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cious什么意思啊:论集团客户市场的端到端运营支撑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7:28

“端到端的支撑、端到端的运营!”无疑是近期公司内部最热的词汇,反复被提及。大家对“端到端支撑运营”的理念可谓是顶礼膜拜,被看成是以后必然的发展方向以及赢得市场竞争的第一要务。要想做到端到端,就必须先清楚什么是端到端,端到端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但是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员工对于什么是“端到端”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因此我首先将对端到端的概念做一下简要的阐述:

 

 

WHAT? 端到端是什么?

“端到端”最初来自网络术语,表示网络上建立的逻辑链路,通常建立在传输层之上。通俗的说,就是从一头(端点),到另外一头(端点)。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端到端”被富裕了多维的含义。

因此对于我们运营商来说,“端到端”也是包含多层含义的:

首先在需求层面: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需求为根本依据,进行方案整合、集成、定制开发等基础工作。最终满足客户所有需求,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这一过程,最终回到了到满足客户的需求端,简而言之,将输入端看做是市场,输出端也看做是市场,形成的是一个从市场到市场的端到端的闭环。

其次在客户支撑层面:端到端的支撑与传统客户支撑不同。从用户办公室开始,到他要去的地方;从外勤人员、再到内勤人员、再到决策者;随着用户的物理位移以及所处角色的改变,对信息服务提供方式、形式、内容均是不一样的。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端到端支撑是在适当的时刻,以最高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适当的信息服务,并提供最适合的费用结算方式;

最后在服务支撑流程方面:服务支撑流程包括对内与对外两方面。但无论是对内对外,支撑流程都应服务于市场,且仅仅遵从于公司的大利益(务必与损害长远利益的蝇头小利分开!)。因此从流程开始一端到流程结束一端,在这个链条上确保各类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的到位和进度的有序展开,同时有明确的角色对整个流程链条进行时时监控,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并且在调整的过程中能够将变化指令有机的,高效的渗透到每个流程链条的细胞当中。这也是一种端到端。

上述列举的三类端到端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三者是紧密相关的。我个人认为:我们运营商面向集团客户的“端到端”运营能力就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引导,客户支撑为手段,服务流程为保障,经过需求挖掘、提炼与转达、业务集成与实施、启动内外部服务、到最终实现业务并反馈给用户的过程,另外还包括其中部分环节的反复,例如售后服务支撑响应等。

  那么结合上文所述,为什么端到端的运营支撑模式是大势所趋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端到端”让运营商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转,占得市场先机

随着联通和网通的合并以及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市场风云突变,在陡然恶劣的外部环境面前,中移动要想保持市场老大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方向的正确性与工作效率的结合),同时还需要保持内外部流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端到端”的业务运营思想正式实现此道方法论, “端到端”的支撑运营是可以真正做到让大市场来主导运营商的流程架构,而不是运营商封闭在死板的流程架构中作茧自缚。

2、“端到端”更适合集团客户

集团客户对运营商来说是最重要的客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我们首都北京更是如此。从发展来看,借鉴国外运营商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欧洲),集团客户贡献给运营商的利润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端到端的支撑运营模式中,以客户需求为引导,客户支撑为方法,服务流程为保障,三块环环相扣,紧密链接;确保在面对集团客户的时候,更加灵活并且针对性更强。因为集团客户往往个性化需求较多,因此为之提供的集团方案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标准化和整齐划一;另外,越是重要的集团客户的议价能力越强,与之相伴随的是对时效的要求更高,而“端到端”运营支撑模式响应更迅速,策略更灵活,更能够迎合集团客户的特点。同时,建立端到端的长效机制,也将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大大提高运营商与集团客户的粘度。

3、“端到端”能够更优化运营商内部资源,做到有的放矢,决胜于未来

恕我冒昧的说,运营商(准确的说是中移动)高收益边际的时代,似乎要(或将要)成为历史了。开辟市场,发展客户不能在像原来那样大手大脚了。回到常规的成长轨道上,企业要追求利润,就必须控制成本!必须快速、准确的选择对我们有价值的集团客户!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果做不到上述两点,很难真正盈利。而“端到端”的运营支撑模式,正式以客户需求为引导。直白的说,通过市场来判断该客户(或项目)对我们有多大的价值,从而决定做还是不做。另一方面,端到端流程支撑以市场来引导运营商内部流程支撑,并在市场导向的层面上有效的完成内部资源的最优分配。  

在阐述这个命题之前,容我首先来做一个生动的比喻:把运营商看成一个有机体,比如是一只野心勃勃的狮子。它要想在狂野的非洲大草原生存以及称霸,就必须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这是生存的前提。但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快速反应的大脑来处理这些来自外部的信息信号(比如智障)、如果没有迅捷有力的肢体来执行大脑下达的命令(比如残废),那么这只狮子的最终结局就会是被淘汰。

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前端生产部门(各分公司前端部门)无疑是这头狮子的眼睛、鼻子和耳朵,不断的寻找客户需求。职能审批部门(如省公司集团客户部、数据业务部)就相当于处理信号的大脑,来识别输入的信号是否准确,值不值得去做。后端支撑部门(如计费部门、网络建设部门、数据业务部门)就相当于四肢、肌肉和神经,等待大脑下达指令后能迅速做出反应。

不管这头狮子(运营商)要做什么,如何做,其身躯内部所有关节、神经的相互关系都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身躯各个部分配合顺畅,反应迅速,动作简单而有效,则更容易抓住猎物,达到目标。因此,狮子的大脑如何处理来自感官的外部信号,同时“身躯”如何简单、高效、快捷的配合“大脑”实现目标,是整个“端到端”运营支撑的关键。

反观我们运营商,结合上文表述的理想状况,目前来看我们还远未达到端到端支撑运营的高度。以MAS业务为例,MAS是中移动重点推广的集团产品。从近几年的KPI情况来看,其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省公司源源不断的将人力、物力、以及其他类资源投入到MAS业务的推广中去。但是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此类重点业务确实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但是客观的说,其发展并没有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并且,与公司在此方面的实际投入相比(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及其现金流的机会成本),取得的成绩是不足为喜的。症结在哪呢?

 

首先从“以市场为引导”这个角度看问题

 

就近两年的MAS产品推广的情况看,就产品本身而言(排除让利、促销、使用体验等营销手段对客户的影响)MAS产品并没有完全被集团客户市场所接受。MAS产品的运营支撑并没有做到形成端到端,至少没有完成来自于市场、回归于市场的闭环。下面举手机邮箱和信息机的例子来具体阐述。

 

手机邮箱:没有形成市场的端到端。该产品市场推广情况不尽理想,客户普遍反应手机邮箱的附件下载太慢。另外我个人认为不足的一点就是此产品的市场定位也是不甚清晰:手机邮箱门槛较高,很多企业满足不了安装手邮的条件。 而能够满足手机邮箱申请条件、同时又有此类需求的客户,又大都具备了BB的业务应用实力,这些集团客户一定更倾向于用国际流行的BB。有些BB的客户也装了PUSHMAIL,给底端员工使用,但是因为个体终端很多不支持手机邮箱软件的问题,集团内的用户数上不去。因此用了PUSHMAIL的个体,也是那些集团内部的少数人。综上所述,此MAS产品的技术门槛高,客户使用不方便,同时市场定位模糊,难以培养不起来客户使用习惯,推广不利也就不奇怪了。

MAS(信息机):唯指标营销之殇。MAS(信息机)与ADC(集团短信)业务的最大区别,也是卖点在于:做为客户端的设备存放于客户侧,要与客户侧系统进行耦合,拓展客户办公IT系统功能,使办公系统实现移动信息化。因此根据MAS(信息机)的市场定位,其目标客户群应该是具备一定办公信息化基础的,具备办公系统向移动终端拓展潜力的客户。

但实际推广中的问题是:由于MAS产品指标压力对前端销售部门来说很大,因此造成推广信息机产品时缺乏理性的客户分析,即考虑目标客户是否真正符合MAS(信息机)产品市场定位,而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如压缩成本、与客户进行其他利益互换),或者是其他灵活变通的手段来完成销售指标,大干快上。像 “信息机托管”这样的怪胎,就是“唯指标”营销背景下的产物。这样的市场推广,造成了营销成本、人力成本、机会成本等诸多资源的无谓消耗。接着上文引用的比喻:这头狮子的眼睛鼻子出了问题,饥不择食乱吃东西。俗话说病从口入,现在至少也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MAS的销售指标的压力让前端销售部门叫苦不迭,而内部流程并没有很好的为前端部门化解矛盾。具体是哪些问题呢?请关注笔者的下一篇博客:《论集团客户市场的端到端运营支撑模式(4)---从端到端角度看运营商集团市场支撑服务流程中的问题》

销售指标的压力让前端销售部门叫苦不迭,而内部流程并没有很好的为前端部门化解矛盾。原因在哪呢?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感觉以下几点问题比较突出:

 

服务流程并没有根据端到端的原则来制定。流程制定以及项目审批部门,在制定、更新流程政策时,仅站在局部利益或者单个问题点上考虑,没有站在整个销售链条上考虑问题。因此由此制定出来的流程或政策,很可能会对整个内部工作流造成不利影响。换句话说:很可能是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带来了三个新问题。也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整体性和递进性。这样,支撑流程的制定与变化没有形成“端到端”,因此是无法保证端到端运营,就不奇怪了。接着上文引用的比喻(详见《论集团客户市场的端到端运营支撑模式(3)》):狮子的头脑目前不太灵光,至少不是很聪明。

 

服务流程的执行与贯彻得不到保障。上文曾说过,服务支撑流程无论是对内对外,支撑流程都应服务于市场,且仅仅遵从于公司的大利益,务必与损害长远利益的蝇头小利分开!但目前的情况是,为了迎合局部利益,迫于种种压力服务流程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与执行。这是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相矛盾的。由此产生问题是:一旦为了局部或眼前利益,而频繁的,无原则的践踏支撑流程,那么支撑流程也就仅停留在了纸面上,以至于被放置到被忽视的尴尬位置上。而这种流程的执行者与监控者,也会处在很尴尬的位置上左右为难:一方面要本着顾全大局的原则,维护支撑流程的所谓尊严;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各方利益。接着前文引用的比喻(详见《论集团客户市场的端到端运营支撑模式(3)》):狮子的经络不通,略微有些半身不遂。

 

综上所述,一幅肖像画(虽然是合成的)已经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头狮子,很强壮,四肢发达。但是头脑迟钝,协调性很差,耳聋眼瞎,同时还有点半身不遂。由于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又没有能力捕猎新鲜的肉,因此只能饥不择食的吃一些垃圾。虽然这个比喻有些残酷,但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集团客户市场运营支撑的现状。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呢?请看我的下一篇博客《论集团客户市场的端到端运营支撑模式(5)---做集团客户市场的百兽之王》,在其中我会发表一些自己的浅见,与诸君分享! 

接前文论述,目前看来我们的集团客户支撑依然不完美,没有建立完备“端到端”运营支撑流程。但随着集团客户支撑工作的不断深入,“端到端”的思路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目标已经明确,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寻找那条修成正果的最佳捷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从自身的问题入手,前后端部门协调一致,不断实践、改进和提高,才能在现实意义上真正实现“端到端”业务运营。结合目前遇到的问题,我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建立运营商的“端到端”运营支撑能力:

 

1、应从项目投资的角度考虑集团产品研发与运营

通过与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IT厂商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在端到端的产品研发流程监控方面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已经形成理论,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核心理念是强调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在产品设计中就构建产品质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务性等方面的优势。另外他们看待产品研发的视角与我们不同,它将产品研发作为一项投资来管理。在产品开发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从商业的角度而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评估,以确保产品投资回报的实现或尽可能减少投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虽然说我们运营商与设备厂商存在诸多差异,但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建立端到端的集团产品研发与运营模式,势必要打破我们现有的产品开发部门“一头热”的闭门造车的方式。我们应该在集团产品研发与运营中设定一系列决策点进行监控,对于集团产品研发,通过对决策点的设定与监控,从头到尾向集团产品研发过程施加强大的“来自于市场的引力”,以避免其脱离市场实际以及本源的初衷。对于产品运营,必须做足准备功夫,从“我们与客户双赢”的角度去管理每个集团客户项目,不浪费一枪一弹!而这个决策点设定与监控的“大脑”,是集团市场决策部门必须要承担的角色。“大脑功能”的强大与否,是集团客户市场成败的关键!

2、建立跨部门虚拟团队保障服务链条正常运行,固化支撑流程并坚定执行

在此之前,业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完全是运营商内部不同部门的事情,市场营销部门根据用户行为的变化制定销售策略;业务研发部门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创新来制定下一步计划;技术部门则根据网络需求进行规划。各部门基本上独立开展工作,某些决策也是在部门内部进行的。而这与目前我们所需要的则恰恰相反,一项业务从产生需求到最终实施,牵扯了整个业务流程,甚至公司上下各个核心部门的集体活动。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论证,从网络部署到收益评估,各个部门都要有人参与到流程之中,基本上首先要进行业务需求调研和规划,然后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市场部与网络部充分协调,最后保证业务的有效推广,切实做到从始至终都紧密符合市场需求。因此为了保障支撑流程更加有效的运转,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部门与部门的界限,建立跨部门的虚拟团队去支持流程的实施。而虚拟团队的成员,必须涵盖支撑链条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各个末梢环节(终端营销部门)。同时,为了使虚拟团队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变成一个摆设,各环节的接口人要承担流程变化的宣贯职责,做为一项正式的工作计入KPI。

 

3、建立支撑流程监控调整机制,固化支撑流程并坚决执行。

 

    我们要建立端到端的支撑服务流程,这是一项体系化的建设,需要涵盖集团客户市场运营支撑的各个方面。在整个集团客户运营支撑流程之中,必须建立多维的 "决策点"与监控点!也就是要在流程的不同的关键环节,建立"检查站"。而集团客户的职能管理部门需要承担起这个职责。通过对整条流程链的监控,及时发现其在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点或者需要调整的点,然后进行调整。需要调整的往往是整个链条中的某一个点,但是端到端的支撑流程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认为有必要以各相关部门的虚拟团队接口人为代表,每当支撑流程需要调整时,须经过整个支撑虚拟团队意见达成一致后,方可执行,能由流程制定者单方面的决定,而让流程执行者单方面被动的接受!考虑到灵活性与准确性的平衡,建议支撑虚拟团队的定期例会制度(周会或者月会),即跨部门支撑的各点的接口人或负责人定期进行会晤讨论。采取上述方式,我认为是提高支撑流程效能的有效手段:可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确定最佳的业务支撑流程方案并在最短的时间进行贯彻!在此之后,一旦支撑流流程得已明确,就必须把流程固化并坚决执行!因为如果流程都不遵守,其他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流程是否可以得到坚决执行不能仅仅依靠自觉性,还必须有约束的手段:比如我们可以将流程执行情况做为一项考核,前后端每个支撑部门,尤其是虚拟团队的接口人,必须承担这一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分散、化解流程执行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未知的矛盾,而不至于使矛盾集中于某一点,真正做到"通经活血"。

 

 

结束语

   建立“端到端”的支撑运营模式是我们集团卡客户市场发展的必然。这一点已经被公司所重视并达成共识。从端到端的角度分析公司集团客户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端到端支撑的思想来制定相关的适合我们公司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决胜于未来集团市场的有力武器。在集团客户市场这片狂野的丛林里,通过端到端支撑运营的理念来武装思想,指导工作,保障支撑服务流程的完善与畅通,必将能够让我们成为心明眼亮、反应迅捷,四肢强壮、不可战胜的百兽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