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红九号1959怎么样: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9:12
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图)专家建议应尽早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基础设施能源效率发表时间:2010-03-18   来源:   作者:台桂花#TRS_AUTOADD_1268873613937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68873613937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68873613937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68873613937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68873613937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的共同追求。杭州市在2009年底发布了《杭州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建设低碳城市列为城市发展目标,图为杭州市美丽的城市风景。 CFP供图

  编者按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作为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由中外方高层人士与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的高级国际咨询机构,18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社会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发展理念时,国合会及时组织中外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2009年,国合会重点开展了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政策研究,借鉴国际社会相关经验,针对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复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向中国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得到了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结合中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政策需要,国合会对中国的可持续城镇化战略进行了长期研究。2009年,国合会中外专家在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涉及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于城市消费领域节能的政策建议。
  2010年3月25日~26日,国合会将在上海召开圆桌会议,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围绕“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会议召开前夕,本期《城市》版特摘录国合会相关政策研究的政策建议和部分精彩观点,这些政策建议和精彩观点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对于中国城市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尚未改变、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的双重压力下,为应对气候变化,扭转经济困局,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经之路。
  我国正在采取诸多措施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的共同追求。
  国合会中外专家认为,我国各级城镇采取行动将是中国能源节约和向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所在。能源重点区域的城市,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城市形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须尽早进行布局优化和提高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发展低碳城市,避免碳锁定。
  向低碳转型是中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客观要求
  面对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低碳经济不仅是一条走出当前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保障中长期持续增长来说也是可行的办法。这不仅是对于世界而言,对于我国也是如此。
  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和人口总数远远快于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仍然偏低,人均消费领域能耗也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目前水平,城市发展中能源消耗迅速增长的驱动力依然强劲,城市居民总能耗需求的增加将会打破目前工业用能占主导地位的平衡。
  国合会在2009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中国城市人均消费领域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但是10%最高能耗的人群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消费领域人均能耗的平均值。
  严峻的现实表明,我们不可能继续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城市化道路,否则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大量人口与有限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制约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
  国合会指出,今后10年~20年,我国城市扩张中的能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挑战等将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特别是,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模式显示了过快的能源消费增速和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的环境损害等问题,需要创新思路,制定政策,促使从能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碳排放密集型的增长之路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
  实施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在我国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国合会指出,及早采取措施将会使中国受益。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避免碳锁定和路径依赖,避免出现高耗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在接下来的10年中进行合理投资,能够保证能源安全和避免以后几十年的气候变化风险;通过投入研发和商业活动,发挥中国的独特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上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供应者,从而减少对高耗能产品出口的依赖,而成为以高技术、高信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领导者。
  创新思路,解决城市发展中突出的能源环境问题
  数据显示,近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日益趋紧。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7.9%,但到了2008年已经达到45.7%,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0.9%。如果保持这个速度的话,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0年可望达到47%,在2030年则约为60%,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如何才能既保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又能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国合会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尤其是在2009年,国合会就中国能源与环境议题开展的5个课题研究中,对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完善能源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低碳转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
  国合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课题组提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城市形态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必须及早对城市进行布局优化,提高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避免碳锁定,并明确指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具体途径。
  国合会“城市发展的能源效率政策”课题组在中国不同城市研究了能源消耗,并与国外同等水平的城市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控制城市消费领域能耗,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消费的能源(建筑运行及客运交通运行能耗),是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问题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当前,必须重新审视与城市消费领域节能相关的政策方针,采取措施防止城市消费领域能耗随收入的增加而同步增加。
  在报告中,课题组专家特别指出,文化理念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对城市消费领域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悉,在即将召开的2010年国合会圆桌会议上,有关专家还将继续围绕“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目前我国已经有上海、保定、无锡、南昌、杭州等多个城市提出构建低碳城市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然而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目前低碳城市的探索仍然停留在对理念的理解上,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等等尚缺乏明晰的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
  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这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避免在低碳转型中走弯路,国合会所开展的这些实践和研究无疑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借鉴意义。
  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国合会提出六大建议
  提倡和发展低碳经济将有利于中国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工业结构及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转向更为高效的和低碳的发展,走上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应从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抓紧研究制定包括战略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的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以重点工业行业、部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为先导,启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低碳生活模式。
  国合会建议,中国应当全面评估过去30年城市化政策,建立基于低能源增长和低碳排放、高环境质量和高生活水准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总体战略。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应当把城市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等作为优先领域,统筹考虑,抓好城市建筑、交通、生活用能、城市消费生活方式等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重点领域,强化政策制定,使中国逐步走向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具体而言,需从以下方面做起:
  ——把消费领域、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节能作为城市节能的重点。修订目前的能源统计系统,建立专门的城市消费领域能源消费统计体系,根据实际人均建筑运行能耗和人均客运交通能耗评价城市消费领域能耗。
  ——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建设速度,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研究制定中国未来城市人均建筑拥有面积(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的限值,建设节约型城市。各级政府要对新建项目严格审批,控制开工总量;同时,尽快实施物业税,通过市场机制减少市场对建筑的非理性需求。科学制定建筑拆除标准和管理办法。
  ——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紧凑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并将紧凑型城市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全国城市规划中。适度提高城市密度,依托特大型城市和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组团,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以发展大城市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加快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进程;开展以低能源消耗为基础的低碳、低污染试点示范。
  ——根据建筑能耗评估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的效果,推广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建设节能、低碳建筑。建立各地区不同功能建筑的能耗标准,以此作为考核节能和进行经济补贴的依据,停止直接对单项技术措施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开展节能改造;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开发商和消费者投资,鼓励购买节能低碳建筑;开展节能低碳建筑示范;加强城市能耗监管和审计,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大力改进城市供热供暖效率,鼓励扩大新能源的利用。
  ——深化中国北方地区城镇的供热体制改革,大幅度降低采暖能耗。通过改善末端调节、增强供热系统保温功能和推广新型的热电联产等措施,可以使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在目前水平上降低35%~50%。要取得这一效果,必须改革目前的供热管理体制:把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与热源(电厂和锅炉房)统一管理,二次网的管理和对末端终端用户的服务则由另外的独立公司管理经营,两类公司之间通过在换热站实际计量的热量进行核算;二次网的管理公司与末端用户间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多种计量与结算方式。
  ——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作为国家优先战略领域之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上述目标,包括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控制私人汽车无节制增长;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200万人口以上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改善汽车燃油效率,并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规划、建设和改善非机动车专用道;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融资机制,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公共交通成为优先发展领域。


中国典型城市出行距离和模式所占的比例

城市

平均出行距离(km )

出行模式比例(% )

公共交通

NMT非机动(自行车、步行)

银川

8.4

20.7%

64.2%

北京

11.0

38.3%

27.7%

沈阳

9.5

18.8%

68.1%

苏州

11.5

10.4%

44.4%

武汉

9.8

23.4%

61.0%

                                      (数据来源:交通部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