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洛奇飞的账单一:关于印发《长沙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4:36

 

  • 关于印发《长沙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长沙市委

    长沙市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6日

    长沙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实践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的社会领域改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选择、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提高政府效能的基础所在,事关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深入推进我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和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准确把握现阶段社会发展特点和规律,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市社会管理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水平,为长沙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凝聚强大力量。 二、总体目标

      以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和平安和谐模范城市为抓手,以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五化一率先”的目标,坚持继承与创新统一,促进服务与管理融合,整合力量,重点推进,全面加强,建立健全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从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推进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着力,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和长沙特色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与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将长沙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城市。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社会管理理念

      1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服务的理念更好地体现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强化社会协同、广泛参与的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等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更大范围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更深层次整合社会管理力量、更高幅度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3强化统筹兼顾、依法治理的理念。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构建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管理,形成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社会风尚,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4强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理念。实现由单一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管理转变,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注重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措施,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注重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确保各职能部门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注重组织动员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作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积极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1构建法治化的制度体系

      (1)健全完备法规体系。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把党委的决策部署、人大的立法计划和政府的规章制定有机结合起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广泛吸纳民意,围绕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加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和涉外经济领域等方面的立法;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的立法;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科教文卫、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立法。通过加快形成重点领域的法规规章体系,调整和规范各种社会关系与利益关系,推进法治长沙建设。

      (2)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政府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规范政府决策行为、行政许可行为、政务公开行为,将政府行为纳入有效监督之中。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奖惩制度和行政赔偿制度,实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始终坚持公正司法。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做好已出台的各项改革意见的实施工作,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形成规范、公正、高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司法环境,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管理,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深化和推进司法执法公开,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管理监督,严肃查处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增强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引导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任职法律资格考试,健全完善公务员学法培训、考试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法制文艺等形式,积极开展送法进乡村、进农户活动,提高农民法律素质。

      2构建人本化的保障体系

      (1)健全民主权益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扩大群众在各个层次的有序参与。完善民主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面向全社会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新闻发布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公开听证制度。完善居(村)民自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完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城乡一体”和“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改进社会保障服务,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五大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要内容,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探索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以“五大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教育扶贫助学、公租廉租住房)”为主要内容,增强社会救助能力,全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让五保户、特困户、贫困家庭学生等得到及时救助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廉租房政策,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以“五大社会福利(优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主要内容,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改善福利院、敬老院、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等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推进福利服务社会化进程。

      (3)切实加大安全保障力度。健全安全生产领导决策机制、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考核工作机制,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进一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制度和措施,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整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行为,构建覆盖生产、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严格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开展防火检查,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装备配备,着力提高施救能力和水平。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加强环境隐患的排查及日常监测、监控工作,不断完善预防预警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突发事件发生。

      3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1)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开辟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援助、建立就业机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新增就业人员就业;建立城乡统筹、配置高效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2)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原则,积极支持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中介组织;积极支持发展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中介组织;积极支持发展符合长沙产业发展方向、适应市场化进程的行业性中介组织;积极支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性中介组织。优化中介组织的培育发展环境,加强中介组织的规范管理。

      (3)创新特殊群体服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大做强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流动人口及出租屋服务管理机构,构建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完善居住证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对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在培训、就业、子女入学、计划生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重点突破信息互通、人员交接、过渡安置、就业扶助四大难题,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落实“必接必送”制度,制定政府补助过渡性安置人员办法,规范市、区(县市)两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组建司法所人员、社区民警、专兼职检察联络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矫正队伍,采取分级管控、跟踪监管等办法,落实亲情帮教措施。将社区矫正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监护,以基层公安派出所为主,社区(村)密切配合,适时开展精神病人排查,建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病情档案》和重型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对狂躁性及无监护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查清原籍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时收治监护。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健全综治部门牵头,宣传、共青团、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重点落实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及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帮教管理措施。

      (4)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发挥文明委的领导作用和文明办的牵头作用,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以普及文明风尚、维护公共秩序、改善城乡环境、参与社会活动、协助应急救援为主要内容,实施大型社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以社区平安建设、环境维护、扶老助残、扶贫济困、便民利民为主要内容,实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多元化。

      (5)全面提升窗口服务。围绕医疗卫生、劳动保障、金融证券、邮政电信、公安、交通、工商、税务、水电油气等窗口行业完善硬件设施,做到环境整洁、标识明显、设施配套。大力推行亮证上岗、公开承诺、程序公开等规范管理,畅通投诉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礼仪培训,确保窗口工作人员语言文明、仪表端庄、行为规范,建设办事快捷、服务高效、便民利民的文明窗口。

      4构建立体化的防控体系

      (1)全面推进技防。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对主要道路和广场、车站、码头、出城口、治安卡口等重点部位的电子监控全覆盖。推进市、区县(市)、街道(派出所)三级监控平台联网,整合政府和其他组织监控资源,完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网络,建立可视化指挥体系,提高快速反应实战能力。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构建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联动的防控工作体系。

      (2)大力加强人防。充实基层一线警力,健全立体化、联动化、网络化治安防控警务模式,有效提高路面“见警率”,切实增强防范和打击犯罪的能力。遵循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原则,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完善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平安志愿者运行机制,推进平安志愿者队伍分类管理。积极创新社区管理社会化模式,探索治安防范承包制。壮大见义勇为基金,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医疗救助、抚恤安置等工作机制,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  (3)着力强化物防。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按照“小站点、大战略”的思路,加强巡防阵地建设,推广治安巡防站和综治维稳工作点建设,依托巡防站开展“网格化”巡逻,建立巡警巡防人员、视频监控和治安巡防站“三位一体”的街面防控机制。加强内部单位物防建设,落实治安防控责任。

      5构建网格化的责任体系

      (1)划分网格单元。在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在城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把街道作为一级网格,把社区作为二级网格,并在社区内划分若干基础网格,构建“街道-社区-基础网格”三级网格体系,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驻区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建立以“人、地、物、情、事、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把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纳入到网格中来,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

      (2)整合工作力量。依托街道(乡镇)和基层社区,全面整合社区原有的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协管员、治安巡防员、城管协管员等力量,组成社区综合服务管理队伍,与卫生、治安、城管、党建、信访、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等基层工作一并纳入服务平台,明确网格责任人,全面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

      (3)严格责任考评。规范网格“四定”标准,对管理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严格落实网格责任,网格管理主体与单位签定管理责任书,将网格责任具体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促进网格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四)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1诉求表达机制。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完善“一健三联”信访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强化信访接待窗口建设,规范领导接待信访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以及工青妇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利益表达方面的作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教育和引导诉求方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健全民情恳谈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民事调解会等基层民主制度,努力使社会各个群体反映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

      2交流沟通机制。畅通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搭建领导与群众的对话平台,采取媒体对话、网民交流、设立信箱、公开电话、听证制度等多种形式,化解矛盾、疏导情绪,广纳民意、推动工作,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支持。深入开展“三联三为”活动,建立党员联系困难群众、联系身边群众、联系普通群众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党员更好地为群众代言、为群众排忧、为群众服务。

      3情绪疏导机制。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情,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具体问题,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建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引导工作,注重个体差异、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让群众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注重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民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高度关注和重视网络舆情疏导,遏制网络消极影响。建立个人心理干预机制,规范、发展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对因工作生活等受到挫折而失去信心的人进行疏导、救助,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事件的发生,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4矛盾化解机制。坚持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的原则,健全日常排查、定期排查、重点排查、专项排查制度,构建分级分系统的社会矛盾纠纷情报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五级三调”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作用。夯实人民调解基础,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推进征地拆迁、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化解重点领域和多发性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认真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调解案件。完善司法调解格局,把调解优先的原则贯穿到执法办案工作中,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5利益协调机制。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证分配领域的正常秩序,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社会利益调节中的作用,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善于运用教育、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综合运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多种利益协调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统一。

      6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推动政府应急中心与公安指挥中心有机结合,建立统一领导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努力形成城市应急中心、实战调度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和治安防控中心的“四位一体”。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供应体系,健全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生产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暴力恐怖案件的应急处置演练。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社会动员和舆论引导机制。依法落实公共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全民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五)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1加强组织建设。加强街道(乡镇)、社区(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强化工作保障。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以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民主化、服务自主化的基层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基层社区(村)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社区(村)事务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加强企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健全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形成与地方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有效链接,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出台《长沙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机制。探索行业协会、商会适度竞争机制和直接登记模式,降低社区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门槛,实施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双轨制。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组织化程度。

      2强化服务能力。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社会服务网络,构建“15分钟服务圈”。建立社工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重点建设社区法律服务、养老服务、青少年教育服务、康复指导服务、群众诉求反馈服务、就业服务、困难群众帮扶服务、卫生医疗服务、党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十大服务平台”,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

      3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以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突出社会保障、劳动保障、计划生育、人民调解、流动人口及出租屋服务管理,实现基层组织共驻、事务共管、资源共享。着力落实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流动人口联合管理服务等“六联”工作机制,统筹开展城市管理、消防安全、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反馈、简易执法等工作。

      4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群众工作理念,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观点,进一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考核机制,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充分拓宽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群众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切实履行公民义务。

      四、工作步骤

      根据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启动部署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广泛宣传,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调研,成立社会管理创新组织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项目书,分解目标任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针对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由牵头单位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分别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或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不断完善落实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当前,要重点围绕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治安”,突出解决治安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问题;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治差”,突出解决培训就业服务、住房保障服务、子女入学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问题;围绕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着力“治堵”,突出解决交通规划、公交优先、占道停车、优化秩序、路网建设问题;围绕社会民生保障管理,着力“治难”,突出解决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生活保障、权益保障问题。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召开全市社会管理创新总结表彰大会,系统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发展全局、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谢建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合泉,市政协主席谢树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湘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泽珲,市委常委元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购三,市政府副市长文树勋,市政府副市长何寄华,市政府副市长李军,市政府副市长陈献春,市政协副主席龙建强,市政府副厅级干部、市公安局局长李介德任副组长,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湘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督查督办、检查考核、总结表彰等工作。同时成立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社会民生保障管理等四个协调委员会,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区县(市)和市直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并严格做到有专职的分管领导、有专门的工作队伍、有专项的工作经费、有完整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台帐,形成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盘棋”。

      (二)强化工作措施。要全面发动。突出宣传发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宣传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举措、要求和成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管理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要项目推动。实行“综合性试点、项目化管理”。强化项目规划,把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立项与编制“十二五”规划统筹谋划,抓住难点、热点问题,形成一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分类、分块、分条推进综合试点工作。强化项目保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重点推进,确保抓出成效,通过项目推动,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的规模效应,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化、整体化。

    要典型带动。大力培育典型,加强分类指导、行业指导、技术指导,积极发现和培养具有群众性、创造性和指导性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具有长沙特色的经验。广泛宣传典型,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典型的先进作法、先进事迹、先进成果,扩大典型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让典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善于用好典型,适时总结、交流、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靠典型来引领方向、创造特色、打造品牌,带动提升全市社会管理整体水平。要联点促动。实行市、区县(市)领导联点共建制度,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每个项目明确一名领导牵头负责。联点领导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工作,及时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各个项目顺利推进。

      (三)凝聚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担负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职能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发挥主体作用。承担综合试点任务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目标任务,细化项目推进“时间表”和“路径图”,积极主动抓好工作落实,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责任单位和牵头部门开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委作为党委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参谋助手,要充分利用综治体制机制优势,加强组织协调,有效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强大合力。

      (四)严格检查考评。要加强督查调度,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影响工作推进和效果的责任单位及个人实行责任追究。要结合督查督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推动扎实有序地开展。要加大考核力度,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其结果作为检验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强化社会监督,定期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管理创新工作进行评议,推动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