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轻功设置:中风的预防与康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00:50
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建国教授
★ 中风是什么样的一种疾病?有哪几种类型?
“中风”,西医以前称作“脑血管意外”是一类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动脉或供应大脑的颈动脉或椎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脑部局灶性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的脑损伤。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口眼歪斜,或口齿不清、半身偏瘫等等。
中风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目前一般按照1995年中华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学会的规定进行分类,中风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
2、 脑卒中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
(2) 脑出血 (出血性)
(3) 脑梗塞
① 动脉血栓性脑梗塞(缺血性)
② 脑栓塞 (缺血性)
③ 腔隙性脑梗塞(缺血性)
以上各种类型中,脑出血、动脉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和腔隙性梗塞最常见。
★ 几种常见的中风之间有什么不同
-脑出血----是指脑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引起脑水肿而造成脑损伤与功能障碍。属于出血性中风。
临床表现一般有头痛、头晕,呕吐、失语、跌扑、昏迷和偏瘫等。由于出血部位与出血量的不同而症状症有所差异。
脑出血起病突然,常常在活动时,尤其是情绪激动时,过度用力或摒气时发病,病情危重,后遗症也较严重。其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脑动脉瘤。
-脑梗塞(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腔隙性梗塞)----是指脑动脉闭塞引起相关部位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和软化。属于缺血性中风。
-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又称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血管病变,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 腔缩小,至完全闭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脑中风的70-80 %。
临床表现一般有偏瘫或单侧肢体瘫,也可能有失语症,昏迷较少见。病情一般较轻,轻的患者仅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发病相对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生。部分患者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有的发病后2一4天才达到高峰。
这一类脑梗塞绝大多数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其他还有动脉炎、血细胞增多、血粘稠度高等原因。
-脑栓塞----是指由脑血管以外部位的栓子如风湿性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或动 脉硬化斑块脱落,骨折时的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堵塞脑血管(多数栓塞在大脑动脉支 ),而引起相应部位脑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一般有一侧肢体瘫痪、麻木和感觉障碍,言语困难,偏盲,口角或一侧肢体抽搐等,多数患者神志清楚,出现昏迷的较少。
脑栓塞起病非常急剧,各类脑中风中脑栓塞的发病最快最突然,常在数秒钟内症状即达高峰。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的微小动脑闭塞引起的微小梗塞,很小范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和软化,形成 不规则的小腔隙。直径约2-20mm,有时头颅CT检查不出而需做MRI才能发现。其最常见的病因 是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
临床表现一般有突起一侧面、臂、腿部无力、麻木、感觉减退,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呛咳呛食,口角歪斜,手动作笨拙、但无明显肢体偏瘫。
腔隙性脑梗塞因病灶较小或位于非功能区,往往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后遗症较少。有些患者以前自觉无典型的发病史,平时也没有临床症状,而是在做头颅 CT 或 MRI 检查时才知道有腔隙性脑梗塞病灶存在。
★中风的危险因素
☆1、 疾病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那么高血压是如何致脑出血的呢?
① 高血压可使脑动脉管壁变脆,或者形成微动脉瘤(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
当血压骤升时,血管和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② 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能造成其远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
此外,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可能是脑出血比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因此,防治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病。
临床资料表明,血压高持续升高会使中风危险增加4一6倍。血压越高则风险越大,收缩或舒张压升高都有害。临床上脑中风患者常伴有显著的高血压。因此,防治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病,一旦发现已患高血压,就必须就医,听从医生的忠告,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2)糖尿病: 糖尿病容易造成微血管损害,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增加中风的机会。高血糖,尤其是近期高血糖是中风尤其是脑梗塞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反复发作脑中风患者,有10-30 % 证明有糖尿病。中风后血糖高者临床症状更重些,恢复也较差。在脑中风死亡的患者中,糖尿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
(3)高血脂: 高脂血症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升高,血管壁容易形成蜡样脂肪沉淀,从而导致动脉闭塞。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血脂增高往往和脑中风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定期检查血脂是十分重要的。
(4)心脏病: 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可同时影响心脏与脑血管等,因此,脑中风和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两种疾病常常互相影响。另一方面风心病,心内膜炎等特别在伴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心房纤颤时心源性栓子脱落进入脑部,易诱发脑中风。所以说心脏病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现自己心脏功能不好就及时就医,避免进一步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
(5)眼底动脉硬化: 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伴有眼底动脉硬化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其硬化程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合并高血压者差别更为明显
(6)血液学因素: 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等,可升高血粘度,降低血流量,影响脑的微循环,促进血栓形成,增高中风的危险度。此外,临床上白血病可并发脑出血。因此,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亦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2、生活习惯:
(1) 吸烟: 吸烟对于中风尤其是缺血性中风是危险因素。
① 吸烟及烟雾中的某些成分除可直接导致血管内皮的早期损害外,还可影响胆固醇的代谢,促使动脉硬化发生并刺激斑块增大。
② 长期吸烟者由于吸烟引起肺部疾患而致慢性缺氧、血液中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都可直接导致血液容易凝固和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度升高,加之血小板聚集增多而易引起血栓形成。
③ 吸烟对周围血管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引起脑血管痉挛,增加血管阻力,导致脑血流量减少。
统计资料显示,30一40岁的吸烟者的脑中风发病率几乎是不吸烟者的5倍,50一60岁吸烟者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要多3倍。这足以说明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决不是危言耸听,应该引起重视。
(2)饮酒:大量饮酒一方面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脑出血。另一方面可诱发心律不齐和心脏壁运动异常而引起脑栓塞,激活凝血系统增强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刺激脑血管平滑肌收缩造成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缺血性中风。
发生脑中风的青壮年患者中,43% 在发病前有酒精中毒史,而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甚,分别为4倍和5倍。过量饮酒是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所以饮酒要有分寸,掌握自己的酒量,切忌豪饮。
(3)饮食因素:主要指钠、肉类和动物油等。高盐、高肉食、高动物油的摄入,是促进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因素,因此对中风高危人群是不利的。
☆3、年令、体质、遗传因素:
年龄: 中风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55岁以后至75岁各年龄组中,增高更为明显。因此,中风是55岁以上人群应该重点防治的疾病。
肥胖: 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有关,中风病人的体型肥胖者居多。
脑血管病家族史: 脑血管病有家族遗传因素,我国调查表明直系亲属中有脑血管病史的人患中风的机会多。★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历代医家有不少描述,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症状体征:
(1) 头晕、头痛,逐渐或突然加重,甚至昏昏欲扑。
(2) 一侧肢体暂时或经常麻木、无力、颤抖、或其他感觉异常。(颈椎病除外)
(3) 突然口角歪斜、流涎,舌体麻木、强硬、歪斜,口齿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4) 耳聋突然加重、甚则突然耳聋,视物模糊、或偏盲。
(5) 突然昏昏欲睡,突然精神行为异常。
此外,为了积极有效地防治中风病,尽早作出诊断,目前有人作了一些实验室观察,发现中风先兆患者:
① 全血粘度明显升高,
②甲皱微循环微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明显增强,微血流态明显改变,部分患者有明显微小血栓,
③ 脑血管管径明显变细,管壁波动波幅减弱,血流减慢,脑供血量减少,脑循环阻力增大。
★关于中风的预防
预防中风确实要从多方面着手,而且贵在持之以恒。一方面要长期不懈地监控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以减缓脑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要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着手。
★预防中风具体的措施
☆1、戒烟,少饮酒: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最难做到的。但无论如何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喝少量低度酒如葡萄酒,对身体有一些好处,但过量饮酒尤其是高度酒对心、脑血管和肝脏肯定是有害的。
☆2、合理安排饮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
(1) 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少食猪油、牛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动物脑、鱼子及贝壳类动物如蟹、蚌、螺等,鸡蛋或鸭蛋每天摄入不应超过1只,血脂增高者每周2只亦足够,植物油用量不宜过多。
含胆固醇较低的食物:瘦肉、鱼类(包括大多数淡水鱼和海水鱼)、海参、海蜇等。鱼类脂肪中含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多吃蔬菜、水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和钙等。维生素C能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维生素B6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抗血栓形成。
钾和钙有利于保持血管弹性和血压。蔬菜的体积大、热量少、容易饱,有利于减肥,其中纤维素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酸排泄和有利于胆固醇分解,并具有通便作用。
(3)节制饭量,进食勿饱,宜搭配部分粗粮。少吃甜食,控制体重。糖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使身体发胖,增加心脏的负担。
(4)限制食盐的摄入,菜肴勿过咸,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即三口之家每月用盐量不超过500克,盐中的钠能增加心脏的负担,使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硬化。钠还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尤其是腌、熏食物(如咸肉、咸鱼、酱菜和咸菜)。酱油和味精等含钠量也很高,应尽量少吃。
(5)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代谢废物也难以排出,如果晨起空服饮一两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有利于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平时还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满足生理需要。
☆3、 适当的体力活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改掉如吸烟等不良习惯,
(1)可改善脂肪代谢,增加机体能量消耗,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以防止血凝过高,从而有效地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血压,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减少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
高密度脂蛋白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它具有清理血管壁上沉积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功效。如果参加体育锻炼,这种蛋白就会增加,并能自动筑成一道防线,随时清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使血管通畅无阻。一旦停止体育锻炼,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又会下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比活动少的人的中风发病率明显降低。
(3)锻炼的好处还包括激发中枢神经的活动,使大脑血流量增加,供氧增加,脑力增强,思维敏捷,并可解除神经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睡眠。锻炼使心肌有力,全身血液供应充沛。
(4)锻炼能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和蠕动功能,预防和治疗习惯性便秘。
(5)体力活动应掌握以下原则:
① 量力而行:根据各人的年龄、体力、耐力,决定锻炼的种类、强度和时间。特别是年龄偏大、体质较弱者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过大。例如,跑步结束后,心率在5一10分钟内恢复到原来水平。大体合适。一般运动量适中的脉搏平均为每分钟110-120次,(运动量适中的脉率 = 180 - 年令)。
② 循序渐进:锻练由易到难,动作由简到繁,时间由短到长。先从小运动量的散步、慢跑、体操、跳舞和气功等开始,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到明显疲劳为度,或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而更多的体力活动则无任何更大的益处。
③ 方法得当:避免快速、旋转、低头,迸气、突然用力等动作。
④ 持之以恒:主要是树立一种观念,养成一种习惯,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要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
☆4、 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养成宽容的性格,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改善睡眠,。
情绪过于紧张、激动甚至大怒,都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质沉积,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调查表明,精神紧张者,中风和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对冠心病者精神紧张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应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加强思想修养,保持快乐的心情。尤其注意不要发脾气,因为爱发牢骚和发怒的人得冠心病的可能性要比性情温和的人大得多。有人认为经常发怒等于慢性自杀,肯定会缩短寿命。
☆5、服用抗凝与改善脑循环的药物进行防治:
(1) 抗凝药
阿司匹林,每日服用0.05一0.3克,有溃疡病者,需用肠溶片剂,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抵克立得(新一代广谱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每天0.25一0.5克,迸餐时服用,副反应较少。
(2) 改善脑循环
尼莫地平,每次20一40毫克,每日3次,低血压者慎用。
达纳康,每次40一80毫克,每日3次。
血栓心脉宁,每次2一4粒,每日3次。
★中风患者饮食方面的问题
哪些食物具有降血脂、降血液粘稠度、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1、以下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
(1) 豆类及豆类制品:
豆类(如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扁豆、毛豆、芸豆)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物。研究发现,豆类中有一种叫"植物固醇"的物质,能竞争性地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并加强胆固醇从粪便中排泄,故降低胆固醇作用尤为明显。
(2) 蔬菜:
蔬菜含较多的纤维素,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如韭菜、芹菜等。纤维素可以阻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维生素C则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生姜:人们在烹调鱼、肉时要放一些生姜,一是为了去腥,二是为了调味。但人们较少知道,姜也能降血脂。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使胆固醇在肠道中的排泄增加,还可以防止肝脏和血清中的胆固醇升高。黄瓜:黄瓜也能降血脂。黄瓜性凉,味甘。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瓜营养丰富,每100克含维生素A O.26毫克,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O.4毫克,还含有丰富的钾盐、糖、钙、磷、铁等。鲜黄瓜中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故有减肥作用。黄瓜的娇嫩细纤维,能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其瓜藤更有药用价值,能扩张血管,减慢心率,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3) 蘑菇:
蘑菇不仅肉嫩味美,还是降脂食物。人们从蘑菇中分离出一种香菇嘌呤,它具有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吸收,并促使胆固醇排泄的功能,它的降脂作用比传统降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而且无安妥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甚至出现脱发和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4) 胡桃:
胡桃又称核桃。核桃仁含油,味美,属中医补养类药物。性甘温,能补肾强腰,敛肺定喘,又能活血化瘀,润滑肠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核桃肉含维生素C、维生素B、亚油酸、扁桃苷,能促进胆固醇转移到毛细血管壁以外的组织中去,能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使胆固醇随粪便排出,因此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5) 猕猴桃:
猕猴桃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每100克中含维生素C 100-420毫克,钾264毫克,钠7毫克,钙3.5-5.6毫克,铁0.4-1.6毫克,镁6-9.7毫克,还含有果胶0.85毫克。猕猴桃对人体有降血脂的作用,能增强缺氧的耐受性,并有助消化、解毒和阻止肿瘤发展的作用。
(6) 苹果:
苹果含糖、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鞣酸、酒石酸、钾、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性味甘酸平,归脾胃二经。除健脾、开胃、生津外,还能降血脂。苹果含大量的果胶,能防止肠内胆酸重吸收,使之排出体外。苹果在肠道内分出来的乙酸有利于胆固醇代谢。苹果中的维生素C、镁元素、果糖均有利于脂质代谢。此外,苹果中含丰富的钾,能与体内过多的钠结合,使之排出体外,从而排除食入人体内的过多的盐分,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但胃酸过多,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7) 杏仁:
杏仁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高达52%。试验表明,每天吃含脂肪量极低的食物和100克杏仁,吃用杏仁油炒的菜,三周后受试者体重没有增加,血清胆固醇平均下降0.65毫摩尔/升。
2、 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动脉硬化,预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韭菜、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香菇、桃仁、山碴、香瓜、木瓜、草毒、柠檬、葡萄、菠萝、鲤鱼、鳝鱼、沙丁鱼等,这些食物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以下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
(1) 豆类及豆类制品:
豆类(如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扁豆、毛豆、芸豆)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物。研究发现,豆类中有一种叫"植物固醇"的物质,能竞争性地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胆固醇吸收,并加强胆固醇从粪便中排泄,故降低胆固醇作用尤为明显。
(2) 蔬菜:
蔬菜含较多的纤维素,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如韭菜、芹菜等。纤维素可以阻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维生素C则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
生姜:人们在烹调鱼、肉时要放一些生姜,一是为了去腥,二是为了调味。但人们较少知道,姜也能降血脂。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使胆固醇在肠道中的排泄增加,还可以防止肝脏和血清中的胆固醇升高。
黄瓜:黄瓜也能降血脂。黄瓜性凉,味甘。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瓜营养丰富,每100克含维生素A O.26毫克,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O.4毫克,还含有丰富的钾盐、糖、钙、磷、铁等。鲜黄瓜中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故有减肥作用。黄瓜的娇嫩细纤维,能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
其瓜藤更有药用价值,能扩张血管,减慢心率,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3) 蘑菇:
蘑菇不仅肉嫩味美,还是降脂食物。人们从蘑菇中分离出一种香菇嘌呤,它具有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吸收,并促使胆固醇排泄的功能,它的降脂作用比传统降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而且无安妥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甚至出现脱发和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4) 胡桃:
胡桃又称核桃。核桃仁含油,味美,属中医补养类药物。性甘温,能补肾强腰,敛肺定喘,又能活血化瘀,润滑肠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核桃肉含维生素C、维生素B、亚油酸、扁桃苷,能促进胆固醇转移到毛细血管壁以外的组织中去,能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使胆固醇随粪便排出,因此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5) 猕猴桃:
猕猴桃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每100克中含维生素C 100-420毫克,钾264毫克,钠7毫克,钙3.5-5.6毫克,铁0.4-1.6毫克,镁6-9.7毫克,还含有果胶0.85毫克。猕猴桃对人体有降血脂的作用,能增强缺氧的耐受性,并有助消化、解毒和阻止肿瘤发展的作用。
(6) 苹果:
苹果含糖、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鞣酸、酒石酸、钾、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性味甘酸平,归脾胃二经。除健脾、开胃、生津外,还能降血脂。苹果含大量的果胶,能防止肠内胆酸重吸收,使之排出体外。苹果在肠道内分出来的乙酸有利于胆固醇代谢。苹果中的维生素C、镁元素、果糖均有利于脂质代谢。此外,苹果中含丰富的钾,能与体内过多的钠结合,使之排出体外,从而排除食入人体内的过多的盐分,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但胃酸过多,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7) 杏仁:
杏仁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高达52%。试验表明,每天吃含脂肪量极低的食物和100克杏仁,吃用杏仁油炒的菜,三周后受试者体重没有增加,血清胆固醇平均下降0.65毫摩尔/升。
☆2、 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动脉硬化,预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韭菜、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香菇、桃仁、山碴、香瓜、木瓜、草毒、柠檬、葡萄、菠萝、鲤鱼、鳝鱼、沙丁鱼等,这些食物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中风患者康复的问题
中风康复的内容与手段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中西药物、针灸、气功、推拿、熏洗疗法、各种理疗、医疗体育、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娱乐康复工程、大自然疗法等,同时还在于患者本身的配合与努力。今天我主要介绍日常生活中简易可行的康复与保健。
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只要病情稳定,意识障碍轻,生命体征平稳,就可进行按摩、推拿、针灸及适度的被动运动等。脑出血病情稳定2周,脑血栓神志清楚者,发病的第2天,便可开始功能锻练。一旦清醒,脱离了明显的抑制状态就应及时做主动运动锻炼。其手法宜从轻逐渐加重,针刺强度由浅至深,被动活动由小到大,总之动作不宜过猛,刺激不宜太强,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对于中风病人的早期康复,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发病早期就应尽力保持患肢于功能位置,以减少日后的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畸形等。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瘫痪肢体的手指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团。肘关节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放于身体两侧,下肢膝关节稍屈曲,膝下放一软枕。为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使踝关节稍背屈,并放足下衬垫。为防止下肢外旋,可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他支撑物。翻身时不要将瘫肢压于身体下,也不宜将手臂压于心胸部。
此外,瘫痪病人宜经常翻身、按摩,以预防褥疮;一般禁用热水袋及其代用品,预防意外烫伤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常有哪些方法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1、认知锻炼:主要用于智能障碍的康复。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结合其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康复工作的指导。
(1)阅读锻炼, 从简单的句子甚至单词开始训练,逐步加量。阅读又可以分为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前者由患者主动阅读,然后检查其对内容的记忆程度,判断其智能的恢复程度。后者由护理人员阅读,患者当听众,读完一定的数量后,向患者提问,检查其记忆能力。
(2)综合性的脑力训练,如搭积木、玩纸牌游戏、下棋、听广播、听音乐、看电视、电影等,练习书画、背诵诗词、简单计算、智力拼图等,以不断活跃患者的思维能力,激发患者的志趣。有助于减缓其记忆能力的衰退。
☆2、 语言康复训练:主要用于语言障碍的康复。对于失去发音能力的患者,每天让其发"啊"音,或用咳嗽,或吹火柴诱导发音。有发音能力不能言语者,陪护者要有计划地每天固定教几个宇,不断重复,直至教会为止,在教时让患者学教者的口形发音,先教字,然后教句。同时定时给患者宣读文章,进行听觉刺激的语言训练。
☆3、 运动功能训练:主要用于肢体功能障碍。目的是舒展处于缩短状态的瘫痪
肌肉,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刺激神经营养功能。同时训练代偿功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肌群的协调控制。
(1)被动运动:被动运动应包括患肢所有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运动幅度从小到大,争取尽量达到最大的幅度。动作应平缓柔和,过快的牵伸往往激发牵张反射,使痉挛加重,粗暴的牵拉,容易引起损伤。可先进行按摩或在温水中进行被动运动,肌肉松弛,提高活动效果。
(2)主动运动:运动应轻松平稳,先简单,后复杂。要多做放松紧张肌肉的练习,深呼吸和轻松的腹背肌运动,带动患侧肌肉、关节的活动。然后做进一步恢复协调功能的练习,四肢互相配合的运动训练等。要注意调节运动量,避免疲劳过度,加重偏瘫病人的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