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商务局网站: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1:09
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09-09-11 19:24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宏斌,陈遇春,刘彬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农业的科技化发展趋势,农村的城镇化趋势,农民的社会分化以及农民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都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当前的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发展态势、内容结构、供需关系等方面衣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对此进行准确的把握,是推进新世纪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    从我国目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来看,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农村发展的城镇化趋势(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即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是农民阶层分化的客观现实与农民增收的巨大压力,都明确显示出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由于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当前这一需求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掘,这也是影响农民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农民职业教育极为广阔的需求前景
按照需求的主体划分,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大致包括两个层面,即社会性需求和农民个体的需求。具体到产业标准上来说,则包括内容更为广阔,囊括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而且涉及专业技能与知识、管理经验与知识、生活技能、生态观念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这里主要以需求主体的划分为标准,从两个层面勾勒当前农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发展前景。   (一)社会需求前景   1、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面临的战略转型,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在新时期,我国农业面临实现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这一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技术基础的转型。既要继承和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技改造、武装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的品质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二是产业结构的转型。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和竞争加剧这一客观现实,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能满足新时期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生态化的消费需求的新型产业结构。三是实现产业组织的转型。适应农业产业链拉长的发展趋势,在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转化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专业性产业组织的组建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分工协作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四是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型。面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与水资源锐减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发展而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生产观念,遏制滥垦、滥牧等经营习惯的延续,这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树立生态观念,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体系,也成为新时期农业产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阶段农业发展战略转型的实施与实现,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和教育。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因此,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无疑成为这一战略实施中的重中之重。   2、新时期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与繁荣农村经济的使命,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户自主经营权的确立与巩固、商品化经营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过去单纯以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出现了一、二、三产业多彩纷呈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农村工业,更是取代了农业的主导地位,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比例高达62.9%(1997年),从而与城市的工业化发展相配合,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领域双重工业化格局。进入新时期以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战略整体性调整的形势与要求,农村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也面临着进一步调整、优化的任务,即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其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开拓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乡镇企业的技术含量、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调整、优化农村工业的布局与结构。在立足这些变化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一个各产业构成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模式。   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了宏大的展示平台   目前我国把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国家从整体上调整政策,逐步破除城乡壁垒,消弭二元结构的制度性依托,加强城乡互动,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人员交流、产业联系、媒体的纽带和中介作用,带动农村社会意识与社会运作模式的转变。另一方而,更需要农村社会内在的发展,即采取各种措施加速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有序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培育农民的现代意识与现代生活方式,从而最终实现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这一目标与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教育尤其是农民职业教育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农民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强劲的动力   1、农民改变经济条件的诉求,是对职业教育产生兴趣的最直接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有两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一是我们距离根本性解决农民经济问题的目标还有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随着增长模式的转换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民收入的下滑与增幅减缓以及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现象的出现,不能不说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二是当前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容乐观,正如李昌平在给国务院领导的信中的沉痛总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之后,农民的纯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在主要以农业为收入主体的中西部地区,此种现象更是明显。在这一背景下,除了渴望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外,农民也期望通过自身的种种努力,来为改变经济条件创造机遇。他们或是通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以期实现增产、增收,或是学习一门技术以求安身立命,或是通过刻苦努力以实现鲤鱼跃"农门"的理想,等等。我们在对陕西省杨凌高新农业产业示范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尽管这一地区的农民职业教育(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与覆盖面,但愿意按受职业培训者仍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见图1)。农民群体这一诉求与愿望的存在,实质上为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强劲的动力。   图1 略
  2、农民改变社会地位的追求是农民的公正要求,客观上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充分显示了农民身价地位发展现代化的趋势,即意味着蕴涵有某种政治和社会意义的农民传统身份,已经逐步消解为纯粹标志职业类别的现代农民身份。这一转化的意义不容低估,正如有的学者所强调的:"农民身份的变革是现代化这一社会变迁中最为壮观、最具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总体而言,这一过程还处在起步阶段,加之城乡二元体制桎梏的影响,其发展不仅进程缓慢,而且出现了一些畸形发展的趋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农民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在这一形势与环境下,许多农民自身也在为谋求身份与社会地位的改善而不懈努力,这不仅是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另外一种隐性动力,也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内涵与方向。   3、农民自我价值实现观念的强化,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在新时期,部分农民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和发展环境的改善,逐步产生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如何为满足这些农民的要求创造条件,也是农民职业教育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这一发展,不仅要求农民职业教育在内涵与形式上更具多元化特征,而且要在层次上有所提升。二、农民职业教育需求的总体特征   (一)总体的发展态势特征   1、需求市场与前景极为广大,但潜力挖掘明显不足   如上文所言,不论是宏观层次上的社会发展,还是微观层次上农民的自身发展,都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为其开拓了广阔的市场与前景。但是,受种种因素或环节的制约,当前这一巨大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而且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也没有真正探寻到构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桥梁。   2、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其中也出现了诸多令人担忧的发展倾向   良性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需求总量呈现出逐步扩大的发展态势;需求层次出现了渐次提升的趋势,特别是青年农民在这一方面表现突出;随着职业教育供给途径的多元化,需求也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总体发展态势基本良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方面:一是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意识仍然不强;二是由于受制于历史、经济诸因素的影响,以及农民群体特殊的文化心理、决策模式等的局限,他们对职业、职业教育的理解和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短视性、盲目性、狭隘性;三是由于职业教育供给过程中的失误与制度性障碍的存在,给一些地区、一些领域本来就很脆弱的需求欲望带来了严重的挫折。   (二)需求内容的结构性特征   1、总体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特征   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以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相联系,农民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层次化的发展趋势,不仅包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而且涉及管理、经营、生态等方面。另外,这种需求还逐渐具有不同水平的层次性特征,既有对一般层次、一般水平职业技术的需求,也有对较高层次技术与专业知识的需求。   2、农民对职业教育类型的兴趣,基本上呈现出非农类高于农业类的特色   作为一个弱质产业,农业在当前产业结构中的比较优势荡然无存。因此,"农本"的传统观念已经逐渐被农民所抛弃,越来越多的农民对二、三产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如宁夏的调查资料显示(见表1),农业类需求在整个结构中的比重合计仅占28.9%,而非农类的需求比重则达71.1%。 表1 宁夏农民职业教育需求项目的结构比重
项目 比重(%) 项目 比重(%) 项目 比重(%)
粮食种植 17.8 木工 5.0 饭店管理 4.4
果树管理 3.7 瓦工 9.5 电器修理 1.6
蔬菜栽培 2.7 汽车驾驶 1.4 打字 6.4
养殖 4.7 汽车修理 9.8 财会 2.7
机械加工 3.9 烹饪 4.5 服装裁剪 1.2
电工 3.7 理发 1.5 编织 1.6
(资料来源:宁夏自治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农村调查资料》,2001)   3、农业类职业教育需求的内部结构   从总体来看,农民更关注高收益、低投入的职业与技术,这是农民对农业类职业教育需求的总体特征,也是农民经济困顿与风险意识强化的一种反映。具体到农业产业结构内部来看,农民对养殖、经济作物栽培、园艺等产业类职业技术的需求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而且其水平、档次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一特征,与农产品结构、品质的优化、调整,与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相联系、相协调,同时也与粮食种植收益的锐减相关联。   4、非农类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及发展趋势   受农户兼业性特征与非农产业比较效益优势的影响,农民对非农类的职业不仅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而且这一需求还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之中。具体到这类需求结构的内部可以看出,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相一致,农民村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以及服务业等类职业的需求占据了主体地位。我们对杨凌高新农业产业示范区农民职业需求状况的抽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见图2)。另外,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的这类需求还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即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关注高科技含量、高收益回报的职业与技术,这一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此外,农民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与层次,还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性别、经济条件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图2 略   (三)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主要特征   1、不同的需求层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   这主要是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国家宏观要求、农民对职业教育需求之间的不协调与不对等性等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总体目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大体上是一致的,这是主体。但是,如果具体到各层次内部来看,则不同层面的需求显然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内容及特色,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例如,作为国家宏观层次上的需求,是在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整体状况、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农民职业教育的一种期望,而农民自身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则是立足自身状况、着眼个体目标的一种诉求,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不对等、不协调是必然的,但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进行及时的调适也是必要的。   2、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诸种不对等性   一方面是迫切、宏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客观实际中有限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等。由于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视野以及不同的目标定位,也使得供给与需求之间在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层次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对等现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供给系统中占主体地位的政府供给,就与农民的需求、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内容上,政府比较集中于农业技术的培训与推广,而非农类教育培训工作则相当薄弱,这与农民增收的渴求以及实现农村城镇化,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并不是完全协调的;在时间上,政府关注产前的启动,对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的产品销售环节把握不够,而且基本依照城市的作息制度来安排时间,与农业生产的节拍有差距,等等。   3、农民在供给体系的选择中,政府性供给渠道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虽然目前农民职业教育的供给体系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农民仍然对政府性渠道的职业教育供给寄予较高的期望。如杨凌示范区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已接受过的培训方式分布中(见图3),政府举办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占9%,仅高于大学主办的各类职业教育(7%),而民间传统的师徒式培训占主体(44%)。但是,在对农民今后愿意按受培训方式的选择中,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见图4),政府举办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跃居第一位(34%),而民间师徒培训则大幅度下滑,由过去的44%退居18%。   图3 农民已接受的培训方式结构略
  图4 农民今后愿接受的培训方式略   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作辩证的分析与理解。从可喜的方面来看,在农民的选择中,传统培训方式地位的锐降,反映了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政府性供给地位的上升,说明政府近几年的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一迹象也暗藏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一是这一现象说明农民职业教育供给体系发展得不成熟,起码在多元化发展特色的培育方面尚存在很大的问题;二是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说明农民市场意识的薄弱,也使得政府在农民职业教育中角色与职能转化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