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花园怎么去员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该如何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0:3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该如何改革?
蔡痞子     胡总书记8月23日下午作了一个讲话,他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土地管理制度的集体学习会上强调:“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各类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3天以后的8月27日晚上,温家宝总理在张北县主持召开了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会上特别讲了保持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对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8月24日,一大批农业专家,包括清华大学的蔡继明、复旦大学孙立坚、同济大学的谢岳、南京大学的宋颂兴等四教授通过媒体进一步主张:“让老百姓个人自由支配土地”(《国际金融报》)。8月25日,美国托列多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亚洲研究所所长张欣通过媒体表示,中国政府必须考虑对现行《土地管理法》作出修订,开放土地市场、从根本上改革土地所有权架构,明确建议“把土地私有化,然后土地要有市场价格。”(美国之音中文网)    8月29日中午,党中央机关权威理论刊物《求是》杂志网站头条挂出一篇文章《改革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刻不容缓》。此文首次提出了一个“两乏”的概念,即“农村后继乏人,农业后继乏力”,在分析了中国农业面临的六大困境后,认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必须断然进行改革”,明确提出要通过农户参股、村社合作、引入社会资本三种方式进行土地的集中和再分配,并且重点反驳了关于“土地垄断、粮食安全、社会动荡”的三个“伪命题”。这篇万言长文带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的号召。可见,这显然不是一篇简单的论文,而是一篇事关中国未来改革走向,代表国家权威部门发声的立论性文章。看来,中国农村就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走土地集约化之路”了……    近些年来,我已在多篇文章中说过,包产到户是一条走小农经济的道路,中国几千年来的农村经济就是这种模式,而这种模式是不可能让农民致富的,更不可能发展农村经济(这也是造成“两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走集体化道路。当然,我说的所谓集体化,就是将土地集中起来,搞机械化大生产。至于是农户参股,还是村社合作,还是引入社会资本……我觉得,还是土地公有化为好,不宜让私人(包括社会资本)承包。至于“公有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村社(或更高集体组织)将土地集中起来,让农民耕种,还可以让农民入股,如本人不愿或不能耕种,可由集体指定耕种人,收益按入股多少均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集体可以有积累,积累可以用于再生产,更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农民们有奔头,有希望,还能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而如果让私人承包,广大农民势必 会成为局外人,对农村和家乡会越来越冷漠,人心也会更加涣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是离开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的发展势必会有很多困难,很大的局限性……再说,农村土地让私人承包,有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无序和乱象,而且所赚的钱都归私人,集体就不会有积累,农村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农民们的生活也永远得不到改善。就象中国的煤老板,赚得坛满钵满,不但集体没有好处,农民们也没有好处,要是中国的煤矿也属于集体的,那集体和农民真的要富得流油了!看来,私有制并不适合“一刀切”,在有些领域,有些行业,有些地方,“集体化”有利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再举几个例子。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下,南街村几近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南街村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体主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 到2010年,资产已经积累到30亿,负债下降到4亿,重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华西村,则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华西村的成就表现在八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集体变富。改革开放后,华西村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模式。全村现有固定资产21亿元,一、二、三产总产值人均300万元,比建村初期人均300元,增了一万倍。这说明,农村走集体化 道路的确有着很大的优越性,连小岗村支部书记沈浩在参观了南街村后,也决心走集体化道路。可惜沈浩英年早逝,要不然,沈浩一定会真正改变小岗村人民的命运!    权威人士提出“土地流转”,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土改或许会拉开序幕(实际上我国农村早已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和新型合作社)。我以为,“土地流转”无非有两个方向,一是土地流到私人手中,一是流到公家手中(村社或更高集体组织)。但我觉得,土地流转“公”比“私”好。应该看到,农业之所以沦为绝对的弱势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境,这与我们原有的许多农村政策不科学(主要是不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关系。而要彻底改造中国农业,解放农业生产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真正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光靠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不行的。看样子,我们必须调整思路,改变我们已有的观念,反思一些已有的农村政策,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和改革。我以为,要是我们依然留恋已有的那套东西,不从根本上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农村的现状是很难改变的,甚至真的会走入绝境!当然,不管农村如何改革,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农村将会面临更多棘手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    我觉得,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模式,应该成为我国相当长一个时期重要的经济模式。就象我们不该对私有化感冒一样,我们也不应该一听到集体化就反感。而农村土地改革,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决定着我们怎么做!                       (本文是受了乌有之乡北京一灯先生《我国农业土地私有化改造的方向或已确立》一文的启发后写的。)  
 
关键字: 集体化 农业合作社 毛主席 人民公社 农村 农民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分享到:      
乌有之乡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wyzxwyzx 手机便捷浏览乌有之乡:http://wap.wyzxsx.com http://3g.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