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小说三寸金莲:A股“庞氏骗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51:01

去向不明的钱:A股还有多少个“庞氏骗局”?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郑世凤 2011年10月28日04:52  “庞氏骗局”是一种古老的骗局,原指骗人向虚设企业投资,并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

  然而时至今日,在超募的A股市场中,以庞大集团(601258.SH)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给A股“庞氏骗局”以新的注解。

  今年4月28日上市的庞大集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团IPO实际募资额为60.4亿元,超募高达42亿元。但短短6个月后,庞大集团就已花光了60亿元。而9月16日庞大集团再次抛出融资计划,拟发债不超过38亿元,于10月14日获证监会核准。但大肆烧钱的同时,公司上半年净利却大幅减少36.19%。

  而此类超募资金应用当中的“庞氏骗局”,正在A股市场中不断上演。

  编出来的“募投项目”

  上海一名保荐人坦言:“募投项目很多时候都是编出来的,对我们而言,最难的事情除了历史沿革就是募投项目的编制了”

  “钱多了也是一种负担。”这句玩笑话却道出了贵绳股份(600992.SH)正在经历的现实。

  作为一家2004年就登陆主板的上市公司,7年来如何花掉接近5个亿的募集资金,始终是压在公司高管心头的一桩大事。

  2004年5月,从事钢丝绳制造和销售的贵绳股份亮相上交所,上市为这家远在贵州遵义的公司带来了4.97亿元真金白银。

  贵绳股份公布的募投项目显示,“合金钢丝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三个项目,累计需要的投资总额也正好为4.97亿元。按照贵绳股份的计划,这笔资金将在两年内花完。

  然而7年时间过去了,截至2010年末,贵绳股份累计使用的募集资金只有2.73亿元,剩下的2.24亿元仍躺在银行的账上睡大觉。

  相对于刚刚使用过半的募集资金,贵绳股份当初披露的三个募投项目,除了其中总投资额仅为5236万元的“年产7000吨高性能钢丝绳”项目符合计划进度,剩余两个项目均未如期完成。

  其中最主要的投资项目“钢丝帘线生产线”则一直被搁置,公司方面对此解释称“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本着对股东负责,在尊重市场的情况下,未启动该项目”。

  相关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账上长期积压着数亿元的货币资金,受其影响,贵绳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也被不同程度拉低。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贵绳股份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2.56%,这一数据甚至不及三个月期银行存款利率。

  2009年7月登陆中小板的桂林三金(002275.SZ)就正在遭受着同样的困扰,

  以近33倍市盈率发行的桂林三金,从二级市场累计募得资金8.59亿元,较其6.34亿元的拟募投总额,超出了35%。

  按照预定的投资计划,上述总额高达6.34亿元的募投资金,将被分别投向10个项目,其中除“特色中药三金片技术改造工程”投资周期预计为2—3年外,剩余9大募投项目的投资周期均为1-2年。

  但到今年中期,桂林三金IPO时给出的2年投资周期基本已接近尾声,但公司8.59亿元的募投资金,却仅用掉2.29亿元。10个募投项目中有7个投资进度在15%以下,无一达到可使用状态,更没有为投资者实现曾经承诺的“预期效益”。

  本报记者调阅桂林三金的招股书发现,在进行IPO融资的同时,公司账上现金余额高达3.06亿元。

  不仅如此,阔绰的桂林三金还在上市前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现金分红,2006年至2008年的三年内,该公司累计向股东分红8.19亿元。

  “如果募投项目的确有很好的前景,这笔钱完全可以省下来进行投资,就算只有账上的三个多亿也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经过漫长审批,再从二级市场融资,毕竟投资机遇是不等人的。”深圳一家创投公司的高层对此坦言。

  而上海某券商投行部一名保荐人则对记者坦言:“募投项目很多时候都是编出来的,对我们而言,最难的事情除了历史沿革就是募投项目编制了。”

  在上述专业人士看来,“企业真的要投一个项目,不可能真的指望IPO的资金,谁知道究竟能不能上市,上市的周期有多久呢,但商机却是稍纵即逝的。”

  已于去年被河南义煤集团借壳的欣网视讯(600403.SH,现名大有能源),对此体验颇深。

  从2003年上市到2010年正式从上交所谢幕的7年间,欣网视讯募得的1.91亿元资金,仅花出去7406.25万元,其中还有2592.52万元被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如果不考虑这一块,实际仅投出去25%。

  “募集资金投向是2001年制定的,但公司股票一直到2003年才发行,这中间因为资金一直没到位等问题,公司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机会,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再投到原来的项目上已经没有意义了。”欣网视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曾向本报记者透露。

  变身PE收购亏损资产

  对于亏钱企业情有独钟的并非只有中小板公司,超募现象更加严重的创业板公司,同样出手频繁。

  矛盾的是,尽管众多上市公司陷入有钱花不掉的苦恼,但投资者却仍慷慨地将大把现金交给上市公司,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则尤其受到青睐。

  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0月25日,在A股上市的228家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177.58亿元,较1144.53亿元的拟募集资金总额,超募1033.05亿元,平均超募率为90.25%。

  其中在创业板上市的110家公司,拟募资275.64亿元,实际募得674.68亿元,超募399.04亿元,平均超募率为144.77%。

  此外,8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396.34亿元,但实际募得772.51亿元,超募376.17亿,平均超募率94.91%。

  数据显示,中小板和创业板累计超募资金高达775.21亿元,占A股超募资金总额的75%。

  与大多数有钱花不出去的上市公司不同,占据大半超募资金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在花钱方面则另有一套秘诀。

  火热的一级市场是这些公司找到的花钱“大商场”。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布的涉及并购交易的公告一共有396份,其中涉及到超募资金的交易公告一共有141份。而创业板上涉及到使用超募资金进行交易的公告一共有111份。

  财大气粗的贵州百灵(002424.SZ)在其中显得颇为扎眼。

  去年6月登陆中小板的贵州百灵募得资金13.81亿元,其中超募资金高达10.30亿元。

  2011年以来,手握重金的贵州百灵在一级市场频频出手,不到10个月时间,该公司就先后将5家医药类公司纳入麾下,累计动用资金1.44亿元,其中使用超募资金1.28亿元。

  然而,在上述5笔收购中,除了河北德信润生制药有限公司和贵州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稍有盈利外,另外三家被收购公司均为亏损资产。

  其中花费5970万元超募资金收购的贵州世禧制药有限公司,截止到去年10月的亏损额高达1935万元,不仅如此,该公司的净资产只有-2985.14万元,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

  对于亏钱企业情有独钟的并非只有中小板公司,超募现象更加严重的创业板公司,同样出手频繁。

  去年3月20日,神州泰岳(300002.SZ)一天内收购了两家公司股权,其中花费709万元全资收购的北京互联时代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项亏损资产。

  而另一家创业板公司天源迪科(300047.SZ)则在今年1月18日,一口气拿下了两家亏损企业的控制权。

  对于这一现象,前述创投公司高层并不感到意外,“现在别说是一般人,专门的PE团队出去都很难找到好项目,该投的基本都有人投了,更何况只要稍微有点姿色的都梦想着自己去IPO。”

  在该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盲目投身一级市场无疑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不排除拖垮公司的可能。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2010年9月17日,利达光电(002189.SZ)曾发起一项收购,公司宣布以1692万元的价格,从日本SUWA株式会社手中收购东莞旭进光电有限公司48%股权,以期进军下游产业。

  但随后数码相机市场出现大幅下滑,而竞争则日趋激烈,利达光电紧急放弃了上述收购,以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类似的地雷在一级市场到处都是,那么多上市公司挤进来,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前述PE人士对此坦言。

  在其看来,及时抽身的利达光电无疑是幸运的,但不可能所有人都会那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