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藏剑截图:励志书并非成功模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06:55

励志书并非成功模板

 

 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人尖儿,或是商业巨子、或是艺海明星、或是政坛精英、或是学界天才……于是,这些人便成了这个大家的榜样,他们说的、写的往往被视为金科玉律,往往一个成功的时代宠儿刚闪亮登场,有关他(她)的成功秘笈就接踵而至了。尤其当今,媒体担起了向公众推销的职责,成功学畅销书推出一轮又一轮,而且书目不断在变,令人眼花缭乱。

“人往高处走”是人的本性,来到这个世界,谁都不愿活得窝囊,都想站在高山之巅,享尽人间的风光。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也不例外。所以,打心眼对成功人士挺崇拜的,很想探寻他们走向成功的路径,甚至很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不,每当有轰动效应的励志书面市,我都要购来先睹为快,《世界因你不同》《谁动了我的奶酪》《最伟大的推销员》之类的,几年下来,读了不下几十本,窃以为会发生质变,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这时,方才觉得这些东西是没有思想、没有内涵、没有营养的,大可不必把它当成真经来念。

当下,不少励志书是为迎合“时尚”而策划出来的。因世人都很浮躁,都想“克隆”一把成功人士,社会有大面积追名逐利的需求,商家就乐不可支地提供“服务”,他们找来大批写手,打着传播名人成功秘密的招牌,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你想急功近利,他就给你推销“跨一步就成功”;你想一夜暴富,就给你推销“致富圣经”;你想学习为人处世,就给你推销“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所兜售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人而异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再说不少写手自己绝非成功人士,读他们炮制的东西怎么能成功呢?

每个成功者和常人一样,都有着人性的种种弱点,他们在讲述自己时,不会有卢梭写《忏悔录》时那般坦白的勇气,对有损他(她)光环的事是不会实话实说的,这并非他们清醒地选择了虚伪,而是每个成功者都会情不自禁地美化自己,就像一个人出门前要穿戴好,照照镜子,为的是在外界留个完美的公众形象。

名人们书写的成功,向来都没有绝对的真实。就像比尔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促成儿子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参加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因而,对他们的成功路径,普通读者就只能“雾里看花”了。有些名人出于道德诚信,在他(她)的成功学书中,虽想尽可能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但功成名就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书写成功的全景,大多要靠回忆来完成。而回忆又是遗忘的一种形式,不可避免地是一个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逻辑、观念、趣味、眼光都参与进来了,呈现给我们的就不会是“当时的具体”了。这些,可看成由客观历史造成的成功学的失真。

励志书是用来励志的,但它提供的只是普遍常识。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同一种气候里,都会顺着天性自然发展从而呈现出千姿百态;不同的人生长在同一个时代里,也应顺着个性有更多的自我面貌。一句话,成功没有固定模式,励志书不可作为成功的模板,也敢说从来没哪个成功人士是被励志书克隆出来的。

励志书伴随着成功人士而产生,至今已不知留下多少经典,什么“天道酬勤”啊,“艰难困苦,玉汝与成”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判断。对于一个有理想、有诚信、有才华的人来说,成功的机会往往是以各种面目出现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对某一事业感兴趣,做出正确选择,刻苦地学习和实践,并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夏贵俊)《解放军报》2012年2月1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