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附近的国家:梁文道:网络阅读将杀死实体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15:01

梁文道:网络阅读将杀死实体书

2008-10-12 16:10:35  来自: 惹不着妈生气的人

  以下文章均转自穆肃BLOG:
  http://blog.sina.com.cn/musu
  
  
  梁文道:网络阅读将杀死实体书
  
  
  10月11日下午15时,“文化周末大讲坛”再一次以“铿锵三人行”的运作方式,举办了 “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 的主题讲坛,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文化评论家梁文道“担纲主演”了这次精彩的沙龙式演出,并以其游移于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文化视野,对阅读时代的阅读命题进行睿智的剖析。
  
  另外两位嘉宾也是各自领域的名嘴,张念是国内知名女学者,慕容雪村是发端于网络的作家,三个人犀利的观点交相辉映,时而相互烘托,里面彼此对抗,彰显了思想交锋的魅力,而梁文道更是以“网络阅读将瓦解纸媒阅读”的大胆预测,激起了现场听众们的激烈讨论。
  
  1. GooGle和网络阅读会使你变蠢?
  
  首先,梁文道从一篇文章延伸开来谈论网络阅读,《大西洋月刊》曾发表一篇文章,后来被各国刊物翻译登载,《Google会让你变蠢》,这篇文章的主旨观点是讲,有了Google的搜索引擎之后,就没有多少人肯耐下心来进行传统阅读,因为所有的资讯与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而随手拈来。
  
  在梁文道看来,这篇文章中提及到的Google其中是整个互联网的一种象征,可以指代网络阅读。
  
  “博尔赫斯的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宇宙图书馆’的意象得以实现。”梁文道说,人类终于可以最大限度、最低成本的享受到网络信息的便利,但随即又发现,这种信息烟尘也是一种灾难。“现在没有多少人能够细心、富有耐性的看完一本书。曾经的传统阅读,拿着一本书阅读,能够使我们的感知力变得深邃,使情感变得敏锐,但现在的网络阅读,已经不能向我们提供这些。”
  
  梁文道最终也没有解答网络阅读是否会让人“变蠢”的问题,但他却含蓄的表示,网络确实使我们丧失了很多美好阅读体验。
  
  2. 新媒体技术将杀死书本?
  
  梁文道几乎在以“沙盘推演”的方式,来预测网络出现之后书本的最终命运。他说,“收音机出现时,有人以为唱片机会消亡,但并非如此,电影出现时,也有人认为剧院会完蛋,但剧院并没有死去;电视出现时,有人又认为电影会完蛋,但恰恰相反,电影反而变得更为纯粹,此前电影放映时还总会播放很多新闻节目,而现在电视代替了这项功能。”
  
  梁文道的结论是,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并不能直接终结旧有的媒体,只会使旧媒体的具体功能变得更精纯。
  
  正当观众按照这个逻辑认为他最终将表示网络并不能取代阅读时,梁文道却峰回路转的发出预言:正像互联网出现后迅速终结了唱片这个行业一样,十年之后,互联网还将取代电视媒体,而网络阅读也将彻底终结传统的纸媒阅读,甚至“书”这种事物也将彻底消失。
  
  正像嘉宾张念所言,梁文道以一个“新技术领袖”的热情来阐述他的观点。“现在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看电视,他们更热衷于在网络上看视频。这是被读接受信息到自主选择信息的变化。”
  
  在梁文道看来,这种变化也将反应到书籍上,“书的消失只是在等待相关技术的成熟。”他特意举了“亚马逊阅读器”的例子为自己的预言佐证:一个外观与视觉效果和真书一模一样的电子阅读器,可以同时放下数百本书,并且可以接通互联网,可以随时下载新的书籍,甚至还可以内置字典,这样的技术一旦成熟,肯定会对实体书造成毁灭式的取代。
  
  3. 李嘉诚热爱阅读,但“不读人性”?
  
  梁文道还对“网络时代”的其它阅读现象进行了评价。他还特意举李嘉诚的例子来说明现代阅读的某种趋势。
  
  “李嘉诚特别喜欢看书,不但自己热爱书,还经常向别人推荐好书,而且,如果他觉得哪本书不错,他会让自己出资让出版社进行加印,然后再把这些书拿回去送人。”
  
  梁文道揭秘出一个爱读书的李嘉诚形象,但他随即说,李嘉诚虽然热爱阅读,但他几乎从来不读小说,因为在他的观念中,对一些书籍随时存有“有用”和“无用”的价值判断,这其实也是这个网络时代一些读者阅读的大趋势:认为财经、励志之类的书有实用价值,而小说、散文、诗歌则属于“无用”之书。
  
  梁文道对此现象感到质疑,在他看来,《怎样快速赚到第一个一百万》、《怎么和比尔·盖茨比肩》等这样的一些书,书名可怕,其“有用”与否自然值得怀疑。
  
  “我们受到的道德、人性教育,大多数都是一些虚构叙事作品中而来的。”梁文道对那些“无用”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他的尊崇之意,他认为,道德人性之美,大多数不是靠苦燥无味的理论教条中传承下来,而是人类从小说、影视等艺术中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对于李嘉诚不读小说的情况,他说,“难怪,我常常感觉到,李嘉诚做生意的手段不讲人性!”
  
  4. 世界上最可耻的机场是北京机场?
  
  “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机场,发现最可耻的就是北京机场。”梁文道通过对很多机场书店的敏锐观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使是“庸俗”的香港机场,“也经常会有一些最新的普利策奖得主的书,英国布克奖得主的书,乃至是莫言的新小说在出售,而在北京机场,基本上只能看到经管类畅销书。”
  
  问题是,这些畅销书的质素又相当糟糕。
  
  梁文道揭露了一些伪畅销书的“黑幕”,“基本上五本类似畅销书中就有一本是假书,找人写一本书,然后杜撰成外国作者所写,又虚构一个翻译者的假名,再伪造上一些诸如《纽约时报》书评之类的广告语。”
  
  虽然这些书品质低下,但梁文道说,他希望中国读者还是要多读读这些畅销书,因为,“看看这些畅销书,就能清醒的体会到我们的时代多么堕落,多么可悲!”
  
  5. 揍阎崇年一耳光,因为打人者有“说”的冲动?
  
  史学家阎崇年因为在百家讲坛讲清史,最近在进行图书签售时,被读者扇了一记耳光。打人者的理由是因为不能与阎崇年面对面的就相关看法进行辩论。于是——“语言无法打击他,就先用拳头打击他。”梁文道在“文化周末大讲坛”上提及此事,并没有对事件的孰是孰非做评价,他仅是觉得,这桩事件可以视为当下时代阅读气候的缩影。
  
  “这是一个每个人在写作,每个人都想要说话,想要表达的时代。”梁文道说,网络写作和发表的门槛几乎不存在,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写作,可以说话,却没有耐心看别人的东西。网络争论中的很多跟贴评论者,就是在对事情缺乏深刻了解时就匆匆发表言论。
  
  “揍人不能取代辩论。”网络阅读看似开放,但其实同样缺乏互动交流。总之,在梁文道看来,“网络带给人最多的,是急于表达的激昂心态,而不是沉下心来的认真阅读。”
  
  
  
  -------------------------------------------------------
  
  
  铿锵三人行:没书不行![梁文道张念慕容雪村谈阅读]
  
  梁文道:普通概念上的书,指的是书的封面和封底之间,有统一性与连续性的内容。而现在这种概念已经瓦解。网络已经使我们的阅读变成了碎片化、片断式的阅读。以前人们的阅读是一本完整的书为单位的,而现在,在网页上的文本都是碎片化的,读者也习惯于通过关键词跳跃到另外的网页上,甚至也会由文字跳过去阅读画面,跳去听音乐,然后再看一段视频,之后再跳到另外的文字上,在不同的载体之间跳跃,不仅颠覆了阅读的定义,解时也是对书写者最大的挑战。
  
  形象表现:现场不断有读者站起来,涨红脸,语气激昂表示,“梁文道是我的偶像”,对此,梁文道说,“您太客气了!”轻描淡写中透着幽默,这是一个优秀电视主持人的老练表现,在这场讲坛中的任何细节,梁文道都充分彰显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旁征博引、逻辑清晰,语速精准。一位中年胖观众他的表现有了评价:“他可以称得上一位大家了!”
  
  
  囧~慕容雪村:我的阅读感觉就像是吸大麻,好像是上了毒瘾一样欲罢不能。《百年孤独》我曾经读了六遍。没有阅读的日子,我觉得那仅仅是“活着”而不是生活。家庭主妇去买大白菜的时候还会考虑顺便买束玫瑰,这既是生活的诗意,同时阅读也能使我们明事理;而我们当下的社会,读书即使不算是可耻的事,也已经堕落成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了,套用一句已经被人说烂的话,很多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确实如此。书籍能为我们提供“生活”。
  
  三十年来,我们过于强调物质文明,每个人都在想赚钱,包括我在杭州所见到的小学生,他们的理想也是赚钱,但是赚钱了之后该做什么,没有人知道。中国人不读书,所以他们仅是“活着”,而非生活。
  
  形象表现:虽然慕容雪村以网络作家知名,但在这场题为“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的讲坛过程中,他远远的“跑题”了,几乎一次也没有谈及如何进行“网络阅读”,他更多的是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频繁为现场读者开出他个人的“经典书单”,这倒是为这次讲座提供了另外一重视角。不过,针对他那个想把《西游记》和《水浒传》从“四大名著”里剔除的建议,现场观众在私下发出牢骚,窃窃私语里有不少异议。
  
  
  张念:阅读是内敛的,收缩的,是一种秘密。我现在甚至将它视为个人的隐私。是让灵魂变得清澈的一种方式。阅读就等于天真加迷恋。在一个功利社会中,阅读可以使一个人变得迟疑起来,变得“慢”起来,就能通过语言贴近灵魂,继而成为对抗现实世界的武器。
  
  我认为网络阅读不能叫阅读,只能叫作浏览,搜索引擎的出现,使陈寅恪这样的大学问家变得多余,不过,我们从搜索中读到的能叫作知识吗?充其量不过是资讯。
  
  我们的阅读形式与观念已经被网络拆散了,那么,随之而来的,也会影响到写作本身。
  
  形象表现:张念的口头表达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一个学院派文化学者的深奥与艰涩,色差、超载……此类专业术语不断在她的双唇间闪现。她的语速稍快,这使她那盘根错节的语言逻辑变得更为复杂,不过,如果能够穿透这些“华丽”的术语,直抵她的观点核心,还是能够体验到她对阅读本身的虔诚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