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如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转载)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5:21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转载)3


蛇床子

古时候,中原有一个村庄,村庄上的人们勤于耕作,自给自足,日子倒也过得和和美美。可有一天,村上忽然流行一种怪病,患者全身长着鸡皮疙瘩,瘙痒无比,直抓得鲜血淋淋、体无完肤才瘙痒暂缓。此病还有很强的传染性,没几天,村人就大多染病。村医束手无策,外地医生不敢前来,全村人只好任由病魔肆虐。

一天,一位周游四方、行善积德的老和尚闻讯前来。细心诊察之后,老和尚对村人说:“离本地百余里外有一个小岛,岛上长着一种叶子如羽毛、花开如雨伞的草药,如用其种子煎水沐浴,即可治好本病。但听说岛上满是毒蛇,且蛇还喜欢躺此药上为窝,很难采到此药。”

大家惊喜之余,不禁叹息唏嘘。有两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驾船出海,但却是有去无回。为此,村人打消了蛇口采药的念头。最后,有一位被瘙痒折磨得死去活来、抓破皮肉露出骨头、伤口流脓的壮年汉子,咬咬牙道:“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还不如前去一搏!即使不为自已,为了乡亲,我也要把药采回来!”

他背上包裹,驾船出海。但他没有马上前往蛇岛,而是先四处寻找治蛇高手。一天晚上,他走到海边一座寺院歇息,老和尚告诉他:“医圣神农走遍华夏尝遍百草,据说他不久前曾前往那岛取过蛇胆配药。你不妨去问问他有什么治蛇之法。”壮年汉子四处寻找神农,一连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波浪滔滔的黄海边找到他。神农被他不畏艰险采药救人之心所动,毫无保留地告诉他:“毒蛇惧怕雄黄酒。你可于端午节这天午时上岛,见蛇即挥洒雄黄酒,毒蛇闻之就不会动了,那药任由你采。”说罢,赠给壮年汉子雄黄和黄酒。壮年汉子谢过神农,带上雄黄和黄酒前往蛇岛,等到端午节那天正午靠岸上岛。但见岛上触目皆蛇,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令人毛骨悚然。壮年汉子见蛇便挥洒雄黄酒。毒蛇闻之,果然渐渐地盘在地上不动了,好似死了一般。壮年汉子迅速从一条条蛇身底下挖出许多草药,凯旋而归。

乡亲们热烈欢迎降蛇采药英雄归来。英雄把草药分给大家,大家采摘草药种子煎水洗澡,不久全部病愈,他们还把用剩的药种在屋前、屋后、田边和路旁备用。神农闻讯前来,把这种草药带回去仔细研究。发现这种草药性味辛、苦、温,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和补肾的功效,于是神农广泛把它用于皮肤湿疹、癣疥疮毒和阴痒带下等症的治疗。因为这种药最初是从毒蛇身子底下采来的,所以大家便叫它为“蛇床”,而“蛇床”的种子自然而然地叫做“蛇床子”了。

 

莱菔子(萝卜子)

(一)

清朝年间,苏州府有位姓杨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岁,仍然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

有一次,这个杨公子为了嫖妓,偷着花了家里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觉后挨了一顿责骂。他本来就身体虚弱,精神受了刺激后竟病倒了。一开始像是伤寒,后来渐渐地神志昏迷,卧床不起。其父请来一位医生,诊视之后,认为是纯虚之证,只有大补一法,每日用人参三钱。

谁知愈补痰火愈结,最后竟身强如尸,皮下还大大小小地生了上千个痰核。家里人都以为他不行了,已开始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

这时,有一位邻居对其父说:“叶天士是当今名医,住处离这儿也不算远,何不请他来看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其父一听,心想也对,反正死马当着活马治,于是立即派人去请。

叶天士诊视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那些围在四周的亲属都吃了一惊,顿时止住哭声,朝他观望。

叶天士说道:“你们哭哭啼啼地准备后事,都以为病人无救了是不是?你们拿来大板,重打他几十下,他都死不了。”

其父一听叶天士出言不逊,大不以为然,当即对他说:“我这个儿子自得病后,光吃人参就花了一千两银子。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就再拿出一千两银子作谢酬。”

叶天士摇摇头,说道:“这样一大笔银子,能让别人动心,对我却动不了心。再说,我自从行医以来,还没有收受过这么丰厚的诊金,咱们还是先治病人要紧。”说罢,便开了一张方子,上面都是些清火安神之类的普通药。然后,又留下些自带的药末,叫病人一起服用。

病人服药之后,三天就能讲话了,五天便坐了起来,一个月便行动自如了。

其时,正值杨家花园里的牡丹花盛开,全家人会同亲友饮酒赏花,以庆贺公子病体的康复。叶天士此时刚好出诊路过此处,顺便来看看杨公子病本恢复得如何,大家便邀其入席,少不了一番感谢之辞。

叶天士杯酒下肚后,对其父说道:“令郎服了一千两银子的人参差点儿送了命,吃了我带的那种药末转危为安,少说也得把药的本钱还给我吧!”

其父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那天一时疏忽,未能付给药金,这当然是少不了的,还请先生说个数目。”

叶天士回答道:“增病人参,价值千两,去病药末,自当倍之——不多不少,二千两银子!”

其父一听,顿时面露难色。在座的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叶天士突然又放声大笑起来,说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就以实相告吧——那药末是我花八文钱买来的萝卜籽(中药名“莱菔子”)研成的。”大家这才知道叶先生方才是故意开的玩笑,便也一齐大笑起来。

(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因外患内忧,政务繁忙,劳累过度,以至卧床不起。御医们可慌了手脚,急忙会诊研究,按照“北则补”的原则,在膳食中倍加营养滋补之品,反而觉得眩晕眼花,不思饮食,怒火一来就流鼻血。

御医们吓得惶恐不安,苦无良方,有的虽已看出“富贵”的病因,但又不敢冒然越出皇宫“太平”方的范围,去冒风险,最后一致同意“出皇榜”,有个江湖郎中见到告示后,便揭榜进宫。在给西太后诊脉后,他不慌不忙地从药袋里取出三钱莱菔子,研成细末,再加入一点面粉,用茶水调和均匀,然后搓揉成三个丸子,让太后一日三次,每次1丸服下。

西太后一丸下去,鼻血就止住了;二丸下去,眩晕也除了;三丸末了,太后诸恙已平,食欲顿开,西太后加倍赏赐了郎中。郎中高兴地出了宫门,感慨之余,遂立传作诗曰:“莱菔虽小有奇功,一朝出马显神威,代参消滞通肠胃,太后御医赞美名。”

 

密陀僧(氧化铅)

在中岳嵩山中,有一樵夫,一日进山砍柴,忽遇一只恶狼向他扑来,好在他眼急腿快,拼命奔走,方才免为狼食。但因惊吓俘度,回家后得一怪病,失音不能言语,多天难愈。

一日,遇一僧人路过,自称能治此病。那僧人取出一块似铜非铜、似金非金的东西,研末后让樵夫用茶水调服。樵夫服药后,很快便感觉浑身轻松,失音不语的症状随即消失。樵夫向那僧人询问药物的名药,那僧人并不作答,只是连声念起“阿密陀佛!阿密陀佛!”

后来,那樵夫在一家银匠家里发现炼银炉炉底的残渣很象那僧人给他治病的药,便也试着给人治病,果然也有效果,别人问他这药的名字,他一时无言以对,因想起僧人给他治病时口念“密陀”,便灵机一动,说这药名叫“密陀僧”。

 

紫苏

九九重阳节。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他们狂嚼大吃,蟹壳堆成一座小塔。华佗想,这伙少年无知,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那伙少年吃得正来劲,哪听得进华佗的良言!一个少年还讽刺说:“老头儿,你是不是眼馋了,我掰一块给你尝尝。”华佗气愤地叹了两声,便回身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了,吃多了会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想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那里听得华佗的话?把脸一沉,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的事,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来吃自己的酒。

哪知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忽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额上冒汗珠,喊爹喊妈地直叫;有的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酒店老板吓坏了,忙问:“怎么啦,得了什么病?”

“唉,是不是这螃蟹有毒?劳您去请个大夫来给我们看看吧。”

这时,华佗在旁边说话了:“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少年们都很惊奇:原来这老头是个大夫!想到刚才自己的失礼,不好开口求救。但除了这条道无路可走,只好放下架子向老人央求:“大夫,刚才是我们的不是,冒犯了先生,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发发善心,救救我们吧。你要多少钱都好说。”

华佗说:“我不要钱。”

“那你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允许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都行。你快说是什么事吧?”

“今后一定要尊重老人,服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你快救命!”

华佗回答道:“别着急,稍等一等,我去取药来给你们治。”

华佗和徒弟出了酒店,徒弟以为是回家取药,便说:“师傅不用您操劳了,告诉我取什么药,我自个去取吧。”

“不用回家,就在这酒店外的洼地里采些紫草叶给他们吃。”

华佗和徒弟很快从洼地里采回一抱紫草叶,请酒店老板熬了几碗汤,叫少年们服用后,不一会儿,肚子不疼了。他们可乐了,再三向华佗表示感谢,各自回家了,并到处向人们讲华佗医道如何高明。

华佗又对老板说:“好险呵!差点闹出人命。你以后千万不要光顾赚钱,不管别人性命!”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称是。

出了酒店,徒弟心里迷惑,问道:“老师,您可从没有用紫草治过病,您怎么知道紫草能治吃螃蟹中毒的病?是哪本书上这样写的?”

华佗道:“书上没有讲过,难道你忘了?前不久我们不是看到水獭吃紫草叶治病的情况吗?”

那年夏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忽听河湾里哗哗啦啦水响,掀起一层层波浪。一看,原来是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水獭把大鱼叼到岸边。嚼吃了好一阵,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肚皮撑得象鼓一样。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一会儿躺着不动,一会儿翻滚折腾。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

看到这个情景,徒弟只是感到有趣,华佗的脑子里却产生出疑问:为什么水獭吃了紫草就逐渐舒适了呢?

华佗对徒弟说:“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毒,这是向水獭学的。”

徒弟听了老师的述说,心里顿时开了窍,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也知道了增长才干和学问的决窍。

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适。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