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民族风的广场舞:专题09 附录2 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23:12:16

【报告文学】  《 创造奇迹的人们》附录2 www.cntdb.com中国铁道兵网报道】

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

——记八九三四七部队风雪高原战塌方的英雄事迹

        山顶上白雪皑皑,狂风怒号,四月的高原仍是一片冰天雪地。
        山腹中机器轰鸣,人来车往,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战斗景象。
        八九三四七部队一营指战员正在这海拔三千七百米的高原上修建一座大隧道。
        突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四月五日上午十时半,一连副排长李再益同三个战士推着装满石碴的斗车出洞,来到离洞口约一百六十米处,忽然从边墙上掉下一块混凝土。这事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因为这是一座停工多年的未成隧道,掉混凝土块,不就是塌方的征兆吗?领导上曾多次强调安全施工,他抬头仔细观察,发现洞顶裂纹增大,急忙招呼战士们推车快走,并立即将这异常情况报告副连长彭德富。彭副连长赶来时,混凝土正在不断坠落,水管风管也在摇晃,一场大塌方已迫在眉睫。这时,他和李再益只要向外跑出几步,就可以脱险,可是,洞内还有一百多名战友正在施工,如果通知大家跟着外撤,一齐挤到这里,那将要发生重大伤亡!危急时刻,不容多想,他俩果断地大声喊道:“撤,快往里撤!”
        在险区劳动的十多名战士刚刚撤离,轰隆一声巨响,一千五百多方土石象山崩地裂似的倾倒下来,形成了长达五十二米的塌方体,把一百二十七名指战员严严实实地封堵在隧道内。情况万分紧急!

(一)

        紧急情况迅速传向四方。从领导到群众,从军队到地方,千万人一个共同心愿:快,快赶到现场!快,快把遇险指战员抢救出来!
        部队领导干部火速奔向现场,冲进隧道,进行观察,上级机关来部队检查工作的负责同志也赶到了。各级领导一起碰头研究,决定立即成立现场抢险指挥所。
        顿时,现场上出现了一派紧张热烈的战斗场面:正在吃饭的同志放下碗筷拿上了镐,干了夜班正休息的同志一骨碌跳下床扛起了锹,理发的同志扯下围布就走,住院的同志冲出了病房……他们一齐聚集在抢险指挥所周围。党指向哪里,他们就冲向哪里。奔忙的脚步震动大地,战斗的口号响彻高原。那气势,哪怕面前是一座铁山,也要迅速把它捅开!
        险情飞速上报,一位副司令员和指挥部的一位政治委员,分别从首都北京,从驻地乘专机起飞了!
消息传到了邻近的兄弟部队。“兄弟部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兄弟部队的险情,就是我们的险情!”大家立即动员起来了,仓库保管员翻仓清库,干部战士跑步搬运装车,把抢险急需的材料、帐蓬、工具、干粮,一车车飞快送到了现场。
        正准备去牧区巡回医疗的某军医大学医疗队,闻讯后,马上赶到隧道口,和部队医务人员一道,把呼吸兴奋剂吸入针管,把氧气袋充满氧气,在冰地上铺上厚厚的草垫,设立了临时急救所。医生和护士们背上药箱,等候在隧道口,随时准备冲进洞去进行抢救。
地方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对遇险的子弟兵更是关怀备至。省委很快派出负责干部兼程向工地赶来。省有关部门从三百多公里外送来了二十四瓶氧气。正在附近检查工作的州委负责同志立即乘车赶来现场。一位路过这里的地方干部看见抢险场面,马上下了汽车奔向隧道,在洞口被战士拦住了,他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草原失火的时候,是子弟兵奋不顾身赶来灭火,今天我虽然不能出大力,进去搬几块石头,尽尽心也好啊!”
        消息传到了县委机关,县城的喇叭响起了县委书记急切的声音:“紧急通知,紧急通知,亲人解放军遇险……各部局负责人和医院的医生,立即跑步到招待所门前上车参加抢救!”不到五分钟,各部局负责人和县医院的全体医生赶到了,许多工人、牧民、教师、学生都争着上车。
        草原沸腾了!公路上车轮滚滚,喇叭呼叫;山路上脚步飞腾,人如潮涌,人人心里都牵挂着:堵在洞内的同志们,现在怎么样啦?

(二)

        塌方,把隧道内外完全隔绝。洞内气浪扑人,烟尘弥漫,一片漆黑,被砸断的高压风管发出刺耳怪叫。本来高原空气中含氧量就比较少,洞内空间狭小,呼吸更加困难。每昼夜流量一千二百多吨的地下水,塌方后排不出去,地上水位不断上升,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塌方,……这一切,严重威胁着一百二十七名指战员的生命。
       在这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跟班作业的八名共产党员干部自觉地聚到一块。他们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想到:情况越是困难、危急,越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越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了党,就能把一百多个战友团结成一个人;有了党,就有战胜困难和危险的力量。于是,以二连党支部为基础的紧急支委扩大会召开了。会议作出两条决定:一是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派人找寻横通道,争取自救突围出去。
        党支部的号召激发了大家的革命热情。同志们说:“塌方堵住了洞口,堵不住我们战胜困难的雄心壮志;断了风和电,断不了我们和毛主席心连心!”一百二十多名同志形成一个战斗的整体。漆黑的隧道内活跃起来,革命歌曲此起彼应,革命故事争相讲述。新入伍的藏族战士南木拉加、多吉才让、娘吉合互相鼓励说:“草原离北京千万里,但是党中央很快就会知道我们遇险,同志们一定会来抢救我们的,我们要坚持战斗!”这时候,洞内虽然缺少大自然的氧气,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浓厚政治空气;洞内虽然潮湿寒冷,却洋溢着火热的战斗激情。
        “咱们也有两只手,不能坐等战友来抢救!”战士们纷纷向党支部请战。为了找寻横通道,副营长吴德安、二连连长郑新成带头去了。接着,排长朱玉富把棉衣一脱,踏进刺骨的地下水中,跟着去了。这座隧道当年通往外面的横通道早已封闭,找寻起来十分困难。副指导员吴扬然打着手电,再一次顺着洞壁仔细地摸索。突然,一处略为凹陷的边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用力猛抠浆砌的片石。手指抠出了鲜血,他咬紧牙坚持住;双腿麻木了,他坚持住;头昏眼花了,他仍然坚持住。抠呀,抠呀,终于抠开了一个小洞。
        但是,横通道也已被塌方堵死,进口处的支撑木已经腐烂,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打通横通道,是个危险的任务!老战士们说,新同志进洞还不到一个星期,施工经验少,身体还不太适应,这个任务我们包了。新战士们说,我们入伍时间不长,更需要经受艰苦的锻炼和考验。大家一个心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已。
        党支部最后确定,由干部、党员和老战士组成突击组,去打通横通道。
眼看着干部和老战士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新战士怎么也歇不下来。马志清、裴德生两次摸到横通道口去扒碴,都被干部送回了安全地方。第三次,他俩又悄悄地摸了上去,郑连长带着疼爱的心情命令他们回去。小裴一听,急得眼泪都快涌出来了,恳求着说:“连长,在战争年代,一当兵就扛起武器参加战斗;今天,战胜塌方,抢救战友,也是一场生与死的战斗,我怎能在危险面前退却啊!”
        许多战士被干部挡了回去,但他们并没有休息。藏族战士多吉才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里,摸索着把施工工具一件件地捡起来捆好,人到哪里工具就带到哪里,一不小心下巴被钢钎碰破皮,班长让他把工具放下,他用手擦去血迹,坚定地说:“不,人在工具在。丢了工具以后怎么施工?”抽水机司机覃达树怕地下水泡坏机器,硬把一百多公斤重的电动马达卸下来搬到高处,他说:“这项工程,绝不会因为塌方而停止修建。就是我牺牲了,也要保护好机器,留给以后进来的同志使用。”
        被封闭的隧道虽然狭小,战士们的胸怀却是如此宽广!只要生命没有停止,就要为党的事业继续战斗。只要能活一分钟,就要为建设共产主义添砖加瓦。

(三)

        洞外的抢险工作争分夺秒地紧张进行。抢险指挥所的领导干部认真分析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后,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组织抢险队伍兵分两路,一路从正洞塌方体顶部,一路从已被封闭的横通道下面,同时向隧道里掘进。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在第一线,时而钻进小洞具体指挥,时而在突破口边进行政治鼓动,时而操起工具同战士们一起猛干。
        在横通道担任指挥的是部队政委王成林和三连副连长刘生。刘生刚从部队机关归来,当塌方发生时,他正带领战士们在洞外施工,眼看一、二、五连的战友被堵在洞内,心急如焚,一面派人跑步报警,一面把老兵骨干集合到横通道口,作了简短动员:“同志们,为抢救战友,眼下必须赶快挖小导洞。挖小导洞是有一定危险,我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面对危险是上还是下?”
        “上!”
        “对,为了战友早脱险,有危险我们要上,就是牺牲自己也要上!”
        话音刚落,刘副连长便带头冲到了最前面。小洞里空气稀薄,连打火机也打不着,他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也不愿出洞歇口气。汗水模糊了双眼,他顾不得伸手擦一擦。突然有人喊:“石头,快闪开!”刘生扭头一看,不远处浮石在滑动,他立即抱了块木板顶上去,大声说:“别怕,我来收拾它!”在他带动下,战士们冲上去了。
        从正洞塌方体上挖小洞危险更大,因为塌方体比较虚松,随时可能发生坍塌。袁武学、党佰发、李三虎、马成荫、谭国颜等几个“小老虎”,斜躺成一条线,用铁耙把石碴扒到胸前,然后用手推到膝下,再曲腿蹬给后面的同志。钻在小导洞最前面的共青团员袁武学,一连战斗了七、八个小时,又累又饿,头昏眼花。一连连长苌根京叫他出去休息,他说:“连长,我已经摸索出经验了,还是让我干吧。换人耽误时间,争取一分钟,战友就早一分钟脱险呀!”后来,苌连长硬把他拖出了小导洞时,小袁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了。可是当他一想到被堵在洞内的战友,连喝了三大碗水,强咽下两个馒头,转身又钻进小洞猛干起来。以后苌连长又多次叫人来换他,他总是说:“一百多名战友没脱险,我不能离开战斗岗位!”
        为了战友早脱险而忘我战斗的岂止袁武学一个人!其实,苌连长自己就患着较严重的胃溃疡和关节炎,本来准备当天动身去外地治病,隧道塌方后,他早已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立即投入了抢险战斗。
        在战士们奋勇挖掘下,两个小导洞都在飞速延伸。谁知正洞挖到十六米处,又发生了塌方;横通道挖到十九米处,也发生了连续塌方。抢险遇到了新的阻碍,人们的心弦绷得更紧了。

(四)

        这时,洞内也遇到了更大困难。
        横通道边挖边塌,塌下的土石比清除的还多。七八个小时过去了,只掘进三四米。
隧道里氧气越来越少,使人头昏脑胀,饥饿、寒冷一齐袭来,有的同志昏倒了。
        在这十分困难的时刻,突然在离原塌方体不到百米处掉下两块混凝土。干部用手电一照,只见边墙裂纹加宽了,延长了,地下水不断上升,浸泡着底部。一切迹象表明,很可能要发生新的塌方。
        面对新的险情,八名干部又碰头了。有的主张立即把部队撤到隧道深处,避免再次塌方造成伤亡。有的不同意这样做,认为如果发生新的塌方,部队将被两层塌方体堵塞,抢救出洞的希望更小。怎么办?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把目光投向潘工程师。
        共产党员潘建学,这位经常深入基层,深受指战员信任的老工程师,这时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他打着手电,再次查看了边墙上的裂纹,经过慎重考虑,这才果断地说:“我的意见还是把部队往前拉,靠近塌方体,离洞口近些,可以争取尽快突围出洞。”意见统一了,部队迅速靠近塌方体。二连连长郑新成立即派班长郑仕友带一个班到隧道深处去筑坝,防止地下水渗入引起新的塌方。郑仕友清楚地意识到,去险区堵水,可能被新的塌方堵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越是艰险越向前。他暗自下决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换来同志们的安全!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只带了四名战士便钻进隧道深处。当他们加高了一道拦水坝,截住地下水后,本来可以离开险区了,郑仕友认为,地下水这么大,一道坝恐怕挡不了多久,应当再筑两道坝才行。虽说在这里多呆一分钟,自己就多一分危险,可是多筑一道坝,就为战友们多增加一分安全。于是,他又同四个战士一道,冒着危险继续筑起了两道拦水坝。
        在郑仕友带人筑坝截水的同时,由四名党团员组成的另一支突击队,正按照党支部的判断和决定,从隧道塌方体顶部向外挖洞,增加一个出洞的通道。望着这些为革命敢于赴汤蹈火的英雄战士们,郑连长无比激动地说:“在虚碴上打洞子,好比从老虎嘴里拔牙,老虎嘴随时都可能合上,为了一百多个同志的生命,你们要不怕牺牲……。这是党支部对你们的信任,也是一百多名战友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四名突击队员坚定地回答后,转身向塌方体顶部爬去。哪知刚到半坡,被大塌方压断的拱顶又掉下一块混凝土。正在这时,从上面射下一束手电光,同时响起一个镇定的声音:“同志们,上!”
        “潘工程师,你……”
        “咱们一块儿干,快上!”
        突击队员们冲上塌方体顶部了。共青团员刘和平,前一天为抢救一个阶级弟兄刚输了血,今天为了抢救一百多名战友,又以顽强毅力战斗在塌方体上。过度的疲劳,严重的缺氧,使共青团员杨志峰昏倒在战斗岗位上,醒来后,又坚持着冲上了塌方体。这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战斗情景,使没有被批准参加突击组的同志们心潮翻滚,人人都争着承担一分抢险工作,替战友分担一分危险。掘进需要支撑木,大家便到隧道深处寻找小枕木。小枕木太长无法支撑,就抡起大锤砸短了送上去……
        从隧道塌方体顶部打开的小洞,在一寸一尺地向外伸延。


(五)

        在塌方体的另一端,从洞外向里掘进的战士们,在处理了新的塌方后,又在加速向前掘进,洞内洞外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战斗也更加艰巨。
        始终战斗在最前面的袁武学,这时感到呼吸特别困难,四肢无力,胸口象塞了一团棉花。但是他想:我们在洞外挖都憋得慌,被堵在里面的战友们一定更难受,要是能捅进一根管子去,既能通气,又能传消息,那该多好啊!他这想法,立即得到抢险指挥所的支持,二营教导员亲自从十五里外的驻地赶送来了一根长长的钢管。可是,管心是空的,一捅不就堵了?小袁正发愁,身后的党佰发递上一只工作手套,说:“把它套在管头上。捅透了塌方体,再一退不就得啦!”
        无私无畏出智慧,钢管终于捅到了洞内。一根钢管连内外,革命战友心贴心。在洞内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的指导员们,突然听到从钢管里传来刘副部队长亲切的声音,传来了“各级首长正在现场指挥战友全力抢救”的喜讯时,漆黑的洞内,好象升起了一盏明灯。正在同寒冷、饥饿、危险和死亡搏斗的战士们,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激动的泪花模糊了眼睛,互相拥抱着、跳跃着。三个藏族战士忍不住放声歌唱:“毛主席的光辉,嘎拉牙希喏喏……”
        通话给同志们增添了巨大的力量,终于,塌方体被捅开了一个两米来长、脸盆般大小的小洞。就在这时,一个满脸尘土的战士顺着小洞硬钻了进去。吴副营长一看忙说:“袁武学,里面的人还没有出去,你又钻进来干啥?多危险呀!”
        “我,我……”小袁本来想说,洞内的同志们十多个小时没吃没喝,又严重缺氧,一定累的没劲了,我想进去帮着挖啊。可他一见到洞内的战友们安然无恙,兴奋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当小导洞完全挖通,遇险的战士胜利外撤,就在这最后的一刹那,黑暗中又上来十多人。
        吴副营长忙问:
        “谁?”
        “我。”
        吴副营长一听,是一连副排长李再益的声音。就是这位最早发现险情又首先往里报警的战士,这时又让兄弟部队先撤,自己带着战友后撤。吴德安心里不禁滚过一股热流。忙大声催促:“快,带上战士们撤!”
        然而,塌方体上挖出的小洞仅有七八十公分高,经过一百来个同志出去后,更加虚松。当李再益正带着战士往外撤时,一根支撑木突然倾倒,土石块哗哗直往下淌,眼看小洞又有被堵死的危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德安冲了上去,斜躺着身子死死顶住支撑木,一手打着手电照路,一手拉着战士们迅速撤离。他这时只有一个想法:为了使战士们全部脱险,别说一点石块,就是千斤巨石我也要顶到底!
        当战士们噙着眼泪从吴副营长的双腿上匍匐出洞后,吴德安和吴扬然才最后撤离险区。
        经过十四个多小时的英勇斗争,遇险的一百二十七名指战员终于在六日凌晨一点零五分全部安全出洞了。早已守候在洞口的首长和同志们,一齐涌上前去,挽扶和拥抱脱险的战友。好象久别重逢一样,纵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在这时,有十四名战士处于昏迷状态。早已准备好的呼吸兴奋剂注入病员的肌体,早已准备好的氧气输入病员的肺里,早已发动好的救护车立即载着病员向卫生队急驶。某军医大学医疗队和部队的医务人员就在那颠簸的汽车上,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把昏迷的战士紧紧抱在怀里,不断给他们输送着新鲜氧气。
        部队和地方的各级领导同志纷纷赶到了卫生队,看望这些英勇战斗、舍生忘死的战士们。
        七日上午,州、县负责同志带着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怀着对子弟兵的亲切关怀来慰问病员。当他们走到新战士申福安病床前时,却不见人了,只见茶缸下压着一张告别的纸条,表示要用党和毛主席给予的第二条生命,继续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工作。此刻,申福安同志正顶着迎面刮来的狂风,艰难地向着工地走去!
        申福安的心愿,代表了一百二十七位遇险战士的共同心愿,不,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早日修通青藏铁路,也正是工地全体干部、战士的共同心愿。任何困难难不倒我们的英雄战士,任何力量拦不住我们的前进道路。广大指战员决心“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塌方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加速工程建设。
        工地上红旗飘扬,歌声嘹亮,炮声隆隆,人欢车流,又是一派沸腾的战斗景象。

        (原载一九七五年五月六日《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