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duke: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16:39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是指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

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条件:

①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②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④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4点:

1、判断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通过这一判断,可以了解客体的当前状态,并揭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满足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

  2、预测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即在思维中构建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客体的价值。人类通过这种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应当避免的。

3、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是更具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这是对价值序列(价值程度)的判断。

4、导向功能:人类活动的理想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立要以评价所判定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对价值的认识、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人类活动的目的的确立应基于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立合理的合乎规律的目的,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导向和调控。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可以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多应用在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工业、农业、林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中。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评价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早期介入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

整体性原则: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可操作性原则: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1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2环境现状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

3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标、方案(包括替代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

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5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6开展公众参与。

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

8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

其中,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包括规划涉及的区域和/或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及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评价指标是环境目标的具体化描述。评价指标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化的,是可以进行监测、检查的。规划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需要根据规划类型、规划层次,以及涉及的区域和/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环境状况来确定。

下面是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的推荐规范(如图表 1和图表 2):

与城市建设规划有关的环境主题包括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固体废物、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近海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图表 1城市建设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主题

环境目标

评价指标

水环境

l          控制区域水环境污染,维持和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及水生环境,引导有效利用水资源,确保可获得充足的符合环境标准的水资源

l          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升/.日)

l          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m3/万元)

l          主要水环境污染物年排放量(CODCrBOD5,石油类,NH3-N,挥发酚)(吨/年)

l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l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l          主要废水排放口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与水源地的临近度

l          区域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及溶解氧的平均浓度(mg/L

l          城市污水纳管率(%

l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l          工业废水处理率及达标排放率(%

大气环境

l          控制空气污染,限制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

l          万元工业净产值工业废气年排放量(Nm3/万元)

l          人均SO2NO2 CO2及臭氧层损耗物质等年排放量(kg/人)

l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PI

l          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l          路检汽车尾气达标率(%

l          区域主要空气污染物(SO2PM10NO2O3)年日均或小时平均浓度(mg/Nm3

l          暴露于超标环境中的人口数(人)及占总人口的比例(%

l          规划工业园区与居民区的临近度

噪声

l          控制区域环境噪声水平和城市交通干线附近的噪声水平,保障居民住宅等噪声敏感点的声环境达标

l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昼/夜)

l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dB(A))(昼/夜)

l          城市化地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l          规划中的居民区环境噪声预测值(db(A))(昼/夜)

l          主要交通线路(道路交通干线,轨道交通线)与噪声敏感区交界面的长度(km

l          暴露于超标声环境中的人口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

固体废物

l          使固体废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化或减量化及资源化,

l          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千克/.年)

l          万元GDP工业固废产生量(吨/万元)

l          危险固废的年产生量(吨/年)及无害化处理与处置率(%

l          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

l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率(%

l          城市固废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与居民区,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

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

l          保护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健全城乡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l          森林面积(km2)及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l          城市化地区绿化覆盖率(%

l          人均绿地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l          规划中城市发展占用的土地面积(km2)及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l          自然保护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价值的受保护区面积(km2)及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l          规划交通主干线与主要住宅区、生态敏感区交界面的长度(km

l          规划主要工业园区与主要住宅区、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

l          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比

l          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l          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l          生物多样性指数

l          酸雨平均pH值及发生频率(酸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比例)(%

l          湿地系统滨岸带范围(指面积,km2)及保护情况

近海环境

l          控制人为向海洋倾倒各种污染物,保护近海海域的环境

l          排入近海海域的废水量(万吨/年)

l          排入近海海域的主要污染物质的量(油类物质、NP等)(吨/年)

l          近海海域主要污染物及溶解氧的平均浓度(CODCrBOD5,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酚)(mg/l

l          海藻指数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l          强化生态环境管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l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

l          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抽样人口不少于万分之一)

l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

l          卫生城市与国家环保模范城个数及所占比例(%

l          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百分比(%

l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率(%

其他

 

 

 

图表 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主题

环境目标

评价指标

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l          确保对土地资源的有效规划与管理,

l          平衡对有限可利用土地的竞争性需求,

l          维护重要的城镇中心

l          社会经济发展占用的土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l          生态建设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l          人均生态建设用地面积(m2/人)

l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覆盖和景观                                                       

l          保护具有环境价值的自然景观及动植物栖息地,

l          自然保护区及其他具有特殊科学与环境价值的受保护区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

l          特色风景线长度(km)

l          水域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

 

土壤

l          保护土壤,维持高质量食品和其他产品的有效供应

l          由于侵蚀造成的农业用地中土壤的年损失量(t/a

l          土壤表土中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mg/kg

l          单位农田面积农药的使用量(kg/ha

l          单位农田面积化肥的使用量(kg/ha

空气

l          控制空气污染,

l          限制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l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废气年排放量(m3/km2.a

l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l          单位土地面积大气污染物SO2 NO2VOCs年排放量(t/km2.a)

l          单位土地面积的CO2及臭氧层损耗物质年排放量(t/km2.a)

 

水环境

l          维护与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及水生环境,确保可获得充足的符合环境标准的水资源

l          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废水年排放量(t/km2.a)

l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l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l          单位土地面积CODCr,BOD5,石油类,挥发酚,NH3-N(氨氮)年排放量(tkg/km2.a)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