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花经弘传序读诵:韩寒代笔嫌疑事件暴露出来的几个观念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13:01
  韩寒代笔嫌疑事件暴露出来的几个观念问题作者:许锡良来源:网友荐稿来源日期:2012-2-15  

  1、方舟子质疑韩寒的过程中,争论双方的都很激烈,但是仔细一分析,不难知道,其实方舟子对韩寒的要求很简单,他只是要求就方舟子在质疑的文章中,提到的那些疑问之处用文章详细地一一解答出来,并且公之于众,或者在媒体记者在场的合适场合,与方舟子当面对质,我以为,这确实是解决代笔嫌疑的最好办法。因为,是不是代笔,拿手稿出来证明也很难证明,如果当时就是手抄过的稿子,也可以是手稿。而且韩寒的手稿确实是太干净,不太像能够充分反映创作构思过程的原创草稿,而更像是手抄稿。数十万字的小说,不可能一气呵成得如此完好。因此,用手稿证明自己的原创性,那手稿必须能够反映原创的特点。如果既不能够证明是抄写的,也不能够证明是原创的,那么,这样的证明其实是无效的证据,因为漏洞太多。

  2、其实证明是不是代笔的后面是人们开始质疑韩寒的作家能力与公知水平。代笔不代笔其实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怀疑韩寒有作家的能力与公知的学识与见识。现在人们的怀疑已经从当初的是否包装到了现在是否还在包装。特别是对他的博客文章是不是韩寒写的仍然持怀疑态度。这个其实更好验证。比如,出来作两场公开演讲,每场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第一场,谈一下自己某部或者某一个年份的作品的创作心理过程,分析一下自己某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自己当初的一些设想,然后现场与读过这部小说的网友交流对话。第二场,就某个历史人物(就从自己小说或者文章中提到的人与作品中去选,比如钱钟书的文学作品或者学术作品,因为钱对韩的影响据说比较大,《三重门》就是模仿他的风格,应该不至于太为难。)或者针对某自己感兴趣的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间是一个小时,然后与在场的听众交流对话。

  以上两场演讲可以精心准备,背台词也可以,但是,现场交流的听众必须不是自己的亲友团队,而是随机选择的有相关学术背景的学者与专业人士或者有学术兴趣的人。然后录下全部过程,不加编辑上传网络。我想,其实这并不难做到。

  如果不想做公开演讲也可以,还是像方舟子那样选择一个合适场合两个人就代笔嫌疑的疑点当面对质,然后媒体作公证,并且录下对质过程,公布于网上。

  3、以上公开演讲与公开对质只要一做,那么所有的质疑都可以烟消云散。

  因为,这是最好的证明自己作为作家与公知实力的办法。

  至少如果有人质疑我有人代笔,我马上就可以用这个办法打消人们的疑惑。谈别的可能太为难,谈自己写过的作品,还会有什么难的?这确实就像一个母亲谈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对于作家来说,自己的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既熟悉,又亲切,又可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这个话,话粗理不粗。如果在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上总是回避,目光游移不定,顾左右而言他,总是动机论,抹黑论,别有用心论,那么也确实难让人释疑。

  4、真相是民主自由的基础,探寻真相的愿望与能力,是民主法治的前提。

  不因为假相打着民主自由的招牌,就去为假相掩盖。有人说,吃鸡蛋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看到生蛋的母鸡究竟是哪只呢?方舟子给出的回答是:吃鸡蛋最好还要看一下母鸡,因为鸡蛋里可能有苏丹红。其实,还可能有假鸡蛋。只要人吃鸡蛋,不准人问母鸡,这个话的后面其实是说,无论那些小说与文章是不是韩寒写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只管欣赏小说与文章本身就是了。这是一个严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与学术传统观念的民族常常会犯的糊涂观念。思想知识与学术研究的本质就是求真,求真本身当然也应该要求是真的。如果代笔的作品可以,那么,假的文凭为什么不可以?即使是文学作品,也要求作品与人品要能够对应得上。团队包装的后面其实即使是在商业领域里的市场竞争,也是一种非公平的竞争。文学作品与学术思想成果的个体性要求必须明确具体的作者,作为公众人物其个人的巨大声誉与巨大的利益来源,在于人们相信他的作品与他的能力以及作品与能力之间的完全对等性。成年人的作品如果被戴在一个未成年身上,那么显然会产生比成年人更大的反响,从而有更大的卖点。这其实就是靠欺诈取胜的非公平竞争。公众人物的声誉与利益,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这是起码的社会公德要求。民主自由要从学会求真开始,没有这一点,民主自由难免沦为空洞的口号,党同伐异的结果,甚至有可能成为新的专制的工具。

  5、学术乃天下公器。但是,有人竟然说,即使是代笔,只要枪手自己本人不出来控告,他们之间形成秘密约定,形成内部契约,那么,这就是属于私权问题。这个观念确实是很糊涂,严重违反了法理常识的。文学作品与学术成果,不同于一栋房产的买卖,或者其他的有形与无形财物的交易。因为,后者的占有不会证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学术思想能力上的改变,在享有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占有者形成多大的社会声望。最多只是让人感觉他有钱有财产而已。但是,前者在作为经济利益价值的同时,还包含了个人相应的能力与声望。文学作品与学术作品,常常是一个人知识才华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是不可能随意转让的,也是无法转让的。当然,版权可以转让。但是,即使转让版权,作品上面的名字也仍然无法更改。只是出版的权利发生了转移一样。发明专利也可以转让,但是发明人是不可以转让的。因为,那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俗话说,人唯有吃到肚子里的食物与学到头脑里的知识,不可以直接转让给他人。创作能力,文学才华,学识与见识水平,是不可能拿钱直接买到的。而这一点正是才能与学识能够让人肃然起敬的原因。韩寒如果公然请人代笔写作,那么,社会会不屑于他的作品,即使真的精彩,也难以让人接受。

  6、所谓“文革”作风,其实用在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上是不恰当的。因为“文革”作风就是邓小平批判过的“抓辫子、打棍子和扣帽子”,可以说无论哪种做法,都是不讲道理的。直接宣布某某为历史反革命或者现行反革命,就将人关押起来。方舟子没有这样直接先给人下结论而没有求证过程,相反他一直在根据作品进行逻辑推理与质疑问难。整个过程都在认真审读韩寒的作品,读多少就说多少话。有多少疑点就下多少结论。哪点可疑就说哪点,后面的还没有读到就说没有读到,不下结论,这样的态度是比较科学的,严谨的。方舟子没有给人扣帽子,也没有辱骂过韩寒,倒是韩寒多次辱骂方舟子,却不肯就他提出的那些疑点作正面解答。多有表演而不是据理表达的嫌疑。

  7、当然方舟子有时也有点偏执,但是,在疑点没有得到有效解释的情况下,偏执其实也是执着的另一种说法。较真与认死理,其实也是一种坚持精神。质疑韩寒作品与公知形象是不是人造包装的结果,并不会影响到人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更不会影响到怀疑自由民主的价值。即使是骗子假装过仁慈,也不是人们怀疑仁慈的理由,而会针对骗子。即使最终证明了韩寒确实是包装,也没有理由从此就对自由民主不屑一顾。因为这是两码事。许多人力挺韩寒,正是担心有人会趁机否定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这种捆绑心态是不必有的。相反,真正的自由民主,一定要建立在真相的基础上。用虚假的方式,把自由民主包装之后拿出卖钱,如果不揭露这种骗局,那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包装骗局的目的是商业利益,而不是什么理想情怀。一旦商业利益的目的达到,立即可以转向,去年年末所谓的《韩三篇》,且不说这文章有没有思想水平,观点是不值得讨论,文字风格是不是一贯,其实这三篇文字很可能就是官方的文章,只是以韩寒名义来发的,这种嫌疑性越来越大了。说明这种商业包装出来的自由民主是很不靠谱的。许多公知朋友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犯迷糊,丧失了自己起码的理智与判断力。

  2012年2月1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