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厉华池照片:舆情关注的三起事件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34:34


舆情关注的三起事件之我见


毛牧青/文


进入今年以来,有三个事件吊足了国人的眼球,按先后排序分别为“方韩之争”、“吴英案件”和“王立军事件”。因“王立军事件”最后出现引起地震巨波,一度有压过前两起事件的势头,随着“王立军事件”谜情愈发吊诡和习近平临近访美时刻,该事件也出现了“冷”和“收”的苗头。不过长远看,这三个事件还远远没有完。

借此少有的喘息机会,本人略谈自己的“一孔见”。不对之处欢迎争论。

一、关于“方韩之争”

这场争论严格讲应该是从去年底由韩寒的“三论”引起的。最先是由人们对韩文里的某些观点显著变化的批判和争论,随即引发全国性的“挺韩”和“倒韩”的激烈口水战。而网民麦地质疑韩寒“文章造假”、和著名“打假斗士”方舟子的插一杠子介入,使原本观点之争变成纵横上下的多方位质疑立体战,更显双方唇枪舌战的鏖战热闹,以致连“同一战壕的战友”也共识破裂相互反目,大有盖过几十年来官方发动的“大争论”苗头。

几十年来的各类官方造势的“争论”我基本已心灰意冷,现在基本属于个悲观主义者。因为除了光说不做的劳民伤财外,还人为加剧了“两派”意识纠结的更对立,最终谁也没说服谁屁大问题没解决无果而终也伤了国人间和气。作为这次民间的“挺韩”和“倒韩”口水仗,我就更不抱什么乐观心境了,权当双方吃饱了撑的在消化食。这种观点我在先前的几篇帖子已经阐明。(链接附后)

表面看,目前这起争论主要围绕“80后”韩寒能成为世界性知名公众人物在于有推手有枪手有团队的造假炒作上。我笑了!看看哪位能把自己不学无术狗屁不是也炒作成“韩寒”而呈现万人瞩目的“韩寒现象”。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在一个帖子里说过:无论是韩寒的成功,还是韩寒的造假,“韩寒现象”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有网友曾对我这话质疑,我说你没看懂我的意思。说来简单:韩寒的成名,在于社会竟然让一个“多门功课不及格”的差生,去为民主大胆呐喊去过多承担社会责任和公民启蒙“遂使竖子成名”成世界知名人物,这本身对“时无英雄”的自我感觉良好各界精英、对整个社会的围观沉默就是一种辛辣嘲弄;倘若未来证实韩寒就是“假货”,那也证实这个社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太多,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连一个孩子都没放过的畸形造就,同时也证明毛孩子韩寒劣迹多年竟能蒙混社会各界眼球让大家上当受骗,更是一种对公众识别能力的无情嘲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韩寒是公众人物可以公评可以怀疑这都没错,他造没造假现在仍是个谜团。但是对个体道德追究,一般是要有充足证据的。但在缺乏真正证据趋势面前集体无意识的一窝蜂说“笃定”的做法,这种“证据不足”即设定“有罪”做派的确不值得赞赏而且有害。

韩寒成名是否造假目前还尚无定论,方舟子的先决肯定也毫无道理。双方的拳来脚挡热闹也引起人们的亢奋,连篇累牍的各类贬褒文章充斥网络。坦率讲此类东东我几乎一篇也没看,但并不妨碍我的扯淡。

如果将来就能证实韩寒是冒牌货,我也不觉得惊奇。那也不过是在众多假冒伪劣产品中,又多了件无关大局的假货而已。

韩寒作为特色国度下一个民意的象征“符号”,应该说是极有存在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他博客一有新博文就会引起轰动的原因。从这种意义上说,国人还是很看重韩寒的。我倒认为,韩寒从“楷模”变“公敌”,皆因其“韩三篇”诸多观点一反他旧文常态惹怒了一些国人。的确,韩寒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我恰恰看好他日臻成熟(或者说经人指点迷津变得“老道”“世故”些了)的另一面。至于有“团队”“代笔”在未证实前,我宁可欣赏他文章观点引起的争论,却不愿意看人们忽视这些观点的无为喧嚣。即便真是伪造,我注重这些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不会去过多追究谁写的。毕竟文章的可读性与谁写的是两回事。遗憾的是:“韩三篇”观点正在探讨的关键时刻。麦迪和方舟子的造假质疑却把关于革命、民主、自由讨论引向歧途。让我倍感不解和迷惑。尽管真去认真探讨“韩三篇”,估计最终也只能把球打到擦边处戛然而止。当然,随后的逐步升级对韩寒所有作品都来过底朝天的翻箱倒柜,也有把事态故意弄大的嫌疑,从社会急需启蒙角度分析,这种趋向或许对谁都不是件好事情。

“方韩之争”对方舟子先生而言,估计是打假成疯的职业病使然。我欣赏方先生以往的许多打假举动,也基本对他持肯定态度。但“韩寒之争”却是个例外。韩起诉方,也没多大意思的自我糟践。

在道德失德法律失律、公民缺少一定的话语权、知情权、监督权环境下,一些大呼隆的热闹,就像处子破红后煞有介事大谈贞操的重要性,难免让人觉得可笑可悲。我不知道倒掉一个公民韩寒(请注意“公民”)对国人有什么好处。意淫?满足?抑或是羡慕嫉妒恨过后的“精神胜利”的自由快感?

我相信,“方韩之争”很快就会过去。无论韩寒的结局如何,韩寒仍是韩寒,绝不会是“方寒”“圆寒”!如果人们能去静下心来发掘“争论”话题外根源,倒是件蛮不错的聪明之举。

二、关于“吴英案”

说来国人同情弱者的悲悯,有时往往在关键时刻最能体现出来一些感人的理性。“吴英案”二审难以扭转“死定了”的悲剧趋势,却遭遇几乎舆情一边倒的强烈反对,甚至有些被吴英“诈骗”的人也加入了呼吁“免死”行列。这让人预料不到的“反潮流”,还是让人看到民间舆情力量所争取到的希望。

“吴英案”在不尊重生命和貌似公允的“判决”的淫威下,对这个犯罪却不致死的弱女子痛下狠手,让我看到一些国家公务人员的卑劣,让我几乎也丧失理智根本不想写一篇帖子去追究“吴英病源”,也只发了两个简短粗俗的帖子宣泄自己的不满(附后链接)。

现在,对“吴英案”举一反三,让我想起了民企发展的矻矻之路,也想起了“远华案”的巨额偷税漏税。我赞成依法惩治赖昌星,但坦率说,对首犯赖昌星我始终心存复杂滋味的。记得我十几年前在市个私协会工作,经常接触不少顶着“光环”的个私企老板。交谈中他们对政府部门低三下四的无奈却也私下大倒苦水:不得不为之啊!自家企业要发展须疏通关系,尤其是要与“婆婆”们(即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搞好关系,该破费就得破费。没办法!否则哪一环出现闪失“小鬼”没伺候到你就会遭到阻挠,一个随意理由足以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们发展需要资金需要扶持需要优惠政策,你不“进贡”不被勒索不与他们称兄道弟就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我们也不愿意拿自己的血汗钱随便送人啊。试想一下: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的民企发展,也只能靠“糖衣炮弹”去打通生存环境通路。因此“远华案”那么多政府高官能被拉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能全怪老赖一个人——那是你自身不检点被人钻了空子,还是反思一下自己体制上的弊端为妙。

同样,“吴英案”也是出在民营企业集资发展的步履维艰上。倘若国有金融机构能打破垄断和不公多倾向民企一方的话;倘若法律不那么实用不那么随意的“看人下菜碟”的话;倘若江浙地区早已是暗流涌动趋势的民间集资能早些予以制止的话;倘若不是事发后故作“发现新大陆”去抓典型杀鸡吓猴的话;倘若不是有“腐败”想“灭口”嫌疑的话;倘若不是监管部门缺乏检讨自身失职无能的话;……吴英一个小女孩的自救能走到如今“非法集资”“诈骗巨资”的犯罪道路么?况且吴英既没“跑路”又没“挥霍”,失误全在经济环境下滑、自身管理失策和事后的无力赔偿上,这样的可怜经济“诈骗罪犯”被判死刑,相比那些动辄贪污几千万几亿不死的大贪官,是不是太欠公平?

今天最高院已经发话,会“依法审慎处理好这个案件”,说明“吴英案”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舆情的理智呼吁下已经生效。这对吴英无疑也是个好消息。

“吴英案”的最大反思意义在于:它暴露了我们金融体制的弊端和由此产生的可怕副作用,该是以此为教训、重新审视民间集资是否合法性这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如果“吴英案”能引发社会各界的自我反思,依法公正处置吴英,并对金融体制弊端来番“壮士割腕”的大变革,其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年广久事件”、“孙志刚事件”,这不单是对民营企业的福祉,也是对国人的福祉,何乐而不为呢?

据我估计:未来吴英死不了,最高院终审判决会依法处事理智分析尊重民意、会“刀下留人”的。

三、关于“王立军事件”

2月8日,我收到朋友的一个微博短信,说王立军“叛逃”美驻成都领事馆后被警方围堵于馆外后被押送北京。60多年的生涯使我对此消息并不太感到意外。我回信道:在这个国度,一切皆有可能。

因为没有确凿事实真相的证实,我自然不敢妄下结论去胡说。但王事件的“地震效应”,结合近几天有关他的一些职位变动引起的各类猜测,却也当即引发我下意识想到“兔死狗烹”成语故事和对当年“林彪事件”的回忆。于是当晚与第二天,也就写了两篇相关的帖子发至网上。(见附后链接)

一切来得似乎“风云突变”却也在情理之中。从2月2日王立军被免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以副市长身份分管科教文体工商等工作,到2月8日重庆市官方宣布“接受休假式的治疗”止。一周来的消息积累分析使一些人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早有预感。

其实7日晚王进入美领事馆和大批警力警车围堵的微博和照片,已是铺天盖地充斥网络各个角落。几天时间舆论经历了三个“三部曲”:开始的微博曝光网络删屏——随后的网络放开议论甚至开放敏感词搜索——近来的有所“紧缩”和限制议论;开始的王立军被免职消息——随后的舆情疯传——最后的“休假式的治疗”托词;开始是8日早重庆官方对王的“休假式治疗”搪塞托词——随后是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证实——最终是9日我外交部副部长接受外媒采访表示是一次“孤立事件”及随后的新华社公开播报的简短消息。

大略看看这个时间排序的“三段式”过程,略一思考就会发现这起震惊中外事件的波谲云诡。显然,这反映出先由民间舆情和美国的证实再去隐瞒是不可能的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公开得了。于是“王立军事件”背后隐藏什么玄机反倒成了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噱头,也产生无限遐想“合理”得出某种传言为什么会成为事实的某些结论。

至今为止,中美双方都没公布王入美领馆究竟见了哪些人、谈论了什么问题。我相信重庆官方认定王“精神高度紧张”的假说,因为正常的“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身体严重不适”,和“进入美领事馆一天”的“反常”举动,都有可能是“精神高度紧张”所为,当然结果迥然实质泾渭又是另一码子事。说来这个曾被坊间和业内称作为“大胆”、“彪子”的王副市长,从警从政几十年再经验不足再无知傻逼,关键时刻也不至于头脑失聪一团浆糊跑到“敌对国家”领馆去去毁了一世英名。如果这个假设不能成立,那只有一种可能:肯定事出有因,只是我们都在猜测罢了。

功过任人评说。应该说王立军是个多重性格的人物。无论官方美誉他是“英雄”、“楷模”、“斗士”也罢,还是坊间议论他涉嫌“腐败”、“涉黑”、“酷吏”也罢,这一切巨大反差的褒贬争议,为他“刀刃上跳舞”埋下伏笔;他在东北的小弟兄纷纷落马,更是预测着对他的不祥兆头;或许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更深层次“内幕”或“摊牌”也不好说,但他“一怒入美馆”的“失足”,必然决定他一切曾有的光环全部黯然失色。纵然火箭提拔官至副省部级高官,相对权力分配蛋糕格局这个大棋盘上,他也只不过是个小棋子而已。因此未来不管怎样,“王立军”这个名字将会人间蒸发——那个英雄不会再来。

我相信未来公布王立军的问题时,极有可能局限在他被揭发在铁岭、锦州、重庆等地的“贪腐”、“涉黑”、不按法办事的“逼供信”等,和“私自去外领馆”的“严重政治问题”上。而那汪决定他命运落魄的浑水,在历经一番风吹的涟漪后一切照旧如初,并在人们逐渐平息淡忘中继续着见怪不怪的“各自想拳经”。

                                                2012年2月14日晚


附录:

1、要把自己当回事,别把韩寒当回事

2、文章找人“代笔”也得分档次

3、吴英不能死

4、当官真好!

5、“兔死狗烹”其实是种传承文化

6、回忆当年“林彪事件”的猝然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