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桌面壁纸设置:快速识别多音字(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21:17

快速识别多音字(五)

作者:废品先生

 

 

[180] 伉(gāng)直:刚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汉语大词典》
  
  [181] 伉(gāng)浪:亦作“伉俍”。率直豪放。《明史·赵时春传》:“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诗伉浪自喜,类其为人。”——《汉语大词典》
  
  [182] 伉(gāng)厉:刚直、严厉。《史记·汲郑列传》:“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汉语大词典》
  
  [183] 简伉(gāng):质直,刚直。《宋史·唐介传》:“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神宗谓其先朝遗直,故大用之。”——《汉语大词典》
  
  [184] 伉(kàng)暴:亢暴,特别暴躁。宋洪迈《夷坚丁志·张翁杀蚕》:“翁素伉暴,妻不敢违。”
  
  [185] 伉(gāng)爽:刚直豪爽。清王晫《今世说·言语》:“(王士禄)眉宇朗秀,襟怀伉爽,为人望所属。”——《汉语大词典》
  
  [186] 伉(Kàng)喜:汉代人。见《姓解》卷一引《风俗通》。
  
  [187] 伉(gāng)伉(gāng):刚直貌。《艺文类聚》卷四九引晋华峤《后汉书》:“刘恺为太常,论议常引正大义,诸儒为之语曰:‘难经伉伉刘太常。’”——《汉语大词典》
  
  [188] 伉(kàng)合:匹配结合。
  
  [189] 伉(kàng)壮:强壮。
  
  [190] 《诗•大雅•緜》:“乃立皋门,皋门有伉。”立,建造。皋门,郭门,外城墙的门。伉,高大。
  
  [180]—[190]:《辞源》《辞海》里“伉”只有kàng音,凡是《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收录的词而在后两部书里音gāng的,前两部书里皆音kàng。
  
  [191] 食(Yì)其(jī):指郦食其。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本为里监门吏。秦末农民战争时归刘邦,献计克陈留,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说齐王田广归汉,韩信袭齐,齐王以为被出卖,把他烹死。——《辞海》。案:郦食其嗜酒,人称高阳酒徒。
  
  [192] 箪食(sì)壶浆: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193] 匮(guì)椟:盛衣物文件等的箱柜。匮(guì),即“櫃”之本字,“櫃”简化为“柜”。

 

[194] 匮(guì)藏(cáng):用柜子珍藏。
  
  [195] 负匮(guì):背着柜子。《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196] 佗(Tuó)羽:汉代人。佗(Tuó),姓,《汉语大字典》音tuó,《汉语大词典》音tuō。《汉书·游侠传·郭解》:“东道佗羽公子。”
  
  [197] 赵佗(Tuó):(?-前137),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国王。秦时为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受封为南越王。吕后时,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景帝时附于汉。-《辞海》
  
  [198] 佗(tuó)佗(tuó):佳丽美艳貌。一说雍容自得貌。《尔雅·释训》:“委委、佗佗,美也。”郭璞注:“皆佳丽美艳之貌。”《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朱熹集传:“委委、佗佗,雍容自得之貌。”——《汉语大词典》
  
  [199] 佗(tā)人佗(tā)乡:即他人、它乡。
  
  [200] 委佗(yí):即逶迤,委蛇。《后汉书·任光等传赞》:“任、邳识几,严城解扉。委佗还旅,二守焉依。”——《汉语大词典》
  
  [201] 佗(tuò):加;施及。《诗·小雅·小弁(pán)》:“舍彼有罪,予之佗矣。”毛传:“佗,加也。”郑玄笺:“舍褒姒谗言之罪,而妄加我大(tài)子。”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长沙方言续考》:“今长沙人谓不自承其过而移加于人曰‘佗’。”——《汉语大词典》
  
  [202] 佗(tuō)发(fà):拖发。
  
  [203] 佗(tā)方:它方。
  
  [204] 条(Tiáo)真:汉代人。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十萧》。
  
  [205] 条(dí)狼:《周礼·秋官序官》:“条狼氏下士六人。”条狼氏,官名。掌清除道路,驱避行人。后亦以“条狼”借指衙役。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条狼执鞭,厚自扬诩。”条,通“涤”。——《汉语大词典》
  
  [206] 条(dí)畅(dàng):《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王引之《经义述闻》:“条畅,读为‘涤荡’。涤荡之气,谓逆气也。”
  
  [207] 条(dí)荡:摇动。条,通“涤”。明王世贞:“《高平》宜条荡滉漾,《般涉》宜拾掇坑堑。” 《高平》《般涉》,曲调名。
  
  [208] 条(tiáo)畅:欢畅;舒畅。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大化隆恰,男女条畅,家给年丰,咸则三壤,岂不盛哉!”——《汉语大词典》
  
  [209] 条(tāo)属(zhǔ):谓用绳子连缀。古代丧冠之制。条,通“绦”。《仪礼·丧服》:“冠绳缨,条属,右缝。”郑玄注:“属,犹著也。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著之冠也。”李如圭集释:“条属者,丧冠之制也。条,谓冠之缨武,其材以一条绳若布围之,两相交过,缀之以为武,垂其余者以为缨。属,谓著冠于武,冠与武相连属也。”《礼记·杂记上》:“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汉语大词典》
  
  [210] 条(tāo)缨:
  
  [211]条(tiāo)桑:挑选桑叶,采桑。

 

[212] 靓(jìng)饰:靓(jìng),艳丽,美好。靓(jìng)饰,艳丽的妆饰。《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
  
  [213] 靓(liàng)哥靓(liàng)妹:靓(liàng),漂亮;好看。“靓(liàng)”与“靓(jìng)”义相近,但“靓(liàng)”是方言,不用于古词。古词中的“靓”都读jìng 。靓(liàng)哥靓(liàng)妹是粤方言。在我的故乡鲁西北,人们偶见一着新装者,则齐声高喊“靓(liàng)了”。

 

[214] 靓(jìng)衣:艳丽的服装。
  
  [215] 靓(jìng)庄:打扮,妆饰。也指妆饰艳丽。
  
  [216] 玚(chàng)圭:即鬯圭。《说文·玉部》:“玚,圭,尺二寸,有瓒,以祠宗庙者也。”段玉裁注:“玚读如畅。《鲁语》谓之鬯圭,用以灌鬯者也。” 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以郁金香合黑黍酿造的香酒。鬯圭,祭祀时用来酌取鬯酒的玉制礼器。
  
  [217] 应玚(Yáng):《辞海》:?-217,汉末文学家,字德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建安七子”之一。应劭从子。与弟璩(休琏)、璩子贞皆以文章见称。曹操征召为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曾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但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应德琏集》。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诂》:“应玚,字德琏。《说文·玉部》:‘玚,圭尺二寸,有瓒,以祠宗庙者也。’《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瑚琏也。’何晏注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宗庙之器贵者。’玚、瑚琏皆宗庙礼器,朝廷所贵之物,故可相应。饰以‘德’字,意谓有玚和瑚琏等廊庙器之德。”案:据吉说则“玚”当读chàng,但诸辞书皆注音yáng,故从辞书。
  
  [218] 玚(yáng)花:即玉蕊花。又名山矾。宋洪迈《容斋随笔·玉蕊杜鹃》:“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 玉蕊花即琼花。
  
  [219] 玚(dàng)琫:玚(dàng),通璗。璗,黄金。《说文·玉部》:“璗,金之美者,与玉同色。”《尔雅•释器》:“黄金谓之璗。”琫,刀鞘上端近口处的饰物。玚琫,上端以黄金装饰的刀鞘。
  
  [220] 玚(dàng)珌:珌,刀鞘下端的饰物。玚珌,下端以黄金装饰的刀鞘。《汉书·王莽传上》:“于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韍衮冕衣裳,玚琫玚珌。”

 

[221] 奘(zhuǎng):粗大。
  
  [222] 夯(bèn)货:即笨货。“夯(bèn)”同“笨”,见于《西游记》《红楼梦》等书。
  
  [223] 赵国相如,众卿之长(zhǎng):《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指秦赵渑池之会后回到赵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上卿即长(zhǎng)卿,最大的卿。
  
  [224] 司马长(Zhǎng)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蔺相如为赵国之上卿即长(zhǎng)卿,故名相如字长(zhǎng)卿。后世有“西汉文章两司马(即司马相如、司马迁)”之说。
  
  [225] 刘长(Zhǎng)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诂》:“刘长卿,字文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谓相如因慕战国蔺相如之为人,故更名相如。蔺为赵惠文王之相,相乃百官之长,故字长卿。此慕司马相如,故以其字为名。《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任昉乃与江革云:‘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后世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之职守。《北史·柳庆传》:“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司马相如为两汉文章大家,故以‘文房’应‘长卿’。”
  
  [226] 司马迁,字子长(cháng):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诂》:“迁,变易,更改。长,永久,长远。二者反义相协。‘子’为男子美称。”
  
  [227] 钱俶(Chù):字文德。五代时吴越国君。

 

[228] 令终有俶(chù):《诗·大雅·既醉》:“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俶(chù),善也。“俶”,《汉语大字典》音shū,《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音chù。.
  
  [229] 俶(chù)尔:犹倏尔,迅疾貌。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鱼)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30] 俶(chù)装:整理行装。《后汉书·张衡传》:“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
  
  [231] 俶(tì)傥:犹倜傥,卓异不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232] 朱芾(fú)斯皇:《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芾(fú),通“韍”,古代祭服前面的护膝,类似现在的围裙。天子用朱色,诸侯用黄色。皇,同“煌”,明亮,这里指“朱芾”的颜色鲜亮。
  
  [233] 蔽芾(fèi):植物弱小或树叶初生貌。《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234] 朱由校(jiào):即明熹宗。他和明思宗朱由检都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中国人兄弟之间的名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鲁迅《阿Q正传》:“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又倘或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检”有考核、考究义,“校(jiào)”有考查、查验义,“检校(jiào)”有查核察看义,故朱由校之校当读jiào。
  
  [235] 陈寔遗(wèi)盗:遗(wèi),赠送。《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因以“陈寔遗盗”为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的典故。陈寔,字仲弓,东汉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县(治今河南永城西北)长。
  
  [236] 赠美遗(wèi)欧:毛泽东词《念奴娇·昆仑》:“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37] 黄骠(biāo)马:黄色有白斑或黄色白鬃尾的马。用于指马时,“骠”都读biāo;不指马时,“骠”都读piào。
  
  [238] 扛(gāng)鼎:用手举鼎。用手举重物谓之扛(gāng),以肩荷物谓之扛(káng)。《说文解字》:“扛,横关对举也。”段玉裁注:“以木横持门户曰关,凡大物而两手对举之曰扛……即无横木而两手举之,亦曰扛。即两人以横木对举一物,亦曰扛。”可知“扛(gāng)”是将重物置于手并上举,“扛(káng)”是将物置于肩。
  
  [239] 扛(gāng)住:拦住,挡住。《西游记》第四十回:“八戒听说,扛住行者道:‘哥哥,这等一个小孩子家,你只管盘诘他怎的!’”
  
  [240] 扛(gāng)他两句:顶撞他两句。
  
  [241] 扛(gāng)丧(sāng):哭丧。《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令弟已是死了,不必这等扛丧。”
  
  [242] 《将(Qiāng)进酒》:将(qiāng),请。李白有《将(Qiāng)进酒》诗。
  
  [243] 将(qiāng)子无(wù)怒:请子勿怒。《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44] 将(qiāng)将(qiāng):

1、象声词,同“锵锵”。《诗·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2、高大。《诗·大雅·緜》:“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245] 年(Nìng)夫:《左传·襄公三十年》:“天王杀其弟佞夫。”《公羊传》作年夫。
  
  [246] 近民远年(nìng):《大戴礼记·公符》:“使王近于民,远于年。”“年”,通佞,指谗佞之人。
  
  [247] 年(nìng)辩:通佞辩,谄媚而善辩。《十六经·成法》:“夫是故毚民皆退,贤人减退,五邪乃逃,年辩乃止。”
  
  [248]倜(zhōu)倡:乖张。扬雄《太玄·去》:“阳去其阴,阴去其阳,物咸倜倡。”——《汉语大词典》
  
  [249] 倜(zhōu)侏:乖离远隔。梁启超《〈日本国志〉后序》:“若夫远方殊类,邈绝倜侏之域,则虽大智长老,闻言未解。”——《汉语大词典》
  
  [250] 心广体胖(pán):《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郑玄注:“胖,犹大也。”“大”读为泰。朱熹集注:“胖,安舒也。”
  
  [251] 扒(pá)灰:谓公公与儿媳妇通奸。扒(pá)灰即爬灰。爬灰则污膝,污膝谐音污媳。
      
    地祈(qí)地神,祈(qí)陀祈(qí)园。
    祈(qí)悔大悔,祈(qí)树祈(qí)苑。
    家住溪边,祈(zhǐ)种(zhòng)高山。
     世俗颠倒,祈(zhǐ)重(zhòng)衣衫。
  
  [252] 面饧(xíng)好了:和完面后放一会儿使其变软谓之饧(xíng)。
  
  [253] 饧(táng):饴糖。
  
  [254] 饧(xíng)了眼睛:眼睛半开半闭谓之饧(xíng)。
  
  [255] 骀(dài)荡:荡漾。
  
  [256] 蝤(qiú)蛴: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257] 蝤(yóu)蛑:梭子蟹。
  
  [258] 柜(jǔ)柳:木名,即元宝枫。
  
  [259] 病革(jí):革(jí),通“亟”,危急。《礼记·檀弓上》:“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并革矣’”——《辞海》

 

[260] 上衣下裳(cháng):古人上身穿的衣服叫做“衣”,下身穿的衣服叫做“裳(cháng)”。“裳(cháng)”类似现在的裙,男女皆服。泛指衣服的“衣裳(shang)”之“裳”只是在近代才读shang。在古词中,即使“衣裳”也泛指衣服,“裳”仍读cháng,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261] 袜(mò)胸:即抹胸。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妇女所服。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故称。俗称兜肚。《玉台新咏·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吴兆宜注:“袜为女人胁衣,崔豹《古今注》谓之腰彩,今吴人谓之袜胸。”——参阅《汉语大词典》
  
  [262] 齐(zī)斧:利斧。齐,通“资”。《汉书·王莽传下》:“司徒寻(王寻)初发长安,宿霸昌厩,亡其黄钺。寻士房扬索狂直,乃哭曰:‘此经所谓‘丧其齐斧’者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齐,利也。亡其利斧,言无以复断斩也。”后多以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晋书•元帝纪论》:“中宗失驭强臣,自亡齐斧,两京胡羯,风埃相望。”——《汉语大词典》

 

[263] 齐(zī)盛(chéng):粢盛。放在祭器内供祭祀的谷物。齐,通“粢”。《礼记·祭统》:“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郑玄注:“齐,或为粢。”《大戴礼记·诰志》:“斋戒必敬,会时必节,牺牲必全,齐盛必洁。” ——《汉语大词典》

 

[264] 摄齐(zī)升堂:齐(zī),古指长衣下部的缉边。《论语·乡党》:“(孔子)摄齐升堂,鞠躬如也。”摄,提。
  
  [265] 齐(zī)明:齐(zī)盛(chéng)。《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266] 齐(zhāi)必变食:齐(zhāi),通“斋”。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撞敬。《论语·乡党》:“(孔子)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267] 金有六齐(jì):齐(jì),合金。《周礼·考工记·筑氏》:“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268] 齐(zhāi)戒:斋戒。
  
  [269] 齐(zhāi)庄:斋庄,严肃诚敬。《礼记·祭义》:“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
  
  [270] 思齐(zhāi):《诗·大雅·思齐(zhāi)》:“思齐(zhāi)大(tài)任,文王之母。”毛亨传:“齐,庄也。”郑玄笺:“常思庄敬者,大任也,乃为文王之母。”后因以“思齐”赞美母教及内助之词。汉蔡邕《太傅安乡侯胡公夫人灵表》:“体季兰之姿,蹈思齐之迹。”宋秦观《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之二:“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
  
  [271] 齐(zhāi)如:庄重恭敬貌。《论语·乡党》:“(孔子)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272] 齐(zhāi)房:斋房。
  
  [273] 有齐(zhāi)季女:《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齐(zhāi),美好庄敬的样子。季女,少女。
  
  [274] 地气上齐(jī):《礼记·乐记》:“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郑玄注:“齐读为跻。跻,升也。”
  
  [275] 马不齐(jiǎn)髦:《仪礼•既夕礼》:“马不齐髦。” 郑玄注:“齐,翦(剪)也。”
  
  [276] 齐(qí)眉孟光:据《后汉书·逸民传》载:孟光每次为其夫梁鸿端饭都要举案齐眉(把托饭菜的木盘举到眉毛处),以示敬重。
  
  [277] 幢(chuáng)棨:幢(chuáng),一种旌旗。棨,棨戟。古代大将之车建矛戟幢麾。用以泛指仪仗。
  
  [278] 汤(shāng)汤(shāng):

1、大水急流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诗·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琴声。《唐文萃》二一贾至《宓子贱碑颂》:“鸣琴汤汤,宓子之堂。”——《辞源》
  
  [279] 子之汤(dàng)兮:《诗·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汤通荡。荡,游荡。
  
  [280] 汤(Yáng)谷:即旸谷,古代传说的日出之处。《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281] 汤(tàng)羊:用滚水烫后煺毛而不剥皮的羊。《红楼梦》第五三回:“家汤羊二十个。”——《汉语大词典》
  
  [282] 的(dì)卢:也作的颅。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的(dì),白色。《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世语》:“(刘)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入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盖因此后人以“的卢”指良马。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世说新语·德行》:“庾公(庾亮)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刘孝标注引伯乐《相马经》曰:“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
  
  [283] 娭(āi)毑:方言。奶奶。或用以尊称老年妇女。
  
  [284] 日娭(xī):娭(xī),“嬉”的古字,嬉戏。《楚辞·九章·昔往日》:“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汉语大词典》
  
  [285] 娭(xī)光:目光传神。《楚辞·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suò);娭光眇视,目曾波些(suò)。”
  
  [286] 轧(gá)扁:轧(gá),吴方言。拥挤,压榨。轧(gá)扁,压扁,挤扁。
  
  [287] 轧(gá)空:轧(gá),压。空,空头。轧(gá)空,亦称“轧(gá)空头”。交易所中,有力多头常用的一种操纵市场、获取暴利的方法。其法为对某一投机对象的来源暗中加以控制,使空头于交割时无法获得其应交数量,只得在价格上满足多头要求的条件下,忍痛进行了结。此时空头受轧(gá),急图脱身,而多头则任意抬价,获得暴利。——参阅《汉语大词典》

 

[288] 轧(gá)友:交友。轧(gá),方言。结交。如:轧(gá)亲家。
  
  [289] 轧(gá)账:核算查对账目。轧(gá),方言。结算;核对;查验。
  
  [290] 工尺(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符号各个时代不同,现在通用的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现代汉语词典》

 

[291] 八十告(jū)存:《礼记·王制》:“(官吏)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郑玄注:“每月致膳。”孔颖达疏:“告,谓问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问存否。”案:“告”,《辞源》音jú,《汉语大词典》音gào。“告”通鞫问之鞫,且“告于甸人”之“告”《汉语大词典》音jū,故“告存”之“告”亦应音jū。
  
  [292] 告(jū)于甸人:《礼记·文王世子》:“其刑罪则纤剸,亦告于甸人。”郑玄注:“告读为鞫。读书用法曰鞫。”
  
  [293] 告(gù)朔饩羊:《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饩羊,祭庙用的活羊。周制,诸侯每月初一日告庙听政,叫“告(gù)朔”。鲁自文公起,不视朔,而有司犹供饩羊,子贡因此要把祭庙用羊的旧例废掉;但孔子不以为然。后人因以“告朔饩羊”比喻徒具形式的虚文。——《辞海》。案:周制,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叫“告朔”。诸侯于每月朔日(夏历初一)告庙听政,叫“告朔”或“告月”。告朔、告月之告,《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皆音gù,《汉语大词典》音gào。上告知下谓之告(gù)。
  
  [294] 内(nà)之沟中:《孟子·万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内(nà)”,“纳”的古字,使进入;放入。——《汉语大词典》
  
  [295] 内(nà)粟千石:《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内(nà),交纳。
  
  [296] 内(nà)鸧:《楚辞·大招》:“内鸧鸽鹄,味豺羹只。”朱熹集注:“内,与肭同,肥也。”

 

[297] 内(nà)火:

1、禁止野烧;禁火。《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以三月本时昬心星见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黄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内火。”唐皎然《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因逢内火千家静,便睹行春万木荣。”

2、指心星移位退伏,说明季节更换,夏去秋来。《大戴礼记·夏小正》:“九月内火。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王筠正义:“内音纳……下内字衍文。”顾凤藻集解:“八月日躔大火,心星盖已伏矣。九月又言之内,因《记》出火而及之,故变伏言内也。”——《汉语大词典》
  
  [298] 文质疏内(nè):《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朱熹集注:“内,木讷也。”
  
  [299] 洛内(ruì):《汉书·沟洫志》:“及盟津、洛内,至于大伾。” 内(ruì),通汭。河流弯曲处或河流交汇处。洛内即洛与黄河交汇处。

 

[300] 占(tiē)旦:次要的旦角。占(tiē)为“贴”字的简写。近代戏曲里,“旦行”也可称为“占(tiē)行”。明屠隆《彩毫记·散财结客》:“占扮柳条青上。”——《汉语大词典》
  
  [301] 占(zhàn)房:方言。分娩,坐月子。《西游记》第五三回:“只见猪八戒腆着肚子,倚在门枋上哼哩。行者悄悄向前道:‘呆子,几时占房的?’……沙僧道:‘二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浆致病。’”——《汉语大词典》

 

[302] 否(pǐ)极泰来:《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否”、“泰”,卦名。“否”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失利)”,“泰”谓天地交(相互作用)而万物通(亨通)。意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否”可以转化为“泰”。后因常用“否极泰来”形容情况从坏转好。
  
  [303] 臧否(pǐ):臧,善→褒。否,不好→贬。臧否(pǐ)、否(pǐ) 臧都有褒贬、批评之义。《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304] 四国是皇(kuāng):皇(kuāng),通匡。匡扶。《诗·豳风·破斧》:“周公东征,四国是皇。”毛亨传:“皇,匡也。”《辞源》《汉语大字典》音kuāng,《辞海》《汉语大词典》音huáng。
  
  [305] 先祖是皇(wǎng):皇(wǎng),通“暀”。向往。《诗·小雅·楚茨》:“先祖是皇,神保是飨。”郑玄笺:“皇,暀也。先祖以孝子祀礼甚明之故,精气归往之。”
  
  [306] 鞗革有鸧(qiāng):鸧(qiāng),以金为饰。《诗·周颂·载见》:“鞗革有鸧,休有烈光。” 郑玄笺:“鞗革,辔首也。鸧,金饰貌。”
  
  [307] 鸧(qiāng)鸧(qiāng):象声词。金属撞击声。鸧,通“锵”。《诗·商颂·烈祖》:“约軝错衡,八鸾鸧鸧。”
  
  [308] 鸟名读鸧(cāng):鸧括、鸧鸹、鸧麋、鸧鸡,一鸟四名,一种水鸟,似鹤,苍青色。鸧鴳、鸧鷃,青鸟。鸧鶊,黄鹂。鸧鸆,九头鸟。
  
  [309] 孛(bèi)星、孛(bèi)彗:彗星。
  
  [310] 星孛(bèi):谓彗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现象。旧以为不祥之兆,预示有兵灾悖乱发生。《春秋•哀公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汉语大词典》
  
  [311] 孛(bó)老:古代戏曲中老年男子的俗称。外、末、净各种角色均可扮演。元曾瑞《四块玉·嘲妓家》曲:“孛老严,坡撇狠,钱上紧。”元张可久《寨儿令·妓怨》曲之一:“大姆埋怨,孛老熬煎,只为养家钱。”……王国维《古剧脚色考》:“金元之际,鲍老之名分化而为三:其扮盗贼者,谓之邦老;扮老人者,谓之孛老;扮老妇者,谓之卜儿。皆鲍老一声之转,故为异名别耳。”——《汉语大词典》
  
  [312] 兔(Chān):辰星的别名。《史记·天官书》:“兔过太白,间可椷剑,小战,客胜。”司马贞索隐:“《广雅》云:‘辰星谓之兔星。’则辰星之别名兔,或作‘毚’也。”——《汉语大词典》
  
  [313] 于(Yú)越戎貉(mò):《荀子·劝学》:“于越戎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于越,地名,即越。于,发语词,无义。
  
  [314] 前于(xū)后喁(yú):《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陆德明释文引李轨曰:“于喁,声之相和也。”
  
  [315] 于(xū)咨:吁嗟;叹息。汉蔡邕《济北相崔君夫人诔》:“行旅挥涕,千里于咨。”
  
  [316] 于(xū)兹先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于兹,吁嗟;叹息。

 

[317] 象封有卑(Bì):《汉书·邹阳传》:“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颜师古注:“服虔曰:‘音畀予之畀也。’地名也,音鼻,今鼻亭是也,在零陵。”

 

[318] 卑(pí)絻:《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絰、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也。”杨倞注:“卑絻,与‘裨冕’同。”裨冕,着裨衣,戴冕。裨衣,古代比最上等的礼服次一等的礼服。
  
  [319] 卑(Bān)水:水名。在四川省会理县东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若水》:“绳水又迳越巂郡之马湖县谓之马湖江。又左合卑水;水出卑水县,而东流注马湖江也。”——《汉语大词典》
  
  [320] 卑(bǐ)民不迷:《荀子·宥坐》引《诗》曰:“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民不迷。”《诗·小雅·节南山》作“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俾,使

 

[321] 串(Huàn)夷:《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郑玄笺:“串夷即混夷,西戎国名也。”陆德明释文:“串,一本作患。”“串”,《辞源》音guàn。
  
  [322] 串(guàn)狎:戏谑。《新唐书·郑覃传》:“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汉语大词典》
  
  [323] 串(guàn)昵:亲近,巴结。《新唐书·刘文静裴寂传赞》:“文静数履军陷阵,以才自进,而寂专用串昵显。”

 

[324] 亲串(guàn):亲近之人。
  
  [325] 卜(Bǔ)卢:《逸周书·王会》:“卜卢以 糹九(qiú)牛。糹九 牛者,牛之小者也。”孔晁注:“卜卢,卢人,西北戎也,今卢水是。”
  
  [326] 卜(Pú)人:《逸周书·王会》:“卜人以丹砂。” 孔晁注:“卜人,西南之蛮。”朱右曾校释:“卢(卢文弨)曰:‘卜即濮也。’王(王念孙)曰:‘《郡国志》:越嶲会无县,故濮人邑。’”
  
  [327] 卜(pú)人:《礼记•檀弓上》:“扶君,卜人师扶右。”陆德明释文:“卜人师,依注音濮;师,长也,谓大仆也。”
  
  [328]卜(bǔ)人:从事占卜的人。
  
  [329] 卜(bǔ)征:占卜巡狩之吉凶。古时帝王五年一巡狩,先卜问吉凶,五年五卜,都得吉兆才出行。
  
  [330] 萝卜(bo)食根,也可吃缨:北方人把萝卜叶子叫做“萝卜缨子”,可食。胡萝卜缨子是治疗便秘的良药,被称为清肠草。
  
  [331]蓼(Liǎo)国:春秋古国名。

1、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

2、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汉语大词典》
  
  [332] 《蓼(Lù)萧》:蓼(Lù),长大貌;萧,艾蒿。《诗·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xiè)兮。”《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唐白居易《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参阅《汉语大词典》。
  
  [333] 《蓼(Lù)莪》:莪,莪蒿,嫩的茎叶可作蔬菜。《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334] 暴虎冯(píng)河:暴,徒手搏击。冯(píng),徒步过河。《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píng)河。”暴虎冯(píng)河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论语·;述而》:“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35] 冯(Féng)夷:

1、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2、上古诸侯名。《竹书纪年·帝芬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洛伯、河伯,皆国名也;用与、冯夷,诸侯名也。”
  
  [336] 冯(Féng)京:1021—1094,北宋大臣。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神宗时进参知政事,屡与王安石争议新法。……——《辞海》
  
  [337] 左冯(Píng)翊:汉代郡名。本为秦内史地,汉高祖二年置河上郡,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为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之一。辖二十四县。约当今陕西渭河以北、泾河以东、洛河(案:非发源于陕南流入河南的洛河。)中下游地区。见《汉书·地理志上》。《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太初元年……左内史更名左冯翊。”注引张晏:“冯,辅也;翊,佐也。”——《辞源》。案: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8] 郑师伐冯(Féng):冯(Féng),古地名。《左传·定公六年》:“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杨伯峻注:“《后汉书·冯鲂传》注引《东观汉记》谓魏之别封曰华侯,华侯孙长卿食采冯城,即此冯,当在洛阳市不远之处。”
  
  [339] 町(tiǎn)畽:亦作“町疃”。田舍旁空地。《诗·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毛亨传:“町畽,鹿迹也。”朱熹集传:“町畽,舍旁隙地也。无人焉,故鹿以为场也。”《集韵·铣韵》:“町,町畽,或作 田忝。(田忝是一个字)”案:“町”,《辞源》《辞海》音tǐng,《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tiǎn。
  
  [340] 町(zhèng)町(zhèng ):平坦貌。《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毛传:“墠,除地町町者。”《释名·释州名》:“郑,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引申为荡然无存貌。汉王充《论衡·语增》:“传语曰:‘町町若荆轲之闾。’言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恚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故曰町町。”——《汉语大词典》。案:町町,《辞源》音tǐng,《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zhèng。
  
  [341] 町(tǐng)畦:田界,即田塍。比喻界限、规矩、约束。引申为仪节。《庄子·人间世》:“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町畦,畔埒也;无町畦,无威仪也。”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
  
  [342] 町(tǐng)人:日本江户时代居住在城市的商人。也包括手工业者。广义的町人兼有城市居民之意。——《辞海》
  
  [343] 千米九町(tǐng):町(tǐng),日本长度单位。一千米大约等于九町。
  
  [344] 屯(Tún)留:县名,属山西省。春秋时为赤狄邑,称留吁。后属晋,称纯留。汉置县,属上党郡。北齐废。唐自霍壁移今所,以避李纯(宪宗)讳,改为屯留。——《辞源》。案:“屯”,《辞源》音zhūn,《辞海》音tún。
  
  [345] 屯(zhūn)否(pǐ):屯(zhūn)、否(pǐ),《易》二卦名。屯(zhūn),谓艰难;否(pǐ),谓隔塞。屯(zhūn)否(pǐ)谓艰难困顿。汉王粲《初征赋》:“逢屯否而底滞兮,忽长幼以羁旅。”
  
  [346] 屯(zhūn)坎:《易》二卦名。坎,谓险。屯(zhūn)坎谓处境困苦、艰险。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遭时屯坎,浮生蹇剥。”
  
  [347] 屯(zhūn)然而难:《说文解字·屮部》:“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
  
  [348] 屯(zhūn)邅:也作“屯亶”。难行不进貌。喻处境不利,进退两难。《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孔颖达疏:“屯是屯难,邅是邅回。”《西游记》第十五回:“我小时也有几个衬钱,也好骑匹骏马,只因累岁屯邅,遭丧失火,到此没了下梢,故充为庙祝。”
  
  [349] 屯(zhūn)危:艰难危险。
  
  [350] 屯(zhūn)夷:

1、艰危与平定。唐吴筠《览古》诗之一:“乃验经籍道,与世同屯夷。”

2、偏义词。偏指困厄。《宋书·文帝纪》:“皇运艰弊,数钟屯夷。”——参阅《汉语大词典》。

 

[351] 屯(zhūn)奇(jī):艰难,不顺利。宋秦观《辞史官表》:“臣少而愚贱,长更屯奇。”

 

[352] 屯(zhūn)亨:亨,通达顺利。屯(zhūn)亨,困顿与通达顺利。
  
  [353] 屯(zhūn)蒙:《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

1、万物初生稚弱貌。隋杨素《赠薛播州》诗:“在昔天地闭,品物属屯蒙。”……

2、蹇滞、困顿。……唐白居易《忆微之》诗:“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汉语大词典》
  
  [354] 屯(zhūn)闵:迟钝愚鲁。
  
  [355] 屯(tún)行:集中行进。《史记·李将军列传》:“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汉语大词典》
  
  [356] 屯(tún)屯(tún):聚集。唐柳宗元《答周君巢书》:“昧昧而趍,屯屯而聚。”
  
  [357] 屯(zhūn)屯(zhūn):行进困难貌。唐柳宗元《天对》:“曶黑晣眇,往来屯屯,厖昧革化,唯元气存,而何为焉!”——《汉语大词典》
  
  [358] 屯(zhūn)屯(zhūn):忠谨诚恳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孔子)为鲁司寇,断狱屯屯,与众共之,不敢自专。”——《汉语大词典》
  
  [359] 屯(zhūn)屯(zhūn):丰盛;满盈。……汉桓宽《盐铁论·国疾》:“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 ——《汉语大词典》
  
  [360] 屯(zhūn)难(nán)屯(tún)聚:凡读屯(zhūn)者,多有艰难困苦之义;凡读屯(tún)者,多有屯聚、聚集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