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力乌缺:净空法师开示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46:03
1.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念佛的第一个目标是什么?要念到我们自己心清净,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我们认真念佛,“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真把这九个字做到,这就是功夫成片。2.中國古書裡頭說得很多,人心厚道、老成,社會安定,人民有福。如果世人都充滿了猜疑、猜忌、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這個社會不安定,這個世界不太平。要挽救這個劫難,《了凡四訓》跟《感應篇》這兩部很有效果,我們每天讀誦受持,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決定能作佛。3.造惡沒有看到惡的果報,於是乎信心就失掉了。古人講造作罪惡的人現在沒有受惡報,是他前世的福報沒有享盡,前世福報享盡了,他的果報就現前。同樣一個道理,心善、行善,而沒有看到他福報現前,甚至於看到他自己本身,他的家庭,還遇到很多的凶災是過去生中惡報的餘報,等到這個惡報餘報受盡,福就現前 4.還有一種叫「後報」,第三世以後,不定什麼時候,有的時候是隔很多世,因緣遇會的時候,果報還是會現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要純,心地要厚,心地厚這個人決定有後福,心地薄的人決定有凶災。5.第二種叫「生報」,生報是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果報在來生。這個人是善人、好人,但是他的果報不好,生活貧困;這個人是個惡人,發大財,大富大貴。這個我們知道,他富貴的因是前生種的,在這一生它成熟;這一生所造的罪業,來生再受果報,果報通三世。6.佛家講果報有三種,第一種「現報」。凡是果報都有因、都有緣,因緣果報。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緣是現前的,現在所遇到的機緣,把阿賴耶識裡面這些業因又牽引出來,於是變成現前的果報。 7.什麼樣叫成就?在佛法裡面也有個標準,從智慧解門來講,你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確實有能力辨認。第二個條件你有定功,不會受外境的干擾,也就是說不會受外境的誘惑。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具足這兩個條件,才可以離開老師。 8.古來的祖師大德,真正有修行的人,有定慧的功夫,他能轉境界,不隨境界轉。但是他教學生、教徒弟,依舊要選擇環境,為什麼?這些人是凡夫,轉不了境界,決定受外境的影響,那就不能不選擇環境。而在選擇修學環境裡面,善友是第一個條件,你能夠常常親近善知識,親近好老師,對於你的道業決定有幫助。 9.我們從早到晚,身語意都在造業,身體的動作、口裡面的言語、心裡頭的念頭,與十善相應的是善,與十善相違背的就是惡。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修行,能夠真正把五戒十善做到,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決定得生。 10.吉凶禍福,「無門」就是沒有一定,沒有定法,都在人心一念之間。凡人只知道一念善惡,不曉得善惡裡面還有這麼多的差別,這佛法給我們講得透徹、講得明瞭。我們的正報轉了,依報就隨著轉,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 11.大乘經上佛常講「佛不度眾生」,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得度的,你自悟、自修、自度,佛陀說的真話。自悟、自修、自度,豈不是「惟人自召」嗎?你墮落到三途,墮落到地獄,也不是別人干涉你的,是你自己造作惡業招來的惡報,怎麼能怪人? 12.:『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造的,自己修善,自己回頭就得福;自己造惡,不能回頭那就得禍,與別人不相干。13.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作的,善因少、惡因多,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諸位如果是冷靜的思惟,細心的去觀察,在我們周邊惡緣多、善緣少。善緣促進我們的道業,促進我們善行;惡緣則增長我們的惡念,增長我們的惡行。將來有什麼樣的果報,自己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嗎? 14.我們講經為誰講的?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而講的,為諸佛菩薩而講的。我們為什麼念佛?絕不為自己,為這個世界一切眾生消災免難。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功德很小,為一切眾生功德就大了。 15.在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上,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根頭髮微不足道,如果我們動彈它的時候,這一身都覺得不舒服,你動這一根頭髮這是感,一身不舒服那就是應。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這是小事,這個無所謂的,再微弱的念頭都能夠振動虛空法界。16.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個人講的。如果我們要以為佛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那就錯了。我們在許多經論裡面看到,佛自己說他一生沒有講過經,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個字。這個話是真話,不是謙虛,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17.苦難眾生,不見得是我們現前衣食缺乏,那是苦難,那是很明顯你看到的;大富大貴不知道學佛,不懂得修心,轉眼之間墮三途,這種苦難你沒有見到,往往現在貧窮下賤,他一天到晚知道念佛,我們眼光睜開來看看,他再過幾年,他就往生極樂世界作佛,他沒有苦難。可是世間人顛倒,他只看眼前,他沒有往深處看 18.時時刻刻念念關懷一切眾生,尤其是關懷苦難的眾生。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他也在苦難。苦難在哪裡?死了以後就墮三途,他怎麼不苦?這些人迷在五欲六塵之中不能自覺。聽經、研教他沒有緣分,他的緣分在世間歡樂場中,多少人羨慕,全都錯了,他那種歡樂的日子能過幾天?過完之後,淪落到三途惡道 19.養自己的平等心,離開一切妄想分別,離開一切是非高下,心就平等,清淨平等的心就是真誠心,就是覺悟的心。以這種心來看一切眾生、來看一切萬物,愛心自然就流露出來。 20.我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教奉行,自然就有成就。修心,頭一個要修真誠心,不要害怕人家用虛偽對待我們,我們要以真誠心待人。要了解,他以虛假的心對待我是應當的,他對於事實真相沒了解,他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同一個緣起,他不曉得虛空法界是一念自性所變現的。 21.佛家不管是大小乘,不管是哪個宗派,教育的宗旨也是三條。第一條轉惡為善,在五乘佛法裡面是人天佛法,你不會墮三惡道。第二條轉迷為悟,你就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超越三界之外,作羅漢、作辟支佛、作菩薩、作佛。第三個目標轉凡成聖,那就是超越十法界,《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22.:祖師大德常常教誨我們「持戒念佛」,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古人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最重要的善心、善語、善行,《感應篇》最後的結論也是結論到此地。你的心善、言善、行善,《感應篇》裡面說你得善神保佑,在淨宗裡面講,你念佛才決定能往生。 23.:「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哪一法不是佛法」,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所謂世法跟佛法從哪裡分?從心上分。法上沒有什麼世間法、出世間法。如果你的心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世間法,你就是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世間法,出不了三界。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有一切法都能夠了生死、出三界。 24.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是真实究竟圆满觉悟的心;是真心;是佛心;是直心;是大悲心;是怜悯一切众生的心;是“四弘誓愿”;是“四十八愿”;是没一丝毫自己的得失利害夹杂,生为一切众生,死也为一切众生;是“一向专念”;是自己的真心、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