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霜塔 主板弯: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作简报(2010年第17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45:27
发布日期: 2010-07-27
目   录
●我省深入推动实施“彩虹计划”
●我省启动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苏州市部署做好当前劳动关系稳定工作
●昆山市在全市企业中推进体面劳动
●太仓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我省深入推动实施“彩虹计划”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更好地搭建企业与职工沟通协调的虹桥,我省将实施新一轮“彩虹”计划。计划从2010年到2012年,用三年时间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推动各类已建工会企业基本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努力使制度覆盖范围更加广泛,集体协商机制更加完善,集体合同效果更加明显。
计划提出,要进一步提升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社会影响。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范围。重点引导五类企业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即没有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集体合同已经到期需要续签或重新签订的企业;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的企业;职工工资长期不增长、低增长,或50%职工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50%的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要进一步突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运行效果。继续以非公有制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对象,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内容,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资水平(计件单价)、劳动定额等涉及劳动报酬的事项开展集体协商并订立专项集体合同,推进建立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进一步优化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服务措施。各地三方组织要通过制定推广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手册以及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加大对协商代表的劳动法律知识和协商技巧的专项培训力度、加强集体协商工作的专门指导机构和指导员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监督检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通过加强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提出整改意见、督促企业及时履约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计划要求,各级三方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相互支持,协调配合,通过编印工作简报、建立工作例会和信息通报制度等,加强沟通交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抓好组织协调、政策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各级工会要宣传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彩虹”计划,提高职工依法与企业开展平等协商的意识,提升基层工会和职工代表的集体协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各级企业组织要切实做好企业经营者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对实施“彩虹”计划的认识,引导广大企业牢固树立平等协商、共享成果、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同时,要推广特色做法及典型经验,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促进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我省启动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充分覆盖,提升全省小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水平,全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决定,在全省启动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即从2010年至2012年,以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为主,重抓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分阶段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其中,2010年力争全省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2011年力争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力争小企业中相对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到2012年末努力实现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高,工资支付和工时管理行为明显改善,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明显增加,小企业劳动关系整体运行状况明显优化,努力使我省成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先行示范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各地三方组织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深入企业特别是招用农民工比例大、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小企业开展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将依托乡镇、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向基层延伸。继续分类制定并推荐使用简明、实用的劳动合同参考文本,引导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协商确定劳动报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等必备条款,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制度,将指导服务贯穿劳动保障监察的全过程,加强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举报投诉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小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力度,以调解方式柔性化处理争议,发挥简易程序、终局裁决的作用,及时依法处理小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各级工会组织将指导、帮助基层工会依法参与本单位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用工管理工作,并以工资要约行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小企业与职工就劳动用工管理、工资工时、劳动定额等开展集体协商。各级企业代表组织将以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抓紧企业方劳动争议调解员和兼职仲裁员的培训工作,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为抓手,引导小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感,重视人文关怀,努力形成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效益共创和利益共享的良好局面。
苏州市部署做好当前劳动关系稳定工作
近日,苏州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通知,对积极做好当前劳动关系稳定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强化部门和地区间联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严厉查处不按规定支付工资和严重违反国家工时制度规定等违法行为,监督企业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高温劳动保护等措施;总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健全集体协商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主动及时介入劳资纠纷调处,指导企业与职工依法协商,引导职工合理、理性提出诉求;经信委要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分析,强化对重要生产要素保障的综合协调,促进全市经济稳健运行;工商联要联合企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规范,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市委、市政府强调,各地要引导企业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职工需要和不同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减轻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要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动态报告制度。把握舆论导向,正面宣传先进企业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方面的经验。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企业了解用工现状,排查矛盾纠纷,动态掌握不稳定因素。指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认真研究和对待职工的利益诉求,耐心细致地进行梳理分析,对诉求合理的要及时予以解决,对难以解决的要悉心做解释和教育工作,促进企业和职工之间的相互理解。要完善纠纷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管理,落实专人,实行重点联系,实施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遏制在萌芽状态。
(供稿单位:省总工会)
昆山市在全市企业中推进体面劳动
昆山市总工会、人社局、经信委等八部门近日在全市企业中部署推进体面劳动。昆山市提出,要通过3~5年的努力,全面落实推动实现体面劳动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就业、加强劳动保护和社会对话,力争实现“四个提高”和“三个下降”。 “四个提高”是:职工整体素质有提高,实现有技术等级的职工占比达到30%以上;职工权益保障有提高,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等工作,确保职工工资水平与企业发展效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职工民主政治权益得到落实,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建制率达95%以上;职工满意度有提高,职工权益受重视,安全有保障,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有提高。 “三个下降”是:劳动争议发生率下降,事故发生率下降,员工流动率下降。
昆山市通过七项措施推进体面劳动:一是促进充分就业,为落实体面劳动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落实体面劳动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三是加强工资集体协商,为落实体面劳动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四是加强劳动安全保护,为落实体面劳动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五是深化企业民主管理,为落实体面劳动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为落实体面劳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七是打造人才高地,为落实体面劳动构筑职工成长成才平台。
(供稿单位:省总工会)
太仓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近日,太仓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对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作出新的部署。太仓市委副书记秦建明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创建活动要真正体现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要求。要围绕企业职工满意,提高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所有企业要服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服务这个大局,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集中精力保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经济效益,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为大局做出更多的贡献。
太仓市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带来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产生了“三个效应”。一是创建活动为企业竞争带来了示范效应。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单位,在同行业产品销售和服务信誉上处于优势地位,为其他企业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创建活动为职工劳动带来了安全效应。职工在选择工作岗位的同时,首先选择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称号的企业,这些企业为职工在工作上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和“归属感”;三是创建活动为工会干部带来了能力提升效应。全市工会干部在开展创建活动的过程中,上下一心,共创和谐,同谋发展,在具体创建过程中,更加贴近了基层职工,提升了实践能力,塑造了良好形象,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创建进程中不断显现。
(供稿单位: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