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学士服:文言文阅读100篇(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8:10:41

文言文阅读100

一、【原文】

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地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 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翻译】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二、【原文】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晁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翻译】齐民(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平民百姓。神农氏制造了耒耜(上古翻土工具),使天下百姓耕作受益。商周两朝的强盛,《诗》《书》中有所记述,关键在于在安抚百姓,使他们富足后再来教化他们。晃错说:“英明君王在上位,则百姓不感到寒冷饥饿,不是耕种而使他们有饭吃,不是纺织而使他们有衣穿,而是为他们开辟积累财富的道路。寒冷的时候,对于衣服不要求华丽;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不要求甘美。饥饿寒冷到来了,就不顾廉耻。人一天不吃两餐饭就饥饿,整年不缝制衣服就寒冷。肚子饥饿得不到食物,皮骨寒冷得不到衣服,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护她的孩子,君主怎么能拥有他的百姓?”

三、【原文】悬牛首卖马肉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胡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也。 

【译文】

  齐景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景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景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

  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景公说:善哉!”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没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四、信陵君杀晋鄙     
          
【原文】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译文】  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五、佝偻承蜩(tiao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倾喟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喟乎!” 

【译文】孔子出游楚,遇见一个驼背老人,举着竿子捕蝉,象从地上拿东西一样方便。他请问老人有什么秘诀。 老人说:刚开始联系捕蝉,我经常一只也抓不到,练习了五六个月以后蝉跑掉的机会就很少了;之后更加专心一致,抓不到的情况就更少了,到后来就象在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我的方法是先站稳身子,全心全意注意蝉的翅膀,不坐顾右盼,不因为纷乱的外部环境而影响自己的注意力,眼中看见的只有蝉,怎么会抓不到呢?” 孔子感慨的对弟子说:专一就能够静心,使得自己能够聚精会神,技术自然高妙,这位驼背老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啊!” 

六、【原文】初,上使太子勇参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上性节俭,勇尝文饰蜀铠,上见而不悦,戒之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观之以自警戒。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赐汝以我旧所带刀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常所食也。若存记前事,应知我心(《资治通鉴》”

【译文】当初,隋文帝让太子杨勇参与决策军国政事,他经常提出批评建议,文帝都采纳了。杨勇性情宽厚,直率热情,平易近人,无弄虚作假的品行。文帝本性崇尚节俭,杨勇曾经在已经很精美华丽的蜀地出的铠甲上再加装饰,文帝看到后很不高兴,他告诫杨勇说:“自古以来帝王无一喜好奢侈而能长久的,你作为皇位继承人,应当以节俭为先,这样才能承继宗庙。我过去的衣服,都各留一件,时常取出它们观看以告诫自己。恐怕你已经以当今皇太子自居而忘却了过去的事情,因此我赐给你一把我旧时所佩带的刀,一盒你旧日为上士时常常吃的腌菜。要是你还能记得以前的事,你就应该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七、【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

‘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八、【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九、【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十、【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 为政第二》

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十一、【原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天性也都相差不多,知识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12【原文】邹与鲁哄

 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③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1 哄:斗,交战。 穆公:邹国国君。 有司:官吏。 莫之死:即莫死之。 疾视:恶狠狠地看着。 6如之何;怎么办。 对:回答。 凶:荒。 转:抛弃。 10 之:往。 11 几:几乎。 12 仓廪lìǖ:粮仓。13 实:充实。 14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8 尔:你。 19 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译文】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穆公邹国国君问孟子:我手下的官吏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一个也没有死。要是杀掉他们,那么杀也杀不完;如果不杀他们,又憎恨他们看着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对他们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辗转饿死在沟坑里,强壮的逃散到四面八方的,接近千人;而您的米仓里却堆满了米,库房里堆积着金银,当官的没有把上述情况向您报告:这是官吏骄慢不负责任而残害人民的做法。曾子说:要谨慎啊要谨慎啊你怎样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也将要用你的方法、态度对待你。老百姓今后会把官吏原来对待他们的态度反过来对待官吏的,您不要去责怪他们。只要您实行了仁政,老百姓就会爱戴他们的长官,甘心为长官效死的。” 

【简说】在一场战争中,老百姓的表现如何,是平时掌国者为政如何的试金石。这个故事说明要赢得百姓的支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时时关心爱护百姓。 

13、【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译文】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取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14、【原文】直言诤友

吴大司马吕岱卒,年九十六。始岱亲近吴郡徐原,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赐巾鞲,与共言论,后遂荐拔,官至侍御史。原性忠壮,好直言,岱时有得失,原辄谏争,又公论之,人或以告岱,岱叹曰:是我所以贵渊德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徐渊德,吕带之益友,今不幸,岱复于何闻过!谈者美之。

【译文】吴国大司马吕岱去世,终年九十六岁。起初,吕岱亲近吴郡人徐原,徐原慷慨大方而有才志,吕岱知道他能够取得成就,就赐与他巾帻、单衣等庶人穿戴的礼服,并与他一起交谈,后来就推荐提拔他,官至侍御史。徐原性情忠厚豪放,喜好直言,吕岱有时出现失误,徐原就直言进谏争辩,又公然在众人之中议论;有人告诉了吕岱,吕岱感叹地说:这是我所以看重徐原的原因。徐原死时,吕岱哭得十分哀痛,说:徐原啊,我的好友,如今你不幸而去,我又从何处听人指出我的错误?谈论的人十分赞美这件事。

15、【原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也。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译文】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样相互掺和,这样过了七天,就变成酒了” 然而这个人比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这样掺和起来做酒了,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只是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哎!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着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 

  【注释】: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参:通。 诮(qiao第四声):责备,讽刺。 于:在尝:品尝。 犹:还是。 第:只是,一定。 循:按照。 并:连

  寓意:求学的人不可只想着直接一步登天而忘记去打基础,结果会什么都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