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苏联都是左派:五脏-脾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52:38

五脏--脾

脾的实体位于腹腔上部,膈下偏左。《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灵·本藏》并记载了脾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是脾之气阳亏虚,水液输布代谢障碍,又易生内湿,或湿留成饮,或湿聚成痰,或湿流皮肤成肿胀,或湿留肠间形成泄泻。《丹溪心法》说:“脾运委顿,清阳失旋,则胃气未能醒豁,所进谷气难化精微,易酿痰浊。”所以说脾喜燥恶湿。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罗浩《医经余论》说:“夫脾为己土,其体常湿,故其用阳,譬之湿土之地,非阳光照之,无以生万物也……故治脾以燥药升之,所谓阳光照之也。”即对于脾病的治疗用药,多采用香燥之品以化湿醒脾,而应慎用滋腻助湿之品。

   (三)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古籍中亦称肌肉为“分肉”。

    分肉与分肉之间的间隙处称为“溪谷”,系体内之气汇聚之处,亦是经络穴位所在之部。故《素问·气穴论》说:“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肌肉与筋膜、骨节协同,主司人体运动。肌肉的正常收缩与弛张,使肢体运动灵活自如。另外,肌肉尚可保护内脏,缓冲外力损伤。《灵枢·经脉》喻言:“肉为墙”。当有外邪侵袭时,肌肉与皮肤共同起隔绝拒邪之作用,故《灵枢·五变》说:“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肌肉的丰满健壮与否影响着四肢的功能活动,二者均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由于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可将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以营养肌肉四肢,使其丰满健壮,活动有力。故《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生成》注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若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及津液的生成和转输障碍,不能正常濡养肌肉四肢,则可导致肌肉瘦削,四肢软弱无力,不耐劳作,甚则痿废不用。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言:“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所以,临床对于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慢性肌肤溃疡等,大多也从脾论治。另外,四肢肌肉的适度运动,可促进脾的运化,增进食欲。《三国志·华佗传》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

    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是饮食物进入人体的起点。口腔接纳食物后,经咀嚼混入唾液,便于胃的受纳腐熟。在经络联系上,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而舌主味觉,故脾开窍于口主要涉及食欲与口味两个方面。《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生理情况下,脾气健运,泌口津,助消化,促使食欲旺盛,纳谷馨香,口味正常。反之,脾的功能失常,则可导致口味的异常和食欲的变化。如脾气亏虚,则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脾胃湿热,则口甜口腻。另外,脾有伏热伏火,又可循经上蒸,发生口疮、口糜。

    唇,《难经》称之为“飞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开窍于口,而口唇为肌肉构成,也要依赖脾所化生的气血以濡养。《素问·五脏生成》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故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脏功能的盛衰。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盈,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则气血衰少,口唇淡白不泽,甚至萎黄。

    3.在志为思,藏营舍意

    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灵枢·本神》曰:“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张介宾注曰:“复有反复计度者,曰思。”意,有回想、联想之义,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