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七绝诗浅释 豆瓣:12年来你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07:44


中国的迅速崛起开始于邓小平30年前实施的经济改革。在盖洛普要求中国人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的12年里,增长的速度没有放缓多少。

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平均GDP增长率在10%左右,期间只在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降到了9.1%,2010年又重新回到两位数。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扩张速度近乎狂热,而为了避免经济过热,中国的官员们也想法设法来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2010年,中国的的人均GDP(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是7536美元,是1999年的3.5倍。然而,这一增长似乎对于盖洛普最为基础的幸福指标——生活质量评估,没有任何影响。12年来这一指标一直没有较大变化。详细的说,盖洛普让受访者在0到10的梯状量尺中选择一个数字来评估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一调查采用的是“坎特里尔自我定位奋斗量尺”方法。自1999年以来,中国在该项指标的得分一直低于5.0 。


2010年中国总的平均得分在4.7,低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大多数国家同年的得分。这一区域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都超过6.0,其中,新加坡为6.5,日本和韩国均为6.1 。但是一些人均收入比中国低的国家仍然在生活质量评估上你比中国高。事实上,去年,在所有受调查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只有蒙古和柬埔寨得分与中国相近或者低于中国。1


收入决定生活质量?

为什么在过去的12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但是中国的平均生活质量却没有显著的提高呢?一种假说是文化因素导致中国人不以物质财富的多少来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基础。或许是受提倡道德清廉和人情关系重于外在物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并不认为个人财富的增长有什么重大意义。

但是数据并不完全印证这一假说,在2010年受访的中国人中,平均生活质量得分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那些自称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给出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是5.7,比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得分为3.6)高了超过两分。


在生活质量得分上,中国的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也有着明显的差距,中国的东部城镇与西部广阔的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自2004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一直低于城镇居民。虽然在各自的人群中,这一得分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1999年以来,这两类人群之间的生活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如果经济因素是中国人判断他们生活质量的好的指标,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呈现出如此平滑的曲线令人感到困惑。另一种解释是,在中国,随着生活标准的提高,中国人对于生活质量的期望值也在提高。这种解释源于行为经济学中一个名为“享乐跑步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迅速调整期望值来对身边的改变做出反应。

期望值的改变或许能部分解释中国丝毫不活跃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所引发的困惑。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09年对中国农村家庭展开过一项研究,研究表明受访者的心理期望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但是当期望未达成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就降低。但是其他的研究者,包括盖洛普高级研究员贾斯汀·沃尔弗斯和经济学家贝西·斯蒂文森则对这一解释提出了挑战。2008年,沃尔弗斯和斯蒂文森用盖洛普的数据表明,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绝对收入水平的改变影响生活质量评估的程度和相对收入水平的改变没有太大差别。

被忽视的中国消费者

在中国的案例中,另一事实或许能够影响到快速增长的GDP与停滞不前的生活质量评估之间的脱节,那便是,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个中国居民的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多属于投资驱动,而非消费驱动。也就是说,中国的生产产品的能力大大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现在,只有36%的GDP是有个人消费创造的,这比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例低得多。

这种不平衡主要源于中国人注重节约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也造成了世界上最高的个人储蓄率。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发展策略也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因为中国注重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而非消费的增长。中国的货币政策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人民币对于外币的汇率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这一能够使得中国的产品变的更便宜;中国政府在居民储蓄上维持低利率,以便能够为公共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本。结果是,中国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出口国,造就了诸如上海和广州这样世界级的城市。

近年来,许多专家警告中国着重投资商业和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消费市场发展不完全,并且抑制了经济增长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就生活质量评估而言,12年来,中国成年人对于他们生活标准的满意度只上升了一点点。三分之二(66%)的人称他们感到满意,1999年这一比例是61% 。2007年以来,不管是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这一比例都没有太大出入。


虽然通过扩大福利和对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减少了贫困,但是许多中国人的日常购买力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由增长引发的通货膨胀(比如食品价格和房价)脆弱不堪,而这又引发了他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重新考量。

启示

中国政府现在的战略向着快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向倾斜。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全球市场吸收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的能力明显不足,而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中国需要平衡其经济,以使得消费和产出能够相当。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消费刺激计划,比如给农村居民发放购买家电和汽车的补贴。这些计划起到了一些效果,一项盖洛普分析显示2010年消费需求已经上升。

然而,一些专家指出,中国政府还需要实现藏富于民,将收入的一大部分放到还没有从经济增长中受益的家庭消费者手中。这需要艰难的政策改革,将用于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转移出来。

这样做会带来生活质量评估得分和其他重要指标的提高,也表明中国的消费者正在更多的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当中。这种幸福感的提升对于中国很重要,因为它不仅显示了社会公平,也会将这个国家推向长期的经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