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 明教 pve装备:总结一下同仁对写社科基金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6:45
[交流]总结一下同仁对写社科基金的建议 已有5人参与
★ ★ ★
天天向上3035(金币+3): 总结的不错! 2011-08-10 21:59:28
在上一个帖子“我没中,反思中,希望获取经验和建议”(原帖在这里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73592&fpage=1)中,部分虫子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我在此就这些同仁的建议做一个小结,以感谢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就这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

[态度] 充分准备很重要,凡事都得认真,才有回报,不急不躁。

[选题] 选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要和自己的前提成果沾上边的,要是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且最好是学科交叉。研究范围要明确。

[前期研究基础] 你要说明你在这个领域有何发现,发表了那些文章; 还有就是你准备立项的的前期实验和预实验结果。

[内容] 方案细;目标清晰;创新明确;要有可操作性,不要太空泛;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人文社科一定要像人文社科的表达方式,不可像理科一样。

[另外] 写本子的时候一定要参考一个本领域的好本子好好学习一下,多看别人的,找不足。

另外,jscor回复了好大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我也一并贴在这里了(感激涕零,原贴见上述帖子的113楼):

今年刚中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公示期算中吗?),去年和前年分别中了一项省级课题。虽然跟很多虫子比还差得很远,但回顾这几年的课题申报路途,也有几点小小的心得,跟广大虫友们分享一下,不对之处还请海涵:
首先,研究问题不能老调重弹,要有现实问题意识。
选对了问题,本子就成功一半。相反,问题选取不当,论述再充实也是白搭。我个人认为,咱们人文社科研究领域近三十年来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中国本土现实问题、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关注还非常不够,机械照搬西方问题的情况特别严重。大家也能发现,在近四年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项目当中,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的项目是越来越多,大概占到六成左右,重大问题要占到三到四成。我不是轻视基础研究,相反,我认为基础研究十分重要,但是将成熟的基础研究应用于现实问题也同样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身边的、国内外的社会问题有着强悍无比的感知力,要善于发现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寻找问题:第一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寻找那些正在热烈讨论、尚无定论、人人乐见的现实问题(个人觉得本学科已经解决的老问题,无论研究方法有多新,现实意义真的不大,除非你预测你的结论能推翻成见);第二是跨出本学科的大门,放眼整个人文社科领域(个人觉得文理交叉难度太大,非大师级人物难以驾驭),看看还有哪些现实问题(解决的、还未解决的)可以从自己学科作出新的阐释。
第二,论证不能空泛,要重点突出。
曾经受托看过几个同事的本子,发现大多存在论证十分空泛、重点极不突出的问题。这是比较糟糕的——再伟大的思想也禁不起垃圾结构的糟蹋。这里我极力建议大家多熟悉一下西方学术论文的语篇结构,多多采用“总-分”的菱形写作结构(我是全部采用),将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段首,最好加黑体或着重号(这是可以的,没有任何项目禁止做标记),结构层次感要强,让审阅专家一眼就能看到他感兴趣的部分。在内容的表述上,我觉得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四个部分是最重要的,要做细致的阐述。很多人忽略研究意义的撰写,寥寥几笔了事。其实很多专家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原因很简单,连研究基本意义都写不清楚的人还有能期望他有必需的研究能力吗?文献综述也很重要,它充分反映了你的前期准备和对该领域的了解状况,我经常能看到同事们在这一部分不断罗列谁谁谁的观点,谁谁谁的研究,等等。我个人认为这种逐个罗列的方式是很不当的:一来篇幅太长,二来代表性弱。我一般都是大量阅读后将所有相关文献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简要概述这个类别的总体观点和特点,最后在括号中罗列一下代表性的作者(当然是大牛),当然,千万不能忘了在文献综述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探讨既有研究的经验和不足对你研究的启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项目书中勾勒的论证内容只是个大纲,我们可能得根据实际研究情况增减若干个小标题(比如我所在的学科可能必须明晰关键概念,还要让人明白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到底什么,同时可以忽略“技术路线”这一不伦不类的标题)。
第三,表述不能面目可憎,要超级流畅。
相信所有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者都是文科出身,本不用提及这一点。但是看过一些本子之后,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表达真的很糟糕,用面目可憎一词概括实不为过(最关键是本子的主人都是副教授,叹息),我可以想象,评审专家看到这些本子肯定会为我们可怜的语文教育大哭不止。就我自己而言,我交上去的本子至少要改5遍,前后至少1个月,可以说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地磨。此外,写完之后,我还经常交给其他专业的同事或朋友看,我想,如果他们外专业的都能看懂大概讲得什么意思,这个本子的流畅度和易懂性肯定不赖。事实证明,凡是他们能看懂的本子最后大都能立项;他们看着费力、甚至看不懂的最后都没立项。这个其实不难理解:你能保证看你本子的人都十分熟悉你的研究的吗?好多专家虽然跟你同属一个学科,但是专业完全不一样。能让他们信服的不一定是你的思想有多好,可能恰恰是跟其他本子相比,你的表述他能懂!
第四,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要多找自己的原因。
本来这个是小孩都懂的道理,但是老看到论坛上有些虫子抱怨基金的公平性我就想说几句。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除了死亡,没有什么东西是公平的。基金申报肯定有很多黑箱操作,包括大家口中“公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但是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公平始终是占大多数的。我之前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连初审都没过,去年申请教育部的课题也是以失败告终。后来重新拿起这两个本子仔细研究,发现问题的确是很多,远没有尽善尽美。所以,与其抱怨体制,还不如多完善一下自己的思想、多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还是胡适先生那句经典名言: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拿出咱们高考、考研时的勇气,再挺一下,下一个中奖的人就是你。

[ Last edited by melyzhi on 2011-8-11 at 1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