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自关联查询: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文化篇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1:55:46
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文化篇4)
纵观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的发展史,大致可划分四个阶段: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这个期间是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的创立阶段,也是人文化革命和社会文化革命的文化大革命阶段,称之为“第二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由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尊孔独儒”到盛唐,这个期间是孔孟文化孔孟思想发展鼎盛阶段,也是文化大发展阶段;从晚唐至明朝是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的衰落阶段;由朱熹理学到“鸦片战争”是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的强化阶段。按理说后两阶段是新的人文化和社会文化革命阶段,可守,(胡先生)就能守得住吗?在理顺出比较清晰的孔孟文化孔孟思想发展脉络时,可以发现,孔孟思想包括中国哲学,最大的缺陷就是否定对立,从不承认也不敢说对立,更无法深入到对立与统一关系的研究论理,总是这与这的统一,那与那的统一(虽然马列主义者口口声声说着马克思的对立统一,但那仅限于教科书的照本宣科,实际行为上从未追求过对立,党的文件政策也不敢谈及对立,总是把对立恶说成动乱的吃人大老虎),却从不敢涉及甚至是抹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另一面——相互对立,等等,致使孔孟思想的发展至今也没有摆脱第四纲“君为民纲”的桎梏,始终固守着第四纲“君为民纲”之人学说的思想观念。于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这新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似乎正重演孔孟文化思想的演变史,“#,#”事件真的标志着马列思想的强化期?但愿今天“盛世”不是重演“康乾盛世”文化思想的赤贫,回光返照!

从辛亥革命到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将会是“孙毛文化”“孙毛思想”之民学说的创立,是解决孔孟文化所无法解决的“君与民(人民)”关系“礼”“礼制”问题的“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孙毛文化”“孙毛思想”是公共意识、公共道德、民主意识等民道德,解答并建立的就是“民为君纲”的文化思想体系。如果说“第二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是“王道”革命,是“君为民纲”文化的革命,构建了王道德之儒教,那么这“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则就是“民道”革命,是“民为君纲”(“民为党纲”)文化的革命,建立的是民道德之儒教。毫无疑问由“鸦片战争”所开启的“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是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社会大变革,到如今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至于共产党王朝是不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何时完成社会“民为君纲”的“礼”“礼制”工程系统的民道德建立,恐怕这只有“上帝”知道。“孙毛文化”“孙毛思想”的“民为君纲”(民学说)取代或更新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的“君为民纲”(人学说)将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结果,是生活于今天的人们难以说清楚的,但从西方社会发展史中多少能得到一点启示:首先是建立国民是中国的主人是国家的董事,议会是代表董事行使董事权力的董事会,总统是国民董事聘请的经理(管家)这样的民学说理念。要知道父母官和经理(管家)的思想理念的区别就在于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就在于“王道”和“民道”的不同;就在于封建专制文化和民主法制文化的不同。从中国文化发展史也可以透视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背后,并非是习惯上所认为的“市场经济”“私有制”等因素决定的,而是人性人权的大解放,并由此引发人的创造力的大爆发。所谓的“市场经济”“私有制”不过是一种经济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得到的经济选票越多,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越大,也不过是人性人权发展而民生命、民道德的特性。民之一切也许就是“孙毛文化”“孙毛思想”将要带给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

文化思想储备,是最大的战略储备。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总是诞生出一批思想家,或者说是一批思想家创造了文化思想发展,甚至是社会历史。不仅中国是如此,就是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如此,没有一大批层出不穷的伟大思想家包括黑格尔、马克思等,西方社会能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是不可想象的。但不容否认的是,天下好事者是知识分子,天下最没有文化知识的也是知识分子,中国倒霉就倒霉在知识分子的所谓知识分子。

“王道”盛行的中华历史,也不乏有“民道”(人之道)闪光之处。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应该说都是社会、人民做出的选择,也就是“民道”选择,也就是“民道”高于“王道”。伴随着“王道”的孔孟文化之兴起,中华之兴起;孔孟文化之衰落,中华之衰落,那么“民道”的孙毛文化之兴起,中华之兴起;孙毛文化之衰落,中华更兴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思想不断的伟大。

毛泽东以其民学说视角透过“新文化大革命”的现实折射出中华文化中华思想发展史,试图挣脱“王道”束缚,蹒跚走向依稀可见的“民道”,可“批林批孔”的一个孔孟文化思想浓重的“批”字却又把毛泽东重新拉回到孔孟文化孔孟思想的“王道”桎梏中,变成了以孔孟思想去革除孔孟文化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任何人都具有的历史局限性不足为奇,就是在今天还依然如此。建立社会文化的思想,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未有过创新发展,一直停留在把社会文化仅仅理解为是围绕统治者权力并为其“进化”服务的社会关系网络,殊不知,发展创新了的社会文化思想,早已超脱“王道”升华为“民道”,变成是围绕民性民权为其“演化”的民学说,可中华民族至今却依然陶醉“王道”的人学说愚昧人民。保障公民权力平等、社会公平公正和丰富发展人性人权是现代社会文化思想的发展成果,也是“民道”之民学说,更是文化思想“演化论”的必然选择。


公元1600年的前后期间,西方文化选择了一条创新演化之路,而同时期明末清初的中华文化却无可奈何地走上了一条守旧的进化之路,也就从这民道与王道、人学说与民学说、“进化论”与“演化论”不同的选择开始,注定了两民族后来几百年的历史。毫无疑问,从“辛亥革命”开始标志着中华文化中华思想又一次走到了“演化论”紧要的十字路口,同样能否建立发展民学说的“孙毛文化”也必将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历史。破除孔孟文化孔孟思想,意味着从今天的视角也许“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缺少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对立统一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针对“王权”自己的“民道”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错就错在没有形成人民与统治阶级对立统一的“民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道德体系,但这绝对不是“君轻民重”“以人为本”等之类的人学说;继承发展变革了的中华文化思想,正是孙中山、毛泽东所开创“民为君纲”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新文化新思想,它将历史的是“汉武帝”之民皇帝,刚柔相济之民皇帝。建立形成统治和被统治对立统一的新文化新思想是追求社会权力公有的最大化,追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的民性民权,建立的新“礼制”是以民权思想为基础的“民道德”;是呈现社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以民为本”;是更为解放人性、人权,充分发挥人创造力的新型社会形态。这就是“孙毛文化”现代儒教所倡导的“礼”“礼制”,是民学说的“民道三纲五常”、“民道三从四德”。



中国社会及科学技术落后源于对人的认识既人性学、人权学(总称为人权思想)的落后,尤其是民学说的人。连中国人自身都认识不清,连中国自身文化思想都认识不清,又怎会认清楚人类世界,又怎会认清楚人类文化发展呢?历经近一千年的“第二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同样深深烙印在“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



与其“振兴中华!”,还不如振兴文化,振兴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