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白发老人:网络建设与共青团工作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7:53:1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受到广泛影响,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崭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

1.青少年与互联网

(1)我国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现状。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青少年上网规模庞大。据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30岁以下青年网民占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在网络用户群体中,35岁以下的基本保持在80%以上,尤其以18~24岁群体所占比例最高,基本保持在50%以上。调查显示,中国网民的主体是青少年。

第二,青少年上网群体特征明显。尽管青少年网民中男女性别比仍旧存在差异,男性占到55.1%。但是青少年网民中性别差异微小,男性比例只占51.6%。从地域来看,总体来说,有67.7%的青少年网民居住在城镇。

第三,青少年上网活跃性强。家里与网吧是青少年上网的两大地点,47.8%的青少年网民在网吧上网,其余多在家中或工作场所上网。上网时长是衡量上网活跃性的重要方面之一,总体网民上网时长为12.7个小时/周,青少年精力旺盛,最为活跃,上网时长达到20.8小时/周,远高于网民平均水平,属于上网的主力军。

第四,不同群体青少年上网情况差异性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67.7%的青少年网民都集中在城镇。农村地区青少年网民中男性网民偏多,学历偏低,网民行为更趋于单一化,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中的十五项网络应用比例都低于城镇。就全国来看,青少年网民主要集中在东部,东部网民占了59%,而中西部地区青少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比例较高。

第五,青少年手机上网情况普遍。据统计,青少年网民比全国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要高,其中在校大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已有4成使用手机上网,成为电脑上网的重要补充。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青少年缺少电脑;二是手机资费套餐有赠送的免费 GPRS 流量或内容,可以在线聊天、收发邮件、看新闻等,实现随时随地上网。

(2)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互联网以其友好的人机交互性、便捷的操作方法、丰富的信息资源、平等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性而赢得青少年的青睐。他们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地球村”的网友平等交流,网络使地球成了真正的,青少年的效率观念更强、平权意识更高,眼界更开阔。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自身的知识缺陷,有选择地获取相应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二,网络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网络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青少年可以通过BBS讨论获知不同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聊天室与素不相识的人交友;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便捷地进行通讯;可以在空闲时进行交互游戏;互联网还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查询。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快,青少年通过上网可以学到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获取最新的资讯。青少年不仅可以从中接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的办法、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与外界接触的本领。

第三,网络为青少年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许多网站都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存放空间,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制作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人网页,悉心经营。这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也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自我实现的新空间。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技术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许多具有网络知识的青少年乐意在网上、网下为他人解答各种技术问题,这使得在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的同时,也使他们体会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3)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之所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就在于其可能对青少年带来多维度的作用,也包括负面影响:

第一,互联网的复杂性,极易引起青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但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也使得许多不道德、不健康的文化内容和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充斥着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的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导致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此外,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加紧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使我国的思想阵地受到冲击,有些青少年受其影响,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

第二,互联网的虚拟性,易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可在其中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互动性的交往途径。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青少年的网上人际交往是一种“人—机—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依赖于抽象符号系统的交往可以不包含交往双方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属性,与真实的社会交往相去甚远。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上网或沉溺于电子游戏,使得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交往机会大大减少,可能产生紧张、孤僻、浮躁、情感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症状,严重的将会导致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患上网络综合症。

第三,互联网的隐蔽性,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品质滑坡。网络互助是人类道德在互联网上的发展和创新,但是由于网络的隐蔽性,青少年在网上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滑坡现象也不容忽视。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青少年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了传统社会对人的行为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通过字符进行表现和传递,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觉察。行为主体的这种相对隐蔽性,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许多青少年曾偷看他人的邮件、光顾黄色站点、发布不健康的信息等。网络的隐蔽性也使网上的犯罪层出不穷,恶意入侵他人站点、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偷窃商业资料等案件逐年增多。

2.网络时代的共青团工作

(1)网络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新机遇。网络时代给共青团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育资源愈加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步实现人类“点指八万里”、“天堑变通途”的理想。互联网的出现,为大青少年素质的拓展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创建了新的信息“窗口”。从信息的容量来看,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单位时间和空间所传播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网络在信息传输量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在信息的形态上具有多样性。从网络传播的范围来看,网络信息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即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信息接受的全球化。

第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网络信息传播的特征有利于共青团工作在手段方面得到改善。互联网不但能传播文字,而且能实现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组成“多媒体型”报道,具有立体的效应,给受众带来逼真生动的感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由传统的会议上传下达,变为直接由工作对象到网络中去摄取信息,这一方式的改变大大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精度。青少年的需求信息和心理动态,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直接进行反馈,大大增强了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工作空间充分拓展。网络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作为信息承载传输的一种工具,以其特殊的属性和功能,不断改变共青团工作对象的活动内容和范围,开辟了团工作领域的空间,由原有的由上至下、层次分明的工作领域变革为纵横发展、相互协调的团工作服务网络系统,为团的工作项目化、规模化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共青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组织机制面临挑战。信息网络化的革命改变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趋于淡薄。热衷于网络交往的青少年学生更多地以虚拟化的网络居民自居,大大地模糊了团支部的概念,对现实生活中的集体缺乏归属感。

第二,工作方式面临挑战。互联网使青少年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他们关注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其所思所想和所需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的主客体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联系状态,如果教育者对其工作的方式方法选择不当,就不能很好地吸引教育对象,也就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思想教育面临挑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借助于语言和信息的垄断,利用网络等媒体对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网络文化对“网民”思想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的,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青少年的政治取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其中的非主流政治给团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四,权威地位面临挑战。信息革命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通过互联网,青少年可在“个人小事”和“国家大事”中获得同样的、平等的发言权,这使德育教育中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此时如果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发挥,则会使其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

(3)网络时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都向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要加大向青少年普及网络知识和网络法规的力度。团组织首先要重视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主动的、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要主动向青少年普及网络知识,要从网络文化、计算机文化的角度,积极地对青少年开展正面的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青少年自己尝试做出对信息的正确选择,以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在此过程中培养网络伦理道德。近年来,我国也陆续发布了一些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刑法》中有关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作为团组织要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制度的宣传,既要防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又要告诫青少年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第二,以优秀的青少年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互联网上谁能吸引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因此,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培养“四有”青年的光荣任务,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需要有一大批优秀的网站提供服务,团组织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任务,尽快建立优秀的青年网站。建立青少年网站的首要考虑因素是网站的定位,定位的关键在于吸引青少年的“眼球”。要丰富信息、增加功能,坚持更新,增强网站的活力和生命力,吸引青少年来访问,避免“空壳运转”。学校青年工作者要有效地利用校园网、宿舍网等局域网络把青年工作的阵地拓展到网络上,要用主旋律和正面教育的内容去吸引青年,并尽可能地避免和抑制网络上的放任自流;要通过网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青少年,并通过他们进一步改变网络,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素质教育模式。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大体上可归纳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现代生活素质、创造能力等。事实上,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主要偏差就在于对综合素质的割裂,只片面强调德育、智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对创新意识、现代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思想教育上偏重于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而缺乏对团员青年的引导教育。在网络时代,团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对青年的吸引力,通过开设网上论坛,让青少年就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创造平等、信任的情景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咨询网站,消除青少年的害羞、恐惧心理,让双方有效地沟通,提高青少年学习新知识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可以通过网页设计,锻炼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共青团所属网络建设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网络已经超出其它传统媒体,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少年高达80%以上。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84.5%)、网络新闻(81.5%)、即时通信(MSN、QQ等,77.2%)、网络视频(71.0%)、搜索引擎(69.2%)、电子邮件(62.6%)、网络游戏(58.3%)、博客/个人空间(42.3%)、论坛/BBS(38.8%)和网络购物(25.0%)。这表明,年轻一代的媒体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1.共青团网络建设的基本情况

团属网站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内容单一:往往以团组织近期工作内容、职能部门简介、团内网站链接等栏目为主;更新以宣传团的重点工作、近期工作为主;专题网站以“保护母亲河”等团的主要工作、大型活动为主;服务性网站和综合性网站偏少。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团属网络阵地建设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门户网站建设初见成效。1999年,团中央开通了中青网,2002年中青网被确定为国家级八大新闻网站之一,是共青团中央面向广大青少年的集思想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的门户网站。中国青年网正努力把思想性和娱乐性、时尚性结合起来,推出更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优秀内容和栏目,让时尚性贯穿网站的各个环节。争取不仅成为面向青年的传播载体,还要成为全团基层组织开展各种工作的活动载体、组织载体,成为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重要渠道,成为青年喜欢的交流、沟通、联络、聚集的一种重要方式。

(2)专题网站建设特点突出。共青团组织在网上建立了大量的专题网站,如“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青年文明号”、“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乡村青年文化节”等等。这些专题网站突出互动参与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把共青团工作与服务社会、教育青少年紧密结合在一起,让青少年参与到栏目中来,扩大专题活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通过这些专题网站,各级团组织既在互联网上宣传了自身工作,反过来又促进了互联网在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

(3)爱国主义教育网站效果明显。目前可查到的网上纪念馆有135个,其中以“民族魂”、“血铸中华”网站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已经成为网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民放魂”网站类似于网上“人民英雄纪念堂”,主要展示和纪念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而献身的民族英烈的名册、生平事迹等有关内容。“血铸中华”网站是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展示1840年至1949年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不挠、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奋斗历程。这两个网站开通后,在社会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有数十万人在网上向英烈献花留言。这两个网站己经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永久性、开放性网上阵地。

2.共青团网络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团组织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团的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网络的覆盖面不够。当前,共青团组织的网络覆盖主要是共青团系统内部的工作覆盖,共青团直接面向青少年的网络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就河南省的情况来看,目前全省青字号网站总数为137家,其中河南共青团网站的点击率约为600次/日,年浏览量约21.9万人次。市级团委日均浏览量约150次/日,年浏览量约5.47万人次。省内主要网站大河网日均浏览量19.53万人次,年浏览量约7128.45万人次;奥运期间,国内主要网站搜狐网日均浏览量6964.58万人次,年浏览量约254.20亿人次;新浪网日均浏览量131.27万人次,年浏览量约4.79亿人次。相对于全省2800万青少年,团组织利用网络的纵深程度还不够,并不能完全延伸团的工作手臂,真正使团的组织尤其是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

(2)网络的引导、服务能力不足。团组织大部分把网络当作展示共青团工作的平台,主要提供团内新闻浏览、信息报送、文件查询、网站群链接等,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实时通讯、电子邮件、聊天交友、论坛交流、音乐播放、视频点播、网络游戏、软件下载、网络学习等服务基本没有提供。团组织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网上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主动权抓得不牢,构建青年就业、创业、生产、学习的服务平台还很不完善,充分运用互联网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作用发挥的也不够全面。

(3)网络建设队伍不强。目前团组织建设的网上工作阵地以精品网站为龙头,专题网站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特点鲜明,而负责网络建设的青年工作队伍尚未得到很好地建立,各级团组织普遍缺少既熟悉共青团工作,又精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人员,缺少专门从事共青团网络维护和与青少年沟通的青少年网络人才队伍。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省市级团委网站基本设有专兼职网站管理人员,大多都从事简单的网站信息更新和信息报送,仍缺乏能够独立设计网页、数据库的专业人员。县级团委、高校团委、企业团委网站建设和管理多借助志愿者、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特长的业余网络爱好者,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单位有的打包给网络技术公司,自身很少有专业网络工作者,整体上看团组织内部网络工作的力量还很薄弱。

三、以网络建设有效推进共青团工作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提出要求,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1.明确共青团网络建设的发展思路

(1)借助网络力量,奋力实现“两个覆盖”工作目标。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特点,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网络传媒体系,加强对网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长远发展的事业。团属网络是宣传报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础力量。这一力量的壮大对于更好地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扩大共青团的社会影响无疑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而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网络技术力量的保证,则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呼吁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建设网上青少年舆论和教育阵地。

(2)优化主流网站,把握信息传播主动权。在思想教育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互联网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和观念的虚拟空间,是共青团工作的新领域,同时又是一个必须进入的前沿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任由西方和商业网站贩卖他们的那一整套价值观念,必将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产生不良影响。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社会中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但在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各种负面的甚至是消极的东西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也在加剧。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建立主流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教育功能,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

(3)倡导网络道德,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和引导。随着网络日益为大众所熟知和运用,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至,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网络道德问题也是现实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在网络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现实中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在网络生活中也会表现出同样的素养。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学习方式等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于现实社会生活,他们对网上信息的甄别也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和积累的经验。要有效地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性,除了做好监控防范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人们心中“立法”,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要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在网上的自律能力。可通过网络发布生动的超文本信息并且与受众形成互动,这使得我们的宣传教育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这是海报、传单、报纸甚至电视广播都无法比拟的。

2.以网络建设推进共青团工作创新

(1)加强服务青少年的专业网站建设,推进共青团服务创新。为最大程度地吸引青年的关注和参与,最好成立服务青少年的专业网站,与团内工作网站区别开来。将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结合起来,将服务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办到网上去。可通过网络举办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设计、棋类、绿色网游比赛等。河南团省委就专门开通了全省首家服务青少年门户网站——“豫青e网”。培养了一批政治坚定、思路敏捷、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团干部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针对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合作,吸纳社会资源,丰富青少年网络文化,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网络视频、手机音乐、网络手机游戏、动漫等网络产品和手机信息产品,积极满足青少年网民多样化的成长发展需求。

要不断拓展和丰富网络服务内容,延伸对新生群体尤其是青少年弱势群体的针对性服务。作为中国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外出务工青年和留守、流动儿童正大量出现,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特别关爱。团组织在网上应专门开设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栏目,呼吁社会的关注,并吸引他们参与各种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团组织的关怀。

青少年专业网站还要多关注青少年生活世界的新生事物。当前,网络经营、购物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日渐普及,同时青少年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业活动,也逐渐成为校园尤其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创业群体。团属网站应利用网络做好宣传,鼓励青少年在网络经商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可在网上设计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青少年创新创业指导活动,确立成功网店示范,引导青少年长期规划,作为事业来经营,在网络经营中感受脚踏实地的可贵,注重诚信、结交益友、开阔眼界,逐步积累经商的经验,培养统筹管理的能力,使网上创业经历真正成为就业竞争和创业的优势所在。

(2)大力实施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推进共青团组织创新。为借助网络平台推进共青团组织创新,必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联络优势,搞好青少年网络建设的系统工程。应整合“青”字号网站资源,建设县级共青团工作网站集群,发展功能齐全的电子团务系统,推进团组织信息化建设,实现一体化的工作格局。要利用网络建团的新方式,创新团组织设置和团员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县级共青团网站建立网上团支部,用网络吸引青年,提高基层团组织的覆盖率。可以利用网上流动团组织进行年度团籍注册,团员定期上网进行注册登记,便于密切团组织和团员的关系,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及时掌握团员基本情况,加强流动团员的有效管理,切实解决团员的流失问题。

河南省就依托全省县级共青团网站,突出特色项目,开发多种功能,建立了网络互动平台,经常联系社会自组织群体和广大社会青年,发动参与团组织活动,探索出了一条运用网络手段联络组织青少年的有效途径。构建了共青团网上活动平台,以共青团重点工作和品牌活动为切入点,建立宣传、引导、评比、注册等网络动员机制,打造了共青团活动网络化运作模式。目前正在致力于构建青少年网上引导平台,把握网络舆论特点,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开辟网络宣传新途径,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增强网上正面引导青少年的能力。

(3)提高网络舆论平台建设的针对性,推进共青团教育创新。作为一种青少年文化的折射,当下,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呈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社会有志之士的担忧,如何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网络文化,以先进文化教育青少年,成为团组织网络舆论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网上网下协作配合,同步引导,重视网上工作网下做,把网上动态作为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之一,适时就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网下引导,及时疏导和化解学生中的偏激情绪,把青年学生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维护大局,维护稳定。在这方面,上海交大团委在校园网中开设“团委在线”、“学子在线”、“生活园区”等主题网站以及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等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要推进共青团教育创新,离不开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中国共青团主流教育网站建设,一方面要按照“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以团中央网站为枢纽,以省市县和高校基层团组织网站为支撑的网络群,实现地方团组织与中央及地方团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青少年价值观的转变和社会时尚的风向标,为全国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使他们享受到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娱乐休闲生活,在润物无声中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成长发展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青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引入社会资源构建网络立体平台,推进共青团工作模式创新。面对目前需求多样化、群体分层化的青年,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传媒,如何运用好传媒,有效覆盖和影响更多的青年,是我们舆论阵地建设的一大课题。一个药方不能治百病,必须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用立体化的宣传手段,来适应青少年群体的“买方”需求。2008年10月20日,辽宁青年网四大板块(频道)组成的网群全部面向青年开放。该网站是共青团辽宁省委所属的两大网站之一。与姐妹网站“辽宁共青团网”相比,辽宁青年网多了许多市场味道。5月底就已上线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网,作为辽宁青年网青年就业创业频道的主体,就是团省委联合赛斯特教育集团共同打造的。赛斯特集团计划出资千万元建设、维护网站,依托自身人才服务公司遍布全国的就业服务网络和队伍,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程服务,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辅导大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挖掘企业内在需求,在企业和大学生之间建立一个立体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这是辽宁省共青团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舆论阵地的一部分,是属于创新性质的市场化开发探索。在这整合的过程中,团省委和媒体是双赢,产生的效应则是多赢、倍增的。团省委获得了众多影响青年、为青年服务的舆论阵地,各家传媒也可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更多的信息服务、渠道支持和许多的共享资源。

此外,借助社会资源,还要多用外脑。要调查研究青少年的网络参与需要,精心设计网页内容,设置青少年喜爱的栏目,提供青少年所需的信息,以精彩动感的画面和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青少年的参与。可邀请专家成立课题小组,开发设计具有时代特点、有较强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的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之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交互性、仿真性为一体的电子教材,把静态的文字书本变成动态的多媒体软件,提高团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