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腹腔镜要插几天尿管:创业随笔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3:39

2012的第一个工作日就跑在外边出差,和平时上班一样,只是路上少花了一些时间,多等了一些时间。前几日憋着一直想要写点寄语11年的生活,想了半天写出来贻笑大方,干脆就不写了。今天想到一点事情,还是要真的写下来。

 

1.久历风雨的公司和人

 

   和公司采购在谈起,11年的欧元的汇率变化,谈起国内的供应商和公司的出口竞争力在进一步下滑,与国外产品的性价比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变得越来越不是那么有吸引人。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的抱怨,包括戴工和其他博主的博客,主要是谈当前的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挤、生存难度越来越大和老板投资的获利空间的越来越小。实话去分析,如果按照当前的税率政策,不去搞点歪门邪道做做帐和买点**,以一般竞争率和技术门槛的企业,大概都是给国家白打工。这确实是一个很淳朴的事实,负荷太重,先天就必须游走在“违法”的道路上,势必引发企业分流。

 

a.移民,关门不干了,当前的很大一部分企业主做的事情。

 

b.苦熬+投资新的方向,好像或多或少目前在挣扎的企业,都在努力找点蓝海的市场。Link:

奄奄一息的深圳小企业主的自白(转载) 奄奄一息的深圳小企业主的自白(转载)续上篇

 

c.中国式规矩:10分的报价,4分的成本,2分的利,4分的公关成本;更为可怕的是,原始的报价是50。这个故事,鉴于以前见到和听到的,我是信了……

 

  所以,一般来说,前几年我们这种原有的电院的毕业生一股脑儿都往着软件和IT方向凑;无他,企业的成本低,养得起人。所以,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古怪的事情,我们的民营公司和职员,在还没富起来的时候,就开始为了双方的生存开始掐架了。前者要求职员的“人力”投资回报率,后者要求公司的薪资和发展空间。掐架的背景是,相对世界的产业而言,国内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在减弱,不觉得有点讽刺吧。

Link:高人力成本下小技术性公司的处境 飙升得让人发晕的工程师工资 揭秘年轻工程师发财之路

 

2.创业的人和企业

 

    今天拜访的是位70后的大哥,走南闯北的,谈起开办公司的动因主要是15来年的职员生涯引发的疲惫。其实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在国内选择制造业进行创业始终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但是我听说到的故事并不少。或许成就事业和未来的期许,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跟着干的人选择放弃短期利益,选择一种暂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选择一种历练和精力作为财富。我敬佩这些人,但是又对当前的环境表示很无奈。

 

主要是

 

1.做好的产品:做好的东西,一定比国内做得贵;一定有人能很快把你的东西抄出来,然后一个较低的质量,较低的价格给你搞出来。这个时间差短在的大概在3~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关键是,国内的买家,天生就希望便宜有好货,哪怕最初的决定权在工程师那里,他总有老板和采购使用“低成本”的利剑。而且最要命的事情是在当前的汇率和高企的国内财务和人力成本下,同样质量的产品,国外的东西,可能成本和价格更低,我还真就遇到这样的事情了。

 

2.做质量一般和价格一般的产品:这种遇到客户要碰运气的,朝着这个方向走,似乎没有出路……

 

3.做低成本的东西:这个适宜做快钱,用中国式的规矩来做事,详情不表,听多了伤神,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有时候把,需要直面一下惨淡的现实,我们无法改变这些现实,只能试着做点什么吧。圣诞节以前听台湾的同事谈起台湾在70年代,李国鼎做的事情,很是好奇。钱要是砸对了地方,比起高喊产业升级要管用一些。毕竟,民营的事业是真正的给社会创造着普通人可以用的物质财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