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帝狂妃:赖氨匹林在儿童中安全应用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21:18

赖氨匹林在儿童中安全应用探讨

首席医学网      2008年09月16日 23:22:39 Tuesday  1284

作者:战寒秋    作者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011

 

【关键词】  发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对儿童来说,发热会增加耗氧量和心输出量,从而加重患儿的心肺负担,3岁以下患儿高热还可能导致惊厥。因此,尽早和安全退热在儿科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而氨基比林、安乃近和非那西丁因严重的毒副作用已基本不在临床应用。赖氨匹林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非口服途径给药的解热镇痛药。本文通过对赖氨匹林的药学特点和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赖氨匹林的药学特征

    1.1  概述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释放出阿司匹林,从而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目的。同阿司匹林一样,由于存在发生Reye’s sydrome(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因此,儿童应慎用。笔者对美国FDA批准药物进行检索,发现赖氨匹林在美国未上市,而在欧洲多个国家都有上市剂型。根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公布的数据,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赖氨匹林共有5种剂型,分别为肠溶片、肠溶胶囊、颗粒剂、散剂和注射用粉针,规格有六种:0.1 g、0.2 g、0.25 g、0.45 g、0.5 g和0.9 g。生产厂家共29个(其中6家只生产原料药)。目前在北京各医院较常用的是注射用赖氨匹林。

    1.2  给药途径

    赖氨匹林的给药途径可分为三种,即口服给药、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口服给药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和血栓性疾病,而肌内注射和静脉给药则多用于解热镇痛。它与阿司匹林相比,具有易溶、胃肠道刺激小的特点。应用于儿童时常以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1-3]为主。

    1.3  药代动力学

    赖氨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代谢物主要由肾脏排泄。t1/2与剂量有关,单次小剂量服用时t1/2为2~3 h,大剂量时可达20 h。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为相同剂量口服血药浓度的1.8倍,肌肉注射后血药浓度可维持36~120 min,其生物利用度略低于静脉注射[4]。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有关,血药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明显。

    2  赖氨匹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1  疗效

    国内有关赖氨匹林疗效的研究文献较多,而且多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都对赖氨匹林退热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了肯定。黄琼茹等[1]对赖氨匹林静脉滴注的退热效果和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当赖氨匹林剂量为10~25 mg/kg用药30 min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李丽萍[2]等对122例来比林静脉滴注的退热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来比林15~20 mg/kg时用药后30 min、60 min退热效果优于氨基比林。王玮君等[3]用赖氨匹林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安痛定肌内注射治疗小儿急性重症高热共98例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赖氨匹林组退热效果比安痛定组好,赖氨匹林静脉注射60 min后效果优于肌肉注射。梁东明[4]用静脉注射赖氨匹林对89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赖氨匹林用量为20 mg/kg时,1 h后退热幅度更大,起效更快。这说明当赖氨匹林用量为10~25 mg/kg时,对儿童的退热疗效是确切的。

    2.2  不良反应 

    潘菡清等[6]对27例使用赖氨匹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为3岁。不良反应类型共有13种,主要涉及泌尿、神经和循环系统。除了过敏性皮疹为一般不良反应外,其余均为严重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都在用药后2 h内发生,变态反应均在用药后10 min内发生,且起病急,进展快。因此该药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给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另外,临床上还有赖氨匹林致儿童肺水肿死亡[6]及致儿童心跳、呼吸骤停[7]死亡的报道,提示在儿童中使用应更注意其安全性。另外,临床上有5例赖氨匹林和头孢拉定合用致血尿的报道[8],其中给药途径为2例静脉推注、2例小壶冲入、1例肌肉注射。分析原因可能为二者均从肾脏代谢,酸性条件下,头孢拉定注射液对肾脏毒性增高所致。提示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较为安全。上述不良反应个案的儿童年龄均在12岁以下,这与说明书中“12岁以下儿童慎用”一致。虽然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比较少,但有些不良反应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12岁以下儿童可发生瑞氏综合征,表现为类急性感染症状(短期发热等)、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窦天荣[9]等总结来比林不合理用药情况,提示赖氨匹林不能用于出血性疾病和有出血倾向患者,也不能用于等待手术的患者。由于水痘、流感易诱发瑞氏综合征,因此,10岁以下流感、水痘患儿忌用。

    3  合理使用的建议

    3.1  剂量

    赖氨匹林说明书中规定,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应以4 mL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注射。儿童一日按体重10~25 mg/kg,分2次给药。强调12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儿童禁用。根据文献中对剂量和疗效的报告,并参考不良反应发生时的药物剂量,建议对学龄前儿童应以15~20 mg/kg为宜。

    3.2  给药途径

    有报道[10]赖氨匹林可引起喉痉挛,提出临床应用赖氨匹林应尽量以静脉滴注为宜,这样既可避免因注射过快而引起的机体过度反应,又可给发热机体适当补充液体。此外,有文献[8]认为,静脉滴注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小。儿童静脉滴注时不宜入壶快速输入,原因除了可防止因注射过快而导致过敏反应外,还可以避免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

    3.3  配伍注意[1112]

    赖氨匹林与阿昔洛韦和地塞米松配伍时,溶液pH值变化较大,影响药物稳定性,因此,不宜配伍使用。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因此,赖氨匹林不宜与抗凝药合用。另外,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基团,可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出血,故也不宜与赖氨匹林合用。

    综上所述,赖氨匹林在静脉给药时,注意把握给药剂量,并注意其与其它药物合用时的配伍变化,还要注意输液速度,以免因出汗过多发生虚脱。

 

【参考文献】
  [1] 李丽萍, 霍展祥, 张 虹. 静脉滴注来比林治疗儿童发热疗效观察[J].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04, 10(3): 204205.

[2] 王韦珺, 苏桂兰, 张晓霖, 等. 赖氨匹林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急重症高热的临床观察[J]. Chin J Crit Med, 2001, 21(10): 600.

[3] 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8: 1324.

[4] 梁东明. 赖氨匹林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疗效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 2004, 10(2): 55.

[5] 潘菡清, 刘世君, 梁爱君, 等. 赖氨匹林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 2007, 25(5): 346347.

[6] 赵 丽, 王淑玉, 张秋和, 等.赖氨匹林致急性肺水肿死亡[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1): 55.

[7] 金齐俊. 赖氨匹林致心跳、呼吸骤停死亡一例[J]. 解剖与临床, 1998, 3(1): 9.

[8] 倪鸿昌. 赖氨匹林罕见不良反应[J]. 上海医药, 2007, 28(3): 137.

[9] 窦天荣, 秦立忠. 来比林不合理用药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 2002, 8(3): 61.

[10] 孙景玲. 阿沙吉尔致喉痉挛1例[J]. 中国药物与监测, 2005, (5): 59.

[11]杨春秀, 沈 素, 井春梅, 等. 注射用赖氨匹林与30种药物在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 首都医药, 2001, 8(10):34.

[12] 李 旭, 周 明, 段 霞. 注射用赖氨匹林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J].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 5(4):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