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遥远 生肉:留住多彩民族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9:50:16
陶世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05日   第 07 版)
春和景明,清明又至,这是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内涵不仅仅是祭祖扫墓,追念先人,还包括丰富多彩的春日娱乐。与清明同时的农历三月三,曾是华夏民族的上巳节,是古人为迎接春天而设立的一个节日,在唐代是国家的三大节假日之一。唐代之后,它与寒食节一起被融入清明节。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清明节是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礼俗,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就让人们得到一次中华文明的洗礼,使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一次加强。
百花争艳,异彩纷呈。我国有20多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在这个节日也要举行节庆活动,除了讲究禁火、扫墓之外,也举行放风筝、荡秋千、打球、踏青、歌唱、跳舞、插柳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此外,还会举办“三月三歌节”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今天本版就介绍几个这样的民俗活动。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丰富了清明文化,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传承好、保护好这些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2008年起,清明节成为中国人的法定节假日。这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一个自觉的过程,标志着中国政府适应时代要求、主动地维护文化传统。完整而生动地恢复与重构民族节日文化,才能使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过得更加具有积极意义。复兴民族传统文化,重构民族节日系统,应当尊重“礼失求诸野”的文化发展规律,从重视民俗活动开始。
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中华文化正是以无比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根系,才得以绵延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习俗,使中华文化既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又融于一体,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充满勃勃生机。保护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留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既保持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坚持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坚守延续数千年的创造力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表达方式,使民族的身份标识更饱满、更清晰,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社会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