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查询违章怎么查:王应麟:《小儿王的育儿经》 第一章 孩子护养的三个要点 - 乌有之乡赤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06:28

王应麟:《小儿王的育儿经》 第一章 孩子护养的三个要点

发布: 2009-10-14 14:40 | 作者: 王应麟 | 来源: 本站 | 查看: 900次


  中医认为小儿常有三不足
  一是脾常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年人相对较多,但其脾胃薄弱,消化能力较差,饮食稍增便极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加上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就更易为饮食所伤。
  二是肾常不足。
  小儿的肾气肾精不充沛,需后天饮食营养的不断补充、化生和充填,才能正常发育。
  三是肺常不足。
  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在防御上不够有力,易为外邪侵袭。肺之气有赖于脾的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气自固,而小儿脾胃不足,肺气也就弱了。


  孩子的饮食

  孩子吃和喝的关键是:
  “食”要天然的,要精心培育的;
  “饮”要以水为主,清洁而不添加非天然物质的;
  “喂”要定时定量,顺应四时给食;
  “养”要精心观察,精心呵护。

  护养孩子重在饮食调养

  饮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所有其他生命活动的基础。要使孩子吃得好,长得健壮,就要先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孩子属“稚阴稚阳”之体,即孩子体内精血津液还不充实,内脏功能尚不健全或全而未壮。
  鉴于以上的生理特点,孩子的护养重在调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根本不在于吃什么灵丹妙药,而完全在于日常的饮食。
  那么,日常饮食该如何调养呢?我总结了使脾胃无伤的八大法则:
  一、食贵有节
  古人认为,“若要小儿安,须受三分饥与寒”。在孩子的饮食方面,既要供应充足的营养,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适度适量。如摄食过量,则不仅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还有可能伤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的障碍。
  二、食宜清淡,不可偏食
  宜食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胃肠中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则易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进而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便成为致病的因素。
  另外,对孩子偏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偏食必然使营养供给不全面:某些营养过剩,而某些营养又缺乏。这样会使得营养失衡,导致疾病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三、食宜暖
  孩子的脾胃功能还在发展之中,胃喜暖而恶湿寒,要保护好脾胃,就要在食物上注意保暖,少吃甜冷冰冻的食品和凉的饭菜。
  四、食宜细缓,不可粗速
  就餐速度和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吃饭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以使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食物能被切磨得碎烂一些,唾液发挥的作用也更充分些。孩子吃饭时若狼吞虎咽,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甚至发展成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五、食前忌动,食后忌静
  一般来说,人在运动时,血液大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除胃以外的其他脏器中,所以在饭前最好不要做剧烈活动,以免胃肠部位因血液缺乏而影响消化。但在吃完饭后,如果呆坐不动,胃肠也会被迫减缓活动量而造成食物停滞在胃肠形成积滞。饭后适当走一走,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吸收,所以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之说。
  六、胃好恬愉
  情绪会影响饮食消化。当生气、着急、悲哀、害怕或受惊时,有人会发生恶心、想吐、不想吃饭的现象,这就是情绪影响着消化功能的表现。而进食前情绪特别好时就会吃得很香也很多,吃完后也会很容易消化。所以在饭前、饭后,父母不要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的脾胃受到损伤。
  七、食贵有时
  主要是说要坚持好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此一来,孩子在一定的时间会产生饥饿感,胃肠内会产生大量的消化液,而使吃进的食物能顺利地消化和被吸收。
  八、慎用医药
  用药不当会伤及孩子的元气。孩子生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能用天然药物就不用化学药物;能用某种物理治疗方法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药物治疗;更不要一味求疗效,给孩子吃各种各样的药。
  另外,孩子进补宜慎重。现今生活富足,孩子体质偏虚的少,偏实的多。父母如果不辨明孩子当前的体质情况,一味让其进补,结果常常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尤需慎重。
  孩子饮食调养的责任在父母,父母应该精心观察孩子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和大小便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孩子在青春发育期以前,他们的行为、能力都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在吃、喝的问题上不能任意而为,而应在父母的指导下吃和喝。因此,父母掌握好孩子的饮食尤为重要。

  父母要掌握好的三件事

  一、合理膳食搭配
  1.首要是选择食物
  第一,原则上要选择自然生长的绿色食物,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首先选用经过人类几千年来精心培育出的,为人类提供丰富营养的动植物,而没有经过筛选和培育的,也就是野生的动植物,一般不要给孩子吃。
  另外,需顺应季节给孩子进食。时令水果、蔬菜的营养价值往往是最高的,也是人在特定季节所需的。一般来说,不提倡逆、反季节进食,如冬天吃西瓜、吃冰镇食品等。
  第二,尽量避免选择含有化学制剂的食物,如面粉以标准粉为好,因为过白过细的精白面粉中可能含有增白剂。有的食品还使用了防腐剂、色素,甚至使用硫磺熏染。
  2.其次是搭配食物
  膳食的搭配主要是指食物性能的搭配。
  比如:在大米中加入小米一起煮成米饭或米粥,或吃馒头时喝一碗玉米粥,这样不仅能调和人们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大地提高主食的营养价值。再如,把海带和肥肉炖在一起,可以减轻高脂肪带来的危害。有些孩子爱吃油腻、甜黏食品,若同时保持充足的蔬菜的摄入,就能比较有效地解决油腻、甜黏食物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和排便不畅。
  小学生的膳食平衡非常重要。他们上午课时多,脑力劳动比较重,因此,他们早餐的热量与蛋白质含量都应占全天量的30%左右。小学生早餐能吃点主食、鸡蛋及少量青菜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提高学习效率都有好处。而早餐只吃主食或不吃早餐的学生,到9点后就会觉得饿,且精神不能集中,甚至觉得心慌。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影响身心健康。
  二、合理的膳食制度
  1.首先是定时饮食
  即前面所讲的“食贵有时”的问题。孩子的定时饮食习惯,即早、中、晚三顿饭一定要保持好。按科学的方法,三餐合理的分配方案是:早餐占一天总食量的30%~40%,中餐占40%~50%,晚餐占20%~30%。
  一般早餐必须是三餐中最好的,要有足够的高蛋白供给,晚餐以吃少为佳。这种饮食分配是符合一天中生理活动,以及能力消耗、补充等各方面需要的。
  孩子白天活动量大,消耗多,可以多吃些,把蛋白质含量高的都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晚上睡觉时,胃肠需要休息,为了不妨碍胃肠的休息,就要吃些清淡的好消化的食物,否则胃肠中会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而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
  所谓“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2.同时要定量饮食
  即前面所讲的“食贵有节”的问题。不要因为某些食品好吃,孩子爱吃,就任由他们随便吃而不加节制,最后造成饱腹无度而损伤肠胃,甚至出现呕吐、肠胃胀满、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的原因,吃饭很不规律,匆忙吃早餐甚至是不吃早餐,中午在外面随便吃些饭。到了晚上,父母忙了一天,孩子上了一天学,都饿了,父母认为孩子一天没有好好地补养,应该在晚上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顿,就以大鱼大肉为主,也有的父母会带孩子暴吃一顿洋快餐。
  “鱼生火,肉生痰”,古人很早就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洋快餐很迎合孩子的口味,但从中医的角度讲,洋快餐主要是以煎炸食品为主,都是“发热难化之物”,不易于消化,如果频繁地进食,易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另外,孩子在吃洋快餐时多半是吃着热汉堡、炸鸡翅、炸薯条,同时又大量饮用冷饮,这一热一冷,很易伤及脾胃。
  长期这样进食,很容易使孩子脾胃失调,也会使孩子(包括父母)营养不均衡,导致肥胖。那些不吃早餐的孩子,因机体所需能量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出现疲劳乏力、思维迟钝的现象,影响健康成长。
  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需要不断培养和训练的。孩子也包括大人,都要时刻注意去适应合理的进食规律和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吃出健康来。
  三、 合理的烹调方法
  烹调是食物加工的重要环节。“烹”是指烹制火候的合理运用;“调”是指调配适合食用者需要的良好滋味。
  烹调是为了保护和开发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所以,烹调时应该注意营养素的保护。
  在洗涤方面:煮米饭前不宜淘洗次数过多;洗菜先将菜浸入水中,以减少残留农药,然后再切小。先洗后切,能防止营养素溶解在水中。
  在加热方面:加热食物的常见方法有煮、蒸、煎炸、炒、熏烤和烫泡。
  1.煮
  煮的时候,食物中的一部分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有机物会浸入汤中,所以,煮过食物的汤应很好地利用,不要废弃,如肉汤、鸡汤、米汤、面汤等都应食用。煮过的食物最适合孩子,既好消化,又适合比较弱的胃肠的吸收。

  2.蒸
  蒸的食物比较松软,食物浸出物少,营养素保存较好,且易于消化吸收,是一种理想的烹调方法。我们通常吃的主食,如米饭、馒头、蛋羹等,都是通过蒸做熟的。
  3.煎炸
  煎炸食物由于浸入了过多的脂肪,不利于消化。另外,煎炸对蛋白质和维生素有严重的影响,可以使食物外部的蛋白质凝固,破坏维生素。所以煎炸法应少用,煎炸食品也应少吃。现在所谓的洋快餐大部分是煎炸食品,长期进食会促使身体发胖,对于孩子的肌肉、心脏也会造成伤害,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损伤。
  4.炒
  做蔬菜和动物类食物通常用炒的方法。大火急炒对营养素的保护最有好处,同时应该尽量少加水,避免汤汁过多,又不能全部食用而造成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不要煮后挤出菜汁再炒,这样会更严重地破坏营养素。
  5.熏烤
  与煎炸法相似。食物表面的蛋白质或淀粉受高温而凝固,维生素类由于高温作用遭受的破坏也很大。经熏烤的食物也不适合孩子经常食用。
  6.烫泡
  这种方法对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肉类中的维生素的破坏小,涮羊肉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可见,煎炸和熏烤的烹调方式要尽量少用。多采用优良的烹调方法,不仅可以保证饭菜的色香味,还可以保护营养,使孩子吃后能正常发育。


  给孩子吃什么

  孩子吃什么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中医经典著作《素问》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人的饮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热量的供应,其次才谈得上营养问题。身体必须有热量才能正常进行运转。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和吸收,其中丰富的维生素B1,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脂肪也是重要的热量来源,但是脂肪摄入太多会促成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尤其对于孩子来讲不易消化。所以,古人讲的“五谷为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每日要食用适量的主食来保证人体的热量供应。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而三种营养成分可以帮助身体吸收食物中其他的养分,使身体机能保持正常。所以说“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蔬菜水果是饮食中重要的辅助、重要的补充。
  身体需要蛋白质来支持生长和发育,鸡鸭鱼肉富含蛋白质及各类矿物质,但对于孩子来说,多食则最易积滞化热,伤及脾胃,严重的会出现肚大青筋的疳积之症,为日后的成人病埋下隐患。所以“五畜为益”,就是说动物性食品对人体有益,可以食取,但不是“五畜为养”,不可以把肉食当主食。
  以上正与现代营养学家提出的饮食金字塔的观点是一致的。饮食金字塔分为五层:最底层庞大的塔基是五谷杂粮,倒数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倒数第三层是鱼禽肉蛋,倒数第四层是奶类、豆类制品,塔尖是少许的油脂。
  那么,究竟什么食物最有营养?其实食物的营养都是相对的,每一类食物各有其特点,要追求最佳营养,关键是要合理膳食。而合理膳食重在“气味合而服之”,也就是要合理搭配、合理烹调,才能达到“补精益气”的作用。
  所以,父母要注意饮食的均衡。简单形象地讲,就是要记住下面的饮食金字塔。金字塔每一层的都要吃到,饮食结构根据金字塔塔基到塔尖的比例,就不会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注意到一两天之内的饮食平衡就可以了。

  给孩子喝什么

  喝水最重要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水的功能主要是构成全身组织,调节体温,促进机体各系统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充作各种物质的吸收、运输及排泄的携带体,协助维持体内一切体液的正常渗透压。每天喝一定量的水,可以保护肾脏,排除体内毒素。
  水的需要量取决于机体的新陈代谢的需要。孩子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但肾脏处于“常虚”的阶段,其浓缩功能较差,因此所需水分相对地较多。此外,活动量、外界气温和食物性质也影响孩子对水的需要量,活动量大的孩子散热多,需水量较大;多吃蛋白质和矿物质时,排泄这些物质所生的废物需水较多,水的需要量也因此而增加。所以,孩子体内水分相对比成人多,约占体重的70%~75%。
  给孩子的水量一般是按体重来计算。
  孩子水分的供给要充分,随时喝适量的水,而不要口渴了才喝水,那样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孩子口渴经常是已经开始脱水的表现,不及时补充水会导致严重脱水,需及时抢救。
  但如果给予孩子的水超过了正常需要量,也没有好处,白白增加了尿量的排泄,也增加了心、肾的负担,产生不良的作用。
  喝水是有讲究的
  一是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做父母的要在夏天随时给孩子喝水,随时补充水分。
  二是极度干渴时别喝过多的水。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如果孩子渴得厉害时,要让孩子缓缓饮水,若拿起水瓶喝个没完,会造成胃难以适应,引发不良后果。
  三是睡前不宜多饮水。孩子在睡前喝较多的水,会影响夜间休息,还有不少孩子会因此而遗尿。
  四是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不少脾胃阴虚或有疳积的孩子,特别爱在饭前和吃饭时要水喝。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五是早晨起床时喝水有助健康。让孩子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绝不能把饮料当水喝
  在现代,孩子喝的并不都是单纯的水,还有饮料。饮料的种类多得数不清,它们对孩子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今天受孩子欢迎的流行饮料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碳酸饮料:是在经过纯化的饮用水中压入二氧化碳,并添加甜味剂和香料的饮料。这种饮料除了可助消化,促进热气排出,补充一定的水分,产生清凉感外,不含任何营养素,被营养学家列入“垃圾食品”的范围,对孩子健康不利。
  果汁、蔬菜汁饮料:这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理想饮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盐,可刺激胃肠分泌,助消化,还有助于钙、磷的吸收,但含糖量偏高。
  奶类:牛奶是蛋白质、钙、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的良好来源。豆奶蛋白质含量可达2.5%,花生奶、核桃奶一类的营养价值与豆奶相似。杏仁露及各种果奶、牛奶饮料、乳酸饮料等的营养素含量不到牛奶的三分之一。牛奶的营养价值远远大于含乳饮料,所以含乳饮料不能代替牛奶。
  天然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碘、锰等。
  纯净水和蒸馏水也十分流行,补充水分的同时又不会摄入过多的能量和糖分,但也不宜长期饮用,因为它缺少对孩子健康有益的许多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酸”饮料:饮料中的香精、香料、枸橼酸与体内钙离子结合,会影响孩子骨骼、牙齿的发育。还有很多饮料中添加的碳酸、乳酸、柠檬素等酸性物质较多,加上摄入的肉、鱼、禽等动物性食物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两者结合,会使血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不利于血液循环,人因此容易疲劳,且免疫力下降。
  热饮料:常喝非常热的饮料,会对食道产生慢性热损伤的致癌结果。像喝滚烫的加奶咖啡和茶,就有可能提高患食道癌的几率,这一点中青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根据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喝饮料只能适可而止,而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是绝对必要的。不能让孩子任意喝饮料,更不能以饮料代替水来喝。
  常喝可乐不健康
  国外研究表明,喜欢喝汽水的少女骨折几率是不喝汽水的3倍,而爱喝可乐的少女,骨折的几率是不喝可乐的少女的5倍。“可乐”又是很强的“催肥”剂,目前我国都市青少年人群中正在形成一个“可乐族”,他们少喝或不喝白开水,只喝“可乐”,这一人群同样也是肥胖的高发群,占2002年北京市肥胖儿比例的17%。

  四季饮食调养

  春季饮食
  春季,自然界阳气升发,这时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
  1.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
  春季饮食,首先要按《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在饮食方面适当多吃一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风土论记》主张春天“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在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良蔬菜,但因其对肠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父母还是要适当控制孩子吃这些辛辣的蔬菜。
  2.多吃甜食,少吃酸食
  中医认为,肝是喜欢酸味的,春季已亢奋的肝若再摄入过量的酸味食物,则会造成肝气过旺,势必伤及脾脏。为了平衡,唐代孙思邈就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食,多吃甜食,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所以,春天要多食甘淡的东西,比如黑米、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鲫鱼、草鱼、黄鳝等。胃不好的人,则慎食春笋。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吃得太多,会对胃肠造成负担,可能造成胃出血,使肝病加重。
  3.多吃蔬菜
  冬季过后,会较普遍地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天常见的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造成的营养失调所致。春季新鲜蔬菜有菠菜、小白菜、油菜、胡萝卜、芹菜、莴笋和荸荠等,都属于性味甘平的食品,适宜春季服食。
  夏季饮食
  孩子在炎热的环境中学习和玩耍时,代谢会增强,营养消耗也会增加;又因天热大量出汗,营养成分容易在汗液中流失。同时,很多孩子会有“苦夏”的现象,即孩子出现不好好吃饭的现象,这样,孩子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的摄取。可见,夏天孩子的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
  1.注意补充营养
  首先,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其次,要补充维生素。热天出汗多,维生素代谢增强,需要较高量的维生素。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子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食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和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可以给孩子多补充这些食物。
  再次,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夏天孩子活动多最容易出汗,易流失较多的水分和无机盐,这时就要给孩子随时补充,一般要多吃蔬菜、水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2.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中医认为“长夏多湿”。清热的食物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整个夏天都要吃。这类食物大都为夏熟的果菜,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西瓜,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和助消化。但不要给孩子吃冰镇时间过长的西瓜,以免伤及脾胃而引发各种疾病。
  苦瓜,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作用。
  桃,属营养保健型水果,营养既丰富又均衡。我国古代称佛桃为“寿桃”,称蟠桃为“仙桃”,认为“食之益寿延年”。《本草纲目》也提到桃实可“作脯食,益颜色”。
  乌梅,性平,具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虫等作用,还可用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草莓,果肉多汁,酸甜适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的美称。它具有清暑、解热、润肺化痰、利尿止泻、助消化等功效。
  西红柿,夏季最多,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解暑止渴的作用。
  绿豆,李时珍曾高度评价绿豆为“济事之良谷也”。 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热天喝一碗绿豆汤,神清气爽,暑热全消。
  黄瓜,《本草纲目》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可作为炎热的夏天常备的食物。
  3.多吃辛味的食物
  适当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酷暑炎热、高温湿重,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以燥其湿,如此便可以健脾而增进食欲。
  但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是说在夏天尽管天气热,但人们也不可吃太多苦味的食物。苦多则助心火,而伐克肺金,为了防止肺气受伤,还要多吃点辛味食物,以补肺气。葱、姜、蒜、韭、椒等,都是补益肺气的良佳蔬菜。
  4.多吃点温热食物
  夏季饮食一般以温为宜,《养生镜》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此时心旺肾衰,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在早、晚餐时喝点粥大有好处,如绿豆粥、赤豆粥、荷叶粥、莲子粥、百合粥、银耳粥和冬瓜粥等都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但粥不同于稀饭。熬粥,一定要先用旺火让粥迅速沸腾,再用文火慢慢熬煮,使其质地糜烂稀软、口味甘淡适口。喝粥时宜温热食用,不要喝凉粥。
  5.喝冷饮的学问
  夏天喝冷饮能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体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可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可选用酸梅汤、赤豆汤和绿豆汤,还可用菊花、金银花、山楂片加水配制成凉茶。
  但民间有“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的俗语。中医也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肠道供血较少,大量冷饮会造成胃肠道突然收缩,供血量减少,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腹痛腹泻等。所以,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
  6.注意饮食卫生
  在夏季,孩子最应注意的是饮食卫生。孩子在夏天爱吃生冷瓜果,但若不注意卫生,就会“病从口入”了。因此,在生吃瓜果时,要进行清洗消毒。更要注意熟食的新鲜,不能吃霉变的食物,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秋季饮食
  秋天万物由生长渐趋凋谢,是收获的季节。人的机体已由活跃、外向、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由于夏季消耗多吸收少,秋季要重视补充营养,调整机能,为冬季的藏精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季节,孩子的肺脏活动较旺,饮食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1.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季饮食,首先要贯彻《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可以选用以下食物:
  银耳,是一种有补助作用的名贵补品,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和健脑等功效。
  甘蔗,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梨,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和清心等功效。
  芝麻,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和止咳平喘之功效。
  藕,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最多。
  菠菜,能滋阴润燥、养血止血和通利肠胃。
  乌骨鸡,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和健脾止泻的功效。
  豆浆,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和利尿。
  鸭蛋,有滋阴、清热的功效。
  蜂蜜,是营养佳品,能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
  橄榄,有开胃消滞、解腥止痢、消炎退肿之功效。秋天气候干燥,食之有生津、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功效。
  2.多吃酸味食物
  秋天为防肺气太盛而伤肝,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薤、椒等食物。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对增强肝脏功能有益,如:
  苹果,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效,还有止泻、通便的作用。
  石榴,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的功效。
  葡萄,有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的功效。
  芒果,有益胃、解渴、利尿功效。
  杨桃,生津止渴,但多食伤胃。
  山楂,有消积化食、活血化痰等功效。
  中医提倡秋天每天早晨喝粥。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喝粥对于孩子的健康特别有益。
  冬季饮食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收藏。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活动应该有所收敛,将一定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作准备。
  1.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
  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是:
  增加热量;
  无机盐的供应量要比平常稍微高一些;
  维生素的供应,尤其是维生素C的需要量要有所增加;
  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最好一半以上为植物油;
  同时要保证蔬菜、水果和奶的供给充足。
  若能达到上述要求,就可抵抗冬季的寒冷,保证身体的健康。
  2.冬季宜多吃的食物
  羊肉,羊肉性温,能供给大量热量,同时还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的功效,是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
  鹅肉,在南方流传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本草纲目》上记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适于冬季食用。
  萝卜,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淤解毒、清凉解渴、利大便等功效。 民间的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了街,药铺不用开”,是有道理的。
  鸭肉,冬天除了吃一些补阳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养阴,因为“秋冬养阴”是中医的一条重要原则。《日用本草》说鸭能“滋五脏之阴”,鸭肉尤其适用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食用。
  核桃,又名胡桃,其营养丰富,有强肾补脑的功效,在我国有“长寿果”之称。因其热量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也较丰富,冬天每日吃1~2个核桃,非常有益于健康。
  栗子,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体弱的孩子常吃一些有好处,但因其脂肪含量高,生吃不容易消化,煮熟又会滞气,所以应对量有一定控制,以免积存在胃中。
  白薯,又名红薯,营养价值很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白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为薯粮,使人长寿少病。”但是白薯吃多了会感觉胃胀、烧心,并且吐酸水,影响身体健康。
  冬季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和豆芽等。还要吃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藕、木耳和芝麻等食物。
  3.多吃苦味食物
  《四时调摄笺》里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吃味咸的食物,多吃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如常用竹叶、麦冬泡水喝,或喝苦丁茶,或吃一点黄连片,或吃一些苦瓜、黄瓜、青菜等蔬菜。
  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
  4.谨防冬季食物中毒
  一般食物中毒都发生在夏季,冬季常被忽视。而事实上孩子吃20~30粒银杏仁就有可能中毒。其他如四季豆、扁豆、豆角和小刀豆,都含有一定毒素,当大量食用未烧熟、烧透的豆角类食物时,有可能引起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等症状。冬天的甘蔗变质后也会造成中毒。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顺应这种规律。所以四季饮食也应适应季节的变化,按时令进食,一定做到吃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以应季食物作为主要来源。不要食用逆季节的水果,如冬天吃西瓜,尤其是那些脾胃虚弱的孩子更要注意。在孩子生长发育阶段,要遵守顺应自然、精心喂养的规律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饮食存在误区

  误区一:偏爱肉食。
  一是因为味道鲜美,二是因为父母认为肉鱼才是最有营养的,鼓励孩子多吃。其实前面已经讲过了,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疳积之症,自然表现为不爱吃饭。饭量跟不上自然会消瘦,吃的东西不全面更会导致身体营养素的缺乏,去医院检查发现缺锌缺铁,一些医生又会建议你多吃肉来补充,结果又继续大鱼大肉,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五畜为益”,但不宜多食,一定要适量。
  误区二:忽视主食。
  一些父母认为主食没什么营养,少吃一点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主食含有的大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供应来源,孩子的活动量大,需要充足的热量供应,主食摄入的少,热量供应不充分,孩子自然不会健壮。


  孩子的睡眠
  睡眠要占我们一生中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孩子的睡眠比成人要占更多的时间。睡眠是身体内大部分器官休息的时间。孩子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因此休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大脑皮质更需要适时的休息。所以,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睡眠需要多少时间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几乎昼夜都在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逐渐减少,一般到成年期8小时睡眠就足够了。
  一般来说,孩子越小,睡眠的时间越长,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的不同,同样大小的孩子睡眠时间会有长有短。如果孩子睡眠时间短,但睡时平稳,睡后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均正常,也不是病。
  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这对身体的生长发育、健康以及提高学习成绩都是有利的。千万不要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给孩子增加大量课外作业,挤了睡眠时间,这样只能适得其反,既影响孩子的健康,又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正常孩子的睡眠时间
  1个月内   18~20小时
  2~3个月   16~18小时
  5~9个月   15~16小时
  1岁左右   14~16小时
  2~3岁    12~13小时
  4~6岁    11~12小时
  7~13岁   9~10小时
  孩子在睡眠中常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睡姿
  到半岁后,婴儿已经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了。婴儿不像以前那样光爱睡觉,醒来的时间和精神愉快的时间增多了。
  这时,有些孩子却开始趴着睡,有些母亲就不放心了,因为孩子一直是仰着睡的。其实,这时孩子趴着睡只不过说明婴儿睡觉能自由翻身了。婴儿睡觉时总是采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如果婴儿觉得趴着睡舒服,就可以不用管他。
  一般婴儿连续趴着睡一个时期以后,又会改成仰着睡,有的孩子即使到了上小学三四年级,还喜欢趴着睡,也还是健康的。
  入睡困难
  有的婴儿该入睡时,总得先哭一阵,最后闹到妈妈陪着一起睡,并要拿着奶瓶吸上几口,才会逐渐入睡,妈妈一走开,就醒来哭闹。
  入睡情况一般是婴儿的天性,不是教育出来的。碰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善于将婴儿的天性同家庭的平静气氛很好地调和起来。给孩子吃完饭后,洗个澡,盖上被子,把灯光弄暗一些,电视的声音弄小一些,这不失为哄婴儿入睡的高明办法。还有些父母会选择为大一点的孩子讲讲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入睡。
  不容易入睡的孩子,确有个性问题,但是当精神充足时,会更不容易入睡。要使这种孩子早些入睡,必须在白天让他多活动,玩得十分疲劳。
  要强调的是,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半夜不睡、深夜玩耍的毛病。
  夜惊症
  到3~4岁时,有些孩子睡了1~2小时左右,突然大声哭泣,不明原因地喊叫,并且起来走动,有时还会叫喊,持续几分钟后,大人抱起来,就会睡去。第二天,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也不记得。这就是夜惊症,5~7岁的孩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此父母不要过于忧虑,这些症状迟早会不治自愈的。
  一般这种情况多是在做噩梦时出现,由于害怕和惊吓会引起做噩梦,所以不要让孩子看惊险、恐怖的电视等。另外,让孩子充分休息。
  起床困难
  还有一些早上不肯起床的孩子,他们从睁开眼睛到完全醒来,要在床上辗转反侧20分钟左右。这也是每天必有的过程,有的父母会因为赶时间着急连打带骂地把孩子赶起来,其实倒不如等他自己清醒,这样对创造家庭和平的氛围也有利。
  尿床
  孩子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医学上称之为“遗尿”。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1岁以前的孩子还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此时,父母要细心观察排尿情况,掌握孩子排尿规律,定时把尿,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1岁以后的孩子就要训练定时坐盆排尿,使孩子能逐渐产生控制排尿的能力。3岁以后的孩子就基本不尿床了。
  原因
  疾病的征兆。大孩子遗尿的原因很多,如男孩包皮过长,女孩外阴炎、膀胱尿道感染发炎,或是因有蛲虫骚扰尿道口等。还有隐性脊椎裂及其他慢性疾病造成的体质虚弱,均可引起孩子遗尿。
  精神压力。有些遗尿是精神上的因素,如功课负担重,学习成绩不好、遇到不顺心的事,使精神上产生极大压力,造成睡眠不好以致引起遗尿。若是偶有尿床后受到父母训斥、打骂或别人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思想负担有所加重,反而会使遗尿症状加重。
  生活习惯问题。有些孩子会因为打乱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遗尿;有的是因为白天活动量大,玩得太累,疲劳过度,夜间不易醒来而尿床;还有的是因为白天或睡前过度兴奋,造成晚上做梦而遗尿。
  采取措施
  孩子遗尿,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如果是由于内脏器官的病变,就要到医院及时治疗;如是精神上的原因,就要努力使孩子卸下精神负担,多鼓励孩子,宽慰孩子,千万不要因尿床就打骂和嘲讽,对生活习惯紊乱的孩子,就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作息规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可以适当减少白天的活动量,避免过于疲劳,晚上睡前不要多喝水,睡前让孩子把尿排净,对那些憋不了一夜尿的孩子,要坚持训练夜间起来小便等能力。
  咬牙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夜间咬牙是有寄生虫了,其实寄生虫只是引起孩子睡觉咬牙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白天玩得太疲劳,或是学习紧张,在睡眠后仍处于兴奋状态,或由于消化不良,刚吃饱就睡觉,或是做梦吃东西,以及口腔疾病等,均可引起夜间咬牙。
  长期夜间咬牙对牙齿磨损很厉害,甚至引起牙齿松动,吃东西时感到费力、酸痛。
  如果是劳累引起的就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过于疲劳和情绪紧张。晚饭不要吃得过饱,要定时定量。有口腔疾患和消化不良的孩子需要找医生治疗。
  总之,如果孩子夜间咬牙,父母要寻找原因,及时治疗。
  睡眠是生理现象,但睡眠习惯是在生活中不断培养的。孩子的睡眠习惯和父母有密切关系,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也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孩子的排泄

  孩子大小便,出汗和放屁,都是值得父母随时关注的问题。了解这些排出物的色、质、量和时间、次数的变化,对于掌握孩子的消化、吸收及身体状况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便
  孩子的大便反映了他们的消化吸收情况及胃肠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
  以人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卵黄色,或偶尔呈绿色,或混有凝块,稍带酸臭味,稠度均匀,或带少量黏液,每日约2~3次为正常;
  吃羊乳、牛乳或其他食物的孩子,大便常呈淡黄色或带白色,质较坚硬,微臭,每日1~2次为基本正常;
  较大的孩子大便呈黄色,干湿适中,每日1~2次为正常。
  不正常的大便是:
  当孩子的大便次数一日超过3次,并且大便呈水状,或有乳块、或黄绿色,大便味秽臭、或腥臭、或酸臭等,说明孩子患有消化不良或肠炎了;
  大便有赤白黏液,肛门坠胀,孩子时刻想解大便,发热、腹痛,为痢疾;
  大便纯血,或呈棕褐色,或似赤豆汤,伴急性腹痛,为出血性小肠炎;
  大便灰白,可能伴有黄疸;
  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超过2天解1次大便,属于便秘,当便秘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时,可能为习惯性便秘。
  小便
  正常的小便应该是:
  正常孩子的小便为淡黄色。但在夏天,天气炎热,出汗多,饮水少,体液浓缩,小便色深而少,也可以视为正常。
  不正常的小便是:
  当孩子小便出现色、量异常及相应的症状时,要考虑孩子的尿路、膀胱和肾是否有问题了。
  当小便呈黄赤色,短少、混浊、气味臊臭,且排尿时有刺痛感,很可能是尿路感染;
  小便色深红或呈褐色,是血尿的表现;
  小便色深黄,染衣裤不退的,为黄疸;
  小便色清而量多,伴口渴饮水,常见于消渴和夏季热;
  夜尿不能自控,为遗尿。
  汗
  孩子肌肤薄弱,较成人容易出汗,正常孩子睡时额前有微微汗出,头、胸、背等处出许多汗,常浸湿枕巾、睡衣等。这些一般都视为正常状态,不属于病态。可详见第三章中的“出汗”部分。
  痰
  孩子有痰是不正常的,需要对症处理。孩子的痰都是产生在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一般与上呼吸道感染有直接关系,最好请儿科大夫诊治为好。
  痰白清稀成液状的,多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出现;
  痰黄或白呈黏稠状的,多为咳嗽、气管炎、肺炎;
  痰稠不利,咳嗽阵作,有回声的,可能为百日咳;
  咳吐脓血,可能是肺脓疡等疾病。
  放屁
  父母留意孩子放屁,对于孩子的饮食调理和保健是有好处的。孩子放屁经常可见以下几种:
  放臭屁或嗝逆(打嗝儿)不断,并有酸臭味,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应减少食量,尤其是减少脂肪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空屁,断断续续放屁,但无臭味,多是胃肠排空后,因饥饿引起的肠蠕动增强造成的。这种情况提醒父母,孩子饿了,应及时喂食。
  多屁,多粪便,常因孩子多食了豆类食物、山药和白薯时引起肠道产气过多而成。这时应减少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类食物。
  无屁,若婴儿吵闹不安或出现阵阵腹痛,且始终不放屁,也无大便,此时父母不可掉以轻心,可能有肠梗阻,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TAG: 王应麟 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