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宠物cd查询系统:苏州清官--况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53:12

                                                苏州清官--况钟

况钟(1383-1443年),字伯律,号龙岗,别号如愚,明代江西靖安县人。自幼努力上进,24岁即被县令俞益选用为礼曹吏,九年任满被荐入礼部。尚书吕震厅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不久又被擢为四品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 “自洪武开国以来七十余     况钟(1383-1443年),字伯律,号龙岗,别号如愚,明代江西靖安县人。自幼努力上进,24岁即被县令俞益选用为礼曹吏,九年任满被荐入礼部。尚书吕震厅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不久又被擢为四品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    “自洪武开国以来七十余年,苏州无一人能满任者。”郡守多不称职,尽管朝廷屡遣官吏督责,均告无效,号称全国最难治理的十郡之一。尚书蹇义、胡等以况钟勤谨廉能大力推荐他,因“赐敕”赴任。(“赐敕”,即皇帝的书面命令,放宽其职权,可以便宜行事,奏章可以直送皇帝。)   况钟上任伊始,为洞悉郡弊,佯作不省吏事,禄禄无为,一任群吏所欲为。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召集僚属,当堂历举罪证,依律杖毙数人,并惩治罢免了常熟、昆山等12名县级贪官庸吏。这一下,苏州吏治为之一振。况钟到任的头八个月,共清理案件1518件,经他问的案,百姓不叫冤,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况钟深知苏州赋役一向繁重,在巡按周忱的支持下,锐意改革,力奏减免70余万石税粮,并制定许多合理的征粮输赋办法,真正减轻苏州农民负担,招抚流民回乡。还设置“济农仓”以防饥备荒;设置善恶簿以行劝惩;设置通关勘合簿以防诈伪;设置纲运簿以防运夫侵盗;设置馆夫簿以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除暴安良,深得民心,被苏州人民尊称为“况青天”。人们熟知的《十五贯》故事,就是况钟为民伸冤、执法如山,机敏善断的几千件冤、假、错、奇案中的典范性事例。   况钟严于律己,生活十分俭朴,每饭仅一荤一素而已。为杜绝吏役舞弊现象,凡衙内奏章榜谕、诉讼文字,他均亲自动手。他虽刀笔吏出身,却极重文教,对寒门儒生之贤良者关怀备至,常以薪俸周济他们,培养荐举了一批有用之材。治苏数年成绩斐然,朝廷多次褒劳;在向皇帝述职后辞别时,皇帝还特赐诗,恩宠有加。   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担任富甲天下的苏州知府13年,家里竟未置一间房,未添一垅地,却获得了苏州人民的由衷爱戴。宣德六年(1431年),况钟因母丧回籍,苏城局面陡变,以成均为首的恶吏复辟旧政,不但不免秋粮,且加倍苛敛,并奏控况钟仗势贩药材牟利,奔丧时收受贿赂。宣德帝令都察院详加勘察,查明为诬告。于是准奏苏城百姓的联名上书,让况钟提前复任。正统五年(1440年),况钟第三次离任,这次是九年任满,依例要官升一级。临行,他不给朝中权贵带任何礼物,而是“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苏州人民依依不舍,饯行的人数百里不绝。经过张翰等18000多人联名上书,请求留任。朝廷决定擢况钟为按察使,“正三品俸,仍视府事”。返任时,“民欢迎者不远数百里之遥”,欣喜之情“若赤子得慈母”。当年民间传唱的歌谣正是民心的体现:“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恩,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况青天,朝命宣;宜早还,在新年。”正统七年夏,积劳成疾的况钟曾两疏乞求解任,未允。十二月(1443年初)卒于任所,吏民聚哭,“如哭私亲,七邑绅耆人等俱奔赴哭奠。邻郡苏松常嘉湖之民,赴吊者络绎弗绝。”翌年春,况钟灵柩运回靖安时,苏州“倾城出送,白衣冠两岸夹舟奠别,出苏之境略不断绝。”况钟活着时,苏州人民就自发地为他建生祠,户户挂他的喜神(肖像),象天神般敬他,祝他健康长寿。在他逝世后,苏州七县各市镇无不建祠,岁岁奉祀。在苏州阊门外杨柳湾还为他建立衣冠冢,并在府学内建祠设祭。道光六年(1826年)在苏州府署一墙之隔的五显庙原址、况钟丁忧(死了父母)期间读书和会客处另建专祠以志纪念,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重加修葺,现存西美巷,是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