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卡去哪儿补:李素文 一个“卖菜大嫂”的人间天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2:54
   李素文 一个“卖菜大嫂”的人间天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名人传记 
    李素文,女,河北省乐亭县人,1933年生于沈阳市郊区。1956年到沈阳市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当营业员后,当选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5年成为全国妇女“三八红旗手”,次年1月被商业部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称号,逐渐成为影响一时的风云人物。曾任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等。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频频参加中国的外事活动。

  “文革”结束之后,李素文回到沈阳,先在沈阳糖果厂劳动锻炼,后任沈阳市轻工局供销公司副经理。退休后,一度当过个体户,也曾为人打工,从事着最普通的劳动。

  “卖菜大嫂”

  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生活的人们,对于李素文大都非常熟悉。李素文以一个“卖菜大嫂”的身份,走进北京,成为国家领导人,然后又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参与外事活动。当历史转弯的时候,她又重新回到她原先熟悉的生活之中。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和众多出身于“草根”阶层,后来又备受社会瞩目的人物一样,李素文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

  李素文原籍河北省乐亭县,和著名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是同乡。不过,她并没有在她的家乡生活。1933年,李素文出生于沈阳市郊区的农村。家里条件不好,李素文小学没有上完就辍学回家了。小小年纪的李素文在家里什么活都干,但这一切,对她的生活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直到1956年,李素文随丈夫从农村来到沈阳市后,她的命运才慢慢地发生了改变。

  来到沈阳一年之后,李素文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到沈阳市南塔商店第二门市部,当了一名售货员。小时候的李素文就心灵手巧,又爱动脑子,邻居、家人经常夸她点子多。做了售货员之后,她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琢磨怎么卖好菜上。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李素文发现,商店里进了一批果脯,来看的、问价格的顾客很多,但买的人却很少。李素文很纳闷。当一位老人问她有没有小盒子的果脯时,李素文恍然大悟:顾客是嫌果脯包装太大,价格太高。她便向领导提建议,把果脯分成小包来包装,并对不同品种做了搭配。结果,果脯的销售量增加很多。

  还有一个例子:

  一个顾客来买菜,指着一种菜问它的炒法。李素文回答不上来。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李素文觉得,一个好的售货员,应该围绕着各种各样的菜做文章,以菜为核心,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有关菜的营养成分,怎么配菜,怎么烹饪。拥有这样的知识,才能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此,她整理出了炒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专门到附近一个单位的食堂里,向一位有三十多年烹调经验的老厨师请教。老厨师很奇怪地问她一个售货员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李素文告诉他,自己想学了这些知识后,为那些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顾客提供参谋。老厨师夸奖她想得周到。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李素文并不是那种单纯的“业务型人才”,她很会借助组织的力量推广自己的经验。比如,她在请教了老厨师之后,让党支部帮着她,把老厨师请到商店,给全体售货员讲课。后来,成为劳模之后,她和另外几位劳模一起,串联了全市的几百名卖菜的营业员,请来大饭店的厨师讲课。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通过这些细节,人们可以发现李素文的组织能力。也许,就是这一点,使得她渐渐地从普通劳模中脱颖而出,步入政界。

  李素文的工作,甚至已经超出了单纯卖菜的范围。为了把自己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她很有心地把商店周围居民的情况都摸清了。她曾经因为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很冷的冬天出来买豆腐而推测,这家人家里可能有困难。下了班过去一打听,果然如此,小孩的妈妈得了“产后风”,不能下地。李素文就决定,不能把自己锁在柜台里,应该经常走出去,让那些不能出来买菜的人也能吃到菜。于是,她就向领导提出了“送货到院”的建议。他们甚至对老、病、弱、残的固定顾客实行“早(班前)访晚(班后)送,晚访早送,访送结合,分片包干,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服务方法。对于双职工家庭,则实行“预约售货”的办法。

  当年李素文的所作所为,在今天,即便是那些处处寻找“商机”的经营者恐怕也很难做到。而李素文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完全不是为了“经济效益”。在那个年代,商店的“经济效益”,和她这样的普通售货员的收入没有关系。李素文从事的是最普通不过的劳动,但她这样的劳动让她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尊严感与荣誉感。反过来,她以自己的行为让这普通的劳动增值。人与劳动,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所以,李素文一步一步成为劳模,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点不奇怪的。她个性鲜明,愿意付出,不求回报。

  梦一般的岁月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李素文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此后,一系列的荣誉和头衔更是纷至沓来:全国“三八红旗手”,商业部“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 沈阳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

  李素文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了《为革命卖菜》的发言。

  也正是这次发言,让李素文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注意。她发言时,不像其他劳模一样,举止木讷、表情僵硬、手脚无处放。她从容不迫,自然大方。虽然讲不出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来自基层的她言语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朴实的情感流露,以至于周恩来总理七次带头为她鼓掌。会后,总理还把她留下来,问长问短,给了她很多鼓励。

  1965年到1966年,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举办了“李素文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开展了向李素文学习的活动,报刊纷纷发表文章,介绍李素文及其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的文章。

  吊诡的是,当年,没有兴起学毛泽东著作活动时,介绍李素文的事迹时,一切都没有和毛泽东著作挂钩。等到全国兴起学习“老三篇”的潮流时,再介绍李素文其人其事,就都要和毛泽东著作扯上关系了。甚至说李素文之所以能成为劳模,完全是因为学习毛著的结果。甚至还说她一参加工作就努力地开始学习,很快便读完了几卷“毛选”。而实际上,李素文文化程度不高,那些高深的理论与她根本扯不上关系。

  无论如何,李素文人生的巅峰时刻终于到来了。四届全国人大会议筹备时,经李先念副总理提名,李素文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名单。经周恩来总理同意,上报到毛泽东主席那里。毛泽东批准了这一提名。

  1975年3月,李素文来到北京,住进中南海,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成为国家领导人。这一年,她只有四十二岁,离她进入沈阳市南塔商店第二门市部开始卖菜,不到二十年。

  此后,李素文开始了人生中梦一般的一段岁月。

  她常常出现在报纸、刊物和银幕上,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视察工厂、农村。

  国家为她配备了秘书、司机、警卫员、厨师。

  她频频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外事活动。据统计,仅1975年和1976年两年,她所会见的外宾就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的领导人。

  和二十年前她的卖菜生活相比,她就像在做梦一样。

  不过,她还是感到了“高处不胜寒”——对于她这样“坐火箭”从基层升到国家领导人位置上的人来说,工作和生活都难言轻松。她没有外事活动的经验,会见外宾时,往往都是和别的领导人一起进行,很少单独主持这样的活动。

  按照当时的规定,她虽然已经在中南海工作,但工资待遇仍然是原来的六十二元,还要在沈阳领取。丈夫知道她花钱的地方多,替她领了工资以后尽量多给她寄,但她那点钱管得了什么用?人大开会,喝一杯茶还要一毛钱呢。她出国访问,往往要向别人借衣服穿,回来后,再把衣服还给人家。

  她害怕老家来人,因为她招待不起。但老家还总是来人,让她时时觉得囊中羞涩,有时候到了月底,只能大葱蘸酱对付着吃饭。

  工作勉为其难、生活捉襟见肘都还好说,李素文是苦孩子出身,不怕吃苦,可变幻的政治风云,实在是她应付不了的。她只是凭着朴素的思想感情来做事,按照她的理解“紧跟伟大领袖的战略部署”,甚至脚踏到哪一条河流里都难以说清楚。

  粉碎“四人帮”之后,李素文成了“问题人物”,在报纸、刊物上露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不久就几乎完全消失了。

  从“天上”重返“人间”

  1978年4月,李素文回到沈阳。下车的时候,她左等右等,不见汽车来接她,只好自己挤公共汽车回家了。

  组织上安排李素文到沈阳糖果厂劳动锻炼。李素文成了一名普通工人。这位从小就争强好胜的女性,转了一圈,又从“天上”返回了“人间”。

  刚回到沈阳时,各种各样的议论包围着李素文,有人好奇,有人关注,有人在看她的笑话。不过,性格刚强又乐观开朗的李素文没有消沉。她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也有信心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赢得人们的尊重。

  在糖果厂,她安于做一个普通工人,每天在流水线上加班加点地干活,包糖果的速度很快就超过了生产能手。

  五年之后,李素文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上级任命她担任糖果厂的副厂长。这一次当领导,她不再手足无措,不再疲于应付。她完全能够掌控自己的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不久,她又担任了沈阳市轻工局供销公司副总经理。

  1989年,李素文退休了。两年后,她发现一种保健床垫质量不错,就大胆地贷款三十万元,自筹二十万元,办起了沈阳市第一家专卖店,专卖医疗健身床垫,实现了当老板的梦想。毕竟是名人,她的公司一开张,生意就很红火。

  此时的李素文已经完全习惯了“人间”的生活。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日子也过得相当不错。她很满意。不过,她还有一件心事:她的政治待遇一直没有恢复,全国总工会,省、市有关部门慰问劳模,没有她的份儿;组织劳模去北京,没有人通知她。这让她深深地感到了遗憾。

  1998年的一天,上级通知李素文去参加沈阳解放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这意味着她的政治待遇已经恢复了。

  今日的李素文已经彻底退休。她身体不好,常常要去医院。她居住在一个普通的小区里,安静地生活着,和普通老人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每逢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李素文总是会出席。她还担任一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时不时地给孩子们讲讲过去。 (本文参考了关庚银、孙中范、潘相陈等人的著作)■

  (责任编辑/吕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