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飞进卧室的寓意:关于侯马盟书现实意义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39:22

《科学新闻》2005年第21期《专家视线》

关于侯马盟书现实意义的思考

                         孙开泰

侯马盟书出土

四十周年研讨会的意义 

侯马盟书,首先要把它放到历史背景里讲。侯马盟书的时代,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我们断在春秋末叶,赵鞅(即赵简子)这个时代。盟书的盟主就是赵鞅(即赵简子)。当时晋国公室逐渐衰落,六卿掌大权。赵简子是六卿之一,他通过侯马盟书,逐渐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搞得协调了,所以赵简子的政权就能够强大,在六卿里的地位逐渐重要,最后把范氏、中行氏消灭掉。赵简子靠的就是,通过盟誓把各个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他的部下、朋友、敌人的敌人全都集合起来,为他效忠,为他出力。这种方式,使他能把部下、农民团结起来,为巩固他的实力,扩大他的地盘,达到他的政治目的。最后又联合韩、魏消灭了智氏,完成了“三家分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从而在公元前403年进入战国时代。这个时期重大事件,在盟书里面反映出来是历史的见证。侯马盟书起了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这在战国时代,跟齐国的“田氏代齐”,有类似的地方,相差时间也不是太多的。赵简子对他的下属、那些农民赐以恩惠,使他们得到好处,使各个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这样达到一个新的社会体制,生产力提高,推进社会进步。这个意义我们要充分的看到。有侯马盟书这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以实物形式证实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

近来中央提出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侯马盟书提供的历史借鉴是非常明显的。他提供了一个历史上如何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很好借鉴。这对减少贫富差距,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促进意义。如果我们的政权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这个政权就是不巩固的,不稳定的。只有施惠于民众,民众才会支持你,才有向心力,才有凝聚力。这个精神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它使中华民族大团结,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大团结,包括海外华侨,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我多年从事晋文化研究,但我还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是很清楚的,孟子讲:“晋国莫强焉”,晋国的强大是不可忽视的,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称霸,是很强大的。晋国的法治思想是有历史渊源的,晋文化是法家产生的摇篮,也是名家产生的摇篮,也是纵横家产生的摇篮。(参见拙文《论三晋古文化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影响》载《河北学刊》2000年第2期)晋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晋文化的法治思想,到战国初魏国的李悝著《法经》六篇,从而成为法家的创始人,之后商鞅带着李悝《法经》入秦,进行变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使一个落后的国家成为强大的国家,最后由秦国来统一六国。

问题是,由秦来统一六国,不是由晋来统一六国,这就需要研究,为什么?法家有它的进步性,也有它的局限性。秦始皇利用了法家思想,但是秦始皇只要“耕战”,不要文化,发展到后来消灭文化,“焚书坑儒”。这就使得秦帝国“二世而亡”,短短的十五年就垮台了。陈胜吴广农起义是“揭竿而起”,没有用刀枪,然而全国响应,稀里哗啦,秦王朝就灭亡了。总结历史教训,法家有它的历史作用,但法家也有它不好的一面。秦始皇把法家思想发展到极至,走向了反面,造成他和农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他就站不住。所以,总结秦的教训,一个是残暴,一个是苛政。

秦王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是不是法治就不要了?法治还是要的。

法治到了汉代董仲舒那里,并不是就不要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里边包含着法治的思想。汉武帝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是以孔子为代表,儒家为主体,兼容法、道、名、墨、兵、阴阳各家,后来把道教、佛教优秀的部分吸收进来,形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整体,晋文化的法治思想是在里边的。到汉武帝的时候,晋文化,这种地方文化表面上不存在了,但是晋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仍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晋文化跟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当前我们研究晋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晋文化,应该把它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这样才不至于把晋文化剥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外。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个整体,晋文化就算是个头,它也不能离开这个整体,离开这个整体这个头就是个没有生命的头。所以,晋文化只有和中华传统文化连在一起才行。连在一起,晋文化就活了,把它割裂开,晋文化就死了。所以,我们研究晋文化仅仅坐在晋文化的位子上就不够,应该站得更高一些,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来研究晋文化,才能把晋文化的内涵充分的挖掘,才能够深入的研究下去。

这样我就想到一些问题,例如我们曾提到“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或者“中华传统文化看山西”,这样的提法就不太实事求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光是山西,如果你只看到山西,是不够的。2001年的时候,在常家大院他们要我题词,要我写中华传统文化看山西,我没有写这个,我觉得这样写不大好。我题了个什么呢,我题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这里没有对晋文化贬低的意思,因为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反过来说,晋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那就不对。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华传统文化是各个地方传统文化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的文化,如果我们兄弟之间,你不卖我的帐,我不卖你的帐,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好办。例如有人对稷下学很有看法,说稷下学宫就是不存在,荀子根本就不是“三为祭酒”,是司马迁时候说的,不是先秦时候的东西。我们觉得这些说法都不是太好,至少不是实事求是的。因为不能否认,司马迁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是专门掌握历史材料的史官。如果你认为司马迁说的是错的,你应该把你认为正确的说得让别人认为有道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司马迁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所以我认为,研究地方文化的各位同志要团结,应该在中华传统文化整体观这面旗帜下面,在“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口号下面,大家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发展做出贡献。

 

(孙开泰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本文是他在山西省侯马晋文化暨侯马盟书出土四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周光华据录音整理。)

新闻联接

9月24日至25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科学院、清华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等海内外32家考古、史学、文学部门和著名学府院校的12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侯马市,来参加该市主办的第三届“山西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的一个重要学术活动----“晋文化暨侯马盟书出土40周年研讨会”。           

早在40年前,“侯马盟书”出土的时候,就引起了中国考古界、史学界的震动,郭沫若、唐兰、陈梦家、张含页、李学勤等知名人士对盟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