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qq怎么隐身:童戏拾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38:31

童戏拾零
   很多童年时代乐此不疲的游戏,多见之于街头巷尾,家院和校园,今天已经失传了,取而代之的是学前期教育,各种各样的学前班、幼儿班将这类民间童艺彻底挤出了生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聊以记之,也算是一种文化,一类历史。

  一、抽陀螺
  陀螺为一圆形底尖之物,多以木棍刻雕之,用鞭子抽之使之旋转而不倒。

  二、放牤牛
  “牤牛”多于集市而购之,由专业艺人所造,为一竹筒,高约5——10分,筒身挖一条形空隙,中间固定一棍。另用一竹片,一头挖出一孔,玩时将一细绳缭绕在竹筒中央的细棍上,将未端从竹片的孔中穿过,左手执竹筒与竹片,右手用力拉绳,左手同时将竹筒放开,竹筒遂于地上旋转状如陀螺,而空气与竹筒侧身的空隙相作用而发出“呜呜”之声,类若牛呜,谓之“牤牛”。

  三、打瓦
  为多人玩游戏,将数块砖石等物竖立于5、6米远处,其数目是参与人数减一,如5人参与则取四,四人玩则取三。石块按其大小分为老大、老二、老三……等,玩者每人执一石块从远处同一位置向老大、老二、老三等站立之石块投掷,以将石块打倒为赢。
  投掷前要先确定投掷的顺序,方法是在若干距离处画一横线,玩者用石块投向横线,谁的石块最接近横线谁第一,谁的石块投过了线或者压线不记分另来。
顺序确定好了,就开始打瓦了,先向“老大”投掷,最先将“老大”打倒则成为本轮次的“大王”,之后所有打倒一个石块的则退到一边,因为竖立的石块数目总是少于参与人数,所以最后总有一人因没有打倒石块而被淘汰,这人将会受到惩罚,惩罚的方法是被其他打倒了石块而没做上“大王”的人一边一个拉着耳朵,还有一人站在其身后用两手向下击打两执耳的双臂,其用力越大,被执耳的人越疼,这样走一圈到“大王”面前,击打的人问“大王好了吗?”,“大王”如果说“好了”,这一轮游戏就结束再开始下一轮,“大王”如果说不行,就要再转一圈。
记得小时候玩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游戏。

  四、打“腊枚”
  这个东西名字是这个音,字是不是这样写的我就不知道了,是一个木制两头尖的东西,约十多公分大小,一般是两个人玩,在地上画个圈,将“腊枚”放在圈里,玩者持棍第一下敲击“腊枚”的尖部,等“腊枚”跳起在半空的时候再描准一棍将其击到远处,另一人则跑到远处捡到“腊枚”向圈中投掷,如果能将“腊枚”投入圈内,则两人换位,如果投不进圈,别一执棍者则重复上次的运作,重新将“腊枚”打到远处,打得越远,另一人投进圈的概率就越小。

  五、拾子
  女孩玩的游戏,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多人一起玩,如何分出胜负不记得了。是将石块打磨成5个栗子大小的圆圆的石子,放在地上后拣起一个向上抛到空中,趁其未落下时要抓起地上其余的石子然后再翻手把空中落下的石子接住,然后再向抛一子,将手中的石子放在地上后再翻手向上接住石子,如此反复。玩的时候还要唱着“口决”,“口决”很长,象一首歌,我能记得的其中有“一一,十一,十个个捻你……”,其声调抑扬顿挫,韵律感很强。有的女孩玩这个都将手上抓起老茧,冬天玩的手上长了冻疮的大有人在。

  六、推铁环
  一个铁制的圆圈,大小不等,另一铁制的带柄的钩子,推着在地上跑,小学的运动会就还经常有推铁环跑的项目。

  七、打拐
  多是男孩子玩的游戏,两人对顶,都是单腿站立,另一腿屈曲抬起,用手固定后两人对顶,将对方顶的站立不住,跌倒或者两脚着地为胜。

  八、掺杏仁
  两人以上都可以玩,战利品就是杏仁。在地上挖一小坑,上口直径约6-10公分,尖圆底,坑周围再画一直径约20-30公分的圈,参与者每人向坑内放一杏仁,大家每人手执一个杏仁(多是精心挑选最大最重的)向坑内投掷,目的是将坑内的杏仁打出坑并且打到圈外,被打出的杏仁就归自己了,如果没打出杏仁,自己作为“炮弹”的杏仁也跌落到圈内,这只杏仁就不许拿出来了,这人就“陪本”了,因为作为“炮弹”的杏仁多是最大最好的,有的人还煞费苦心的将其打孔后将里面的果仁掏出,灌上铅而增加其“战斗力”,如果有人将自己的的炮弹撘进去,这颗杏仁立刻就成为其他人瞄准的目标,谁将其打到圈外就归谁。
小学的时候很多男生都带着个小袋子,里面哗哗响的装着不少杏仁,这种游戏很实惠,杏仁赢得多了,可以敲去外面的硬壳,将里面的仁肉掏出来用水泡去苦味,做成香香的小点心吃啦。

  九、弹琉琉蛋
  为两人以上玩的游戏,“琉琉蛋”是一种小玻璃球,在地上掘一小坑,将玻璃球置于食指弯处,用大姆指将玻璃球弹出,目标是击中对方的玻璃球并将其赶入小坑,这种游戏我玩的少,具体玩法及胜负已经忘却。

  十、放“电影”
  在没有电视,电影也难得一见的年代,是小人书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谁要是得到一本好的连环画,谁就有了一次“放电影”的机会,几乎是在大家的哀求下,连环画的持有者便找个玻璃窗,将玻璃擦擦干净,他一人站在玻璃窗的一边,将连环画揭过一张,抵在玻璃上,玻璃窗的另一边则挤满了孩子们,伸长脑袋盯着看,性急的便大叫翻快一点,看得慢的则大叫太快了,“放电影”的在大家的哀告下,充满了支配大众享有权利的喜悦。当然,这样的“电影”是永远没有机会再卷土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