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一点通高手解玄机:盒子炮的中国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3:35:07
有一种轻武器,它有着手枪的外表,却被人们俗称为盒子炮;它在自己的故乡德国备受冷落,却在中国大放异彩。它就是德国毛瑟公司生产的驳壳枪,一种在中国人手中使用了数十年的“明星”武器。

盒子炮的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毛瑟公司在1895年年底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被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有全自动功能的盒子炮,又被称为“快慢机”。
毛瑟军用手枪刚研制成功时,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由于其价格过于昂贵,每把在当时就要25美元,而同时期其他手枪的价格不过才几美元一把。所以一直到1939年毛瑟公司停产这种手枪, 没有一个国家将其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公司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这类手枪。
不过,西方不亮东方亮,驳壳枪却在中国真正迎来了春天。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混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冯玉祥将军甚至用驳壳枪装备了一个手枪旅,该旅每人两把驳壳枪、一把大刀。
在当时的环境中,驳壳枪因为装弹多、火力猛,在中国有了更为响亮的名字“盒子炮”。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驳壳枪,一把带木制枪套,另一把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遇到紧急情况双枪齐射,这样的场面在中国电影的镜头中可不少见。

盒子炮西方不亮东方亮,有人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西方国家不用的东西,放咱这里就成好的了吗?其实不然,真实的情况是外国人没有用好这种武器,而中国人在对这种武器进行认真琢磨之后,巧妙地规避了它的弱点,从而使其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根据《铁道游击队》翻拍的《飞虎队》这部电影里,相信观众一定会对影片中那喷吐着火舌的盒子炮有着深刻印象,但影片里垂直握持盒子炮的情形在实际使用中是极为少见的。因为盒子炮在连发射击时,前一发子弹的后坐力会使枪口上跳,进而使下一发子弹失去准头。盒子炮枪管下方没有护木,枪手不能直接握持枪管部位以稳定枪身。因此国人在使用自动型盒子炮连发射击时,一般会将手腕翻转,将枪身变成水平状态,让枪口的上下跳动变为左右横扫,这样其火力陡增,这也是中国人在使用盒子炮的过程中发明的特殊而有效的方法。
另外,采用这种方法也是由于当时中国特殊的战斗环境——房屋内外的短兵相接、伏击与反伏击以及夜战的情况较多。擅使盒子炮者,在面对一群敌人时,往往先将枪调整至连发状态,横扫一梭子,将敌人打散,然后以单发状态(有时间的话还会接上木套)将剩余的敌人一个个摞倒。电视剧《亮剑》中就有李云龙和楚云飞等4人以盒子炮组成交叉火力,将平安县城的大小官员一网打尽的镜头,其火力威猛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即便是单发射击,有经验的射手也会将盒子炮侧向倾斜一定角度,让枪口自然指向目标,在概略瞄准后果断击发,即通常所说的“甩手一枪”。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盒子炮的握把短而圆,且与枪身形成的夹角比较大,使得采用通常的单手瞄准姿势进行速射较为困难。另外,盒子炮的枪管细长,指向性较好,而且可以双手持枪、左右开弓,这也是射手喜欢采用侧射方式的重要原因。
当时,很多人因为特殊的战场情况和轻装起见,一般不使用枪套,而是直接将枪插在皮带里,然后把外面的衣襟放下遮住武器。因为盒子炮较长,垂直插在腰间不方便骑马或弯腰,所以一般采用斜插方式,这样在拔枪时也比较顺手。
当然,插在腰间的携带方式也有一定弊端,特别容易造成手枪前端表面的磨损,所以聪明的中国人又发明了“明套”。这种“明套”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枪套,而是用钢片或铜片制作而成的简单携带装置,其一面为弯成一定形状的金属片,同枪身表面突棱上的凹槽相配合,使“明套”与枪身联为一体;另一面则是一个长金属片弯成的卡子,用来别住皮带。带有“明套”的手枪靠卡子直接“挂”在皮带外边,同时还不影响枪支的正常使用,这也算是中国人的又一发明吧。
盒子炮制造工艺精细,零件配合紧密,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特别是在恶劣多变的战场条件下,部分机件会偶尔失灵,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危险。据报道,我军著名的侦察英雄杨子荣正是因此而牺牲的。1947年2月23日夜,杨子荣和他的战友们在海林县梨树沟的一个窝棚周围发现了残匪的踪迹,他一马当先冲进窝棚,对准匪徒扣动M1932型盒子炮的扳机,但是枪却没有响,他反被匪徒回击一枪打中左胸。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盒子炮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后,空气中的水蒸汽在温度较低的枪身上凝结成水珠,当枪再次被带到室外后水珠结成了冰,将最精密的枪机部分牢牢地冻住,导致关键时刻击发失灵。

其实,中国人对盒子炮的态度可以用美国人对柯尔特左轮手枪所表达的爱慕之情作比拟。谁要背挂一支木盒托的盒子炮,必定非常惹人注目,甚至招来忌妒。这也难怪,因为盒子炮是一种信得过的随身武器,在战斗中使用非常成功。据传,当时买了盒子炮的中国人临终时总要给儿子交代一句“要爱护毛瑟(盒子炮)”,过了些年儿子又传给孙子,据说有些家庭一支盒子炮竟然用了40多年!
在那个年代,毛瑟手枪还是高级将领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
早在清末,刚刚接受招安的张作霖,便曾以盒子炮对清军将领行贿,颇见成效。抗战时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的马占山将军驻节绥蒙,与蒙古族军官联络感情时,也往往用盒子炮作为赠品,很受他们欢迎。
清末民国初驰名豫西的绿林大侠王天纵,归顺起义民军张钫所部,据说王第一次见张时的“晋见礼”,也是两支当时还很罕见的德国造盒子炮。
抗战时期,与新四军驻地相邻的川军第一二七师师长陈离,曾以四支二十响毛瑟手枪(盒子炮)作为礼品,赠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以答谢新四军对其训练游击干部的支持。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毛瑟手枪在当时是何等珍贵。
以民国初年到朝鲜战争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常有描写毛瑟手枪的段落,“掏出盒子炮来甩手就是一梭火”,这形容了盒子炮的威力。当时无论是个人、军阀、山大王,只要提到手枪,就是盒子炮。从电视剧《长白山上》到《一剪梅》,剧中好汉莫不是人手一把盒子炮。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的刘队长就是一人拎着两支“快慢机”(盒子炮)打得鬼子屁滚尿流。而在同一题材的电影《飞虎队》里,刘洪在新婚之夜,还不忘擦拭他的毛瑟自动手枪(盒子炮)。

“山西造”质量上乘
带10发固定弹匣的M1896盒子炮于1921年首先由汉阳兵工厂大量仿造,1929年山西兵工厂也开始仿造。枪械专家说,“山西造”盒子炮仿制得十分好,据说一共生产8000支,现在已经成为枪械收藏家的珍品。河北大沽海军船坞兵工厂生产了许多类型的盒子炮,其中包括若干长管卡宾型。在解放前,至少有5个规模大小不一的兵工厂仿造盒子炮。
近战火力强于日军
随着仿造数量的增加,盒子炮被大量配备到武装人员手中。以国民党某骑兵旅的轻高射炮连和装甲汽车连为例,前者编制官兵148人,配备盒子炮56支,后者官兵134人,配备盒子炮89支,由此可见盒子炮编配比例之大。据一些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前国民党军人回忆,中国军队的近战火力密集度较日军为强,就得益于盒子炮的大量配备。
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将使用盒子炮的士兵集中编成手枪队,与日军近距离巷战,或将使用该枪的士兵化装成平民,以短促火力袭击日军散兵,使其恐慌不已。
盒子炮在我人民军队中使用得也非常广泛。我军许多高级指挥员也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与盒子炮有了不解之缘。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时指挥作战使用的就是7.63mm警用盒子炮。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的徐向前同志,当时配用的是M1932式7.63mm盒子炮。
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抗战胜利后,大量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M3冲锋枪和英制斯登冲锋枪进入中国,装备国民党军队,并被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和使用。加之此时的作战样式也已经由以小规模的游击战为主变成以大兵团的运动战为主,于是,盒子炮逐渐退出主战场,但在解放战争的敌后游击战场和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的剿匪战斗中,盒子炮仍旧在大显身手。
回顾前五期我们介绍的盒子炮进入中国后的传奇历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到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直到解放初期我军剿匪作战,盒子炮几乎无役不与,和中国现代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伴随无数革命志士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盒子炮之情,绵绵无尽。
在本期对盒子炮作以总结之际,我们在查找资料时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惩处侵华战犯的时候,盒子炮往往也被选作行刑工具,向那些杀人魔王射出正义的子弹。下面就转载一段介绍南京大屠杀主犯、原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伏法的文字,请留意里面盒子炮的作用。
“1947年4月26日11时整,谷寿夫被押至雨花台刑场……65岁的谷寿夫身着军便装、戴礼帽,下车后两腿发软,已经无法站立,只得由两名宪兵架着。谷寿夫行刑时没有被捆绑,也没有插行刑牌。行刑枪手为宪兵班长洪二根,洪班长手执驳壳枪(盒子炮),在谷寿夫背后约一米距离举枪,子弹从头顶斜入,由口中飞出,打飞了谷寿夫2颗门牙。谷寿夫当场毙命。这时漫山遍野围观的人高声欢呼、掌声雷动……”
(注:1947年2月,谷寿夫作为罪行累累的战犯,被南京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同年4月26日被处决)
附:盒子炮的其他绰号(部分)
长苗盒子——长枪管毛瑟手枪,可以是枪管140毫米长的毛瑟手枪,也可以是枪管155毫米长的毛瑟手枪;
大眼盒子——山西造仿毛瑟手枪,因其口径达11.43毫米,故名;
大肚匣子——毛瑟及西班牙仿毛瑟中可拆弹匣式二十响连发手枪的统称,因枪体前部机匣外侧凸起,象鼓了个大肚子,因之得名;
大镜面匣子——毛瑟手枪中的一款,因机匣侧面光滑平整无任何凸起和铭文,光可鉴人,故名;
快慢机——所有装有选择发射方式的毛瑟手枪的统称;
自来得——广义上讲,是所有毛瑟手枪的统称;狭义上指1932式仿毛瑟M712手枪,因该枪上雕刻有“自来得手枪”几个字。
德国造——广义上讲,是所有产自德国的毛瑟手枪;狭义上讲,仅指M712手枪,因其机匣上雕刻有汉字“德国制”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