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u: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的实战运用和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1:09

目前,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分为三类:战术空地导弹、机载反辐射导弹和制导炸弹。

机载精确制导武器首次使用是在60年代的越南战场。1967年,美国海军“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的使用应该是精确制导武器在实战中使用的开端。而激光制导炸弹的首次使用则是在1972年的“后卫”行动。越战中使用制导炸弹最典型的例子是在1972年5月11日炸毁保罗.杜梅大桥和5月13日炸毁清化大桥的行动。尽管越战中使用的制导武器存在了种种缺陷,但不管怎么说,精确制导武器从此走进了战争。

    机载精确制导武器在实战中的大规模使用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精确制导武器大大的弥补了其空中力量在数量上的不足,有效的提高了空袭的成功率。战后统计,在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投放的精确制导武器只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高达90%。美军统计,在二战中摧毁一个目标需要9000枚炸弹,越战需要300枚,而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只要2枚即可,极大的提高了空中进攻作战的威力。

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典型例子有下面几个:1991年1月17日2时51分,美国的F117A投下的战争中第一枚炸弹(激光制导),炸毁了伊拉克南部的防空截击指挥中心,随后又以第二枚制导炸弹摧毁了伊拉克西部的防空作战指挥中心;从1991年1月23日—27日,美国F111使用了1000公斤的钻地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伊拉克的地下飞机掩体,大量掩体的被毁,最终迫使伊拉克飞机飞往伊朗,使美军在27日完全掌握了战区制空权;2月8日开始的、使用前视红外装置+制导武器的打坦克作战,出现了16枚炸弹摧毁16辆坦克的战例。此外还有很多,不再列举。

在海湾战争后,美国总结了战争的经验,完善了对地攻击武器体系,形成了各种作战距离、精度和威力相结合的装备系列,主要包括:AGM-86空射巡航导弹,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中程空地导弹AGM84、AGM130、AGM142和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AGM65空地导弹和宝石路系列的激光制导炸弹。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为美军检验其精确制导武器体系的作战威力提供了最好机会。

科索沃战争在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历史上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这以前的战争中,主要使用的仍是常规炸弹,精确制导武器仅用于攻击重要目标。而在这次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投弹量占了98%以上,这意味着一个全面“精确打击”的时代开始了。

在空袭中,美国为首的北约动用了其几乎全部的先进武器装备。美国的JSOW和JDAM首次在战争中亮相。采用GPS定位的JSOW和JDAM可以同时实现防区外投放、发射后不管、多目标攻击,对同一个目标还可以实现多枚炸弹不同弹道攻击,最适合以B2为代表的隐形飞机投放。炸毁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就是JDAM的“杰作”。使用了碳纤维战斗部和电磁脉冲战斗部的制导炸弹还用于了攻击南联盟民用设施的行动。在战争中,由于战术空地导弹价格昂贵,相对廉价的激光制导炸弹成为使用最多的制导武器,但南联盟的山地和多雨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战效果。

纵观这30多年来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至少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空袭和反空袭的对抗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正在越来越使进攻的一方处在有利的地位。攻击一个目标,不再需要象二战中那样动辄出动成百上千架飞机,一架或几架飞机即可达成目的,因而使防御一方处于更为被动的境地,一旦某个防御点出现疏漏就将付出重大代价,而防区外发射武器的出现正在使“将防御圈建成100%牢固”的努力变得愚蠢和不可能。

数十年防御战略使中国空军在空对地能力上变得异常薄弱。除了随SU30飞机进口的空地武器外,中国空军现役根本没有精确制导弹药。而其后果,如美国兰德公司在报告中所说的:“……这是作为现代空军的一个主要差距,……在空对地弹药中全程精确制导的完全是空白,是中国空军的明显缺陷……这种总体上的差距在得到弥补之前,将严重地阻碍空军在需要攻击地面目标的所有作战中发挥有效作用”。

   其实我个人认为,缺少精确制导弹药尚不是根本的弱点,而中国空军的致命伤在于:它根本没有任何进攻的战略的思想,即使在口头上有所表示也从未落实到行动,而这正是建设一支现代化空军的根本要求。

(责任编辑: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