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隐藏单个桌面图标:管理经典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4:08:41
经典案例故事 1 逃票的巨大代价

他是一名留学德国的学生,毕业成绩优异,留在德国求职。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搞得他很伤心,很恼火,又没有别的办法。狠狠心,选了个小公司去求职。小公司虽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样有礼貌地拒绝了他。他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房间谈谈好吗?”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对方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他拿起一看,是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他很惊讶,也很气愤:原来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小题大做!

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住的几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你逃1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3次。这位留学生居然被3次抓住逃票,在严肃的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心灵感悟】没有信誉,就不能生存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逃票的案例带给我们教师的启示有二:

首先,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种心灵的花朵,是智慧之路的第一乐章,是通向荣誉之路的桥梁。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绚丽的花朵,缺乏信誉,缺乏诚信,何来尊严?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缺失诚信的现象层出不穷。反映在我们学生身上,表现在学习上,有抄袭学生的作业、考试作弊等;表现在生活上,有欺骗教师和家长、借物不还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使诚信的品质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习惯,使恪守诚信的习惯成为性格、成为天性。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蝇营狗苟,不能巧取豪夺,不能投机取巧;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永远做一个大写的人。要教育孩子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也要诚实,因为“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诚实,是对人们、对社会尽责的表现,这是在童年期和少年期必须培养的重要的道德特征。”

其次,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大事业往往以小事为起点,小事做不好,也就失去了做大事的机会和基础。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遍、四遍、三遍,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大事必须从细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我们已故总理周恩来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

【相关连接】一定要洗七遍

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工钱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盘子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遍嘛!”日本学生诺诺,却与他疏远了。

餐馆老板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我们这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辞:“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
为了生计,他去别的餐馆面试,都因为自己的“名声“屡屡碰壁,最后,他感慨道:“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呀"。

 

经典案例故事 2 不近人情的哈佛

当年,有一个名叫哈佛的来自英格兰的牧师,在他的遗嘱里,将其拥有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赠给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就发展成了现在闻名于世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一直将这有纪念意义的250本书珍藏在学院的图书馆里,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允许将书私自带出馆外。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图书馆,那250本珍贵的哈佛遗赠,只有一本侥幸地保存了下来。之所以能侥幸,是因为它被一名学生私自带出了图书馆,打算在宿舍里仔细阅读。大火发生后,这个学生立即意识到,手头的这本书,已是唯一幸存的稀世珍品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终于将书交还给学院。收到书的校长,深深地感谢了他。但也正是这位校长,立即下令将这个学生开除。校长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学生违反了校规。

【心灵感悟】遵规守纪没有例外

哈佛的做法似乎太不近人情了。然而,这却恰恰体现了哈佛人所一贯珍视的理念:法理第一。将“规章与制度”而不是以“血缘与人情”作为整个社会的基石,是西方社会长期以来的传统。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应该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没有例外。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遵规守纪不会因人而异。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都必须遵守规矩,一旦违背了规矩,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是社会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如果只有一个人,规则是不必要的。如果多一个人,一些简单的规则就必须了。比如,两个人如何互不干扰,再进一步,如何协调。然而,人类社会是有很多人组成的,必须依照规则才能有效地运行,人们内心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会给每个人带来好处,而破坏规则就会使社会无序,如不受惩罚就会产生“破窗效应”。社会如此,班级作为社会的一个微型成员,也应如此。如果好学生违反规则,教师不闻不问,随着而来的会产生更多的违反规则的行为。

其次,遵守规则不会因事而异。不管存不存在主观动机,一旦学生违反了规则,都要受到相应地惩罚。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如果有学生因为不小心违反规则,作为教师,你会怎么做呢?下面提供的这个小案例,请您思考一下:教师的做法恰当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

一天早晨,老师来到办公室不久,有人告诉她,教室里有两块玻璃昨晚被风刮掉了。老师很生气,认为一定是学生临走时没把窗户关好。中午,老师找值日生询问。学生怯生生地:“昨晚放学时,教室里有两只蝴蝶,赶来赶去,总有一只飞不出去,于是只得开着一扇窗,好让里面的那只飞出去或者外面的那只飞进来做伴,想不到风把玻璃吹破了……我愿意赔。”老师听了,用手摸了摸她的头发,说:“不用赔,去玩吧。”之后,老师来到财务室,说:“请在我下月工资里扣除两块玻璃的钱。”

【相关连接】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车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

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效应”在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以防微杜渐。

 

经典案例故事13 把难得钓到的大鱼放回湖里

在奥普多湖的中心岛上,一个11岁的男孩常常坐在他家屋前的码头旁静心垂钓。

在开禁钓鲈鱼的头天晚上,他和父亲很早就来到了湖边垂钓。孩子把鱼饵穿在鱼钩上掷往湖中。当鱼竿被有力地牵动时,孩子知道有大鱼上钩了。父亲在一旁赞赏地看着儿子敏捷纯熟地收网。
孩子终于把一条大鱼提出了水面,呵!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是条鲈鱼!

父子俩兴奋地瞧着这条大鱼。

父亲划根火柴看看表,整10点――离开禁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看看鲈鱼,又看看儿子,终于说:“孩子,你必须把鱼放回湖里去。”

“爸爸!”儿子不禁叫了起来。

“我们还能钓到其他的鱼。”

“哪里能钓到这么大的一条!”

孩子举目环视,朗朗月光下看不见任何人,他又眼巴巴地盯住了父亲。但是他从父亲坚定的语调里明白父亲的决定毫无通融的余地。他只好慢慢从大鲈鱼口中拔出鱼钩,将它放回湖里。鲈鱼扑腾扑腾摆动了几下,消失在水中。儿子满腹惆怅,他想再也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以后,每当遇到有悖于良心道德的事情时,他眼前总是会浮现出那条大鲈鱼。

【心灵感悟】慎独是个人修养的高境界

把难得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而且是在在无人监督,无人察觉的情况下,而且文中的父亲,语调是坚定的,决定毫无通融的余地。这是难得的慎独精神,是个人修养的高境界。

能否放回鲈鱼是考验人格的试金石。在很多情况下,作什么事情,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没有人看见。可是,在我们心底,有一双眼睛在审视着你。

古人一直提倡“慎独”。慎独是个人修养的高境界,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慎独”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们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是牵着他们的手走路,要让他们独立行走,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我们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历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续编故事,让学生思考当自己处于这种情境的时候,会怎么做?进而引导学生在诱惑面前,学会自律。比如:XX是班里班费管理员。这天,她准备把刚收齐的班费存到银行去。在去银行的路上,她看见有卖炸薯片的,这是她最喜欢的零食。她想买,可一摸口袋,发现自己没带钱包,却触摸到了班费,她……

再比如,XX父母为了保证他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每晚除新闻联播外,其他节目一概不准看。这天,XX作业特别多,他放学回来见桌上有个纸条,知道爷爷病了,爸妈去看爷爷了。吃完晚饭,他坐在桌前开始写作业。忽然,从邻居家电视里传来球赛的声音。“对了,今天有世界杯足球赛。”小球迷XX说。他想了想……

【相关链接】杨震的“四知”

东汉人杨震。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少好学,博览经籍。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遣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经典案例故事14 荒谬可笑的数学题竟然有答案

有一年,一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给上海的孩子出了一道题:“一艘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多少岁?”专家断言,如果有学生做出答案,那就说明学校把孩子给教笨了。1998年用这则小笑话测试我国沿海某市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果做出答案的竟高达90%,即使在上海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也还是有10%的学生得到75—32=43岁的答案。只有10%的学生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答案的学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不可能不能做。”“老师平常教育我们题目做了才能得分,不做的话一分也没有。”甚至还有的学生认为,如果用加法应当是75﹢32=107岁,这么大年纪当船长不可能,因此只能是用减法。

法国专家感叹:中国学生很听老师的话,因为同一道题在法国小学做实验时,超过90%的学生提出了异议,甚至嘲笑老师是糊涂蛋。
    【心灵感悟】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这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形同笑话的测试题,结果更让人啼笑皆非。但是,我们不能一笑了之,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应该深思,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改革?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凡事,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凡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凡事,只听师长的,不假思索,不动脑筋……这样的青少年难以成为叱咤风云于科学讲坛的人才。我们常常感叹***奖与中华民族无缘,而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青少年更难以摘取***奖的桂冠。因此,我们班主任要从现在抓起,站在科学的前沿,培养青少年敢于质疑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第一,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思考是智慧的起点,没有思考就没有怀疑,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给学生独立思维的信心,引导青少年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前人,不迷信权威,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险峰。

第三,给学生独立思维的力量和勇气,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甚至是“荒唐”和“离题”的问题时,教师也也不能泼冷水,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爱因斯坦曾说:“只有大胆的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使我们进步。”

请我们教师牢记爱因斯坦的这句话,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敢质疑。
    【相关链接】中学生给著名设计师提建议

美国一海滨城市,又一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这是设计师约翰先生的精心之作。汤姆是个在校的中学生,一天,他来到约翰设计的大楼下对主楼轻薄的构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汤姆一回家就从电脑里调出了该楼的资料。在惊叹之余,他突然发现,这座大楼的迎风面,正好落在三角形的棱边上,强风碰上棱边,势必会改变方向而产生旋转,这时轻薄的墙体正好是受力最大的区域。他把自己的发现写了封信,寄给了约翰先生。

收到信的约翰用电脑进行了风向的模拟测试,结果汤姆的推测完全正确。约翰不愧是一流的设计师,在短期内,他居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当一块重达十吨的预制构件吊上楼顶时,约翰悬着的心也随之而落下。约翰先生独到的方法,不仅一举解决了大楼的安危,还翻开了建筑史上的防风抗风划时代的一页。

经典案例故事15 列文虎克一生磨一镜

在荷兰东部的德尔福特,有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六十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人又太年轻,他需要打发时间。于是,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当时最高明的工匠磨出的都要高。

借着自己研磨的镜片,他观察过雨水、污水、血液、辣椒水、腐败物、酒、黄油、头发、精液、肌肉和牙垢,终于,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他后来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200多封附有图画的信里,人们可以断定他是全世界第一个观察到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还第一次描绘了细菌的运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巴黎科学院院士,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1岁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

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片玻璃镜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在细节里看到了成功,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这就是微生物学开山鼻祖的成功秘诀。

一生磨一镜,人生由此而辉煌。

【心灵感悟】锲而不舍可以走向成功

列文虎克学历低微,身份卑微,经历平淡,但是最后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其成功的奥秘所在,就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列文虎克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荀子曰:“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有点锲而不舍的精神。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怎么办?

有一年,40来岁的米?乔伊遭遇公司裁员,失去了工作。从此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外出打工挣钱维持,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找到工作,米?乔伊一边外出打工,一边到处求职,但所到之处都以年龄大或者没空缺而将其拒之门外。但是,他没有灰心。他看中了离家不远的一家建筑公司,于是便向公司老板寄去了一封求职信,只简短地写了这样一句话:“请给我一份工作。”这家名为底特律建筑公司的老板麦?约翰让手下人写信告诉他“公司没有空缺。”但是他还是不死心,又给老板写了第二封求职信,只是在底一封信的基础上多加了个“请”字:“请,请给我一份工作。”此后,他每天给公司写一封或几封求职信,都是多加一个“请”字。3年间,他一共写了2500封信。老板见到第2500封信时,再也沉不住气了,亲笔给他回信:“请即刻到公司面试。”面试后,老板告诉他,公司里最适合他的工作就是处理邮件,因为他最有写信的耐心。

与其说是2500封求职信,不如说是他的坚持和锲而不舍让乔伊找到了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理想,但是实现理想的道路确是漫长的,有的人中途就停下来了,有的人却走到了终点,获得了成功。

莎士比亚年轻时曾是剧院的看门人,而且一看就是十年。利用这个机会,莎士比亚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认真观察各色人等的“表演”,深入思考社会问题,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一次,因一个主要演员生病,急需有人顶替。剧院老板让莎士比亚试试,结果博得众人喝彩。不久,老板问莎士比亚,能否把一位作家写了一半的剧本完成,他果断地接了下来,又是大获成功。老板向他约稿了,每写一个剧本,老板就将剧院的股份分给他一份。结果,没过几年,剧院就变成莎士比亚的了。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莎士比亚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寂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让成功的机会溜走。莎士比亚的厚积而薄发再一次告诉我们,只要锲而不舍,就能获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见许多人埋首于求这求那,总以为拥有得越多越好,总以为灯越红酒越绿越惬意。他们把追求物欲当作最大的满足,把安逸当作最大的幸福。他们在躁动不安中,忘却了远大的理想,忘却了心中的目标。守不住自己是人生的悲剧,更是青春的悲歌。不经意地,我们就失落了一颗平常心。丢失了锲而不舍的意志。
既然执著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营养,我们为何不去守住那份执著?

经典案例故事16 装订工法拉第叩响了戴维教授的家门

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戴维教授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装订工人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快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但是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个普通工人。法拉第气愤地赶到选拔委员会,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法想到皇家学院来真是痴人说梦。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法拉第犹豫了,如果不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择考试。他想去拜见戴维教授,但是又一想,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戴维教授会理睬吗?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勇气站到了戴维教授家的门口。教授家的门紧闭着,法拉第在门前徘徊了许久,终于叩响了大门。没有声响,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大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注视着法拉第,“门没有闩,请你进来。”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嘛要闩上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闩在了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这就是戴维教授,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亲切地对他说:“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戴维老头同意了。”

经过激烈而严格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人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高贵而庄严的殿堂。

【心灵感悟】成功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经过奋斗能够成功。不要让险峻的山峰吓住,不要让浩瀚的大海吓退。勇敢坚定地走下去,成功就会敞开她的怀抱。

成功的大门都是虚掩的,但是它总是留给那些有勇气的人。没有勇气,机遇困难失之交臂。勇气是迎难而进的资本。在今天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些三心二意、犹豫寡断、胆小怯弱的人只会出处碰壁。一事无成。

要勇敢,更要有勇敢的资本。要不断强大自己,有理想,而没有强大的资本,不付出艰苦的劳动,理想就是海市蜃楼,就是画饼充饥。

要记住,只要具有强大的资本,而且鼓足勇气,勇敢地去推那扇大门,就一定能拥有意外的收获。

卡洛斯?桑塔纳是一位世界级的吉他大师,他出生在墨西哥,17岁的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英语太差,卡洛斯在学校的功课开始是一团糟。而桑塔纳的心情也因为这蹩脚的功课而大受影响。

有一次,学校里要举办年级歌手大赛,通知说学生们可以自由报名。卡洛斯自幼随父亲学艺,歌唱得很不错,曾经在班里的几次小活动中展现过他的歌喉,但是他却没有勇气去报名,他怕报名处的老师们奚落他。甚至有一次,他都走到报名所在的办公室了,还是没敢拿出勇气来敲门。

当报名时间只剩两天时,他的音老师克努森把他叫到办公室,问:“卡洛斯,为什么你不去报名呢?难道你没看到通知吗?要知道,报名后天就截止了。”

“呃,克努森先生,您知道,我的成绩很糟糕。所以……”

“我知道,我看过你来美国以后的各科成绩,除了'及格’就是'不及格’,真是太糟了。但是你的音乐成绩却有很多'优’,我看得出来你是个音乐天才。为什么不去报名,让别人都看到你最优秀的一面呢?”“可是,负责报名处的老师中正好有我的化学老师克里先生,我——我担心他会奚落我的。因为我的化学成绩很糟糕,他一定会笑话我成绩这么差,还想着报名唱歌……”卡洛斯嗫嚅道。

“可是,卡洛斯,你去试过吗?你进了办公室了吗?克里先生拒绝你了吗?”

“没有,先生,我说过……”

“那好,卡洛斯,”克努森提高声音道,“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何况仅仅是报名。你没试过,怎么就能下结论呢?”

“我……”卡洛斯不吭声了。

克努森将双手放在卡洛斯的肩膀上:“孩子,有一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拿出一点勇气来,幸运女神的门只为有勇气的人敞开着!”

克努森的话给了卡洛斯极大的信心,他勇敢地走向那间办公室并报了名,还在比赛中一展头角,用他那美妙的歌喉震动了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并一举夺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由于这次比赛夺魁,卡洛斯对自己信心倍增,从此以后,他的其他功课成绩也渐渐向“良”的方向发展,而他最擅长的音乐则始终保持着“优”。克努森老师的那句话给了卡洛斯极大的启迪。从此以后,他牢牢记住这句话,在他的从艺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他都不肯退缩,凭着一身阳刚之气,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付出终有收获,2000年,52岁的卡洛斯?桑塔纳成为了第42届格莱美颁奖舞台上最大的赢家,也是首位步入“拉丁音乐名人堂”的摇滚音乐家。

在记者闪光灯的照耀下,卡洛斯笑容可掬地一次又一次登上舞台。在这次颁奖会上,他独揽了包括含金量最高的格莱美年度专辑奖(《超自然》)与格莱美年度歌曲奖(《平静》),一举获得了8项格莱美音乐大奖,缔造了继迈克尔?杰克逊之后的格莱美又一神话。

站在舞台上,卡洛斯作了一次简单的演说,述说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并着重强调了一点:“幸运女神的门只为有勇气的人敞开着!没有足够的勇气,我就不会站在这个舞台上!

【相关链接】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的,它虚掩着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字样后,吉?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通过电视转播,至少有好几亿人看到。可是由于他当时身边没有话筒,因此吉?海因斯到底说了什么话,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墨西哥奥运会的资料片,当再次看到吉?海因斯的镜头时,他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在百米赛道上突破10秒大关,吉?海因斯在看到记录牌的那一瞬,一定说了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400多名记者给漏掉了(在墨西哥奥运会上,到会记者431名),这实在是个天大的遗憾。于是他决定去采访吉?海因斯,问他当时到底咕哝了句什么话。

凭着做体育记者的优势,他很快找到了吉?海因斯。当提起16年前的事时,吉?海因斯想了想笑着说:“当时难道没人听到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

谜底揭开之后,戴维?帕尔接着对吉?海因斯进行了采访。针对那句话,吉?海因斯说:“自美国运动员欧文斯于1936年5月25日在柏林奥运会上创下10.3秒的百米赛世界记录之后,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的确,这一记录保持了32年。32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米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因为我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记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后来,戴维?帕尔根据采访写了一篇报道,填补了墨西哥奥运会留下的一个空白。不过,人们认为意义不仅限于此。大家都觉得,吉?海因斯的那句话给世人留下的启迪才是最重要的。

经典案例故事17 “佼佼者”几乎“全军覆没”

有一年,某市选拔三好学生、市优秀少先队员,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几轮较量后,17名候选人从280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在时事政治、演讲、音乐、图画、体育等各项测试中,他们都有出色的表现。

这一天,他们参加美术考试,监考老师将他们考试的全程拍了下来。在播放考试实况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镜头一:美术考场门口,一把扫帚、一块脏抹布随意摆在地上。17名优秀学生先后从它们上面跨进跨出,却没人理会这影响环境整洁的“场外物”。过了一会,倒是一位与这次测试毫无关系的老师经过,注意到这个问题,把扫帚、抹布捡了起来。

镜头二:美术考场内,考生们面前除了有画纸外,台上还放着草稿纸、铅笔、刀片等。题目宣布后,考生开始削铅笔,17个人中只有3人把铅笔屑削在草稿纸上,其他人随意削在台上、地下。考试完结离开考场时,只有1名学生把削下的铅笔屑包好,丢在废纸篓里。
最后综合的考试结果,这17个“佼佼者”几乎“全军覆没”。原来,美术考场门口的扫帚和抹布,以及考试中铅笔屑的处理方法都是主考官设计的隐性测试。这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的最简单的测试项目,却给了他们最沉重的打击。

【心灵感悟】做人做事不可忽视细节

17个佼佼者几乎全军覆没,就是因为两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提醒我们在教育、培育学生的时候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育学生重视细节,懂得小事不小的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有时候却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忽视细节。人的一生几十年,都是有不起眼的一分一秒组成的,都要经历一点一滴的小事。所以,每天勤奋一点点,每天完美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天锻炼一点点,每天做好事一点点,每天创造一点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那么总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出类拔萃,卓然出众了。

第二,培养学生的德行,要从小处入手,在细节上做好文章。让学生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真正的人民教育的精髓也在于不滥用华丽的辞藻。我们有神圣的词汇,有远大、高尚的理想,但倘若我们言必称神圣、高尚,随时随地信誓旦旦,那么,神圣和高尚在我们学生心目中就容易变味,变成一种装饰和空谈。而夸夸其谈和空话连篇会腐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空虚,精神受到毒害。”因此,道德教育一定要落实到学生的点滴行动之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学生的学校行为规范做起,从学生自身的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做起。

在细节上育人,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捷径。在细节上做事,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在细节上铸德,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筑起道德的丰碑。而教师在细节上做表率,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总之,细节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关注细节,则体现了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的追求。

【相关链接】加加林穿着袜子进舱赢得了好机会

今天,许多人进了家门都习惯性地脱下鞋,穿着袜子或穿着拖鞋走进屋里。然而,你听说过没有,穿着袜子还能走向成功呢?

1961年,年仅27岁的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108分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之所以能创下这一世界第一,与他脱鞋进舱不无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飞行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廖罗夫发现,在20多名竞选飞行的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穿着袜子进入座舱。论技术水平,这些竞选飞行的宇航员个个无可挑剔,但加加林的这一细节深深感动了廖罗夫,赢得了他的好感。廖罗夫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珍爱他付出巨大心血的宇宙飞船,一定会比其他人更珍惜这次百年难遇的好机会,于是,他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