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胎果报:常见化肥的性质和施用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7:28:23
第一节:碳酸氢铵
一、成分和性质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量17%左右。碳铵为白色细粒结晶,有强烈的刺鼻氨臭味,易溶于水,20℃时,100公斤水中可溶解20公斤,水溶液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5)。碳铵具有不稳定性,温度、湿度越高,分解越快,并且易吸潮和结块。
NH4HCO3                       NH3 ↑   +   CO2↑  +   H2O
二、在土壤中的转化
碳铵施入土中后,能很快溶于水,产生NH4+和HCO3-,它们均能被作物吸收,在土壤不残留任何成分,长期施用不会对土壤性状造成不良影响。碳铵施入土中时,最初有提高土壤pH值的趋势,但随着作物吸收和硝化作用的进行,土壤pH则会下降,一般不会影响土壤酸碱度。
三、施用方法
碳铵宜作底肥和追肥,但不宜作种肥,不论用在水田或旱地,均应深施,并应立即覆土,以防止氨的挥发。碳铵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第二节 尿素
一、成分与性质
尿素分子式为CO(NH2)2,含氮量46%,是固态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氮肥。尿素在造粒过程中,若高温(>133℃)处理,会产生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对作物种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尿素易溶于水,20℃时,100公斤水中可溶解105公斤尿素。
二、在土壤中的转化
尿素施入土壤后,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并能被土壤胶体吸附,吸附的机理是尿素与粘土矿物或腐殖质以氢键相结合。尿素在土壤中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在土壤呈中性,水分适当时,温度越高,水解越快,在10℃时,需7-10天,20℃时4-5天,30℃时,只需2天就能完全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很不稳定,所以施用尿素也应深施盖土,防止氮素损失。尿素是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破坏作用。
三、施用方法
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它可作基肥和追肥,因为尿素的含氮量高,在水解过程中,施肥点附近NH4+浓度剧增,使土壤中pH在短期内升高1-2个单位,故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严重时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如果作种肥施用,须先和干细土混合施在种子下一定的距离,避免肥料和种子直接接触,还要控制用量,一般2.5公斤/亩为宜。
尿素含氮量高,用量少,务求施的均匀,无论作基肥或追肥,均应深施覆土,以避免养分损失,尿素的肥效比其它氮肥约晚3-4天,因此作追肥时应适当提早施用。
表4:各种作物喷施尿素的最适浓度
作物种类
喷施浓度%
稻、麦、禾本科牧草
黄瓜
萝卜、白菜、菠菜、甘蓝
西瓜、茄子、甘薯、马铃薯、花生、柑桔
桑、茶、苹果、梨、葡萄
柿子、番茄、草莓、葱、茄子、花卉
2.0
1.0-1.5
1.0
0.4-0.8
0.5
0.2-0.3
尿素是电离度很小的中性有机物,不含副成分,对作物灼伤很小,并且尿素分子较小,具有吸湿性容易被叶片吸收和进入叶细胞,所以尿素特别适合作物根外追肥,但缩二脲含量不能超过0.5%。尿素喷施每次0.5--1.5公斤/亩,每隔7--10天喷一次,一般喷2-3次,喷施时间以清晨或傍晚较好。
第三节 过磷酸钙
一、成分与性质
过磷酸钙简称普钙,是用硫酸处理磷矿石而制成的。
Ca10(PO4)6F2 + 7H2SO4          3Ca(HPO4)2 +7CaSO4↓ + 2HF↑
过磷酸钙有效成分是磷酸一钙,P2O5含量为12-16%,其他还有一半左右的石膏,20-40%硫酸铁、硫酸铝,4%左右的游离酸。普钙呈酸性并且有吸湿性,贮存过程中水溶性磷酸一钙会继续与硫酸铁铝等杂质起作用,生成难溶性磷酸铁铝,这种过程称为过磷酸钙的退化,使肥效大大降低。
二、土壤中的转化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实际上并不是以原有的磷酸盐形态存在于土壤中,而是很快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大部分转化成另一些溶解性很低的磷酸盐形态被固定下来。土壤pH值对磷肥有效性影响最大,一般土壤反应在微酸性至中性范围内,施入土壤中的水溶性磷肥,固定作用最弱,相对有效性也最高。
三、施用方法
普钙施入土壤后,其移动性很小并且容易被固定,所以施肥时必须考虑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同时增加与根系接触面的原则(即集中施用),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苗期多是作物磷素营养的临界期,是需磷的关键期,另外磷肥有促进根系生长和细胞分裂的作用,有利于壮苗,所以集中施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集中施用的方法是作种肥、蘸根、作苗床基肥和集中作基肥、追肥。作种肥不宜过多,一般2.5-4公斤/亩。另外和有机肥混合施用,分层施用都可以显著提高普钙的利用率和肥效。
普钙作叶面喷肥不仅可以避免被土壤固定,而且省肥、效果快,尤其在作物生育后期,根部吸收养分能力减弱的情况下,能及时弥补根部吸收磷素的不足,喷施前应先将普钙浸泡于10倍水中,充分搅拌,放置过夜,取其清液,稀释后喷施,棉花、油菜、蔬菜喷施浓度以0.5-1.0%为宜,小麦、水稻和果树等以1-3%为宜。
第四节 钙镁磷肥
一、成分与性质
生产钙镁磷肥的原料是磷矿石和含镁、硅的矿物。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1400℃高温下熔融,使磷矿石中难溶性含磷化物晶体结构破坏,然后再将熔融体水淬、骤冷,最后风干,粉碎、磨细即成。
钙镁磷肥一般为黑绿色或灰棕色粉末,不溶于水,能溶于弱酸,无腐蚀性,不吸潮,不结块,它的成分比较复杂,磷化物的形态主要是弱酸溶性的Ca3(PO4)2,一般含P2O514%,此外,还含有MgO10%、CaO25%、SiO240%,呈碱性反应。
二、在土壤中的转化
钙镁磷肥施入土壤后,移动性更小,土壤中的酸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可以溶解钙镁磷肥,它的肥料较慢,后效较长。钙镁磷肥适宜施用在酸性土壤上。
酸性土:Ca3(PO4)2      H+     CaHPO4     H+     Ca(H2PO4)2
碱性土:Ca3(PO4)2                   Ca10(PO4)6(OH)2
三、施用
钙镁磷肥最适宜施于油菜及豆科作物上,其肥效和普钙相当。钙镁磷肥在pH<5.5的强酸性土壤中,肥效高于过磷酸钙;在pH5.5--6.5的酸性土壤中,其对当季作物的肥效与普钙相当,但后效高于普钙;在pH>6.5的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中,其肥效比普钙低。在砂土中,钙镁磷肥肥效高于普钙。
钙镁磷肥可作基、种、追肥,但以基肥最好。作追肥应在苗期早施,作基肥应集中深施,在用量不大,不直接与种子和根系接触时,可作种肥或蘸根。因其溶于弱酸,故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施用的肥效比单独施用效果好,在有绿肥轮作中,最好施在绿肥作物上。
第五节 氯化钾、硫酸钾
世界上钾盐矿的分布和生产很不平衡,钾盐贮量的80%在加拿大和俄罗斯,我国的钾盐矿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氯化钾消费量约占钾肥总消费量的90%以上。
纯品氯化钾为白色,吸湿性不大,商品氯化钾由于含有杂质而显浅黄色,砖红色等,吸湿性加大,易溶于水。氯化钾属生理酸性肥料。与氯化铵相似,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根系的选择性吸收,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或使氯化钙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硫酸钾一般是以氯化钾为原料与浓硫酸反应制成,因此比氯化钾昂贵,应优选用于烟草、茶叶、柑橘、马铃薯、甘薯、西瓜、百合、香芋、葡萄、生姜、辣椒等忌氯作物上。
第六节 复混(合)肥
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总称。生产和施用复混肥料能减少施肥次数,节省施肥成本,而且可根据农艺的要求,生产各种配方的复混肥料,提高肥效,是平衡施肥技术的物化。
一、复混肥料的发展概况
复混肥料的出现既是肥料工业发展的结果,更是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从应用单元肥料开始,不论国外或国内,单一营养元素的肥料很快就不能满足农业高产、优质的要求,而要施用多种单元肥料相配合。与此同时,化肥工业的发展也为生产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混肥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复混肥料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占化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在1989/1990肥料年度,全世界消费的化肥有29.4%的磷、23.0%的钾和17.3%的氮是复混肥。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等,有90%左右的磷肥,70%至90%的钾肥和40%到80%的氮肥是以复混肥形式施用的。我国化肥工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发展很快,但复混肥发展滞后,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都进口大量的磷酸二铵(氮磷两元复肥)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自1995年以来磷酸二铵的年进口量在400万吨左右(实物),三元复合肥150至200万吨(实物)。而国产的高浓度复合肥磷酸铵和硝酸磷肥1998年仅占国产磷肥总量的20.5%,占国产氮肥的3.2%。加上大量生产中、低浓度复混肥为主的小厂产品,1996年和1997年我国共施用复混肥735.3万吨和797.8万吨,占当年化肥施用总量的19.2%和20.0%。可见发展复混肥,尤其是高浓度复混肥,是我国当前化肥发展的方向。
二、复混肥的含义和养分表示方法
按照我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国家标准,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包括复合肥料和掺合肥料。复合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因此,它是有明确分子式的化合物,如(NH4)2HPO4(磷酸二铵)、KNO3(硝酸钾)、KH2PO4(磷酸二氢钾)等。而掺和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肥料”。用于掺合的“原料肥”可以是粉状的,但容易彼此间产生某些化学反应,引起吸潮、结块等。一般而言,粉状掺合肥宜随混随用,不宜久存,也不宜作为商品肥料再次出售。因此,目前大部分掺合肥是经重新造粒成粒状的。在实际中更多生产和应用的氮、磷、钾三元复肥中,即使氮磷两者是化学合成的,而钾往往是掺合进去的。
三、复混肥中的养分含量。
国际上通常按氮(N)-磷(P2O5)-钾(K2O)的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肥料规格或肥料配方。例如15-15-15表示含N、P2O5、K2O各 15%,总养分为45%的三元复混肥。18-46-0表示含氮(N)18%,含磷(P2O5)46%,不含钾,总养分为64%的氮磷两元复混肥。在钾(K2O)含量的后面,有时有中、微量营养元素的符号,例如15-15-15(S)表明复混肥中的钾是硫酸钾,称作硫基复混肥,可在对氯敏感的作物的施用。凡是没有标明硫基复混肥的,就是氯基复混肥。国内有些复混厂的产品以颜色来区分硫基或氯基。硫基复混肥也不是绝对不含氯,国内外一致认为,硫基复混肥的含氯量不能超过3%。微量营养元素和中量营养元素的含量有是以养分种类和含量标于钾之后,如15-15-15-0.5(Zn)-0.2(B),表明除氮、磷、钾外,还含有锌0.5%,硼0.2%,但迄今国际上只承认氮、磷、钾含量,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计算在总养分内。
四、复混肥的生产工艺和分类
化学合成氮、磷两元复合肥的工艺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由氨中和磷酸,生产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一条是用硝酸分解磷矿石粉,生产硝酸磷肥。前者因制取磷酸的工艺不同,有用硫酸淬取磷酸的湿法和用高温制取黄磷,再由黄磷制取磷酸的热法两种。不论磷酸铵或硝酸磷肥,当它们还是料浆状态时,都可加入钾肥或其他肥料,生产出符合农艺要求的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这种复混肥料称为料浆法团粒型复混肥料。大型的复混厂都采用这一工艺。产品的优点是每个肥料颗粒中的养分都是均匀一致的,但生产规模大,工艺比较复杂,复混肥的配方调节比较困难。在欧洲各国主要生产这种复混肥。而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由于大型的氮、磷、钾工厂都设在原料产地,以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的单元肥料如尿素、氯化钾,或氮磷含量相差悬殊的磷酸二铵,很难单独施用。因此,由零售商建立配肥站,根据农户的土壤养分状况和种植的作物,将上述几种“原料肥”混配成复混肥。由于肥料一般不装袋,随混随用,这种复混肥称为散装掺混肥。其优点是配方灵活,可根据农户的不同情况,随时调节。缺点是对原料肥的要求较严格,要求不同肥料有相似的料径,肥料的比重最好比较接近,以避免掺混不匀成掺混后稍有震动即按颗粒和比重大小,产生分层现象。我国目前一些中、小型复混肥厂则采用单元肥料为主的成品肥,经干燥、粉碎、按不同比例掺混,重新造粒而成,称为二次加工团粒型复混肥。
第七节 施肥的禁忌
一、复合肥忌单独使用 复合肥比率固定,应该根据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作物和不同时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与其他化肥配合使用。例如磷酸二铵含氮18%,含五氧化二磷46%,用于需较多的作物时,应当按磷计算使用量,不足的氮素可用尿素、碳铵和硫铵来补充。
二、磷酸二铵忌多施于蔬菜 蔬菜需要大量的氮素和钾素,而需磷元素较少。例如茄子需要氮、磷、钾含量之比3∶1∶4,芹菜为2∶1∶5,甘蓝为8∶1∶7。而磷酸二铵的氮磷含量为1∶3,无钾,不能满足蔬菜的需要。
三、高氮复合肥忌多施与豆科作物  大豆、绿豆、蚕豆、花生等根部都有固氮根瘤菌,过多的施用高氮复合肥,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会抑制根瘤菌的活动,降低其固氮能力。
四、稀土微肥忌直接施用于土中,应作为种肥或叶面施肥  拌种25-35克/亩,浸种用0.05%的溶液,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播种。叶面喷肥以0.05%的浓度为宜,用量为50-70克/亩,并可与农药混合使用。
五、部分氮肥忌与碱性肥料使用  碳铵、硫铵、硝铵、磷铵不能与草木灰、窖灰钾肥混用。
六、硝态氮肥忌施在稻田里  硝铵、硝酸钠解离出的硝酸根离子,在稻田易被淋失至土壤深层产生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素。旱地施用硝态氮肥也忌用于大雨之前或者使用后浇水。
七、碳铵不宜浅施  深施应在6厘米以下,施后立即覆土,也不宜在温室中使用,因碳铵俗称气肥,在温室易分解为氨气而挥发。
八、硫铵忌长期使用  硫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在一块土地上长期使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在碱性土壤中,硫铵的铵离子被吸收,而酸根残留在土壤中,与钙发生反应,使土壤板结变硬。
九、含氯化肥忌施于盐碱土和忌氯作物上  氯化铵、氯化钾等化肥施用于土壤中,氯离子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会使氯离子累积增多,导致土壤酸化。在盐碱地上使用,会加重盐害。对忌氯作物使用含氯化肥,会降低产量及品质。
十、尿素忌用后立即浇水,更忌顺水撒施尿素  尿素施入土壤中转化为酰铵,很容易随水流失,因而施用后不可马上浇水,或在大雨前施用。采用深施盖土可提高肥效20%以上。
十一、磷肥忌分散使用 磷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定,从而失去肥效。现在很多农民把钙镁磷肥均匀撒在土壤中,会造成浪费,应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可先使钙镁磷肥同积肥堆沤月余再沟施或穴施在作物根系附近。
十二、钾肥忌用在农作物生长后期追肥  钾肥能在农作物下部茎叶中转移到顶部细嫩部分再利用,缺钾症比缺氮、缺磷症状表现晚。钾肥应在作物苗期或在拔节前追施,或一次性作底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