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夜叉:十大热销HR软件实施优势和风险比较(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3:46:01
2006年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整个行业从2004年起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是中国企业应用软件ERP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但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仍处于未成熟阶段,规模小,地域色彩明显。有一定服务力量的厂商超过两百家,如果把不知名小厂商、集成商也计算在内,则约有500家。大部分厂商固守着本地市场,而三个国际厂商则吸引了全国的高端用户。虽然个别软件供应商在产品上已经具有较大领先优势,但是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份额。

  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包括:SAP公司的mySAP ERP HCM,仁科公司的PeopleSoft,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HRMS,铂金公司的PowerHRP Suite,施特伟公司的HRplus,东软公司的东软慧鼎,明基逐鹿公司的Guru eHR,用友公司的e-HR,金蝶公司的HR系统,普利斯奇正公司的e-HR。

  市场上还有其他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但是由于市场份额低、产品功能及成熟度不足、技术水准较低、地域色彩过于浓厚、异地实施能力较弱、员工流动率过高等原因,与这十家的竞争力相比还有所欠缺。因此,笔者将重点分析这十大热销HR软件产品的实施优势和风险。

(八)用友公司的 e-HR

  厂商概况:

  用友软件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最大的ERP 管理软件供应商。其ERP 软件NC 及U8 都提供了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2002 年用友收购了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硕旺HRMS,为其在HRMS领域带来初步的积累。2003 年推出独立的产品e-HR。

  特点:
  1、用友e-HR 瞄准了集团企业用户,已拥有的200 多家客户中,集团企业用户占了85%以上。
  2、用友在财务系统、ERP 系统领域的领先优势,为e-HR 系统的推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e-HR 对用友的财务系统、ERP 系统的数据整合也比较完善,接口丰富,功能齐备。从技术层面来看,用友e-HR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以后的升级、二次开发都有较好的保证。

  但是,也可以看到,毕竟用友进入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的时间比较短,对人力资源业务的积累还有限,与市场领导者相比,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总的来说,对于已使用用友财务系统或ERP 系统的大型集团企业,用友e-HR 是不错的新选择。

  风险:

  实施顾问有限,实施能力受到限制。

1

(九)金蝶公司的HR系统

  厂商概况:

  金蝶软件于1993 年在中国深圳创建。一直主攻财务软件市场及ERP 中小企业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独立实施,包括从属于面向中小企业的K/3 系统的K/3 HR,以及或者面向中大型企业的EAS 系统的EAS HR。

  特点:

  1、金蝶借助财务软件及ERP 软件获得不少用户。在进入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的时间较短,积累较少的情况下,有一个模块做得非常不错:绩效考核。该绩效考核模块可以把企业战略目标按照平衡计分卡进行逐级分解,落实到个人,从而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有了可量化的联系。这个功能可以使原本属于企业高层的业绩压力传递给下属部门,能强化一线执行人员对企业目标的理解。
  2、绩效考核模块的表现,使金蝶的HR系统让人不敢小觑。

  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功能较少,还不够完善,和用友的产品相比,也确实存在差距。

1

(十)普利斯奇正公司的e-HR

  厂商概况:

  奇正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于1993 年在北京创立,创始人王辉。2005 年12 月,美国普利斯集团公司完成并购奇正软件,成立北京普利斯奇正信息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普利斯奇正。

  奇正以ERP管理软件起家,目前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地区最大的全面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两方面享有誉名。

  特点:
  1、奇正创始人的深厚技术背景,使奇正的产品有两个独到的优势:一是系统架构上在国内处于前列;二是数据集成非常便于整合企业信息。显然,奇正e-HR 对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有很深的理解,非常重视数据的整合。数据接口众多且完整,具有与SAP、Oracle、Peoplesoft等的接口,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强大。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以轻易地融合在一起。而信息的流动一直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这方面做好了,非常有利于企业运营管理。
  2、另外,奇正e-HR 的薪资管理也受到好评。薪酬福利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考勤休假体系、具体计算规则和管理细则,都可以个性化设置,调整起来比较灵活。能支持不同地区不同员工的多种工资制度,多种福利和税务等方面的调整。

  风险:
  1、奇正的技术领导力量集中于个人,在面对国内一些厂商的大型技术团队时,可发挥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在与外国公司完成合并后,是否能再展辉煌还有待观察。
  2、资源有限,具有实施能力的地域还不够多,对市场的影响力还不足。

1