加以歼灭的大好时机。”他当机立断,集中兵力首歼运动中的李堡之敌。
8月10日20时战斗打响,我第一师乘敌人交接防务之际一举攻克李堡、角斜;11日晨,敌新七旅旅长带1个团由海安东行,第六师与第七纵队利用高粱、玉米地作伏击,在运动中将该敌也全部歼灭。
李堡、角斜之战,前后仅20个小时,歼敌1个半旅共9000余人。当时华野把宣泰、如南之战称为第一战役,把海安、李堡之战称为第二战役。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第二次大胜利。”8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宋时轮电报,指出:“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
8月13日,陈毅电告粟裕、谭震林:“宜就地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部队宜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
不同意见的争论,就此告一段落。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从7月13日首战宣泰,到8月12日奇袭李堡,在1个月时间内,华野连打4次胜仗,歼灭敌人3万余人,打破了蒋介石“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的美梦。蒋军在苏中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不得不调整部署。
8月19日,正当粟裕“考虑下一仗怎么打”的时候,“四中队”送来了蒋介石8月25日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报。粟裕、谭震林当即决定“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南下丁堰、白蒲、南通、海门一线作战,求得歼敌一至两个旅,给敌人一个严重打击。8月20日,中央军委和陈毅复电同意南下行动计划。强调指出:“将这些敌后市镇上之敌军,哪怕每处1营1连予以歼灭,均有极大意义。”
2006-1-13 09:49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8楼
当天晚上,粟裕、谭震林率主力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3万余人向敌后开进。所谓敌后,实为新四军老根据地,虽然暂时沦入敌手,但军民鱼水情深。部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夜间行军,军民都习以为常,连犬吠之声也难以听见。国民党军队更是被蒙在鼓里,成了聋子、瞎子,对华野行动一无所知。
21日夜间,粟、谭率大军深入到蒋军300里一字长蛇阵的腰部,一师攻丁堰,六师攻林梓,五旅攻东陈,犹如3把锋利的钢刀,一齐向敌人的腰部砍去。
丁堰、林梓,是南通至如皋公路上的两个集镇,驻有国民党政府交通警察总队的6个大队和国民党军第二十六旅1个营,约3700人。经过一夜激战,全歼了这股凶残的敌人,生俘少将副总队长以下2000多人,解救出了许多被捕的地方干部、民兵和土改积极分子,缴获了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汤姆式冲锋枪等大批军用物资。
丁堰、林梓战斗的胜利打开了华野西进的门户,直接威胁如皋的敌人。粟裕分析,敌人很可能马上调兵增援如皋。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李默庵得知丁堰、林梓失守后,判断华野将要进攻如皋城的四十九师,急令黄桥守军第九十九旅等增援。同时命令驻扬州、宜陵一带的黄百韬第二十五师向邵伯进攻,企图配合北线国民党军向中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两淮进犯。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华野主力远在如皋东南,如要增援邵伯,就要北绕他的封锁圈东台、兴化,需要不少时日。利用这段时间,他就可以攻下邵伯,配合蒋军进攻两淮。这样,他既救了东头——如皋城,又拣了西头——邵伯,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粟裕比李默庵更是棋高一着,李默庵想“一举两得”,粟裕却来个攻黄(桥)救邵(伯)打援,“一举三得”。
丁堰、林梓战斗结束的第二天,粟裕就部署刚由地方武装升级组成的第十纵队3个团及第二军分区两个团,在江都县邵伯镇防御敌第二十五师北进。主力部队除以第七纵队在姜堰、海安之间发动箝制性进攻外,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特务团则于8月23日夜间大踏步地向敌人封锁圈的中心挺进,进攻黄桥、泰州。泰州是黄百韬的后方,拿下泰州,黄百韬就陷于腹背受敌,必然会回兵救泰州。用“围魏救赵”的战法来调动敌人,寻歼敌人有生力量于运动之中,并解除邵伯之围。
粟裕说:“这是一着奇兵,也是一着险棋。这个地区,南是长江,东、北、西三面都是敌人许多据点连成的封锁线。封锁圈东西一百余里,南北仅数十里,我们竟敢用3万作战部队插进去,这大大出乎敌人的意料。”
8月25日晨,国民党第九十九旅奉李默庵命令东援如皋。上午到达分界地区后不敢轻进,怕在运动中受到打击,要求如皋守敌接应。粟裕听取“四中队”的报告后,计算时间,两路敌军,恰好与我军在如黄路上撞个满怀。
8月25日下午,华野第六师在如黄路分界地区与敌第九十九师战斗打响。不久华野第一师也在如黄路加力地区与如皋出来的敌人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因分界、加力两地之敌均采取集团固守战法,实有兵力又比我们原先侦察得知的要多,经过一夜激战,两地均未能解决战斗。此时,黄百韬第二十五师进攻邵伯的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邵伯两翼的乔墅、丁沟阵地有的已被突破。粟裕意识到:华野主力如果在如黄路上拖延时间,邵伯一旦失守,战局将发生不利于我军的变化。可是他手中兵力不多,又没有预备队可调!在紧急情况下,粟裕运用他最拿手的一招:战场上及时转用兵力,调整部署。
如黄路战斗,华野共歼敌两个半旅,1.7万余人,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新纪录。
在如黄路战斗进行的过程中,粟裕密切注视着邵伯保卫战的态势。苏中战役前夕,他曾视察第十纵队的阵地,明确提出了保卫邵伯的作战方针。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部队,按照预定的作战方针,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方式,依靠阵地,作短促的反突击以击退敌人,坚守了4天4夜,阵地岿然不动,毙伤蒋军2000多人。黄百韬得知第九十九旅已在如黄路上被歼灭后,急忙撤回扬州。
苏中战役,从7月13日到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人对付国民党军12万多人,七战七捷,首创一个战役歼敌5.3万余人的纪录,歼灭敌人总数为华中野战军参战兵力的1.76倍,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神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一胜利,对于扭转整个解放区南线战局的形势,实现中央军委的战略计划,并对尔后战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苏中七战七捷名扬中外,作为这一战役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粟裕,受到了苏中军民的热烈拥护和颂扬:“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首民谣被改编为歌曲、故事,在苏中地区和华东野战军中流传很久,直到今天,苏中地区的老年人和参加过战斗的老战士,仍能熟练的说唱。
2006-1-13 09:49回复
张雄文5位粉丝
19楼
孟良崮战役时,许世友在电话里对粟裕说:“你们当 官的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我们当兵的是两条腿!”
不过,
第一、这句话没把陈毅排除掉。
第二、粟裕是实际管事的,任何事,只要实管,就会有争议,如果挂名,当然争议就小了。以此推理出“挂名的肯定比实管的威望高”,这个逻辑不准确。
当媒婆总比实际当亲家来得务虚些,一旦出现问题,媒婆的争议也小得多。那么是不是理解成“媒婆的威望比亲家高”?陈毅如同媒婆,不实际负责任,因此他的争议要小得多。说起话来余地大得多,油得多;但实际负责的亲家不可能“油”。
以此论定陈毅的人缘好是可以的,但以此论定陈毅的威望高,逻辑上极不严密。
第三,就军事民主而言,出现争议很正常,当时的军人又以老土居多,说话粗鲁正常极了,以此推理什么“没威望”,看来凡是美国将领,估计没有一个人是有威望的,因为很少有哪位没被下级暗贬过。当面争也时有。把军人的一些性格,说成“没威望”。认为凭“资历”,就可以产生“威望”,凭“威望”,就可以引发人性的消失。逻辑上问题很大。
这样可以推理出毛泽东早就没威望了,因为梁漱溟也与毛泽东当面吵过。
本来,这是好现象,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而以所谓“威望”,认为不需要有德有才,就可以导致“党外无党,党内无派,军内万马齐喑”,逻辑荒唐。
而且,同样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正常。发生在粟裕身上,就成了“无威望”,逻辑上相当不严谨。
出现这种不严谨的逻辑,其原因还是囿于军衔,以55年的评定,反演其他事。
第四、许世友顶嘴的程度,与林彪曾受的待遇,相差较多。如下:
《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1946年,四平会战我军伤亡8000多人,而在撤退过程中,由于敌军追得很紧,我军再次减员5000多人。干部发牢骚,甚至有的人当着林 彪的面说他“瞎 指挥”。
一天晚上,前指在一个村庄宿营,林 彪到作战处交待任务,听见屋里议论纷纷。李作鹏对参谋们说:“现在部队对林总意见很大,说他到莫斯科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
几位参谋也附合道:“说林总怪话的多啦!说常胜将军变成撤退将军和逃跑将军了!”
林 彪在外面听见,脸胀得通红。真想踹开门,质问这些怪话是哪来的,造谣的又是哪些人。可他终于还是以一声咳嗽打断了参谋们的议论。如果不是要向他们下达指示,他真想转身离去。
其实,这都是人之常情,用“威望”来解释,实属荒唐。
钟发生在中原突围时,因部队太过疲劳,对皮定钧破口大骂,正常。从中得出“老皮威望不高”的结论,根本就是荒唐逻辑。
贬粟者,往往在最基本的逻辑上不严谨,仍然是囿于军衔。本质上,仍然是以军衔,来反推历史上的各种情景。
第五、如果陈毅有能力靠“威望”来保住自己的山野司令员之职的话,那么宋时轮的参谋长职务会很稳当。“威望”真这么灵,他就用不着靠免宋时轮的职来丢卒保车了。
当然宋是主动辞的,但不会不经陈毅首肯,甚至未必不是经过了陈毅的劝说。
陈毅如果有心保宋,那么首先是陈毅被免职,第一个是轮不着宋时轮的。
当然,如果那个泗县战役,是宋时轮违背了陈毅的命令,那么,罢掉宋时轮,留下陈毅,倒也情有可原。
可事实上,恰恰是陈毅坚持要在没作好准的情况下开打,宋时轮是服从命令才要8师立即开打不作攻城准备的。
当然宋时轮这时的服从命令是错误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军事民主的重要性。
第六、在解放战争中,在华野(三野)野司期间,陈毅呆在司令部的时间,统计上,连一年都不到。大部分时间是粟裕当家的,如何以此自圆其说,既说粟裕“威望低”,又连打胜仗呢?是不是还要推理出个“打仗不用威望”,如果这样又如何推理所谓“粟裕因威望故不适合当志愿军司令员”?
第七、以解放后政治生涯的沉浮,以及与沉浮相对就的文史上的对粟裕的淡化和对陈毅的摘桃,来反推粟裕军事年代的“威望”。逻辑上也不严密。
其实,要贬粟,要在“威望”上贬粟,最大的问题,就是逻辑推理的不严谨。
2006-1-13 10:37回复
222.95.62.* 20楼
其实,粟裕是否对陈毅心悦诚服,并不要紧,现在也已无从得知。倒是后人该如何看这个问题,比猜测粟的心态更为重要。历史的真面目往往被掩盖在伪历史中,有志者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后人,是许多人所希望和期待的。
2006-4-5 19:12回复
202.101.111.* 21楼
荒唐,元帅是能玩出来的吗?
2006-4-25 12:58回复
59.40.42.* 22楼
陈毅元帅要真是象楼主说的那样,中央也不会把外交部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交给他了。再说,在华野时,为什么粟总一让司令中央就同意呢?说明陈总必有过人之处啊。
2006-4-25 18:26回复
218.107.129.* 23楼
陈毅也许在战略部署的能力上逊于粟裕,但陈毅能有效的调和军队领导人间的合作气氛 在战争期间,合作的意义比打胜仗的意义要大的多
楼主一处说的不对,粟裕并不是因为让司令而与元帅"擦肩而过",而是粟裕再一次高风亮节地让出了元帅的军衔
2006-4-26 22:21回复
219.159.138.* 24楼
我佩服陈老总
2006-5-15 21:29回复
218.19.194.* 25楼
陈毅元帅是三野的当家人,粟裕的好领导,老上级,粟大将的功劳是在陈元帅的教导下体现的.
2006-5-16 02:12回复
朱慧菲7位粉丝
26楼
陈毅之子陈小鲁的妻子就是粟大将军的女儿,两家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
2006-5-16 11:08回复
朱慧菲7位粉丝
27楼
陈毅之子陈小鲁的妻子就是粟大将军的女儿粟惠宁,两家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
2006-5-16 11:08回复
60.201.115.* 28楼
楼猪小人矣。
2006-5-16 21:33回复
镇南关老军0位粉丝
29楼
建议楼主到江苏溧阳水西村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去考证一番,当时陈粟朝夕相处,东进苏南。
老一辈军人之间的胸怀和友谊,是后人难以体谅的,从大学生宿舍内勾心斗角生活中走出来的人,难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此文不是什么新鲜玩艺,最早骂陈毅不会打仗只会下棋吟诗的是“旗手”江青,对学生造反派说:陈毅不过是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可惜老将们对当年女洋学生的青睐不屑一顾。
2006-5-23 10:50回复
202.120.224.* 30楼
张雄文是高手?他那些狗屁文章我想很多人都看过了,连粟迷都直摇头,我在想,这个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理性和客观的东西算是什么东东
2006-6-27 10:44回复
218.17.121.* 31楼
楼上的只会打棍子?
2006-6-28 15:27回复
共有31篇贴子
12下一页尾页
发表回复
内 容: 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本吧目前只能浏览,不能发贴
你可以先登录 |注册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登录 |注册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加入会员后本吧发贴免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